白内障是由于衰老、遗传、营养障碍、外伤等原因引起了晶状体的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力下降,是眼盲的主要原因。单纯的小梁切除术其临床效果并不能让人十分满意,术后晶状体混浊的程度可进一步发展,使白内障的形成加速,因此需要再一次进行手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超声乳化技术表现了其在治疗白内障方面强大的优势。本研究选取我院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眼科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对照组男117例,女133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64.1±6.7)岁;观察组男121例,女129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6.2±4.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详见表1。
1.2方法
两组术前均行测视力、眼压、角膜曲率等常规检查,并于术前3天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术前1天冲洗泪道及膜囊,确保眼部的用药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
1.2.1对照组施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前静脉滴注250mL浓度为20%的甘露醇,以使瞳孔扩张,后进行表面麻醉联合球后阻滞麻醉。麻醉起效后,打开眼睑,开一辅助切口于患者的透明角膜缘,在前房内注入粘弹剂,进行环形撕囊后,使用超声乳化仪对囊袋内的晶状体进行核乳化,超声碎核后,使用自动灌注与抽吸系统将粉碎的皮质清除干净。将黏弹剂注满前房及囊袋内,后向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使用卡巴胆碱达到缩瞳的效果后,钝性分离前房角,冲洗前房,将前房及囊袋内黏弹剂吸出后注入格林液,结膜囊内涂地塞米松眼膏后手术完成。
1.2.2观察组施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前处理、白内障超声乳化操作同对照组。在降低眼内压后剪开球结膜,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并进行分离,后在巩膜隧道切口巩膜瓣下做1mm×3mm的小梁切除,并切除虹膜周边部分,将复方氯化钠注入前房内,使瞳孔复原,若观察前房形成良好,且切口经检查无渗漏,则连续缝合巩膜瓣和结膜切口,待滤过泡透亮隆起完成手术。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裸眼视力
术后两组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2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眼内压的比较
观察组眼压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4%,虽然与对照组3.2%的发生率相比稍高,但经统计学处理并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4。
3、讨论
各种原因引起晶状体的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混浊,都会引起白内障的产生。年龄是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前房逐渐变浅,而且房角也在变窄,加之眼前段解剖结构的异常,使眼压逐渐增高,诱发白内障。
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严重者出现眼盲。
传统的手术治疗多采用单纯的小梁切除术,但近来研究显示,这种手术方式对于白内障患者,尤其是合并青光眼的患者,会导致术后眼压增高,损伤视神经,并且需要行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超声乳化手术以其切口小、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而其合并小梁切除术的应用,由于放弃了使用膨胀的人工晶体而采用较薄的人工晶体,并解除了瞳孔阻滞,从而使眼压得到较好的控制,而且能使患者的视力得到有效的恢复。本次研究中治疗6个月后的随访中发现,观察组眼压与视力的恢复情况都较对照组效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本组手术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同时,并未明显地增加手术的并发症,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术后健康。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仅能使眼压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能使患者视力恢复,但并不增加并发症,使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得到保证,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成溪.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6):46-47.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进行联合手术治疗时,应用传统滤过性手术可以降眼压,白内障摘除能够增加前房深度,缓解瞳孔阻滞作用,房角加宽,降低房水流出阻力,明显降低眼压及浅前房、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几率,而且可以增加视力[1]。经临床研究显示,应用...
白内障是目前最主要的致盲原因,每年都有大量的患者因为接受白内障手术而获得良好的视力。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率虽仅有0.058%,但却是最严重的致盲性并发症。如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常常导致视力丧失,严重者还需摘除眼球,因此,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
集束化管理方案是由美国健康研究所首先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帮助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尽可能优化的医疗服务,提高所需的有效治疗及护理过程的可靠性[1,2].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最常见的内眼手术之一,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少见但却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
老年性白内障为临床常见的白内障类型,白内障是致盲的重要原因[1].目前,老年性白内障发病率呈增加的趋势,极大影响老年人群的正常生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老年性白内障是由于眼球内晶状体发生混浊,从透明变为不透明,影响光线进入眼睛内,导致视力严...
白内障是一种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眼科疾病,近年来中老年白内障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进行性视力减退、屈光不正、单眼复视或者近视加深等,严重患者甚至会导致失明。目前临床上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囊外摘...
在年龄偏大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中往往合并有白内障,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白内障,有报道为75%的患者术后不久就必须再次行白内障手术。本次研究探讨超声乳化术吸除白内障联合23G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
干眼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
老年白内障属于眼科疾病的一种,是常见致盲性疾病,发病原因与晶状体老化、退行性改变等有关。高血压、紫外线、营养不良、生活习惯与用眼习惯不健康等均可导致该病发生,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该病的高发人群。...
老年性白内障(senilecataract)为最常见的白内障类型,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现已成为首位致盲眼病[1].手术是成熟期白内障主要治疗方式,对于早期老年性白内障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现研究表明中医中药治疗有效[2-3].但对其不同分型的疗效未有文献报道。...
白内障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致盲率均居各类眼病的首位。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其发病率还在不断增加,白内障发展到严重影响视力时,手术是最好的方法,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手术远远不能满足所有发病患者的要求,故更多得初发患者需要药物治疗老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