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心理学论文 >

当前体育心理负荷的测评方法探究

来源:未知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0-28 共5957字
  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在体育心理负荷的概念、现象、机制、评估方法及对策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和探索,然而与实际需要相比还远未达到预定目的。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当前体育心理负荷的测评方法探究”的运动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当前体育心理负荷的测评方法探究

  原标题:关于体育心理负荷概念及其测评的思考
  
  摘要:把近年来对体育心理负荷的研究进行梳理,将体育心理负荷的概念及其测评方法进行概括和总结。研究认为:体育心理负荷是有机体在运动负荷或外部环境刺激的作用下,人的心理结构、神经系统的单位时间工作量。通过人的情绪、意志、注意等模糊指标表现出来;在心理负荷测评中,将量表法和模糊评判法相结合更能准确的进行体育心理负荷的测评。从而为把握体育心理负荷的概念以及测评方法的运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运动负荷;生理负荷;心理负荷;概念;测评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在竞技体育领域 出现了赛前焦 虑、Cho-king现象、心理疲劳等现象,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沉重的心理负荷。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在体育心理负荷的概念、现象、机制、评估方法及对策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和探索,然而与实际需要相比还远未达到预定目的。理论研究指导实践,本研究对近年来关于体育心理负荷的相关概念以及心理负荷的测评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对体育心理负荷的概念及测评方法提出较为符合逻辑的观点,以期为体育心理负荷测评在运动实践中的运用提供借鉴和参考〔1-5〕。
  
  1近年来关于体育心理负荷相关概念的几种观点
  
  威肯斯(C.D.Wickens)认为,人类具有一组容量有限的心理资源,这些心理资源是从事各种作业活动的基础。随着作业要求的增大,完成作业所需要的资源量也相应增加。当任务难度增加,心理资源的消耗也会越多。这是心理负荷 产生的内在 机 制[6].在非体育运动语境下消耗人心理资源的作业活动可能是驾驶过程中、重要考试前、处在高原环境下等因素。同理推之,当把心理负荷放在体育运动这个语境下,作业活动就变成了比赛前的氛围、训练时的强度和量、体育课上的教学条件等因素。然而在体育领域还有另外一个概念来描述这些体育运动领域的作业活动,那就是运动负荷。于是在体育领域里,运动负荷、生理负荷、心理负荷这三个概念出现了,虽然字面上相似,但对其内涵的理解却大为不同。
  
  1.1刺激应答说
  
  过家兴(1986年)认为运动负荷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有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人对这一刺激做出的反映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生理负荷是人在训练活动中生理方 面所产生的应答,心理负荷是人在训练活动中心理方面所所产生的应答[7].该观点认为运动负荷、生理负荷、心理负荷三者之间是因果关系,或称为刺激应答关系,即运动负荷是刺激,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是应答。但是从逻辑学的角度,两者同是负荷的下位概念,但属性一个是刺激一个是应答,在逻辑上是不成立。
  
  1.2负荷后效说
  
  熊焰(2004年)认为:训练负荷是指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所承受的工作量。所谓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是训练负荷下有机体生理与心理上的效应,或称“负荷后效”而不是负荷[8].该观点认为三者之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生理负荷、心理负荷的概念不能成立,应称之为负荷后效。然而在体育运动领域,引起运动员心理负荷的原因不仅只有施加在运动员身上的运动负荷,同时还有外界客观环境的刺激,比如大赛前的氛围、伤病等,这些外部环境刺激也会使运动员产生心理负荷,如果说心理负荷是负荷后效的话,那能说这些客观环境也是“负荷”吗?所以这种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
  
  1.3综合概念说
  
  王英(2004年)认为运动负荷应该是人体完成的运动练习的强度与量及其引起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化因素与社会心理因素变化程度的综合概念。包含运动练习负荷,生理负荷(人体解剖、生理生化负荷)和心理负荷三个方面[9].该研究认为运动练习的强度和量对人体是一种“负荷”,而站在人的整体角度,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的变化,如心率的增加,脉搏的提高等也应该是一种负荷,同理,人体心理的改变,如情绪的变化、意志力的提升等也应该是一种负荷。只是运动练习负荷由运动练习的强度和数量来体现,生理负荷由运动练习前后人体形态、功能和生化指标变化的差值确定,心理负荷则由主观感受程度的改变来衡量。这种理解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把引起生理、心理负荷的原因仅仅归结于身体活动还是不够全面。
  
  1.4对体育心理负荷相关概念的思考
  
  综合以上分析,在对运动负荷、生理负荷、心理负荷3个概念定义时几乎总是同时出现的。《现代汉语词典》对负荷的定义为动力设备、机械设备以及生理组织等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工作量。它是一个普遍概念,由于概念外延的存在,就衍生出很多负荷的下位概念,如机械工作负荷、运动负荷、生理负荷、心理负荷等。首先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负荷、心理负荷、体育心理负荷3个概念是负荷内涵的依次延续。其中,心理负荷作为负荷的下位概念,在不同 语 境下,所表达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训练、比赛时运动员有心理负荷,这是在运动的语境下;而驾驶员在驾驶时也会有心理负荷,这是在驾驶的语境下。1994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将心理负荷定义为最大的瞬间心理努力和在一段时间内可进行的心理活动量。并指出心 理负荷与能力、个性、任务、心理变量紧密相联。通过逻辑学上为概念下定义的原则(属性加种差)可知,心理负荷概念的属性为单位时间的心理工作量,而体育心理负荷作为心理负荷的下位概念,其属性也应该是单位时间的心理工作量。
  
  其次,在体育运动的语境下,单独的外部数据,比如5个100米是没有意义的,正是将有机体作为对象,负荷才有意义。但也不是说有生理、心理负荷的外部刺激才是负荷,外部环境刺激也是人体产生生理、心理负荷的因素,而环境并不是负荷。所以,运动负荷具有非运动语境下外部刺激的效果,但不是刺激,它只是一种引起人体生理、心理负荷的因素。有机体在运动负荷或外部环境刺激的作用下,内脏器官加大了工作量,从而使血压、心率、脉搏等生理指标发生了变化,故有了生理负荷的概念;同样,有机体在运动负荷或外部环境刺激的作用下,人的心理结构、神经系统也加大了工作量,故有了心理负荷的概念。只是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运动负荷的是以运动量的外部数据表现的;而生理负荷是以心率、血压、脉搏等内部数 据表现 的;心 理 负荷是以 人 的情绪、意志、注意等模糊指标表现出来的。而且,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比如我们情绪紧张的时候,心跳会加速,呼吸会加快。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
  
  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关系图
  
  2近年来关于体育心理负荷的测评方法的几种观点
  
  在体育研究领域,纵观对体育心理负荷的量化研究,研究者作了大量有益的尝试。这些研究在实践中为体育心理负荷的测评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途径。测评方法主要是量表法和模糊评判法。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