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运动训练学论文 >

对伦敦奥运会女曲技战术的全面系统分析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08-20 共5975字
论文摘要

  曲棍球(Hockey) 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体育项目之一。1980 年内蒙古莫力达瓦旗组织起了我国第一支女子曲棍球队,女子曲棍球才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而中国女曲进入奥运会大赛舞台,是从悉尼奥运会开始。2000 年悉尼奥运会,获得第五名,2004 年雅典的奥运会上获得第四名。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曲获得亚军,创造了中国曲棍球在奥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2012 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曲仅胜韩国和英国,最终排名第六。

  随着女子曲棍球在世界大赛成绩不断提升,女子曲棍球得到政府、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术界也开始研究女子曲棍球体能训练、技战术及后备人才培养等各种问题。鲍春雨认为我国优秀女子曲棍球运动员专项体能各指标相对于目标挑战模型的差距系数(平均值) 由大到小依次为: 左右箭头跑、25 码加速跑、30 m 疲劳测试、左右侧抛实心球、立定跳远、yoyo 跑、30s 两头起、坐位体前屈、平衡盘举哑铃。付颖和闫琪认为,我国优秀女子曲棍运动员下肢屈肌力量较强,屈肌和伸肌群力量之间的比率(H/Q) 比较合理; 仅快速运动时(300°/s) 弱侧屈膝肌群力量相对较弱,需加强该侧屈肌快速力量训练。王艳红认为在备战 27 届奥运会时,在体能训练上,负荷量、强度搭配采用交替上升方式。在技战术方面,龙凤雨认为,团队精神和战术纪律、顽强的意志力、快速的攻防、更加精细准确的技术和整体技战术素养是现代世界女子曲棍球比赛的制胜关键。闫琪等人认为,强攻战术成为各支强队的短角球主要进攻和得分手段; 各支强队在短角球强攻战术中主要应用拉射战术,同时拉射战术也是强攻战术中主要得分手段; 而中国队短角球拉射战术在发球到停球时间和停球到拉射出手时间上明显长于荷兰队,这可能是导致中国队短角球拉射战术成功率过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无疑,相关研究对解决中国女曲体能训练及技战术等问题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但是,发现学术界没有对伦敦奥运会女曲技战术进行全面系统分析。中国女曲如何走出伦敦奥运失利阴影,取得更好的成绩,还需要作更多的研究。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1 研究对象

  以中国女子曲棍球参加伦敦奥运会所有技术统计数据为分析对象,结合比赛录像和教练员、队员看法等,试图从数据统计层面来对中国女子曲棍球优势、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为提升女曲未来成绩提出对策。

  1. 2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即在现有学术研究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对相关资料、观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本人的结论。数量研究法。通过对中国女曲伦敦奥运会参赛统计数据各种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变量间相互关系,来解释和预测女曲比赛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对策研究法。基于中国女曲伦敦奥运会参赛统计数据分析,对中国女曲优势、问题及挑战等进行专门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

  2、 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曲技战术分析

  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曲只在小组赛取得了两场胜利,排名仅第六,是历届奥运会最低排名。与北京奥运相比,伦敦奥运女曲在组织进攻、短角球、后场防守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退步,与世界高水平国家距离进一步拉大。

  2. 1 在组织进攻方面尤其是强攻能力明显不足

  一般来说,在曲棍球比赛中,组织进攻主要体现在进入弧顶区域、组织进攻射门次数以及总的射门次数和成功率等几个方面。我们发现,在伦敦奥运会女曲比赛中,我们组织进攻进入到对方弧顶区域要明显比对手少,这意味着女曲组织进攻能力存在某些不足。在总的射门次数上,总体上,我们明显低于其他对手。如在与强队荷兰的比赛中,我们没有形成射门。即便与韩国比赛中,虽然我们 4∶ 0 赢得胜利,但射门次数与对手持平。

论文摘要

  反观,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曲在攻入到对方 25 码区域,要明显高于对手。在对阵西班牙比赛中,双方数据为47∶ 35; 与南非比赛中,双方数据为 38 ∶ 31; 在与荷兰比赛中,双方数据为30∶ 44; 与韩国比赛,双方数据为49∶ 40; 与澳大利亚比赛,双方数据为 33∶ 28。而这几场比赛结果除 0: 1 输给荷兰和2∶ 2平澳大利亚外,其余几场均取胜对手。而最后的半决赛和决赛中,对阵德国时,攻入到对方 25 码区域比例为 44∶ 26,比分是中国 3∶ 2 胜德国。决赛对阵荷兰,中国女曲攻入到对方 25码区域比例为 23∶ 39,中国队最后 0∶ 2 输给对手,获得亚军。

  2. 2 短角球攻防技术与世界强队有明显差距

  现代曲棍球理论认为,强攻战术成为各支强队的短角球主要进攻和得分手段,拉射战术是短角球强攻战术中主要得分手段。而球队短角球成功率的高低,是该队能否取得胜利的重要标志。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曲无论在短角球制造,还是在短角球成功率上,明显落后于世界强队。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女曲在短角球技战术这一薄弱环节仍没有大的突破,这也是中国女曲未能走得更远的很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是制造短角球机会较少。由于短角球在曲棍球比赛中进攻方式的特殊性,世界各国曲棍球队都积极研究如何突破到对方前场 25 码区或射门区内,再利用各种方法来制造对方球员的犯规,从而获得短角球。这一进攻方式所得进球数基本占到进球数的一半,它也成为世界强队的杀手锏之一。作为世界女曲高水平队伍之一,中国女曲短角球一直不是强项。在北京奥运会上,虽然中国队成绩较好,但与其他几个队相比,短角球不占优势。中国、荷兰、阿根廷和德国四个打七场的球队,短角球分别为 24、40、29、27。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曲进行六场比赛,共获得短角球23 个,而其他强队一般都要超过30 个。这表明,中国女曲与荷兰、阿根廷等强队有较大差距。

  其次是短角球成功率不高。短角球成功率低一直是中国女曲一个重要问题。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曲共获得 24 次短角球机会,攻入一个,成功率为 4%。这次伦敦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情况差不多。中国队总共获得短角球 23 次,进球数 4 个,成功率为 17%。在对阵韩国和英国时都攻入两个短角球,并最后取得了胜利,而在其他场次中,短角球均未能转化成进球,最后比赛多以失利告终。

论文摘要

  最后,短角球配合战术较单一,无法获得关键性胜利。在短角球战术中,强队越来越强调运用二次传球配合战术。因为在短角球防守中,第一次传球由于队员注意力高度集中,一般不容易进球。在这种背景下,各队会在强攻战术一击运用的基础上,再通过二次传球配合以及推挑球战术来扯开对手防线。

  反观中国女曲的短角球战术,跟强队相比略显单一。一般情况下是高丽华和马弋博之间一推一射配合,在被对手摸透情形下,中国女曲很难进球。此外,中国女曲在二次传球配合上,还缺乏变化,这也是中国女曲在短角球中不易得分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在和日本队比赛中,中国女曲仅获得一次短角球机会,日本队有四次短角球,最后凭借补射 1∶ 0 赢了中国。

  2. 3 前后场配合、攻防跑位能力仍有待提升

  首先是前后场连接以快速传配仍需磨合。在当代,高速的攻防和细腻的团队已经成为曲棍球的一种大趋势。这种发展趋势要求前后场队员间能快速传配,形成立体网络式的连接。

  这种立体网络连接不仅要求队员有较高个人技术,敏锐的意识、开阔的视野和明确的传球线路。从伦敦奥运会比赛来看,女曲个人技术运用与欧美强队间差距明显。一是队员高速带球成功率不高。在现代曲棍球中,高速带球是撕开对手防线,为队友创造机会重要途径。从伦敦奥运会来看,队员缺乏速度、缺乏变线,球很容易被对手拦截。二是前后场容易脱节。

  作为团队运动,曲棍球连接需要中前场和后防三条线形成一个整体。比赛中,队员运、传、停和突破动作调整多、预备时间长,容易被对手预判传球线路。导致不易出球,即便出球后也容易被堵截。三是前场快速传配不强,不易形成战机。曲棍球中防守一方有人员优势时,攻方需要前场队员快速传配,通过多次倒球来拉开空档,寻找到战机。而我们队员传接球时失误多、低重心快跑少,传球慢、推进慢、转移慢,前场配合不容易打出来。

  其次是攻防跑位能力有待提升。曲棍球中的跑位主要是进攻跑位、防守跑位以及团队跑位等,而在具体形式上则体现为拉开跑位、相互交叉掩护跑位、全场紧逼跑位和跑联防跑位等。由于曲棍球攻防转换速度非常快,它要求场上有球队员和无球队员能在瞬间完成正确的跑位和快速的出球。这对有球队员传球时机、线路提出很高要求。反之,无球队员要根据本方站位体系,预判可能的传球线路和时机。防守中球员也要根据场上形势正确跑位。虽然场上球员可以自由跑动,但每个队员要根据位置的责任进行相应的分工。如果不明确的话就会造成相互之间责任不明,容易被对手攻破防线。伦敦奥运会比赛,女曲队员往往出现接应位拉不开,甚至出球都非常困难。

  所以,这还需要在以后的训练中进行更多有球和无球跑位配合练习,提升队员间相互默契程度。

  最后,后防线和守门员配合较好,但仍有提升空间。作为世界强队之一,中国女曲的防守一直较好。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曲失球数为 8 个,仅次于冠军队荷兰的 5 个。而阿根廷、德国和澳大利亚等队失球数达到了13、14 和9 个,要远高于中国队。这次伦敦奥运会,六场比赛,对手射门次数为 63 次(包括射门、短角球和点球) ,女曲总失球数为 5 个,失球率为8% 。在防守短角球方面,总共被判 29 个短角球,在与英国和日本比赛中分别被拉射和补射各进一个,短角球失球率 7%。

  总体上,无论是一般的防过,还是针对短角球的防守,中国队基本发挥出较高的水平。这主要源于前锋前卫积极参与防守,后卫线和守门员配合默契。前锋和前卫在由攻转守的一瞬间,能提前预判对方传球线路,形成第一道防线。在对手进入到本方弧顶进攻区域时,队员能合理运用身体和技术化解对手攻势。

  守门员在防守时能与后卫线积极交流、沟通与提醒,对提高防守成功上起到很大作用。此外,守门员在防守中对攻方队员门前垫射、扫射、推射和拉射等选择封堵技术动作较好,但在多次封堵、二次动作准备以及技术动作选择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3、 结论

  中国女子曲棍球从成立时起就一直以顽强拼搏精神著称,并相继在世界大赛中取得骄人战绩。近年来,在科学训练基础上,注重传承和发挥老女曲“冰山雪莲”的精神,成绩一直保持在世界较高水平上。同时,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中国女曲还得作出更多的努力。

  3. 1 进攻能力不足较为明显,还需强化

  随着现代曲棍球的发展,女子曲棍球男子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包括合理利用身体掩护、对抗等。允许正当的抢球,增加观赏性的同时,削弱了防守,这就对我们进攻提出更高要求。

  从实际来看,我们进攻能力不足在伦敦奥运会上尤其明显。这种组织进攻能力弱化从进球数和比分中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女曲在伦敦奥运会上仅攻入了六球,其中对韩国进四球,对英国进两球,其余四场比赛均无建树。在伦敦奥运会上,获得 A组前两名的荷兰进球数为 12 个,而英国队的进球数分别为 14个,即便是排名落后于中国女曲的韩国,进球数也多于我们,达到了 9 个。此外,近年来,一些世界强队在强攻战术方面有较大提高,并且日益成为主要得分手段。其中具有代表性是荷兰,这需要我们作更多研究。

  3. 2 短角球攻防技术仍有待提高

  短角球一直是曲棍球进攻重要手段之一。一般认为,在高水平队伍中,短角球的成功率一般都在 50%左右,一般的队伍,成功率约在 20%左右。北京奥运会女曲获得 24 个短角球,仅攻入一球,成功率只有 4%,而荷兰、澳大利亚的成功率却高达35% 和 25% 。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女曲短角球攻入 4 个,成功率为 17%。虽然比例有所提升,但攻入的球集中在两场与韩国和英国的比赛中。在与比利时和澳大利亚比赛中,我们均有6 次短角球机会,但都没有能破门。这表明,我们在短角球处理上,无论是强攻战术,还是配合战术,都存在一定缺陷,还需要队员作更多磨合,以提高水平。

  3. 3 前后衔接与攻防跑位仍有提升空间

  中国伦敦奥运会,女曲六场比赛失 5 球,体现了较强的防守能力。中前场队员积极参与防守,与后防线一起形成防守的纵深性和层次感,初步形成一个较为稳固的防守体系,这是以后中国女曲要坚守的一面。另一方面,中国队在进攻时前后衔接和攻防跑位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后场组织进攻时,其他无球队员跑动与接应存在问题,容易形成对手紧逼下出球困难的情形。在向对方中后场推进过程中,我们队员传接球失误多,传接成功率不高。队员在一对一过人中速度不快,带球中的变速与变向不足,很容易被对方断球或阻截在防守区域外,无法进入对方纵深区域,形成有威胁的射门。无球队员跑动线路与有球队员传球一瞬间无法形成高度默契,线路或者被对手封住,或者被对手提前预判,球被断掉,组织进攻受阻,甚至可能被对手打反击。这意味着女曲队员还需要更多大赛去磨合,最终达到较好的默契。

  3. 4 新规则理解及实践运用还需加大学习力度

  近几年来,女子曲棍球规则发生变化,对中国女曲影响较大。正如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中心副主任李高潮所说,在新规则之下,技术型的队伍最为受益,而以积极主动的防守组织为前提,快速而简单有效的进攻为手段,超常的体能为保证,顽强的作风为灵魂的“中国式”打法却受到很大影响。如攻防过程中的身体对抗判罚尺度放宽,身体接触、对抗就更剧烈,一对一防守难度加大,这对以整体防守为主的中国女曲挑战更大。此外,新规则规定,弧内任何一方将球垫进都算进球,这也会导致更多球队会利用这一规则,包括利用小挑球等入弧,通过本方有意识垫射或混战,将球打入对方门内,获得比赛胜利。

  这可能会对各队如何利用弧内击球以及短角球配合战术都会产生根本性影响,这需要教练、队员能较好理解和运用新规则。所以,在这些方面,可以请一些国际知名教练员到中国来做教练或技术顾问,指导中国女曲有针对性训练。也可以在国内开办一些培训班,对教练员、队员进行必要的理论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战术修养,来提升阅读比赛和把握比赛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鲍春雨 . 我国优秀女子曲棍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诊断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2013(4).
  [2]付颖,闫琪 . 中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膝关节伸、屈肌群等速力量测试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6) : 96 - 99.
  [3]王艳红 . 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备战第 27 届奥运会体能训练特点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 :89 -93.
  [4]龙凤雨 . 析女子曲棍球项目制胜的方法与手段[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 :55 -56.
  [5]闫琪,贾伟,孙文琦,王忠军. 第29 届奥运会女子曲棍球比赛短角球进攻战术特点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2) :126 -128.
  [6]闰琪,贾伟,王明波,王忠军. 第29 届奥运会女子曲棍球比赛短角球进攻战术特点研究[C]. 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0:43 -44.
  [7]王光明,陈朝霞 . 中国女子曲棍球短角球成功率及技战术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 :72 -74.
  [8]宋路冬,牛文磊 .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女子曲棍球短角球技战术分析[C].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2010:352 -353.
  [9]周婉峰 . 曲棍球比赛中运动员跑位战术分析[J]. 体育世界,2012(7) :35 -36.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运动训练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