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林业论文 >

碳汇林业发展现状与投资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19 共348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碳汇林业的成本效益研析
【第一章】企业投资碳汇林业的成本与回报研究引言 
【第二章】企业投资碳汇林的研究综述 
【第三章】碳汇林业发展现状与投资问题 
【4.1  4.2】碳汇林项目成本与收益分析 
【4.3  4.4】速丰林项目成本效益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企业投资碳汇林业的效果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 碳汇林业发展现状与投资问题

  3.1 碳汇林业发展现状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早在 2009 年 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了“到 2020年全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 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双增”目标,充分展示了负责任发展中大国的形象。国家林业局则于 2009 年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全面安排部署了国家的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当前我国碳汇林业事业在营造林项目实施、公益基金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多个林业碳汇项目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理事会注册成功,碳汇造林工程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广泛开展;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也逐步发展壮大。

  3.1.1 建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

  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还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社会对生态产品的需求。需要构建一个平台,既能增加森林植被,巩固国家生态安全,又能以较低的成本帮助企业志愿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为企业自身长远发展抢占先机。

  2007 年 7 月,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绿化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保护国际及嘉汉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主要目标是提供资金渠道,从京都和非京都碳市场(自愿市场)、政府和私人部门到最需要发展的领域,而这些领域能够带来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持社区发展和减轻气候变化多重利益的项目。2010 年 7 月 19 日又在绿色碳基金基础上,在民政部注册成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作为目前国内以造林增加碳汇、保护森林减少碳排放等措施开展碳补偿、碳中和的权威专业机构,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是中国绿色气候基金的先行者。该基金会为企业和公众搭建了一个通过林业措施“储存碳信用、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四位一体的公益平台。

  2008 年以来,中国陆续建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专项基金的北京专项、山西专项、温州专项、大连专项、鄞州专项、北仑专项、黑龙江专项、黑河专项、海南省陵水专项。2010 年 10 月,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设立的第一个省级碳汇专项基金--浙江碳汇基金正式成立。

  3.1.2 积极开展碳汇造林项目

  目前,国内开展的碳汇造林项目,主要有 3 种类型:一是清洁发展机制碳汇造林项目,清洁发展机制是指发达国家把帮助发展中国家削减的排放量算作本国的削减量。这类项目要严格遵循相关国际规则及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2006 年 11 月,“中国广西珠江流域再造林项目”获得了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的批准,成为了全球第一个获得注册的“京都规则”的林业碳汇项目。该项目通过以混交方式栽植马尾松、枫香、大叶栎、木荷桉树等,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由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按照 4.35 美元/吨的价格购买,预计 15 年将购买 48万吨二氧化碳。同时,项目的实施为周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较好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二是中国绿色碳基金支持开展的碳汇造林项目,这类项目主要由企业捐资进行定向的或以积累碳汇为主要目的的造林及相关活动,项目申报、实施、计量等需严格按照中国绿色碳基金的项目管理和造林技术要求以及《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执行。2008 年,由中石油出资在浙江省临安市藻溪镇实施了全国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共营造毛竹碳汇林 50 公顷。2009 年,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温州碳汇基金在苍南县观美镇开展首期碳汇造林项目,营造速生桉树林 246.67 公顷;2010年,该基金又在文成县玉壶镇实施了全国第 1 个“碳汇森林经营项目”,项目主要采取补植、抚育采伐等措施,经营面积 1333.33 公顷。

  三是其他碳汇造林项目,这类项目不属于清洁发展机制类型和中国绿色碳基金支持的碳汇造林、森林经营等相关林业活动。即各地与外国政府、国内外企业、组织团体等开展的不属于清洁发展机制类型和中国绿色碳基金支持的,并以积累碳汇为主要目的的造林、森林经营以及相关碳汇计量与监测、碳汇交易等活动都属于其他碳汇造林项目。

  3.2 碳汇林业投资的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碳汇林业事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碳汇林业投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金可持续性不够、计量监测复杂且成本高、造林地要求严格、社会认知不足等。

  3.2.1 资金可持续性不够

  碳汇林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而目前碳汇基金募集的可持续性不够,碳汇林业发展面临资金缺乏的瓶颈。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目前碳汇基金募集以政府推动为主,没有真正形成具有市场调节的碳汇融资机制,后续资金难以持续跟进。笔者根据收集到的二手资料统计发现,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的捐资者当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为企业,但是为了碳汇项目的顺利实施,温州市财政出资 1000 万作为启动资金专门用来支持专项发展。苍南、瑞安、文成三个地方碳基金投入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51.14%、74.78%、49.05%.苍南造林公司出资283.97 万元,瑞安造林项目除了温州专项瑞安造林基金以外还有瑞安市政府出资1897.532 万元、温州市碳汇管理办公室出资 294 万,文成玉壶镇造林除了碳汇专项基金以外还有生态公益林补偿的 126.1704 万元。可以发现,政府或者是其他项目的资金比例占相当大的部分,基本上是属于政府主导型的碳汇项目,资金组成结构明显不合理,不利于长期发展。

  二是林业碳汇交易需求动力不足。目前我国还没有强制减排义务,碳排放权交易的形成缺乏客观条件。由于目前碳排放权交易活动仅在试点阶段,成交量少,且目前符合 CCER 要求能抵扣碳排放权交易的项目很少。即使有企业开展碳汇交易试点,主要目的还是以履行其社会责任,对林业碳汇还没有真正形成购买的动力,因此,靠碳汇交易筹集资金尚无可能。

  3.2.2 计量监测复杂且成本高

  按照国家林业局《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的要求,从项目实施反映的情况来看,基层人员由于理论技术水平不高,而技术环节过于复杂,使其在数据记录过程中很难把握技术要领,往往导致计量监测基础数据掌握不系统,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计量监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必然抬高计量项目总体成本。

  3.2.3 造林土地要求严格

  不管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方法学还是按照国家林业局的相关规定,对碳汇造林地的要求都很严格。要求碳汇造林地为相对集中连片,并满足至少自 2000 年 1 月 1 日以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放宽到 2005 年 1 月 1 日前)一直是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和其他宜林地的原则(碳汇造林技术规定)的土地。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消灭了荒山,森林覆盖率都比较高,如广东省、湖北省、浙江省等在 2000 年左右都基本消灭了荒山,因此很难找到大面积合格的林业碳汇造林地。并且可用于造林的林地本来就不多,且大多比较零散,单块面积也不大。因此寻找大面积合格的碳汇造林地存在一定的难度。

  3.2.4 社会认知不足

  2013 年 7 月,笔者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 332 位公众(瑞安市 82 位、温州市 94位、鄞州区 55 位、北仑区 54 位、奉化市 47 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气候变化、碳汇林业的认知、林业碳汇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接受调研的公众男性比例为 54%,女性比例为 46%.86%的公众认为森林对环境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但在对碳汇林业认知方面,只有 4.5%的公众了解。59%的公众愿意为生活中的二氧化碳付费,但只有 24%的公众愿意投资碳汇林业。浙江省特别是温州市与宁波市在发展碳汇林业方面已经有一定的进展,但该地区对碳汇林业了解的公众尚且只有少数。

  2013 年 8 月,笔者对浙江省内的温州市宏锦鞋材市场开发有限公司、苍南振海农业开发公司、宁波市鄞州梁桥米业有限公司 、宁波申州针织服装公司、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调研。调查上述有关单位对应对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发展的认识程度、投资碳汇建设的意愿、对投资风险的评估与回报、对国家碳汇政策的要求等。调查发现,企业对于碳汇项目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由于没有强制减排指标,没有成形的碳汇交易市场使得碳交易成为一种“期望产品”,企业把碳汇项目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出资或者是投资项目。而对于企业来讲,这种投资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的投资项目,企业很难再有二次投资。而作为政府财政投入来讲,作为启动资金可以,但是不能对政府财政投入碳汇形成依赖,这不仅不利于碳汇项目的发展与推广,更不是碳汇项目发展的初衷。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林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