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英语论文 >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海外英语 作者:王丽
发布于:2021-02-09 共3631字

  摘要:根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该文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并结合案例,对思维导图的运用给予详细的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启示。

  关键词:思维导图; 英语; 阅读教学;

  1 背景

  根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1]要求,初中生六级在阅读书面材料的能力要达到把握要点及逻辑关系,分析、判断、评价材料中的观点、态度和隐含的意义,并且在表达观点时要清晰、得体、顺畅。在阅读教学时,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种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主导课堂,而学生处在课堂的被动地位,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学习的知识碎片化,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而且不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抓住主旨大意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总结的能力培养。

  2 理论框架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它是由世界着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的用来辅助思维的工具,以中央的图形为焦点向四周发散,以分支为节点不断进行发散,形成树状结构。它可以通过图形、文字等形式将思维表征出来,具有简单化、清晰化、具体化、可视化的特点[7]。利用思维导图分析不同的文章脉络、归纳知识,将课堂中大量的信息或者书面材料进行加工整理[8],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提取,有利于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意思呈现出来,有利于记笔记[3]。

  3 课例呈现与分析

  思维导图对英语阅读教学有很大的作用,下面以译林版九年级下册模块一U1阅读:Two Cities in China为例来分析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本文将思维导图贯穿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以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

  3.1 阅读前的思维导图

  在阅读前可以设计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图式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图式知识。这篇文章是通过介绍中国的风景名胜来进行文化渗透,教师可以根据中国文化进行头脑风暴,从多个角度来介绍中国,比如地理、历史、建筑、名胜古迹、自然风光、节日等,从而引出中国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北京和桂林,教师可以从北京和桂林的两个城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分别介绍两座城市的历史、地理、风景名胜、建筑等不同的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将不同的角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如图1),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中国,认识到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意识而且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图1 阅读前的思维导图   

  3.2 阅读中的思维导图

  文中介绍的是中国的两个城市:北京和桂林。第一篇介绍的是北京,介绍了北京不同的风景名胜,以及每个名胜古迹的地理、历史及风貌。第二篇介绍的是桂林,主要介绍的是自然风景,以及每个自然风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如果用文字来描述着两个城市,学生介绍时会显得没有条理,而且会介绍得不够到位甚至不知道怎么去介绍。教师在阅读教学时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理解文章的行文脉络(如图2)。第一遍略读,通过略读掌握文章的主旨,并用关键词将文章的主旨放在思维导图的中心位置。第二遍寻读,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分别放在思维导图的分支上。通过对文章的梳理,学生大脑中产生一张关于两座城市的思维导图,并从整体上和细节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3.3 阅读后的思维导图

  对文章梳理完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任务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学习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介绍北京和桂林两座城市。另外,教师可以设置写作任务,运用思维导图拓展学习内容,深化主题。通过对思维导图的构建,学生非常清晰他们所要陈述图2阅读中的思维导图的观点,使写作化难为易,同时也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Two Cities in China这篇文章的阅读中,教师将文章主题放在思维导图的中心位置,根据文章的内容,从文中获取信息,不断地在思维导图的分支上补充,不断地从宏观到微观地分下去。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建构,培养了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搜集、分析、归纳的思维品质,对中国文化更加了解并且能够根据思维导图介绍中国的文化,讲出中国故事。除了思维品质的培养,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4],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部分原因是学生不会阅读,害怕阅读,以至于读完一篇文章后,对文章的主旨和脉络一知半解,但是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学生在阅读时会事倍功半,同时提高学生爱阅读的兴趣。思维导图的运用还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6],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很容易地掌握了文章的大意以及文章的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觉到阅读的快感,希望多读几篇文章,并用思维导图建构文章的脉络和主旨,这就发挥了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和积极性。

  4 运用思维导图的启示

  用思维导图对Two Cities in China的分析过程中,它对英语阅读教学确实产生了积极效应,并由此产生了以下几点启示。

  4.1 思维导图与任务教学

  任务教学强调的是“做中学”,它是以任务为中心,以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在案例分析中,教师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设置各种任务,激活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能力。任务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运用思维导图,将思维导图与任务型教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以发挥英语阅读教学的最大效能。

  4.2 思维导图与教师引导

  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与老师的引导紧密相连。案例中,在阅读前,教师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头脑风暴,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激活背景知识,找出中国的文化有哪些;在教师的引导下,挖掘出北京和桂林这两座城市,接着对这两座城市进行发散思维,建立思维导图。

  4.3 思维导图与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的篇幅有长有短,那么对于思维导图的使用要依情况而定。对于篇幅短的、通俗易懂的文章,未必需要思维导图,因为对于文章的脉络一目了然;对于长难文章,就要借助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清楚地看清文章的大意及结构脉络。思维导图有助于分析文章,但不是对任何文章都适用,所以要有区别地使用它。

  4.4 思维导图与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阅读的过程是靠学生自己来完成的,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所学习的知识外化,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当然思维导图的建构不是千篇一律的,它因学生的不同而异,每个学生的背景知识、认知风格的不同,他们对于同一篇文章的思维导图建构也会不同,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构思维导图,有的学生从内容的角度、有的学生从形式的角度、有的学生从语言的角角度度等等,,从从不不同同的的角角度度建建构构思思维维导导图帮助学生在深度和广度上上理理解解文文章章,,有有利利于于培培养养学学生生的的发发散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比如在案例中,讲解北京时按照不同的地点来介绍,然后再分别介绍北京每个经典的特色,学生可以按照地理方位的变化来展开对北京的介绍,以故宫为中心,分别介绍它每个方位的风景名胜。在讲解桂林时,本文采用文章的结构建构思维导图,除此之外学生可以采用整体到局部的方式呈现,先介绍桂林的地理位置以及整体的风景,然后具体讲解the Reed Flute。所以思维导图不必拘泥一格,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样更便于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已有的图式,从而建构新的图式。

  5 结束语

  根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要求,要求初中生能够把握文章要点及逻辑关系。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通过阅读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信息,而有效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快速、系统的记忆。在阅读前,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运用思维导图将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主题呈现出来,然后在这些主题上再进行分层展开对子话题的讨论,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的中国文化;读中,通过略读和寻读,寻找文中的关键词建构思维导图,将文章的脉络逐层梳理,从而掌握文章的内容;读后,根据思维导图,教师设置任务,可以是复述或者是写作,巩固思维导图的内容和形式。通过读前、读中和读后,不仅帮助学生学习阅读文章,还可以通过多次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培养思维导图的意识。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使用思维导图,不能流于形式,善于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切实地帮助初中生方便、快捷、简单、直观地掌握文章的要点及行文脉络,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从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机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3] 蔡文.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5.

  [4] 徐海静.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5] 陈瑞娟.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6] 郑莎.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7] 陈敏.思维导图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5(1):36-41.

  [8] 李军华.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英语教育,2007,9(4):46-50.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
原文出处:王丽.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海外英语,2021(02):197-198+21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八年级英语教学论文
返回: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