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英语论文 >

中国英语中体现的中国民族身份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12 共3568字
论文摘要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本族语的使用者,它还作为第二语言被广泛使用,成为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交往的有效工具。英语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使用促进了英语多元化的发展,不同的语言规约和文化融人到英语中,引发了英语在全球范围的本土化潮流,“世界英语”的概念应运而生,英语已经改变了其单一、同质的特性,成为世界各地不同情境下使用的各式变体的集合。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就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产生的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有别于中国式英语( Chinglish,中国英语的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并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将中国的民族特色与文化特质传达给世界。因此,研究中国英语作为英语变体的可接受性,探究其中的民族身份标志,不仅有助于语言理论与跨文化交流的发展,也有助于英语教学与学习的开展。
  
  一、相关理论研究
  
  中国英语的概念最早是由中国的词典编纂学家葛传梁在1982年提出的,他认为应将中国英语的概念与中国式英语区别开来,中国英语是在中国的特殊语境下表达中国文化特色的工具,如“FourBooks,Five Classics,Four Modernizations",这些词汇翻译在经过解释后可以很容易地被英语本族语使用者接受。黄金棋给出了更多的例子,如“shoottwo hawks with one arrow, seeking truthfromfacts"。他指出,翻译中汉语对英语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首先,这些表达形式是正确的;其次,这些表达是中国文化的产物Czl。孙俪在此基础上指出英语在中国的使用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过程,英语的本土化是其必然结果,翻译家应遵循英语使用规则,促进英语与中国文化更好地结合f}l0王榕培首次从语音、词汇、语法及语用四个层面对中国英语进行了分析,他总结道:中国英语是在中国社会环境下使用英语时,由于中国文化的渗人带来的英语本土化的客观产物。姜亚军进一步讨论了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的区别,他认为中国式英语是一种接近英语系统的混杂语言或中介语,其构成缺乏科学性及可识别性,而中国英语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也是“世界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培成在研究了中国英语的可接受性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英语有可能成为一种标准变体的观点网。
  
  国外学者主要是把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英语变体进行研究,但并未完全区分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的概念。Kachru提出三个同轴圈理论,在社会语言学的框架下构建了一个三维语境网络来描述中国英语。他认为,从时间维度看,中国英语作为一种变体有自己的发展史,社会和历史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从空间维度看,中国英语变体的本土化特征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中国的语言和文化通过迁移的作用融人到英语中;从功能维度看,英语在除教育外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其他语言暂时无可取代的作用,这也是中国英语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Kirkpatrick从语用学的角度指出,中国英语以汉语的修辞准则为特色,是对英语的一种文化变形阁。Bolton则从历史、语言及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国英语和亚洲其他国家的英语变体做了详尽阐释,他还对世界范围内的英语教学与学习做了全面研究阴。
  
  二、中国英语中的民族身份标志
  
  除了交流之外,语言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将人们分为不同的言语社区,并赋予同一言语社区的人们以强烈的身份认同感。不同的民族都将自己的传统文化与语言环境融人英语中,以此产生具有独特结构或功能特征的英语变体,不同言语社区的英语使用者可以迅速地确定自己所属的英语变体,并将已经内化的身份特征与此变体关联起来,因此,中国的民族身份也就可以通过中国英语的特点表现出来。
  
  (一)中国民族身份在翻译中的体现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深人,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英语也从最初中国了解世界的媒介逐渐演变成中国同世界交流的媒介。由于文化移人的影响,在用英语介绍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思想、价值观、风俗习惯等时,就需要对英语做出适应性的调整。越来越多的翻译者也把促进文化移人与文化嫁接作为翻译的职能之一,这引发了有关“西译汉化”、“汉译西化”,以及“归化”和“异化”等翻译方法的讨论,也产生了大量反映中国意识形态、政治及社会文化的翻译,如“Lao Liu , Shifu',等称谓语的翻译、"throw an egg against a rock,a craneamong chickens”等比喻及谚语的翻译,以及一些政治词汇的翻译,如“one country , two systems" a中国民族身份还体现在以汉语为母语,有着深厚中国文化背景的双语作家的英文作品中,这些作品反映了两种语言及文学传统的交融,也反映了两种语言在话语策略和文化思想方面的差异。在这些作品中,他们创造性应用了英语的本土化,以达到传播中国文化内涵的目的,其中蕴含的民族特征不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论证了中国英语作为英语变体的可理解性。
  
  (二)中国民族身份在英文媒体中的体现
  
  在中国,英文媒体的出现为中国走向世界及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一条重要渠道,如China Dai-ly,Business Weekly和21st Century等,其中大量存在的中国英语也是中国民族身份的标志。英文媒体中的中国英语以合成词为代表,这些词是中国特色的典型体现,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各个方面,由于在英文中缺乏相应的表达,需要按其内涵意义进行翻译,如“State-run enterprises,Urban economic reforms,Land-off employees”等,读者需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理解这些表达的意义。此外,英文媒体还会采用一些缩略词来表示政治话题或组织机构的名称,如“CPPCC (Chinese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 NPC(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等。英文媒体的发展不仅表明了在中国社会中使用英语的必要性,也将中国英语作为一种书面语推广开来。
  
  三、中国英语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英语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民族语言及文化特征表明英语本土化的可接受性及适用性,学生在熟练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也承担着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使命。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英语语言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培养学生运用及创造中国英语的能力,从而促进英语教学与中国英语的合理发展。
  
  (一)树立正确态度,建立文化自信
  
  虽然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被广泛应用于跨文化交流中,教师和学生应意识到文化倾向性是英语的特征之一,在交流中,它总是与某种文化规则相一致。中国英语是在表达中国独有的文化与思想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同时也是中西方文化相互适应及同化的产物,因此,在其创立过程中,应将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使用者的接受能力考虑在内。
  
  在英语学习中,部分学生容易对英语文化产生顺从的态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避免对学生的中国英语做出仓促评判。如果我们的民族文化能够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欣赏,跨文化交际中的很多语用失误就可以避免,而且通过在外语中学习本民族的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发展,还有助于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保持自身的文化身份。
  
  (二)培养适度文化观,坚持综合文化教学
  
  如何处理跨文化交际中本族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一直是外语教学与学习的难点。有些民族受种族中心主义的影响,认为自身的语言和文化优于其他民族,并以此来衡量和判定其他民族的言语和行为,这容易导致文化冲突或交际障碍。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应用文化相对论的观点看待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教师也应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平等地看待中西方文化,使中国英语在反映中国特色的同时易于被英语本族语使用者接受。同时,教师应将中西方文化教学纳人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判断何种中国英语形式可以被英语本族语使用者接受,以促进中国英语的健康发展。
  
  (三)整合教学方法,注重能力教学
  
  中国的英语教学应该体现母语和目的语双重文化意识,很多学生对中国英语知之甚少,甚至持否定态度,对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而不应一味坚持或摒弃某种教学方法。如侧重听说的交际教学法一直在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它不应作为唯一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合理应用也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力。文化创造力是以中国文化为铺垫,在中西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也是学生创造性地运用中国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前提。因此,教师应调整传统的师生关系,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把学生置于动态的文化语境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创新中国英语。
  
  中国英语是中国文化与英语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明显的中国民族身份标识,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英语的词汇和表达,也向世界宣传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在英语教学与学习中,教师应注重中国文化教育,调整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语言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宣传自己的民族文化。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合理利用英文版的电影、小说、报刊、杂志等媒体,发掘正确的中国英语表达,更加积极地投人到英语学习中。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英语毕业论文
返回: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