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一种很有趣的语言现象,即在不同的语言中,具有同一实体指称意义的词语在民族文化不断的渗透和影响下,其内涵变得不甚相同或者大相径庭,动物词汇便很好得体现了这一语言特点。本文以“狐狸”为例,分析对比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文化内涵的异同,为读者正确理解并恰当翻译与其相关的惯用语提供一些参考。
一、狐狸在英汉语中文化内涵的解读及对比
1. 狐狸在英汉文化内涵中的共同之处。在肉食动物庞大的群体中,狐狸四肢较短、体小力弱,无论是攻击猎食还是躲避敌害,其都不能与老虎、猎豹这样的丛林佼佼者相提并论。狐狸狩猎时,经常会通过伪装受伤或者同伴相争来麻痹猎物使其掉以轻心,并能迅速趁其不备袭击猎物要害部位。
此外,为了躲避丛林中的陷阱或者防止食物被盗,狐狸经常会在危险或者隐藏食物的地方释放臭气,以此来提醒同伴或者保护食物。基于对其习性的认识,“诡计多端”、“狡猾善变”便成了众人对对狐狸形象的一种共识。在现代汉语中,“狐朋狗友”、“狐假虎威”、“狐狸尾巴”、“狼顾狐疑”这样的成语屡见不鲜; 而英语中,“as cunning as fox( 像狐狸一样狡猾) ”,“an old fox( 老奸巨猾的人) ”以及“play the fox( 耍滑、装假) ”也体现了西方人对于狐狸狡猾本性的普遍认同。然而,在英汉文化各自的体系中,狐狸这一动物形象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地方。
2. 在汉语中独有的文化内涵。中国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狐是一种象征物,一种神秘的文化符号,一种动人的审美意象。在宗教、民俗和文学中,它曾长久地发挥着特殊的文化功能和艺术功能。”
在中国上古神话中,大禹与涂山女的姻缘故事反映了狐作为祥瑞之兽的图腾文化。东汉赵晔在《吴越春秋》卷六中记载“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 ‘白者,吾之服也; 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 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我家嘉夷,来宾来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 ’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对于这个故事中狐的理解很多人各执一词,有人认为是大禹遇狐,有白狐为媒而成就了其与涂山氏之女的姻缘; 有人认为狐即为涂山之女,大禹的妻子便是九尾狐狸。然而不论是高禖之狐还是九尾化身,狐狸都是涂山氏族的部落图腾,是祥瑞吉兆的化身。
到了战国时期,狐的吉瑞之照又与帝王和国家的兴衰相连,成为王者天命或者太平盛世的象征。当时,狐不仅作为四夷朝拜的贡品,祭天拜祖的祭品,还会作为图文刻于青铜器上。《史记·陈涉世家》中篝火狐鸣的故事便讲到了陈胜、吴广以狐之名于民众中树立威信甚至昭示天命的细节。他们深夜躲在祠堂后的丛林中学狐鸣喊出“大楚兴,陈胜王”,从而得到士兵的拥护后,揭竿而起,发动了农民起义,二人正是利用了民间对于狐神可昭示天命这一认识才一举成功,推翻秦王朝统治。
此外,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关于狐的描写又使其承载了一种道德伦理意义: “妖兽也,鬼所乘之,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
当时儒家思想占有统治地位,狐狸这些外在的生物特性均被赋予了道德层面的解释,“其色中和”符合中庸之道,“小前大后”是借狐狸迁移时小狐在前大狐在后的情景反映讲究礼仪,长幼有序的仁爱精神,而最后一句则是把狐狸死在外面,头一定会朝着自己洞穴的方向上升为文人志士至死不忘本,胸怀故土的爱国情怀。关于这一点,屈原也曾在《九章》中提到“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由此可见,古时狐的神秘形象寄予了人们信仰和伦理道德上的崇拜。
狐狸的祥瑞之兆之所以不被人熟知,除了历史久远,记载有限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狐狸令人深恶痛绝的妖媚形象早已在后世各种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中深入人心,其蛊惑人心、残害凡人的形象早已根深蒂固。狐狸化作人形,居于深山洞府,以妖艳妩媚的姿色诱惑男子,迷其心智,甚至吸食人体精气,东晋《搜神记》中的阿紫,《封神演义》中的妲己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例子,这样广泛流传的民间说法一时间让人们开始谈“狐”色变,以至于后来以美貌魅惑异性的行为被称为“狐媚”,这样的女子民间当时称为“狐媚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狐狸精”。倘若魅惑的是帝王,狐狸精便又成了“美色误国”、“红颜祸水”的代名词,唐代骆宾王在《讨武氏檄文》中有对武则天“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的痛斥,白居易在《古冢狐》里发出“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增溺人心。
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的劝诫,甚至在《幼学琼林》这种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中都有“三代亡国,夏桀以妹喜,商纣以妲己,周幽以褒姒”的记载。虽然清朝年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提到了一些像莲香、娇娜、青梅、红玉等或扶危济贫、或追求真爱、或勤俭贤淑的正面狐女形象,但也难以扭转现代人们对于狐狸妖魅荒淫的负面认知。
3. 在英文中独有的文化内涵。相比中国文化,狐狸在西方文化中的内涵不尽相同。虽然中西方都认可其狡猾的本性,但对其狡猾而产生的情感却多有差别,相比中国人鄙视的眼光,英美国家的文化却多了几分对其外表俊俏和内在精明的认可和赞许。比如,在美国人口中性感迷人或者聪明伶俐的女郎被称为 fox,在句子“She is a fox”中,倘若根据汉语文化,将其译为“她是只狐狸精”或者“她是个狐狸般狡猾的人”都是一种与原意南辕北辙的错误。在西方,当“狐狸”与女性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通常是指魅力十足的性感女人,所以这句话是说“她是个美丽时髦的女人”。此外,crazy likea fox 则指一个精明不易上当的人,wary foxy eyes 是指一双警觉 聪慧的眼睛。“Fox”作为一种姓氏一直被英美国家沿用至今,这一点也可以作为西方并不像东方文化那样厌恶狐狸狡猾本性的佐证。
关于狐狸狡猾善变以至于机巧百出的天性,很多的哲人又有独到的见解。古希腊诗人 Archilochus 说过“狐狸知道很多的事,刺猬则知道一件大事”,这句话被英国当代思想史家伯林爵士延伸出一个关于“狐狸和刺猬”的文化问题。他借此将西方思想家与作家分成狐狸型与刺猬型两类,其中狐狸型是无所不知的百科全书型,观察入微,但思想散漫缺乏深度,属于艺术型; 刺猬型则有其关注的重心,建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框架,善于将一切归于这一单一且高深的理论原则,属于思想型,两者各领风骚。在柏林爵士看来,狐狸拥有多个追求的目标,虽并不深入但有多层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扩散思维,其多知的特点值得称道,而且像亚里士多德、但丁、莎士比亚、黑格尔、歌德、普希金等很多文豪和学者都被归为此列,他们都是多知的先哲。
以狐类比正面人物形象的不止这一例,二战德国名将隆美尔素有“沙漠之狐”之称,这里更多的是借狐的机敏精明作比,体现隆美尔的先发制人、出奇制胜。在二战战场上,隆美尔多次以巧妙灵活的战术攻克英法多国军队,甚至在北非的茫茫大漠中创造了以少胜多的传奇。在对方眼中,他就像一只狐狸,机智过人、难以捉摸,稍有松懈便会落入他的圈套,被打得措手不及。虽然从政治角度来说,他着实是一个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刽子手,但从军事角度来看,他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指挥才能,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沙漠之狐”的称号饱含着人们对其用智慧驰骋北非战场的传奇军旅生涯的钦佩和赞颂。
当然,狐狸在英语中也有其特有的负面文化内涵。比如,英语中的母狐狸 vixen 永远不会迷倒哪位男子,因为 vix-en 使西方人想到悍妇、泼妇的形象,a real little vixen 便是指一个不折不扣的泼妇。《伊索寓言》中讲到一个关于狐狸吃葡萄的故事,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吃却够不到,最终无奈地离开,边走边安慰自己,认为葡萄是酸的,还没有成熟。后来由此演变而来的习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则是指为掩盖自己无法如愿而故意找借口自我安慰的行为,是对故事中像狐狸那样自欺欺人的行为的讽刺。而在英国戏剧家本·琼生的作品 Volpone 中狐狸又成了贪恋的象征,作品中刻画了一个金钱至上、贪得无厌的主人公伏尔蓬涅( Volpone) ,将其不择手段垂涎于他人妻子、离间父子亲情,企图用金钱换取一切来满足自己的丑恶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发指。而作者之所以选用“volpone”作为作品和主人公的名字,正是因为“volpone”在意大利语中是“大狐狸”的意思,相当于“狡猾的骗子”,作者匠心独运,以此为题,正是对这个威尼斯小镇的“守财奴”的贪婪形象最大的讽刺。
二、与狐狸相关的习语翻译
1. 直译法。习语汉译中采用直译即保留原文中固有的内容形式,不改变提及到的文化意象。选取这种方法需要两种语言对同一意象的文化内涵具有相同的认识,指示意义和联想意义基本对等。具体到“狐狸”这一意象,当涉及其狡猾的本性时,中西方读者都会有强烈的认同感,即便忠实于原文采取字句对应,也不会引起理解上的偏差。
( 1) Old foxes want no tutors.老狐狸不需要教师。
( 2) When the fox says he is a vegetarian,it is time for thehen to look out.狐说要吃素,母鸡要有数。
( 3) If you deal with a fox,think of his tricks.假如你与狐狸打交道,要想到它的花招。
( 4) It is an evil sign to see a fox lick a lamb.狐狸舔羔羊,这是凶迹象。
( 5) Do not trust that peddler,he is a sly fox.不要相信那个小贩,他像狐狸一样老奸巨猾。
2. 意译法。意译法是用不同于原文的表达形式来表达与原文相同思想内容的方法。当同一意象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产生的文化内涵相差较大时,直译结果便显得晦涩难懂,甚至造成文化上的误读,以至于翻译结果令人费解。在直译无法克服文化差异,解决理解障碍时,意译便成为更好的选择,简洁而又灵活。 1) She is a fox.她非常时尚性感。
( 2) He took a fox - sleep when we were talking.我们在谈话时他假装睡觉。
( 3) A lazy student,in order to play truant,may play fox,pretending to be ill to have a stomachache,fox example.一个懒学生,为了逃课可能会装生病,比如假装肚子疼。
需要指出的是,下面这个例句中 fox 的译法并不属于意译的范畴。
He foxed his pursuers by taking another route.他走了另一条路,骗过了追捕他的人。
句中“fox”作为动词,是“欺骗、迷惑”的意思,这是典型的名词动用现象,该现象在动物名词中比较常见,以动物的行为特征或习性特点做动词化表意,如“parrot”( 机械地模仿、学舌) ,“snake”( 迂回前进) ,“dog”( 跟随、尾随) 等。
3. 借译法。借译法就是借用目的语文化中人们比较熟悉的语言来解释翻译源语文化中特有的内容,具体到习语汉译中,有些英语谚语和汉语成语、俗语在表现形式和含义方面是一致的或基本一致的,可借用与其喻义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谚语及俗语直接对译。作为一种变通手法,借译法应建立在原文与译文外延意义相同的基础上,“如果接受语言的某个成语用在译文中而不引起文化走样,那么久应当大胆地采用这个成语”,这样不但可以比较好地保持原文的神韵,又使译文易于为读者或听者接受。
( 1) Be careful! Do not set a fox to keep one’s geese.当心! 不要引狼入室。
( 2) A fox may grow grey,but never good.江山易改,但本性难移( 3) The fox knew too much,that’s how he lost his tail.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 4) When the fox preaches,take care of your geese.黄鼠狼给鸡拜年。
( 5) She is a fox in a lambs skin.她是个口蜜腹剑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同一个习语,翻译方法并非只有一种,比如上述例( 4) 我们同样可以直接翻译成“遇上狐狸说教,当心鸡鹅被盗”,这种译法简洁、通俗、易懂,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三、结 语
狐狸在不同时期不同国界里拥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任何一个意象的文化内涵往往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文化的不同,发生很多微妙的变化,人们甚至会打破传统中固有的认知,不断赋予其新的形象,比如当下最流行的“阿狸”便是以狐狸为原型设计出的一款可爱的卡通形象,深得年轻人喜爱。本文虽仅以“狐狸”为例探究了其文化内涵和习语的译法,但意在表明,对于习语等文化特色浓厚的文本在翻译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差异这一重要因素,深入的文化解读是在处理文化意象前不可或缺的一门功课。
【参 考 文 献 】
[1]李建国,等. 中国狐文化[M].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许慎. 柴剑虹,李肇翔. 说文解字[M]. 九州出版社,2001.
[3]以赛亚·伯林. 俄国思想家[M]. 彭淮栋,译. 译林出版社,2011.
[4]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5]王德春,等. 汉英谚语与文化[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1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由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模型和用户界面构成的空间信息及决策支持系统,兼跨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等学科并广泛应用于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定位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作为国家信息产业的重要...
诗歌翻译一直以来都是翻译中较为复杂的领域。由于中西方诗歌在文化、诗歌结构、诗歌韵律上的不同,诗歌翻译往往难度比较大。而在诗歌翻译中,诗歌意象的翻译则更是如此。传统的翻译原则注重诗歌结构或是韵律上的对等,但是本文希望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审视诗...
现如今,各种各样的广告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一则好的广告可以起到吸引顾客注意力、树立品牌形象并最终成功推销产品的作用;而一则无特色的广告不仅不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甚至还会引起顾客的反感。而一则广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广告词的好坏。因...
英语随着眼下的国际形势、我国及世界日益开放的投资环境而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英语翻译是英语中不可取代的那一部分,英文及英文翻译的需求程度急剧上升。然而我国的英语普及特别是英语翻译普遍薄弱,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英语翻译能够使英语和汉语之间进行...
一、引言散文是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文学体裁,其形式灵活,意象丰富,以简短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文情并茂的语言,做到形散而神聚。散文贵在散,而又不能散。散文作为文学百花园奇秀的一枝,在文学系统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散文取得的成就并不...
1引言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高度发展、资源充分共享的阶段,整个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生活于其中的我们越来越感到地球村带来的便捷。物质世界愈发丰富,信息交流渠道更加广泛。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映射下,广告在商品销售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伴随着中国...
一、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对应性尤为出色地语言翻译者尤金奈达,在宏观的角度解释过翻译的意义,在他认为:翻译是最基本的、最简单的语言对换模式,只需要满足内容的对应以及风格的对应。然而不得不说,若是真的将两种语言进行对换,是不可能实现特别准确的,必...
一、引言随着自译逐渐进入翻译研究者的视野,张爱玲、萧乾、白先勇、於梨华等中国作家的自译文本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关注最多的是张爱玲的自译作品,Shame,Amah就是其中之一。该自译小说的源语文本《桂花蒸阿小悲秋》写于1944年9月,1961年作者...
引言随着我国金融业与国际接轨的深化,金融英语成为从业人员日益重视的素质之一,而金融词汇因其专业性和实用性,与日常英语词汇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是广大学习者比较难以跨越的障碍,因此深入了解金融英语词汇的特征是进行金融英语翻译的基础,本文旨在探讨金...
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习语是某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因此在汉语和英语的习语的表达方式中,它们会有一些共同点。另外,这两个国家地理环境、生活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