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英语论文 >

“功能对等”在新闻英语导语翻译中的体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8-25 共2873字
论文摘要

  一、研究对象

  在众多的新闻英语报道中,笔者选择了国内外耳熟能详的5.12地震系列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这一主题的英文报道较多,选择面广,虽然报道的是同一个事件,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看了国内很多关于5.12地震的新闻,再去看国外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发现它们的切入点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这些都会迫使自己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进而对这一事件的各个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甚至可以起到拓展自身思维的作用.其次,以5.12地震为主题的新闻报道导语有长有短,风格各异,有利于更深入的研究功能对等理论在新闻英语导语翻译中的应用.

  二、理论依据

  美国着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将"功能对等"定义为"最为贴近的自然的对等"(the closestnatural equivalence)(Nida,1969;2001)充分反映了在翻译中不存在类似数学里"完全对等"(com-pletely equivalent)的情况,只能是各种不同程度的"贴近"的"功能对等".必须提出的是,"功能对等"原则有"理想标准"(又称为"最高标准")和"现实标准"(又称为"最低标准")之分.其中理想标准指的是译作对译作读者产生的效果和原作读者产生的效果完全一致(Nida,1993),而现实标准则要求译作对译作读者产生的效果是:应可以自己体会到原作对原读者必定会产生怎样的效果(Ni-da:1993).根据这两个标准的定义,可以看出"理想标准"极具苛刻性,因此通常意义上的"功能对等"原则指的是"现实标准",即能否通过译文在读者心目中体会到原文读者能够产生的概念或形象.

  许多翻译学者都和奈达持类似的观点.纽马克(1999)提出的"交际翻译"原则,就要求目标文本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源文本[1].参照奈达的翻译理论,刘宓庆(1986)提出,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翻译的基本任务就是"研究如何在保证原文的涵义和情态的前提下,做到尽昀大可能地发挥译文的优势,使译文既忠于原文,又具有与原文相适应的可读性,最好还能做到与原文形式上的近似.而对于新闻翻译而言,由于它面向的读者是普通大众,而且内容要求"真实准确生动",因此,"功能对等"这一可以达到与原义含义"对等"传播效果的原则是其翻译过程中必须依靠的理论依据.

  三、新闻英语导语

  与中文新闻一样,在英语新闻中,导语一般指报道的第一段或开头几段,通常是最重要、最新鲜、最引人注意的事实构成.它起到的作用或是开门见山,或是概括全篇,或是提示要点.一句话,导语用最简洁却不乏生动的文字描述新闻中最重要的内容,而且它十分关键,是吸引读者往下读的决 定 性 部 分.新 闻 英 语 学 者 们 称 导 语 为Lead或grabber,grab的意思是"抓住",grabber是它的名词形式,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能抓住人的东西",引申则是指"能有效吸引读者通读全文的东西".通常一个导语言简意赅而包罗万象--即主要新闻事实,而且导语对语言技巧要求很高.传统的导语必须具备的是新闻六要素,即5个w-what,when,where,who,which,一个h-how,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广播、电视尤其是网络、电子技术的发展,传统新闻写作受到重大挑战,"六要素"导语的地位开始动摇,各种媒体争抢新闻,推陈出新,导致了主要事实导语的产生,如单一的原因或方式导语.[2]

  四、"功能对等"在新闻英语导语翻译中的体现

  奈达创建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意味着"最贴近原语信息的自然对等"即,形式上与原语尽可能对等,接受语尽可能自然,两者结合尽可能贴切.奈达提出了变化原文形式的特殊条件,主张以译文交际效果和信息内容对等为目的,对译文作必要的调整;译者应从各种翻译版本中挑选"最贴切原文信息效果"的一种,重新组合信息,重建形式和语义结构.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就是正确理解原文并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这是灵活处理新闻英语导语翻译的理论依据.

  导语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结构,信息集中,但形式各异.陈明瑶(2001)提出新闻翻译中导语等值的翻译标准,翻译等值就是保持源语与目的与的信息对等.她认为导语等值翻译的前提是正确对导语进行分类,然后再根据分类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导语分为概括性导语,原因方式导语,延缓性导语,引语式导语.具体地说,如果是概括性导语,从句多,且重叠,需要译者分析调整,忠实原文,简明达意.如果是原因方式导语,则需强调关联词、主从关系以及逻辑关联.如果是延缓性导语,可以运用适当的文学手法,做到"信,达"的基础上求"雅".如果是引语式导语,则要十分重视说话人的言语特征、语境、语气等.

  例如:

  Beijing---Nearly nine months aftera devastating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China,left 80,000dead or missing,agrowingnumber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cientists aresuggesting that the calamity was triggered by afour-year-old reservoir built close to theearthquake's geological fault line.

  这个概括性导语整段虽只有一句话,所涵盖的内容却十分丰富.破折号后这部分并不是整句话的主体,传达的信息为"震后九个月"以及"导致8万人死亡或下落不明",此导语真正的重点是"科学家们推测水库是地震元凶".为达到导语传达信息的功能,将所有的内容融合在一起然后调整位置,重新组合后如下:

  中国北京电 四川大地震发生后约九个月,越来越多的中美科学家推测,这场灾难的"元凶"可能是一个水库.水库有四年历史,建在地震断层线附近.地震极具毁灭性,已导致8万人死亡或下落不明.

  Chengdu,China---A powerful earthquakestruck Western China on Monday,topplingthousands of homes,factories and offices,trap-ping students in schools,and killing at least 10,000people.

  这是一个典型的概括性导语,句首就开门见山的点明了主干内容,后面的成分都是对地震造成的后果的描述,在翻译时句子各成分的位置不需大幅度变化,只是在描述部分需要言简意赅.

  翻译如下:

  中国成都电 强烈地震周一侵袭中国西部.

  成千上万的住宅、工厂和办公楼倒塌,大量学生被困,死亡人数上万.

  Shifang,China---At the moment of grea-test despair,Wang Zhijun tried to kill himself bytwisting his neck against the debris.

  此导语内容相对少,将句中提供的信息重新整合即可.英语新闻导语中为强调方式或原因,通常会把其他成分放在句首,主语放在后面;而根据汉语习惯,人或事应放在首位,其他成分在后面.根据这一特点,翻译如下;中国什邡电 王志军极度绝望中用碎石割喉,试图自杀.

  Chengdu,China---In response to inquiriesfrom grieving relatives,local officials announcedMonday that parents whose only child was killedor grievously injured in the May 12earthquakewould be exempt from the country's one-childpolicy.

  这个句子如果顺译,开头没出现主语,读者会不知所云,因此笔者将句子拆分重组,翻译如下:

  中国成都电 当地政府周一宣布,凡其子女在5.12地震中死亡或者严重受伤的,允许不受国家独生子女政策约束.这一举措是为了安抚遇难家属的悲痛.

  五、结语

  要灵活翻译新闻英语导语,前提是正确对其分类,然后根据具体分类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

  英语新闻导语翻译过程中一定要以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基础做到简洁精炼,生动传神,把握中西文化差异及用词方面的特点,才能在各方面做到功能对等[3].

  [参考文献]

  [1]庄起敏.试论新闻词汇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原则[J].上海翻译,2005,(2).

  [2]陈明瑶.论等值标准与新闻导语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1,(2).

  [3]刘其中.新闻翻译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英语毕业论文
返回: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