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领域的“跨界”来源于英文的“Crossover”一词,原意是“跨界合作”,现多代表一种“有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的融合”。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Crossover 出现在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特指那些风格多样,不专属于某一风格的唱片,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声乐跨界演唱变得比较普遍,后来在排行榜中又出现了“古典跨界”的说法,格莱美也在 1998 年设立了“最佳古典跨界专辑奖”的专属奖项。
声乐跨界现象具体在声乐上的表现就是同一歌唱者涉足多种演唱形式, 这种全新的声乐艺术风格融合了美声、民族、流行、传统戏曲等众多音乐元素。 跨界演唱艺术在我国的历史较短,但发展非常迅速。 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声乐艺术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 展现出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 目前主要的跨界演唱形式主要包括:“民族”和“通俗”之间的跨界、“民族”与“美声”之间的跨界、“通俗”与“美声”之间的跨界等。 在我国,朱哲琴、王莹、殷秀梅、方琼、汤灿、张燕、祖海、廖昌永、谭晶等都是声乐跨界演唱方面的代表人物。
民族声乐跨界演唱现象的出现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多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 使人们对声乐艺术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和欣赏艺术,已不满足传统的民族声乐的单一演唱。 这些造成了民族声乐跨界演唱现象产生的大众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化进程” 的加速运行使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传递、 文化艺术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快捷,普通民众的诉求、呼声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以传播, 声乐艺术工作者能够更为便捷地洞察大众的审美倾向和内心情感, 从而促使民族声乐艺术工作者、 唱片公司适时地推出跨界民族声乐艺术作品。
近几年, 我国民族声乐跨界演唱逐渐盛行的现象,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成果中也不乏个人的思考和评论,焦点在于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何将其正确应用于我们的声乐教育中, 笔者在高校长期从事声乐教学,凭借多年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分析, 以图更好地厘清这一现象,并将其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中。
一、民族声乐跨界演唱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在作品创作上的体现
民族声乐跨界演唱主要体现在作品创作内容上的大胆尝试。 新的《黄粱梦》作品创作中,其内容不仅仅是传统的戏曲样式,同时还加入了魔术、杂技、街舞、摇滚、流行音乐等其他艺术门类,甚至还加入了流行音乐和说唱音乐“RAP”的成分。
民族声乐跨界演唱在作品创作风格上日益展现出“跨界”形态,这种风格上的跨界较多体现在音乐剧之中。 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猫》,其作品的风格既有宗教风格,也有爵士风格、摇滚风格,甚至还有英式芭蕾。
(二)在唱法上的体现
在文化多元发展的大环境下, 声乐演唱艺术也积极投入到这种多元发展趋势。 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不再泾渭分明, 而是注重彼此借鉴和融合。 这样的发展变化使得三种唱法融会贯通,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目前我国声乐界的跨界演唱风格概括起来主要有美通、民美、民通、民美通这四种。
(三)在歌唱形式上的体现
声乐跨界演唱之所以广受喜爱, 除了其丰富的演唱风格外,还在于它具有独特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总得来说,最能体现跨界现象形式的是“组合”和“音乐剧”。 在当今声乐演唱领域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声乐组合形式, 组合形式可以对多种声乐艺术进行优化和配置。 而音乐剧的综合性使它成为最能体现跨界现象的一种声乐艺术表现形式,音乐剧从其产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热爱,成功的将“唱”“演”“舞”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三位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
二、民族声乐跨界演唱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文化艺术的大融合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 世界范围内的人口流动、经济交流、信息交换加速进行,在文艺领域也展现出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趋势,而且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加快了文化艺术的传播速度。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我们的声乐艺术也在不断发展, 并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多种音乐形式。
从宏观的文化背景来看,二战结束以后,世界总体上处于和平局面, 各个国家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和民生,人民生活水平取得巨大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加重视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对艺术的投资和关注也进一步提高。 再加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音乐传播速度加快,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声乐艺术相互促进、彼此借鉴。 值得强调的是,信息社会的发展密切了民众之间的联系, 推特、微博、YouTube 等即时通讯工具和视频网站的发展,使得艺术家甚至普通声乐爱好者都能把自己的作品发布、传播,这极大地促进了不同风格声乐作品的交流和融合, 从而产生了一大批深受大众喜爱的优秀声乐艺术作品。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 与其说“声乐跨界演唱现象” 是不同流派在新时期、 新环境下的“自发结合”,还不如说这种 “声乐跨界演唱现象 ”是大众的需求。 因为目前的社会日益多元化,不同思潮相互碰撞, 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 审美需求、内心情感、生活态度等都有明显差异,而且仅就一个具体的“人”而言,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的内心情感和审美取向也是十分复杂、多样的, 进而对包括声乐艺术在内的艺术需求也是多样化的,那种单一的、僵硬的声乐艺术似乎已经难以适应大众的现实情感需求和艺术审美需要。 于是,不同风格、流派的声乐艺术彼此融合、相互借鉴也就成为一种可能了。
此外,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加速了声乐领域的“跨界演唱现象”,因为利润是唱片业最重要的追求之一, 为此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迎合普通听众的需求, 所以唱片行业需要不断推陈出新、锐意进取,并通过一系列市场营销手段适时推出跨界声乐作品。
(二)大众审美需求与日俱增并呈现多样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们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
一方面,对待声乐艺术,人们已越来越不满足于一种风格、一种流派,并且大众的欣赏眼光和审美倾向也各不相同,于是,我国现在的声乐艺术领域中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 另一方面,承载音乐艺术的媒体也在不断变化。 从广播到录音机;从电视机到电脑,从磁带到 CD、MP3;从博客、播客到推特、个人视频网页,人们接触音乐的距离越来越短,质量越来越高,交流越来越迅捷,所以人们的审美心理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 因此,符合这种心理的跨界音乐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 给大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效果,得到了大众的喜爱。
(三)唱片行业的飞速发展
唱片行业几乎每年都能创造巨额利润, 如今的唱片公司已经涉足影视、发行等多种领域,为了谋求利润最大化, 唱片公司不断调研大众的审美倾向和声乐流行趋势,他们紧跟市场,适时推出专业唱片,并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多种途径大力推广, 唱片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声乐演唱的跨界现象。 因为大众的审美需求已经不能用单一的艺术风格予以满足。 文化作为当今经济社会的新兴产业, 同样需要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给予评估从而获取其存在价值。 在这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文化工业”只能是竭力去迎合大众的文化消费口味,不断地探索和创新,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自身价值, 从而达到获取相应经济回报的效果。
三、民族声乐跨界演唱对声乐教学的启示
(一 )教学应注重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民族声乐跨界演唱的出现我们传统声乐教学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促使我们反思声乐教学是否也需要进行大胆创新,并以此改变传统的、略显单一的教学模式。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求声乐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风格就是思想本身。 优秀的作家、艺术家总是在自己作品的思想和形式密切融汇中按下自己个性和精神独特性的印记。 ”每一位声乐歌唱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们的独特风格是在对每一首作品风格准确把握并融入自己对作品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 而这种能力离不开学生的综合素能的提高, 教师应该重视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全面地了解学生,着重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现有知识水平、审美倾向等,教师还应该摈弃那种“高高在上”的教学态度,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注重适时运用分层教学、 项目教学、 合作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声乐教师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演出, 通过实践演出不仅能够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而且还能启发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更能增加学生的艺术体验,为日后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的同时还应注重 “以我为主”
美声唱法、“跨界演唱” 等传入我国后便取得了迅速发展, 对我国传统声乐艺术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虽然美声唱法、“跨界演唱”有很多优势,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抛弃我们的传统声乐艺术。 而是应该是把中西结合起来,这种做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继承我们的民族传统艺术, 赋予民族声乐以新的时代气息和艺术特色。
目前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不仅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有限, 而且面对着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在文化艺术等方面我们国家都面临挑战。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封闭状态,自身的文化艺术创新力不够,而西方艺术早已经突飞猛进,因此当我们国门打开的时候,发现我们已经与西方艺术有了很大的差距。 这个时候如果一味地采取回避态度无疑会更加落后于世界先进潮流。 加强对西方声乐艺术的研究和借鉴,可以总结我国民族唱法与其存在的差异点, 从而更好地改进我们的民族传统声乐艺术, 在彼此的交流中寻找差异点,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地将我们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三)声乐教学内容应突出多样性、融合性
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表明, 声乐艺术不仅应该是多样的而且还应该是相互融合的。 民族声乐跨界演唱现象的出现打破了三种唱法长久以来在声乐艺术领域所形成的“垄断”局面。 人们开始思索新风格、新类型的声乐演唱形式,这种探索使人们不再拘泥于用传统的、 固定模式下的唱法去诠释音乐作品, 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作品本身的了解选择合适的演唱方式。 它可以根据歌曲内在感情所需要的音色, 根据歌词的内容和内心情感的需要来调配用声的比例和成分。
我们正处于“信息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这从深层次影响到了我们的经济文化生活,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相互交流更加便捷。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 我们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社会上各种思潮激荡,不同社会阶层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 表现在人们的意识形态方面,就必然存在着价值观念、处事风格等方面的不同,而且这种不同并非呈现出“单一形态”,可以说在大家共同遵守的“主流价值形态”和“社会公德”之外,迷茫、冷漠、孤独、无奈、伤感、思恋等情绪和感受或多或少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这其实也影响着人们对“艺术风格”的不同需求以及对艺术作品的不同评价, 既然大众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心态是复杂化的,那么包括声乐艺术在内的艺术形态必然也是多样化的,很难存在一种风格、一种流派“一统天下”的局面,而那种过于单一的艺术表现形式也难以在大众中产生共鸣。
声乐艺术在呈现出多样化的同时, 也日益表现出了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挖掘声乐艺术的潜力, 展现大众内心深处的真实需求,不断增强声乐艺术的感染力。 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并不是对多种流派、风格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遵循艺术创作的固有规律, 把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和人的内心情感结合起来, 把艺术的深层主旨和时代特色结合起来, 把艺术的抽象化和具体化结合起来, 把艺术的内涵和普通公众的现实审美能力结合起来。
这种多样性和融合性体现在声乐教学中亦是如此,传统的声乐教学内容往往来自单一的教程、教材,缺少创新性,学生自主性不高,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轨, 而跨界唱法的出现符合当前社会和人们的心理需求, 无疑将会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四、结语
民族声乐跨界演唱现象将传统声乐艺术的精华部分与现代文明交织在一起, 它体现了时代的需要,反映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深刻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民族声乐跨界演唱现象具有包容、创新等诸多优点,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正确利用这些优点将积极推动声乐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接轨,但与此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比如跨界演唱在创新的同时, 也存在一部分艺术工作者惰于去寻求与自身条件相符合的跨界演唱,走向了“生搬硬套”固有成功模式的错误道路,试图通过“捷径”来完成自己“跨界”的情况。 此外民族声乐跨界演唱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演唱模式,其理论支持系统尚处于摸索阶段,需要在发展中正确引导、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金铁霖.民族声乐的学习与训练[M].郑州:黄河音像出版社,1989:30-31.
[2]邹 长海 . 声乐艺术心理学 [M]. 北 京 :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3.
[3] 张前.20 世纪中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及三种唱法的探讨[J].音乐研究,2004,(4).
[4]张红霞.声乐表演中三种唱法跨界现象的综述[J].苏州大学学报,2007,(5).
[5]张 红霞.浅 论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的问题[J].中 国音乐 ,2008,(3).
[6]穆红.论演唱个体多元音色的可塑性和必要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9).
[7]王 思琦.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音 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51.
[8]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着组.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46.
声乐在我国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是一种以乐器和人声为载体的音乐形式,很多看似没有联系的东西,内部却存在着很多的联系。在人类开展文艺活动的过程中,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每个人都有激发美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通常需要经过想象、感知、情感和思...
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距今有近三千年的悠久历史。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已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古今注》载:邯郸女子,秦氏罗敷,出彩桑于陌上,赵王见欲夺之,罗敷乃弹筝,做《陌上桑》以自明。根据《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
第三章郭兰英歌唱艺术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实践的启迪第一节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启迪郭兰英走出了一条郭兰英风格特色的艺术道路,在声乐表演及教学过程中,为我们后人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一点对我影响颇深。一、声乐教学中暴露的问题目前就我国声乐水平...
声乐是表演的艺术,影响声乐表演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众多,但心理素质发挥着关键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促成歌唱者成功的演唱,甚至超常发挥。因此,心理素质的好坏对于声乐表演影响非凡。一、心理素质概述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的素质为基础,而在后天的教育...
意大利是美声唱法(BELCANTO)的发源地,现在的中国,不论是学院派还是大学派都在演唱意大利曲目,意大利声乐观念在中国现在也特别流行。我的语言老师给我讲过一个例子,一位以西班牙语或者法语作为母语的欧洲学生和一位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学生在一起唱歌,...
中国传统音乐是农耕时代的文化产物,源于生活并以生活中的各种仪礼活动为载体而代代传承。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历史上乐籍制度的实施,使得中国传统音乐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个紧密相连的传播与传承的巨大网络。在这种制...
在少数民族乐器的大家园中,巴乌以其独有的音色魅力备受人们的青睐,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传播,使巴乌成了家喻户晓的乐器.笔者认为,一件乐器,尤其是少数民族乐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在广大地域和群体之间流传,除了其自身的优势特点...
摘要郭兰英,我国享誉盛名的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她在吸收了戏曲艺术的基础上,将戏曲中的四功五法成功运用于歌剧和民歌中,尤其在作品人物性格塑造和舞台表演上,更是准确拿捏好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内在的情绪表达。这些都无不体现了郭兰英的表演特...
所谓声乐表演,主要就是借助标准化、正规化训练实现声音清晰度和声音准确度的定位,彰显音乐形象和音乐特点,同时还需要借助真情感表达音乐魅力。形体艺术应用于声乐表演中,借助体态步法、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充实声乐表演内容,促使观众品味音乐魅力。...
民族音乐文化当中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对其进行掌握能够更好地强化音乐教育质量和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