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艺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响艺术论文 >

纪录片中音乐音响的层次关系与具体应用

来源:记者摇篮 作者:刘科含
发布于:2020-09-23 共2286字

  摘    要: 纪录片意在“真实”,热衷于“现场同期声”,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背景配乐在影片中的艺术表现力,不仅用音乐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带动整部影片节奏,还使用音响去放大艺术表现力,突出某个内容的声音,保证声画关系的和谐统一。特别是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音乐音响极大地拓展了纪录片的表现手段,增强艺术感染力,满足了受众日益提升的审美水平。

  关键词: 纪录片; 音乐音响; 运用; 艺术表现力;

  在20世纪,受科学技术的局限,纪录片以现场同期声为主,如《北方的纳努克》《意志的胜利》等。自20世纪90年代起,纪录片蓬勃发展,到21世纪,尤其是2005年以后,纪录片的发展迎来了高潮,其中,声音语言的发展尤为迅速。

  在纪录片中,音乐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片头音乐奠定整部影片的基调,片中插入的音乐渲染气氛,引发共鸣,感染观众。电视纪录片的音响主要指人物语言、音乐以外的所有声音。纪录片中多数运用的是客观性音响,放大部分内容的细节,真实地展现出一个有声世界,增强画面真实感。

  一、纪录片中音乐音响的层次关系

  如果将纪录片中的声音语言进行主与次的划分,第一个层次应为人声语言,包括解说词、画外音、人物同期声等一切“由人在表达思想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诸如言语、啼笑、感喟等”;第二个层次则为音乐语言,音乐应当根据影片中的节奏、基调来把握,为观众带来更好的共鸣,渲染气氛,营造更好的观影效果;第三个层次可以归纳为音响语言,音响的运用增强了客观现场感,突出其真实性;第四个层次为环境声音,环境声音也可以包含在音响中,但声音相对微弱,不作重点。

  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纪录片声音语言的全部,它们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环环相扣,才能有更好的艺术感染力。

  二、纪录片中音乐音响的运用及作用

  1. 音乐音响能够交代现场环境

  纪录片《美国工厂》中,移动拍摄全景时配有机器运作的噪声,此时的环境便是片中所讲述的工厂车间。《七个世界,一个星球》《亚洲》一集中,雨声、鸟鸣声、树枝颤动的声音交代了此时要介绍的红毛猩猩的生存环境——印度尼西亚的森林。
 

纪录片中音乐音响的层次关系与具体应用
 

  2. 音乐音响能传递情感,渲染气氛,产生共鸣效果

  如在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中,讲述历史史实的时候,大多会增加背景音乐,使观众更能感受到该部片子所想传递的情感。此外,该纪录片的特殊之处在于会穿插梁思成、林徽因的诗作、文章,配乐的使用更有感觉、诗意。

  《我是艺考生》的第二集中,女主角黄家婧北京艺考结束回到家乡后,在出租车上和母亲进行对话后加入了一段淡淡的音乐,引起离家求学的学生的共鸣和艺考生独自考试的孤独与不易。

  在纪录片《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中,陈粒演唱的《多多留意》成为该部纪录片的主题音乐,它不仅可以展现影片的主题,还与内容相扣,激发观众对阅读、旅行的兴趣,引导人们找寻自己,踏上新的征途。

  3. 音乐音响能产生特有的节奏,推动故事的发展

  《幼儿园》中,音乐《茉莉花》作为背景音乐反复出现:首次出现在入园开学,父母相继离开后,每个小朋友都坐在凳子上看着他们离开的方向,体现出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无助。第二次出现在孩子们入园后第一次睡觉时,这时的音乐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声画和谐。第三次出现的场景是幼儿园一周生活结束后,只有一位小朋友的妈妈没来接他,表现了他内心的焦虑和孤单。音乐第四次出现是在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此时的配乐为片子增添了欢快感。幼儿园结业式是影片最后一次响起该音乐。

  这五处音乐成为一个分割点,在幼儿园开学、入园第一次睡觉、一周生活结束、户外活动、毕业关键事件中加入相同的音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体现了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产生了该纪录片自身的节奏。

  4. 音乐音响还能增加纪录片的真实感及现场感,给人以信服力

  录音师的出现,使音响音效素材越来越多,且模拟声音的手法高超准确,可以弥补同期声不足的问题。如《大明宫》铃铛悬挂在屋檐一幕中,随着镜头画面的推动,铃铛声也越来越大;本世纪初《迁徙的鸟》一片中,鸟儿飞翔的声音也经过了处理,更加清晰,增强现场感。

  5. 音乐音响具有转场过渡效果

  如《新丝绸之路》中利用空镜头的画面大量使用水声、风声、马蹄声等音响进行场面的转换。

  三、音乐音响为纪录片发展带来变化

  音乐音响是纪录片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媒体文化的进步,纪录片中声音的运用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美学观点,极大地展现了纪录片的真实性、纪实性,提升其艺术表现力,较好地发挥了纪录片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如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中,《新的天地》作为主题曲,唱响正能量,激发人民爱国主义情怀,整部纪录片充满了感染力,可以唤醒受众心中的民族感和荣誉感。音乐的加入使主旋律影片更加振奋人心,展现了当代纪录片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新媒体市场的日新月异,人们在各方面都开始注重音乐音响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近两年出现的“Vlog”,以记录日常生活的短视频形式得以迅速发展,其尤为注重音乐的节奏感,特别是节奏的变化,新媒体平台也顺应时代潮流推出了用于制作“卡点”视频的手机软件。

  纪录片的成熟发展让后期技术人员及观众更加注重音乐音响的运用及表现力。可以说,音乐音响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影片基调、产生叙事节奏、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增强纪录片的真实感与现场感,使其产生自身特有的节奏,避免冗长的叙事,拓宽维度,吸引受众。因此,音乐音响已经成为展现纪录片艺术性和价值性的关键元素。

  参考文献

  [1] 高鑫.电视纪实作品创作[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88.
  [2]王海旭.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文化传承[J].西部广播电视,2019(15):108-109.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原文出处:刘科含.纪录片中音乐音响的运用及表现力[J].记者摇篮,2020(07):46-4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音响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