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心理是演唱者在认知歌唱与发声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它包含歌唱感觉、听觉、动觉、记忆、表演等心理现象。在音乐教育中,声乐课绝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应在演唱和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心理因素的调控作用,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和精神保障。
一、歌唱感觉调控
从心理角度讲,歌唱感觉是认识歌唱的开端。当外部事物影响我们的感官的时候,便产生了感觉,在发声训练、演唱时,经常谈到感觉,感觉的好坏影响着声音的质量。感觉在歌唱中无处不在,对声乐教学至关重要。在演唱中会有声音音响感觉、声音位置的感觉、声音运动感觉、呼吸感觉、共鸣感觉、情绪感觉、音乐感觉、咬字与吐字的感觉等等,感觉依赖于人的大脑、人的肌体状态,感觉的认知和调控对于声乐教学至关重要。
歌唱的乐器是歌唱者自身,因此要用歌唱的训练方法制造它,使它能够适应歌唱的需要,灵活运用。感觉是人类最初级的最直接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从感觉入手,可以通过教师对发声训练的描述感官上去理解,感觉喉咙是松还是紧、气息支持的状态、声音运动的方向、声音位置与共鸣等等,利用感觉来调节和支配肌肉群的协调运动;教师也可以通过听觉来判断学生的感觉是否正确并给予分析与指导,进行讲解与范唱,经过多次反馈,就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了。
感觉调控可分为情绪感觉调控、音乐感觉调控、呼吸感觉调控、共鸣感觉调控、咬字与吐字感觉调控、整体感觉调控等。
1.情绪感觉调控
歌唱表演中情绪的感觉应该是兴奋的、激动的。也就是说在演唱时只有保持兴奋、激动的情绪感觉才能沁人心脾、淋漓尽致,感染观众。通过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去表现情绪,所以是感觉表现情绪。
2.音乐感觉调控
音乐感觉包括音高感觉、强弱感觉、音色感觉、节奏感觉美的感觉等等。声音是流动的,它以运动的形式被人感知,以内心的感觉为依据,声音运动的形象就是歌唱中的声音形象。
3.呼吸感觉调控
气息是声音的原动力,从感觉上去理解就会减少很多障碍。呼气时保持吸气状态,喉腔、胸腔、头腔打开,小腹和腰肌是膨胀的感觉。用气歌唱时,要养成用气息控制声音的习惯,小腹和横膈膜是扩张的而绝不是收缩的感觉。
4.共鸣感觉调控
共鸣是气息与腔体整体运用的结果,有胸腔共鸣、头腔共鸣、口咽腔共鸣、面罩共鸣。喉打开,与胸腔保持畅通,使气息稳定的感觉是获得胸腔共鸣、口咽腔共鸣的前提;从眉心向上打开使头腔具有通畅和开放的感觉是获得头腔共鸣的保障;用哼唱的感觉可以直接找到面罩共鸣。
5.咬字与吐字感觉调控
咬字头、唱字腹、收字尾 (归韵),在演唱时心理上提前做好调整字的准备,唇、舌、齿、喉、牙密切配合,字与字过渡时,在心理上要保持前一个字的母音感觉,同时对下一个字在心理上进行造型,这样即会保持字的统一,又会清楚地表达字的含义。
6.整体感觉调控
歌唱是呼吸、共鸣、发声、吐字等协同运动的动作,歌唱时要有心理的、思想的准备,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有良好的歌唱欲望,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歌唱的整体感觉统一领导着众多的具体感觉,把所有的感觉串起来并协调运用达到感染观众的艺术效果。
二、歌唱听觉调控
听觉调控就是反馈声音的调控。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的反馈,对学生进行调整;演唱者本身也可以根据自身听觉感受来调控自己的声音。可以从音准、强弱、音色、等方面进行调控。
1.音准调控
音准即声音音高的准确性。听觉器官对声音高度的感觉是先天的生理机能,优秀的歌唱者的听觉是十分敏感的,不仅可以把握旋律声部的音准,不受其他声部的干扰,而且能够准确地听出伴奏的和声。音准也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提高。
2.强弱调控
在歌曲演唱中,为了表达作品的内容,突出旋律线 ,就需要对声音进行强弱调节,在二重唱、多声部重唱中也要通过听觉反馈调节强弱来平衡二个人或多个人的声音。
3.音色调控
音色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明亮、黯淡、深厚、柔和等等。优秀的歌者可以根据作品风格的需要来调整音色的变化;歌曲内容的表达也需要通过音色的变化来体现。(如表达喜悦的欢快的情绪需要明亮的音色;表达哀怨的悲伤的情绪需要黯淡的音色等等。);声音的位置变化也会改变音色。通过听觉反馈可以运用演唱技巧来调整音色的变化的需要。
三、歌唱动觉调控
动觉就是运动的感觉,它反应歌唱时身体各器官运动的状态。歌唱中的动觉是有意识的运动,是掌握发声技巧的重要途径。歌唱时气息是流动的,语言器官、呼吸器官、腹肌是运动的。
1.语言器官的运动
语言器官包括唇、舌、齿、喉、牙,通过它们的协调运动实现咬字与吐字的准确性。
2.呼吸器官的运动
呼吸器官包括口、鼻、肺、横膈膜,吸气时各呼吸器官打开,呼气时保持打开的状态,通过呼吸器官的运动可以检验气息支持是否准确。
3.腹肌的运动
歌唱时腹肌是运动的,为保持气息的支持,腹肌是绷紧的感觉,绝不是凹陷的。教学实践证明,动觉调控在演唱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演唱者可以根据动觉调控完善声音,达到预想的艺术效果。
四、记忆感觉调控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
1.声音记忆:每个人对声音的记忆是不同的,因此,每个演唱者对声音的表象也是不同的。初学声乐的学生,在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以后要及时记忆声音形象,不仅要有正确声音表象的能力,还要有识别错误声音表象的能力。当演唱出优美的歌声时,就应立刻记忆发声的状态、感觉、和音响效果,通过记忆的回忆,再现优美的声音形象,巩固声音形象,不断进步。
2.形象记忆:所谓形象记忆就是以感知过的人、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在声乐艺术表演中,形象记忆可以使演唱者获得艺术和技术两方面的表演技能。演唱者可以通过对生活、影视、小说等人物、事物的形象记忆,表现歌曲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歌唱状态的调控,再现歌曲的技术内容。
3.情感记忆:演唱者应根据歌曲内容恰如其分地表达作品的情感。这就要求演唱者要记忆曾经体验过的某种情感或从其他艺术中去获得,在演唱时有意识的激发自己的演唱情感,调动演唱积极性,这种情感越丰富,情感记忆就越深刻,对歌唱艺术的表现就越生动、越感人。
4.逻辑记忆:通过对词、曲内在联系的分析、理解,按照作品内容的逻辑关系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逻辑记忆能把帮助歌者快速记忆歌词、歌曲旋律,声音的强弱、速度也需要情感的发展逻辑进行记忆。
5.运动记忆:歌唱是一种运动,发声时呼吸系统、各个器官都在运动,是一种全身运动,运动记忆在歌唱和发声中无处不在,因此,运动的记忆决定着声音的质量,为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就要不断重复运动记忆、强化运动记忆,使其成为一种演唱习惯。
五、表演心理调控
每个歌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都会存在紧张心理,学生亦如此。每个人的紧张程度不一,对表演的影响也不同。歌唱时要有心理的、思想的准备,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正常发挥,淋漓尽致的展现自我。
1. 调整呼吸:深吸气并保持身体的积极的、放松的状态。很好的掌握呼吸方法,紧张心理是不会影响正确发声的,在上台前调整呼吸状态是调整紧张心理的重要手段。
2. 调整共鸣腔:打开共鸣腔,喉头稳定,保持兴奋状态。共鸣腔的运用决定着音色、音量的变化,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调整共鸣腔的大小,调整共鸣腔是控制声音的有效方法,也是调整紧张心理的有效措施。
3. 歌唱整体协调运动:歌唱是整体的协调运动,全身歌唱的运动。参与歌唱的部位要松紧有度,恰到好处。紧张与放松会伴随声乐学习的全过程,整个身体要参与工作,达到了全身歌唱的运动效果,在演唱时紧张的心理就会慢慢消除了。
4. 调整演唱前的紧张心理:准备要充分,上台前无论紧张与否,都集中精力,像实际演唱一样小声过一遍,这样会减少紧张心理。
5. 加强技术训练:演唱者的水平直接影响他的歌唱控制能力,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如果基本功不扎实,在表演时就会造成紧张心理,实践证明,只有熟练掌握技巧,才能信心百倍。
6.建立信心:信心是放松的基础,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都会导致紧张,演唱失败。建立获胜的信心是克服紧张心理的先决条件。信心和技术对于演唱者来说等同重要,因此,一定要建立获胜的信心。
声乐艺术是感知的艺术,感觉是对呼吸、气息控制、声音共鸣、声音位置、咬字吐字、情绪等的不同反映;知觉是对于歌唱感觉的整体反映。在教学中,作为老师要因材施教,正确对待学生,虽然教学原则是相同的,但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状况要个别对待,要拓宽学生的演唱能力,从生理、心理等多方面进行调控,塑造演唱个性,拓宽演唱风格。要加强心理调控的科学性,使学生不断掌握歌唱的内在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演唱水平。
参考文献:
[1]吕景云,朱丰顺。 艺术心理学新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2]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声乐表演依靠其自身的丰富多彩而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欢,但是声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忘记歌词,唱歌跑调等怯场现象,却严重损害了声乐表演的整体效果。为了提高声乐表演的欣赏价值,在提高表演者表演技能的基础上,必须提高表演者的心理素质,克服在...
声乐表演是一门结合脑力、体力、想象力、表现力的综合艺术,是用歌声,以嗓音为主的音乐表演。与其他艺术种类相同,声乐表演艺术也要屈从于一定的审美要求。观众作为终端鉴赏环节的主体,成为了检验声乐表演的试金石。而在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的审美心理也显...
第二章呼麦演唱发声原理与演唱技巧从发声原理来看,呼麦应看作是人声潮尔的特殊形态,是浩林潮尔合唱艺术发展和升华的必然结果。从前面章节对呼麦分类的介绍我们知道,呼麦演唱形式繁多,但最重要的大概也就是啸性呼麦和唱性呼麦这两大类型了。在本章中我...
结语本论文选取了呼麦这一具有双声演唱独特性的的民族音乐形式作为研究对象,从多个学科的角度,采用物理的和心理的观测方法,对其唱法给予了探讨。同时,把呼麦放在民族音乐学的背景下对其产生的心理依据进行了探究。最后,笔者基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责...
音乐心理学(psychologyofmu鄄sic),是心理学和音乐活动有机结合之后产生的一门交叉边缘学科,是人们用心理学的方法及心理学的理论去研究音乐与音乐表演者的各种心理现象的联系,并归纳总结规律最终形成的一门科学。一、音乐心理学研究历程1.中国...
摘要阉人歌手作为美声唱法的再造实践者,使人们拓宽了对于声音的认识,引进了新的声乐技术,加强了声乐的表现力,推动了声乐教育的发展,把歌剧的发展推向了巅峰,对美声唱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在19世纪因为种种原因退出历史舞台,但它对声乐发展的积...
声乐演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表演艺术,是一种表现力、感染力极丰富的音乐艺术形式。虽然看在表面上只是一套系统的口型、喉头与呼吸等技术技巧动作,但它实际上是一项融汇记忆、想象、联想、思维、形象、表情和韵味等为一体的复杂心理活动方式。通过演唱和表...
声乐艺术是一门最古老的、最普遍的综合表演性的音乐种类,是人类千百年来的一项杰出创造,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紧密的伴随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它真实地反映了人和社会的需要,是人心灵本质的直接体现。它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几乎是任何艺术表现形式...
歌唱技巧小管是在理论方法,还是对歌唱乐器的调节上,都是以心理思维为基础的,如果歌唱技巧的掌握失去心理思维的前提,那么歌唱将是苍自无力的,降低了审美价值,丧失了艺术魅力。因而科学的声乐技巧训练应当在遵循技巧训练规律的基础上,以心理学的相关因...
绪论一、本研究的缘起呼麦,是北方游牧民族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艺术形式。古老,是指它的产生年代;独特,是指它的演唱形式。它的独特体现在一个人可以同时进行两个声部的演唱。呼麦的产生年代目前尚无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产生较早,由来已久。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