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的医疗物资保障是有效组织实施医学救援的关键环节之一。地震发生后短时期内积聚大量地震伤员,医院高密度的急救和收冶伤员,造成单位时间内消耗的医疗耗材大大多于医院的正常供应量和储备量,地震伤情集中的骨伤、颅脑伤、挤压伤等外科专科医疗物资短时间内供应严重不足。医疗物资的保障意味着生命的保障,要在关键时刻做到“筹得到、发得出、供得上”,确保抗震救灾医学救援任务顺利开展。
本院在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芦山地震等重大灾害事件中均发挥医学救援主力军的作用,落实了上级“面临重大灾难、接受重大考验、履行重大使命、经受重大锻炼、作出重大贡献”的指示精神。
1 医疗物资筹措保障
1. 1 筹措计划与申请同步进行
地震发生后,灾区前线医院收治任务相当艰巨。“5. 12”汶川大地震震后 1小时,本院野战手术车、野战 X 线车、野战采血车等大型卫生装备全部署到位,100 顶卫生帐篷拔地而起,1 000张野战病床快速铺开,全院做好收治伤员准备。
“4. 20”芦山地震震后半小时,本院已经建立医院抗震救灾指挥体系,1 小时后,即已腾空 2 个病区,预备了80 张床位专门收治地震伤员。医学工程科需要立即掌握本院药品和器材库房的药品和器材储备情况,并且跟据已知的地震强度与广度消息,预测地震伤情的特点,综合分析判断,合理测算急救药材的保障需求,特别是骨伤等外科器械和血透耗材,紧急拟制筹措供应计划,启动保障预案和组织供应渠道,同时积极向总后勤部卫生部、军区联勤部卫生部、四川省卫生厅、成都市卫生局提交需求计划,并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补充,确保了药材供应及时高效。
1. 2 多渠道供应 有效应对保障任务
这主要得益于平时重点建立的平战结合、军民一体、快速高效的器材采购和供应保障机制。一方面从军队主渠道申请供应。军队主渠道供应大宗器材,其批量大、来得快,实践证明,军队主渠道战备器材在历次抗震救灾药材保障中发挥了主体作用,保障效果得到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则紧紧依靠当地省市卫生行政机构及社会力量的有力支援。地方政府支援品种多、适用性强,社会力量捐赠的器材是有效的补充和加强。总体来说,在救灾期间,应以药材供应站、器材库房为基础,以各级政府卫生机构调拨社会力量支援为补充,以当地设备、器材的生产、经营企业库存为依托,采取多种方式筹措物资,满足灾区伤病员的医疗救治需要。
2 医学工程临床服务保障
2. 1 深入临床一线 靠前开展服务
医学工程科要打破平时以被动响应服务为主的工作机制,采取积极主动的服务姿态,深入到临床一线,靠前服务。一方面,征询临床物资需求,主动下送供应绷带、夹板、纱布、口罩、手套等急需的医用耗材,并且简化领用手续,进行现场点验交接。另一方面,根据各病区收治伤员数量和伤情特征,按需补充呼吸机、监护仪、注输泵、床旁血液透析机便携式 B 超仪、除颤监护仪等医疗设备,确保每一台设备均经过调试检测,处于完好、待用状态。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工作是按照本院已经制订的《灾害等应急状态医疗设备调配保障预案》实施,其要点是首先依托设在医学工程科的应急设备租赁中心,同时在全院范围内调配所需医疗设备向救治科室集中,以快速保障地震伤员诊断、手术、治疗的需求。
2. 2 关注重点部位
抢修医疗设备 “5. 12”汶川地震,本院多栋楼宇遭到地震破坏,很多医疗仪器因电力突然中断,及摔落、倾倒、移位等受到损伤。医学工程科工程师首先要对高压氧舱、液氧罐、高压空气储罐等重点部位实施检查,发现损伤迹象或故障隐患时应采取排气、减压、停用等措施,以确保医疗安全。其次是巡检放射科、手术室、检验科等设备集中,且关乎全院医疗运转的重点科室。期间,本科工程技术人员累计修复受地震影响的大型医疗设备有加速器、血管机、MRI、CT、彩超、DR、CR、ECT、激光相机、机房精密中央空调等 12 台设备 20 余起故障,有力地保障了全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
3 及早掌握需求 确保消毒供应
消毒供应室为各科室提供各种无菌物品,其工作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
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手术治疗的伤员剧增,需要大量手术器械和消毒物品。据统计,“5. 12”汶川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本院手术物品的灭菌数量是平时的 4. 2倍,必须通过加班加点增加下科回收率和增加手术包的消毒次数,提高手术器械的使用频率,以确保伤员的及时救治及手术的顺利进行。在收治地震伤员 1~ 2 周内的高峰时段加强夜班力量,实行早班、白班、夜班 3 班轮转不间断供应。
经验表明,救治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换药包、导尿包、清创缝合包、拆线包、手术刀、钳和手术刀具等。通过增加基数和下科回收次数,能够加快物品周转,从而保证供应及时。根据专科特点,对收治伤员最重、最多的血透室、ICU、骨科,给予配备专科指定物品单独包装供应。将单独包装的剪刀、刀柄、持针器、止血钳、针线等物品增加基数,配合日常使用的换药碗或一次性换药包,基本能替代简单的清创缝合、拆线等处理,不但方便快捷,可以发挥较好的优势,而且满足应急突发事件来临时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4 讨 论
抗震救灾医学救援中,医务工作者的考验不仅仅是高超的医疗技能,还需要高尚的医德和高度的使命感。“4.20”芦山地震发生在周末,凭着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和责任感,在震后一度通讯中断和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本科全体工作人员都自觉地回到工作岗位。全科人员共同连续加班,放弃轮休,冒着余震的危险,筹措下送物资、安装调试新到设备、抢修受损设备器材,每天工作时间十数小时有时甚至通宵。统计数据表明,“5.12”汶川大地震期间,本科卸运设备耗材共 35车次,入库震灾拨发或捐赠的医疗器材、耗材共计 35万余件/次,入库震灾拨发或捐赠的医疗设备共计 804台件,为保证这些抗震救灾物资在第一时间用于地震伤病员的救治,有时一天需要下送器耗材数十趟次,安装、调试和验收设备数十台件。要指出的是,尽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对每一笔医疗物资,无论来源是采购、调拨或捐赠,都严格按照医疗物资的验收标准审核资质,验收产品,确保效期和质量安全,同时建立明细账目,办理验收入库和发放手续,保证来源清楚,去向明确,做到账实相符,能够禁得起事后的监督审计。
【参考文献】
[1] 张超群,谭映军,李 勇,等.“5. 12”抗震救灾急救药材保障探讨[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 9) : 815 -816.
[2] 陈 竺,沈 骥,康均行,等. 特大地震应急医学救援: 来自汶川的经验[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 4) : 383 -392.
[3] 杨景明. 感天动地铸医魂[M]. 北京: 长征出版社,2009: 85- 88.
[4] 任国荃,石 虹,徐 洲.“5. 12”抗震救灾军队药材保障做法与体会[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 10) : 901 -902.
[5] 王丽香,李 洁. 地震伤救治中消毒供应室常用无菌治疗包数量变化分析[J]. 西南军医,2008,10( 11) : 191.
引言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已占医院固定资产的1/2左右,成为评价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保障医疗设备正常运转与合理使用的临床医学工程部门,在现代化医院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如何在新形势...
三维打印(three-dimensionalprinting,3DP),又名快速成型、实体自由成型、增量制造等,其核心原理是借助电脑数据,通过一层一层添加材料来构建三维物体。正如印刷术的出现推动了文明和社会进步,自1986年三维打印技术问世以来,因精密复制、一体成型、...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有很多地方在新建和扩建医院。待建的一个新医院往往是上百至上千张床位的规模,各个科室基本齐全,占地面积较大,设备采购金额都在几千万元到几亿元,种类达上千种,数量约上万台件。其中既...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是国内外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数字信号领域。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各种各样待提取和处理的信号。生物医学信号可以定义为源于一个生物系统的一类信号,像心音,脑电,肌电信号等,这些信号通常包含有与生物系统生理和机构状态信息相关的信息,...
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硬式内镜器械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其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材质不一、精细易损,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硬式内镜,减少其损害,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1],硬式内镜器械的集中处理给消毒供应中心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护理人员的价...
传统意义上的三维可视化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三维体数据转换为二维图像或图形模型,并在计算机上显示、处理及交互的理论、方法和技术[1].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以逐步被应用于医学领域,开创了数字医疗的新时代.医学图像三...
众所周知,医学是以治疗和预防生理和心理疾病,并以提高人体健康为目的的科学,是应用科学的一部分。而灾害救援医学(DisasterMedicine)是研究灾害条件下进行医学救援的科学规律、方式方法、组织管理的一门学科。它是以急救医学、灾害医学、危重病监护医学...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
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在众多不同程度的病情诊断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服务,并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逐渐应用成熟化、高端化,能够对医学图像进行精准分析。...
21世纪,高新科技不断的向医学领域渗透,这逐渐成为医学理论和医学技术为医院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衡量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学成为医学的主导技术,因此重视生物医学工程学,尤其是认真研究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