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真皮支架材料是运用生物化学方法将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聚合物运用于临床,以达到维持皮肤干细胞繁殖,且对人体无毒性作用的生物材料。良好的人工真皮支架材料,可以让皮肤组织工程尽可能地接近正常皮肤组织,以达到皮肤再生的目的。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将人工合成类聚合物与天然材料通过一定的生物化学方法及比例进行组合,以形成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适宜的力学特性、高度孔隙度的三维立体结构及生物相容性的复合型支架。支架材料作为再生模板和基材,其在创面修复的过程中,不仅起到支持细胞和组织的作用,还能影响细胞的发展形态,调控和诱导细胞与组织的分化,以此形成新的组织或器官。人工真皮支架材料需要在人体中形成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及抗菌性,且以利于皮肤干细胞黏附,并在其表面上生长繁殖,为皮肤干细胞提供良好的微环境[1].适宜的支架材料在人工真皮创面的修复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按其来源分为人工合成类与天然类,且各有优缺点,现分别综述人工真皮支架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并列举新的研究重点。
1 人工合成类真皮支架材料
目前合成类支架材料以聚乙交酯、聚己内酯、聚羟基烷酸酯、聚碳酸酯类等聚酯类支架材料为主。作为支架材料,其降解速度具有可调控性,且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因此,合成类支架在生物工程皮肤中占有一席之地。
1.1 聚乙交酯 聚乙交酯又称为聚羟基乙酸 ,其降解产物为对人体无毒性作用的 H2O 和 CO2.因其可被制成具有良好的三维结构的材料,能够为细胞提供适宜的黏附场所。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及显微结构使其成为支架材料的可选材料之一。Sekiya 等[2]将电纺技术生产的聚乙交酯/胶原纳米纤维应用于小鼠的皮肤缺损模型,并将其与市售的胶原基质在显微镜下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聚乙交酯/胶原组织学表现出较高的细胞密度和细的显微组织结构。证明聚乙交酯/胶原纳米纤维作为支架材料能够有效地促进微血管生成。郭正等[3]结合聚乙交酯纤维和聚丙交酯纤维体外降解性及细胞在 2 种纤维上黏附情况的优势,设计了一种新型纤维基组织工程肌腱支架,其具有适宜的降解速度,又能为细胞黏附提供场所,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支架材料。
1.2 聚己内酯 聚己内酯降解后的产物为 CO2和 H2O,不对人体产生任何毒性。Gholipour-Kanani 等[4]运用人工合成类聚合物与天然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成聚己内酯-脱乙酰壳聚糖-聚(乙烯醇)纳米纤维支架,并将其应用在小鼠的全层皮肤缺损及烧伤模型中,并与单独运用人工合成类聚合物基天然支架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该类支架在创面修复过程中更能表现出良好促进伤口愈合的能力。Duan 等[5]通过在改性明胶和聚己内酯电纺膜上播种人角化细胞(HaCaT)并对 HaCaT 细胞附着和增殖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将其应用到裸鼠的皮肤缺损中,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修复能力。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将壳聚糖/聚己内酯制成的纳米纤维支架材料可以增强支架的生物活性,且促进蛋白质吸附于支架上,其与真皮相似的、良好的纳米孔径可以更好地诱导肉芽生长[6].
1.3 聚氨酯 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其具有优良的生物体相容性,因此,其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Mi 等[7]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聚乳酸(PLA)和热塑性聚氨酯(TPU)发现,其微观结构和表面粗糙具有作为人工支架的机械性能,并在材料上培养 3T3 成纤维细胞发现,该支架支持细胞增殖和迁移正常,认为其具有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能性。Kim 等[8]利用蜂胶与静电纺丝化的聚氨酯复合纳米纤维按照一定的比例合成一种新的聚合物(静电蜂胶/聚氨酯复合纳米纤维),通过电场枪扫描电子显微镜、药敏试验、细胞吸附试验、细胞生长及 MTT 试验显示,静电蜂胶/聚氨酯复合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氧通透性、抗菌性、细胞黏附性及生物相容性,展示其在伤口敷料及皮肤组织工程上具有的巨大潜力。Heo 等[9]利用银离子的抗菌性,将银磺胺嘧啶与聚氨酯及明胶混合形成共聚物支架,该种支架在促进皮肤再生的同时,也能够防止细菌的入侵,促进伤口愈合。
2 天然类支架材料
胶原、壳聚糖、透明质酸、羧甲基壳聚糖及丝素蛋白等作为天然类支架材料,其容易获得,制作工艺不复杂,制作成本较低,且在组织相容性、理化性能及生物降解性等方面,相比人工合成材料有良好的优势。但存在抗原性是否完全消除、疾病传播的可能及降解速度难以掌握等缺点。目前的研究主要在于将天然支架的材料按照一定的生化技术与其进行组合,以改善其不足之处,并设计出更加合适的支架材料。
2.1 胶原 胶原凝胶和胶原海绵作为支架材料具有较长的历史,因为其来源广泛,具有良好的细胞黏附性,还可诱导某些细胞生长因子的释放,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其产品被广泛用于组织工程皮肤支架。Integra 人工真皮以牛胶原为主要成分共价交联而成,在大面积烧伤创面使用过程中,可促进肉芽组织的浸润生长,且具有不易感染的效果,同时在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方面也具有显着的效果[10-12].这种产品已经在Ⅲ度及以上的烧伤创面治疗中得到广泛的临床试验,发现其具有愈合时间短的优势[13].日本开发出一种双层人工皮肤皮耐克(Pelanac),内层为猪皮肤Ⅰ型胶原海绵,外层为硅橡胶组成,厚约3 mm,孔径 62~100 μm,临床移植后 3 周揭去硅胶膜可见新合成的“类真皮样”组织,再在其表面移植自体断层皮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14].目前很多研究表明,胶原与其他高分子物质所形成的复合支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他理化性质。Zulkifli 等[15]发现,胶原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醇纳米纤维支架在细胞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目前对于胶原类支架主要研究其表面改性以促进其在皮肤再生中的良好作用。Gautam 等[16]通过表面改性的Ⅰ型胶原与纳米纤维聚己内酯/明胶及成纤维细胞组合成支架,并发现该类支架可以维持良好的成纤维细胞形态。Morimoto等[17]将缓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合于胶原蛋白/明胶支架,该支架利用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的优点,且成纤维细胞在创面的愈合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创面愈合,Morimoto 等[17]将其应用于临床慢性溃疡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表面生长因子可以更好地诱导肉芽组织在支架中形成。
2.2 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是天然细胞外基质中的重要多糖成分。其作为支架材料可与皮肤干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从而影响其在支架中的黏附、增殖、分化和移动,进而使得皮肤干细胞在创面修复中起到有效作用,使得创面得到更好修复。其衍生物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因此,现已将其广泛应用于药物媒介和组织工程材料[18].Monteiro 等[19]提出使用喷雾型透明质酸支架,该支架的多孔性及聚电解质多层膜可促进细胞黏附,促进皮肤表皮屏障功能的恢复。Quan 等[20]对接种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明胶/软骨素/6-硫酸盐透明质酸支架进行研究发现,该类支架具有良好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在促进皮肤再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细胞外基质作为真皮的主要成分,在皮肤再生过程中,形成类细胞外基质也是创面修复的重要过程,因此,Wang 等[21]通过对胶原蛋白/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不同比例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似性进行对比研究,发现 9∶1∶1 的胶原蛋白/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支架在结构和功能上均与细胞外基质相似,且在大鼠的全程皮肤缺损修复中表现良好。
2.3 壳聚糖 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产物 ,其在体内的降解产物为容易被人体吸收的氨基葡萄糖,不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壳聚糖具有广谱抗菌性,可有效地抑制细菌在创面的生长,降低感染发生率。有研究表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由于具有与大分子物质良好相容性的多孔凝胶结构,使其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组织工程材料[22].Tsao 等[23]开发了一种具有多孔壳聚糖/海藻酸钠和壳聚糖/聚乙二醇结构(C-PEG)凝胶的双层复合支架,其目的在于创造一个促进皮肤愈合的微环境。结果发现,该种支架可增加支架中的角质形成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且可提高角质形成细胞的成熟细胞增殖速率。单一的天然支架或人工合成支架均已用于创面的修复,但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Gholipour-Kanani 等[4]运用人工合成类聚合物与天然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成聚己内酯/脱乙酰壳聚糖/聚(乙烯醇)纳米纤维支架,并将其应用在小鼠的全层皮肤缺损及烧伤模型中;与单独运用人工合成类聚合物基天然支架进行对比发现,该类支架在创面修复过程中更能表现出良好的促进愈合的能力。皮肤创面由于缺乏角质层的保护,创面出现感染的概率也较高,只要在控制创面感染的情况下,进行皮肤再生才具有意义,而葡萄球菌在感染创面中最常见。Szweda 等[24]将溶葡萄球菌酶加载于壳聚糖蛋白支架发现,其具有较高的抗葡萄球菌活性,因此,该类支架可用于解决感染相关问题。
2.4 丝素蛋白 丝素蛋白具有可被人体摄取的 11 种氨基酸,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抗拉伸强度等机械性能。按照需求,将其与合成材料制备成复合材料,可同时获得具有良好生物及理化性能的支架材料。Lee 等[25]通过对纳米纤维静电丝素蛋白皮肤与人工脱细胞异体真皮(Matriderm)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进行生物相容性及降解性对比证明,静电丝素蛋白皮肤拥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且可抑制创面瘢痕形成,因此,丝素蛋白可作为支架材料的可选材料之一。多孔丝素蛋白支架在促进血管生成诱导细胞进入支架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6].丝素蛋白可促进细胞增殖的可行性及其模仿细胞外基质的能力,使得其可称为生物工程支架,但其细胞增殖的可控性尚待探究,过度增殖可导致创面恢复效果较差。Chung 等[27]通过对比丝素蛋白/壳聚糖/透明质酸支架与普通丝素蛋白支架的细胞增殖能力发现,该种复合支架具有可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以避免过度增殖而影响最终效果。
3 展 望
人工真皮支架材料需要在人体中形成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及抗菌性,且以利于皮肤干细胞黏附,并在其表面生长繁殖,为皮肤干细胞提供良好的微环境[1].人工合成类支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然而在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及抗菌性方面远不如天然类支架。目前已有复合类支架结合了 2 种支架的优势并运用于动物的全层皮肤缺损及烫伤模型[25],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用生化方法将人工合成支架及天然支架材料按照特定的比例进行组配,形成复合类支架,是未来组织工程支架的发展方向。人体各个部位的皮肤在结构与厚度上具有一定差异,然而目前商业化皮肤的规格都较固定,移植到创面后,即使其诱导自身细胞及组织对缺损创面进行修复,但修复后与自身组织仍有很大差距。在临床上,创面修复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使移植后的组织工程化皮肤具有正常皮肤的形态与功能。运用薄层扫描技术将创面周围正常皮肤的结构进行分析,得出接近创面的三维结构。目前研究发现,细胞在通过激光生物辅助印刷的过程中,并不会影响到细胞的形态及功能[28].按照正常三维结构再结合 3D 打印技术将生长因子、干细胞生物技术与组织工程学支架按照一定的程序将组织工程学皮肤因地制宜地“移植”到创面将会使未来的创面修复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 张屹阳。 人工肌腱材料在手外科中的应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1):3953-3956.
慢性骨髓炎骨缺损的治疗一直是困扰骨科医生的难题之一[1-2].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的进步为慢性骨髓炎骨缺损的治疗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通过将细胞因子复合生物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载药组织工程支架已成为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的热点[3].本实验使用聚乳酸(polylacti...
由于肿瘤、损伤、炎症、先天性畸形等导致的骨组织缺损,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常用的修复技术主要是自体和同种异体骨移植,但均存在移植骨形态匹配度差、感染及免疫排斥等问题。...
每年在医学临床中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以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并消除病痛,但由于人工关节用的高分子聚乙烯材料的磨损颗粒会造成骨质软化及关节松动,白血球中的噬菌体吸收磨损颗粒,从而产生骨髓炎等症状,磨损颗粒影响生体反应机能。...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有效方法为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1].人工心脏起搏器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恢复人体正常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头晕、胸闷、乏力、黑蒙、晕厥等临床...
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在众多不同程度的病情诊断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服务,并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逐渐应用成熟化、高端化,能够对医学图像进行精准分析。...
目前,已经实现国产化的人工腰椎间盘假体数量几乎为零,该领域仍然被国外所垄断。2014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首次将自主研发的一款人工颈椎间盘应用于临床,此举具有重要意义,若后续临床随访能证明产品的有效性,该产品将打破欧美在颈椎外科领域的垄断。...
本研究针对现有操作方式的不足,设计制作一种糖尿病足换药处置架,用于糖尿病足伤口清创、换药处置,经过临床实践,取得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