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黄帝内经》作为我国医学经典着作,最早记载了养生之道,书中多篇提及了养生的具体理论方法,对现代人们预防疾病、延年益寿有着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对《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加以浅述。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养生理论;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着作,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全书在脏象、病机、诊法、治则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记载了古人的养生之道,蕴藏着无穷的智慧。颐养天年、延年益寿是人们自古以来的美好追求,《黄帝内经》中多次提及养生的内容,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对养生益寿的理论方法进行了详细记载。
1、“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黄帝内经》提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将天地与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素问?宝命全形篇》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皆阐述了人和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故将人与天地合二为一,人应随天地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并把人看作是天地一般的一个整体。《黄帝内经》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指导下,确立了基本养生原则,并从生活习惯、四时养生等方面阐述了养生方法。
2、“形神一体”的生命观
《黄帝内经》主张“形神一体”的生命观,形神并重是中医养生的关键所在,形体是外在基础,精神是内在支持,“无形则神无以附,无神则形无以活”。《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黄帝内经》在养形和养神方面皆作出了指导,说明形神兼养才是养生之法则。
3、 养生原则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道”即养生之道,意为养生要取法于阴阳,顺应阴阳变化,随自然规律而调摄人体活动。这与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记载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相一致的,都是在引导人们要顺应自然。“术数”为养生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要合理运用养生法则[1]。明代医家马莳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中注有:“术数者,修养之法则也,上古之人,为圣人而在上者,能知此大道而修之,法天地之阴阳,调人事之术数[2]。”
4、 养生方法
4.1、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此为对人们生活习惯方面的指导,饮食当有节制,不要过饥过饱,营养要丰富全面,正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生活要有规律,有良好的作息和生活习惯;劳作也要注意程度,劳逸结合,不要过分劳伤,这样才可以“形与神俱”,身心健康。
4.2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对于一切容易致病的外在因素,要尽可能规避,不冒风寒不感酷暑,不接触疫疠之气,即便“正气存内”也不要随意感触风寒暑湿等六淫邪气。
4.3、 恬惔虚无,精神内守
《素问·上古天真论》强调了情志养生的重要性:“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庄子曰:“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心中安宁才可以调养心神,心神安则气血和,正气从顺,精神守于内而不耗散,人体抵抗力自然会变强大。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中也提出养心调神的养生观,认为调摄精神,保持安定的情绪和平和的心态,可以使得气血调和,外邪不易侵袭人体[3]。
4.4、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原则可以概括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注有:“春夏而有养生养长之道者,养阳气也;秋冬而有养收养藏之道者,养阴气也[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要根据四时气候变化调节人体作息规律和日常活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阐述了根据四时之气养生的重要性。
春天万物复苏,昼增夜减,天地间阳气生发,人体的阳气也随之生发,故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衣着宽松,心态平和,使自己的精神意志也开始生发。肝气通于春,如果违逆春天养生之道,则会影响肝之疏泄,肝少阳之气不能发,夏天阳气则不能长,导致夏季易生寒病。夏季万物茂盛,人应顺应天地间旺盛的阳气,“夜卧早起”,保持精力充沛,适当出汗,“使气得泄”,心情要舒展,不轻易动怒。
秋季天气疾劲,万物清肃,天地间阳气开始收敛,故应“早卧早起”,情绪平和,收敛神气,使得气血平和,保护肺气。若违背秋天养生之道,秋季阳气不收敛,则不能奉养冬藏之气,冬季阳气不能潜藏,会发生“飧泄”之病。冬季万物闭藏,寒气旺盛,人也要注意不要扰乱阳气,“早卧晚起”,注意保暖,不要受寒,情志也要像藏匿起来一样平定安宁。肾气与冬相对应,若不顺应冬季养生,未能封藏阳气,到了春天则无可生发之气,出现“痿厥”之病。此为“秋冬养阴”。
5、 结 论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为我们所用。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核心,以顺应自然为原则的养生思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后世中医养生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学科建立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如何高质量健康的生活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洪图.王洪图内经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449.
[2]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5-60.
[3]张景岳.类经[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35.
二十五史的第一部史是史前史。远古时期,人类为了保护自己免遭风雨和野兽的侵袭,构木为巢而栖树上,此即有巢氏时代。四、五万年前,人类由古人进化为新人,始有宫室房屋。原始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渐学会了缝制衣服,并学会了人工取火和对火的使用[1].火的...
简帛医书是指20世纪以来,尤其是近40年来,在长沙马王堆、张家山、武威、成都老官山等地发现的以医学和养生为主要内容的一批出土文献。其内容丰富而自成体系,资料详实又能相互印证,是对传世医学和养生文献的重大补充和纠正。...
分析《黄帝内经》中关于四季养生的理论,探讨中医四季养生的方法,以指导人们养生。...
1正确认识瑜伽和瑜伽养生瑜伽在中国乃至世界风靡多年,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并非只是流行或时尚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但大众对瑜伽还是存在诸多误解.无论是大多数从未接触过瑜伽的人,还是瑜伽的准练习者或练习者,甚至是教练或教师,只要提...
引言关于养生之道,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精辟的论述,如上古天真论篇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1《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三元参赞延寿书》是我国元朝时期较为着名的养生着作,其作者为李鹏飞,成书于1291年,全书共有5卷.据作者自序说,人的寿命,天元六十,地元六十,人元六十,共一百八十岁,此天元、地元、人元即书题中的三元,若能固精气、起居常、节饮食,则可延寿.全书的核心内容是...
王冰一生潜心医学,痴迷黄老之学,讲求摄生,以全生为本,是将医学与道学完美结合的创立者与实践者。王冰终生讲求养生之道,年八十岁,以寿终,充分说明中医养生思想的实用性。...
一、中国饮食与健康状况近年来,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观念的更新,外出就餐已成时尚。加上饮食观念的转变,消费档次也逐年提高。在饮食方面,讲究营养和风味,尤其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求。人们多从味觉、视觉、嗅觉、触觉、文化等方面直观地把握饮食,而...
养生是通过饮食、起居、锻炼等来达到调节身体健康,如何能够更有效果,需要我们系统研究身体生老病死的原因,找到强身健体、减少疾病的理论和方法,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1养生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理念的不断更新,对养生保健的认识被提高...
何谓养生?养,就是保养、调养、补养之意;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生就是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有利措施和方法,从而达到保养生命、预防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