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共生萌发
Bernard在1899年首次认识到真菌的作用,认为自然条件下真菌对兰科植物种子的侵染是种子正常萌发所必需的,兰科植物种子与真菌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由此创立了共生萌发法[25].
4.1促进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的真菌(共生萌发真菌)
促进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的真菌都是其菌根真菌,这些真菌在分类上属于丝核菌属(Rhizoctonia)成员,其有性型分属于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胶膜菌属(Tulasnella)和蜡壳菌属(Sebcina)[37].大量实验表明,无论是从初始萌发时间、萌发率、所能萌发至的级别,还是原球茎后期发育来看,共生萌发明显优于非共生萌发[38].
一般来讲,获得促进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的真菌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组织分离的方法,即从宿主植物原球茎、幼苗根、成年植株根内甚至是茎叶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通过真菌与兰科植物种子共培养实验确认其是否为促种子萌发真菌;其二:采用原地共生萌发技术,用种子袋的方式在野外原地萌发,种子萌发至原球茎或长成小苗后,再从该原球茎或小苗中分离得到,即所谓的种子诱导[39].
兰科植物种子与其菌根真菌的专一性关系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一直存在争议。用分离自非兰科植物 的 丝 核 菌 属 真 菌 与Spiranthes sinensis var.amoena种子共生萌发,发现大部分都能使其萌发,从而表明了兰科植物种子与其共生萌发真菌之间存在较低特异性,并没有严格的专一性[40].研究发现,完全靠真菌异养的Cyrtosia septentrionalis对共生萌发真菌是低特异性,而且试验表明共生萌发真菌不与种子直接接触也能促进其萌发,这说明促萌发信号的传递在它们物理接触之前就已经发生,可能的原因是共生真菌产 生 了 某 种 挥 发 性 物 质 刺 激 了 种 子 萌 发[41].
Patagonia地区的陆生兰Gavilea australis与共生萌发真菌之间专一性程度较低[42].此外,在原地和在实验室条件下,Rhizoctonia spp.与Spiranthes sinensisvar.amoena之间的专一性有差异。自然条件下,这两者之间具有严格的专一性,称作生态专一性。而在实验室条件下,多种Rhizoctonia菌株均可促进其种子萌发,表明宿主植物与真菌之间存在潜在专一性。专一性的研究有赖于真菌分离技术,许多存在于根表面和根被中的真菌能从表面消毒的根中分离出来,并能在实验室条件下促进种子萌发,但这只能说明它们具有潜在专一性,还需在自然条件下检查其生态专一性[43].
4.2培养条件
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培养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光照、培养基。而培养基的组成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提供种子萌发所需物质但能使共生萌发真菌正常生长;第二,pH值;第三,琼脂用量,太多影响种子对水分的吸收。
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试验多采用在2.0~3.0g/L燕麦培养基(OMA)上播种与接菌,但天麻种子一般采用菌叶播种法:在培养皿中,将长满或将近长满共生萌发真菌的壳斗科树叶方片(菌叶)放置在浸有无菌水的海绵上,再在菌叶上播种。此外,还可用水琼脂培养基代替浸水的海绵[44].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过程中对温度很敏感,温度一般介于20~28℃之间,像Dactylorhiza majalis种子萌发的效果十分依赖于温度,在最佳温度范围23~25℃之外时,萌发率显着下降[45].光照刺激和黑暗对于多数兰科植物种子室内共生萌发是必需的,但具体的光照条件依属种不同而不同[46-47].
4.3共生萌发机制
兰科植物种子接菌共生萌发包含着种子萌发和植物与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双重过程,是极具复杂性和挑战性的。共生萌发涉及共生和萌发两个方面,有其复杂性。种子微小,不容易进行实验操作,高活性促萌发真菌的获得及实验方法的受限等都曾是限制共生萌发机制研究的因素。
4.3.1营养方面
自然条件下,能够促进真菌异养型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的真菌多是外生菌根真菌,这类真菌通过与邻近的树木形成外生菌根关系,从而获得营养提供给种子萌发。兰科植物、真菌、树木三者之间就形成了共生网络,在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过程中,菌根真菌通过与兰科、其他树种的共生作用,可以将其他树种中的碳源转 运 给 兰 科 植 物 种 子[48]. 如 真 菌 异 养 型 植 物Rhizanthella gardneri,它可以通过菌根真菌直接吸收土壤中的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也可以通过菌根真菌与自养型灌木组成三角网络来获得所需养分[49].在共生萌发过程中,共生萌发真菌能够促进种子对自由水分子的吸收,从而提高萌发效率[50].共生萌发真菌还能利用纤维素得到碳水化合物并转移至原球茎中,纤维素是温带和热带兰科-真菌共生系统中极好的碳源,能够进一步加快原球茎的发育[51].
4.3.2生化方面
在探讨IAA对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的影响时,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曾在燕麦培养基上添加与当地兰科植物有联系的产IAA的几种细菌稀释液,然后再接种真菌播种,发现有的细菌稀释液对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假设IAA能促进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那么此时的IAA可能是细菌产生的,也有可能是细菌或真菌代谢物诱导种子产生的内源性激素[52-53].lusianthrin和chrysin是2种 只 针 对 非 病 原Rhizoctonia spp.的 抗 真 菌 化 合 物,它 们 参 与 了Cypripedium种子与R.spp.的共生萌发,在此过程中R.spp.
一直试图侵入植物细胞质中去获取营养,植物细胞则通过消化菌丝获取营养并约束着菌丝的侵染,抗真菌物质极有可能参与了此时的反侵染,但这2种化合物作用于植株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lusianthrin主要作用于种子萌发阶段,而chrysin主要作用于成年植株阶段[54].
4.3.3分子机制
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分子机制目前少有报道。植物种子萌发分子机制相关报道主要来自对水稻、拟南芥等模式植物的研究。在拟南芥中,由小基因家族(PhyA-PhyE)编码的光敏色素通过介导GA的生物合成和对GA的敏感性来影响种子萌发,而光敏色素结合蛋白(phytochromekinase substrate 1,PKS 1)和细胞核因子中的PIL 5是其调控途径中的负调控因子。
GA能够调控许多与萌发相关的酶,如磷酸酶、β-葡聚糖酶,而ABA则通过介导GA调控的相关转录进而调控种子萌发。其中,编码9-顺-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的基因家族AtNCED和编码ABA 8′-羟化酶的基因家族CYP 707A对拟南芥中ABA的合成分解有着明显的调控作用。而在拟南芥GA调控途径中,AtGA 20ox 1、AtGA 20ox 2、AtGA 3ox 1、AtGA3ox 2及SLY 1基因的表达起到正向调控作用,而RGL 2和SPY的基因产物是其负调控因子。
G蛋白偶联受体(GCR)是感受外界信号的主要成分之一,在拟南芥中可能参与GA信号的转导,并起到正调控作用[55].近几年有研究者尝试着探索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的分子机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赵明明等采用抑制差减杂交(SSH)技术,分别以接菌及未接菌培养5周的铁皮石斛种子cDNA作为检测子与驱赶子,构建铁皮石斛种子接菌共生萌发抑制性消减cDNA文库,从而得到铁皮石斛种子接菌共生萌发差异基因表达谱[56].实验中检测到编码脯氨酸、天冬酰胺合成酶以及半胱氨酸蛋白酶等的基因在种子接菌共生萌发中差异表达,并用qPCR分析验证了基因Do-1110(编码半胱氨酸蛋白酶)和Do-131(编码天冬酰胺合成酶)均显着上调表达,暗示氨基酸类代谢调控相关基因可能在铁皮石斛种子接菌共生萌发过程中起作用。研究还发现,编码亮氨酸重复受体蛋白激酶(LRR-RLK)的基因Do-1357,编码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的基因Do-1361,编码钙结合跨膜蛋白的基因Do-1229和编码细胞壁降解酶类的基因Do-1823(编码β-1,3-葡聚糖酶)、Do-830(编码几丁质酶)等在种子接菌共生萌发过程中特异表达,表明铁皮石斛种子接菌共生萌发可能涉及Ca2+信号途径的基因表达调控,并暗示宿主植物可能通过分解真菌细胞壁,以摄取营养物质推动萌发。除此之外,赵明明等还利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RACE),首次从铁皮石斛共生萌发种子中分离得到2个CDPKs基因(DoCDPK1、DoCDPK 32-like)和1个新的编码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基因(DoSAMDC 1),这3个基因在铁皮石斛种子共生萌发时均上调表达,分别是未萌发时的6.76倍、26.69倍和2.74倍,SAMDC是多胺合成关键酶,通过调节多胺的代谢参与植物的多项生理生化过程,这三者均具有受真菌侵染诱导表达的特性,揭示其可能通过参与Ca2+信号途径、多胺调控途径在真菌促铁皮石斛种子萌发方面发挥作用[57-58].
长久以来,一直有学者针对兰科植物种子接菌共生萌发过程中,它们二者是互利共生关系还是敌对关系这一问题进行争论。最近Perotto等通过454焦磷酸 测 序 得 到 了Serapias vomeracea与Tulasnellacalospora共生萌发至原球茎后的基因表达情况,研究发现,相比较于敌对关系相关基因(发病机制或伤口、压力 相 关),更 多 的 是 一 些 互 利 共 生 相 关 基 因 如nodulin-like基因在共生原球茎中得到了显着上调表达,其中有一个nodulin-like基因SvNod1与ENOD55基因相似(ENOD 55编码的蛋白中含有类似于质体蓝素结构域的结构),还有一个nodulin-like基因SvNod 9与糖转运子SWEET家族基因相似。
Perotto的研究表明,它们二者的关系更多的是互利共生而不是敌对的[59].Valadares等利用iTRAQ标记联合2D-LC-MS/MS分析鉴定并定量了Oncidium sphacelatum种子与真菌Ceratobasidiumsp.共生萌发时原球茎不同发育阶段的88个蛋白质分子,其中涉及到了能量代谢、细胞自愈与防御、分子信号和次生代谢[60].蛋白质的定量分析证实了绿色原球茎中碳代谢改变的预期,而这种改变是随着相关蛋白质的累加而实现的。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分子机制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刚刚起步,候选基因和蛋白的功能分析及验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 结论与展望
回顾国内外近40年的有关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的研究,在非共生萌发和共生萌发两大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对于兰科植物种子非共生萌发,研究者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种子高效萌发,围绕着这一目标,需要探究的是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哪些营养物质、何种培养条件,不同属种、生境的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的需求异同点,并从中找寻规律,为其它兰科植物种子萌发提供指导依据。具体而言,无非围绕着培养条件的优化:基本培养基的改良(碳源、氮源及其用量),激素的添加与否及浓度配比、天然提取物的添加与否及浓度配比,温度,光照;围绕着种子预处理:物理、化学方法及作用机制;围绕着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生理生化、形态变化、细胞结构变化、关键酶含量变化这些关键点展开研究。
对于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研究者要解决的问题是促进种子萌发真菌的分离鉴定,模拟自然条件的培养方式等,围绕着这一目标,需要探究的是促种子萌发真菌与兰科植物的对应关系,两者间的营养传递过程、互作机制等,理清了理论层面上的疑点,才能更好的指导实际生产。具体而言,通常围绕着促种子萌发真菌:如何分离鉴定,不同属种、生境的兰科促种子萌发真菌间的异同及各自的优势菌种,专一性问题;围绕着兰科植物种子:授粉方式对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种子成熟度、预处理(破碎种皮,预孵化、低温层积等后熟作用)对萌发率的影响;围绕着二者共生萌发的条件(温度、光照、培养方式等),共生萌发过程中种子宏观形态变化,原球茎生长发育变化,真菌侵染时二者的细胞超微结构,共生萌发过程中某一组织、细胞器或细胞器结构(如微管)的变化,关键酶含量变化,共生萌发机制(碳源、氮源等营养角度,分子层面)。
每个时代的研究热点都离不开当下技术手段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能以更微观更深层次的角度揭示事物的本质,同时根据其探究到的发展演变规律预测事物的发展走向。相比较模式植物水稻和拟南芥,兰科植物种子萌发分子机制研究并不多,因为其细小如尘埃,又具有复杂的“种子-真菌”共生系统,但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提高,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相关研究会朝着更加微观的分子水平发展,兰科植物种子萌发机制尤其是共生萌发机制将得到进一步的阐释,这将为濒危兰科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郑晓君,叶静,管常东,等.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0(19):206-209.
[2]郭顺星,徐锦堂.兰科植物种子无菌萌发的研究[J].种子,1990,9(5):36-37.
本文就如何提高园林园艺技术, 分析了园林园艺施工过程中建设施工、移植苗木技术要点, 以及提高灌溉和排水效率、园林园艺养护管理技术要点, 期望提高我国园林园艺技术水平。...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以文化为灵魂带动产业发展。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插花,形成自己...
园艺工程不仅能够美化和装饰人们的居住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发展,而且还能培养和提高人们观赏园艺的水平。其中,观赏性植物是园艺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不同部位及后期的整形嫁接等工作对园艺的观赏功能具有很大影响。1提高园艺观赏水平的意义我国是...
济南市位于北纬3640,东经11700,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变化分明的气候特点.其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可分为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和南部丘陵山区带[1].特有生态环境决定了物种分...
全世界约有蔷薇属(RosaL.)植物200多个种和变种,广泛分布于亚、欧、北非、北美等寒温带至亚热带地区。中国分布有95种蔷薇,分为2个亚属10个组(KuRobertson,2003),是重要的月季种质资源。进行准确的核型分析是将其有效应用于月季遗传改良的前...
保水剂(SAP)是一轻度交联的亲水性聚合物,可以吸收自身重量的几百倍甚至几千倍蒸馏水,具有吸水能力和保水能力强等优点,在农林园艺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4].保水剂从原料来源上主要分为合成类和半合成类.合成类主要是聚丙烯酸类、聚丙烯酰胺类;半合...
凤仙花属(ImpatiensL.)植物是中国着名传统花卉之一,也是世界着名观赏花卉[1]。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分布区有5个,分别是:东亚区、部分东南亚地区、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热带非洲区和马达加斯加区[2-5]。该属是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仅有凤仙花属和水角属Hydro...
干旱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世界性难题。太原市水资源尤为匮乏,选育优良的抗旱种类应对缺水干旱现状,成为选育研究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者纷纷开展了对地被植物抗旱性的研究[1-4]。笔者对5种观赏性较强的园林地被植物婆婆纳、紫花地...
1珠葱的基本特征珠葱也叫毛葱,是洋葱的变种,属分蘖类洋葱,植株茎部分蘖成数个或10多个小鳞茎,通常不结种子,以小鳞茎作为繁殖材料,生长势强,适应性广,耐寒,产量高,易栽培,耐贮藏,供应期长,可做蔬菜,也可做食品调料。根,胚根入土后不久便...
1.前言1.1玉铃花概况1.1.1玉铃花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玉铃花(StyraxobassiaSieb.etZucc.),野茉莉科,野茉莉属,乔木或灌木。高达11-14m,胸径可达16cm;树皮灰褐色,平滑;嫩枝微扁,通常覆有星状褐色长柔毛,成长后无毛,嫩枝圆柱形,紫红色。叶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