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老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08 共2360字
论文摘要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一、让教者自己激情燃烧

  教师激情燃烧,课堂才会有神韵。着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曾经说过:“我啊,只要一上讲台,立刻来精神,跟服了兴奋剂一样。”中央电视台着名支持人倪萍也曾经说过:“我只要一走进演播大厅,就感觉到神清气爽,精神焕发。”两位着名的成功人士,虽然从事的职业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满怀激情!忽然想到身边的一位教师略显夸张的话:“上课的人要是流汗了,说明他投入了!”

  曾看到某些教师的课堂,学生在后面睡觉,听课的教师也强打着精神在听,可想而知教学的效率。在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了,教师也实行绩效。很多教师没有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感到身心疲惫,产生职业倦怠,缺乏激情,精神自然不会饱满,课堂当然谈不上神韵。而语言的魅力、语言的韵致是教师激情的显现。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在人的大脑皮层留下较深的印痕,记忆也往往能巩固持久。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举手投足都无不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对事业的激情。从美学的范畴来说,处于激情状态中的教师,其外表是最美丽的,是富有魅力的。

  有人说,激情是吹动帆船的风,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成功的动力,没有动力,工作和事业就难有起色;激情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源泉就没有创新的灵感和冲动。人如果没有激情,就只不过像一块未经撞击的燧石,潜在的能量就迸发不出来。缺乏激情的教师就缺乏工作的动力,缺乏创新的源泉。

  美国着名作家爱默生说:“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成功的事业需要全身心投入,而全身心投入则需要依靠发自内心的激情。教师有了对学生、对事业的激情,才拥有充沛的精力。

  激情是一种乐趣。魏书生老师因为对教书育人工作的激情,让他有了不竭的精神动力,使他把劳累、疲惫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他心中拥有的只有工作、教育改良。魏老师有了激情,有了创新,在工作上获得了突出的成绩,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尊重。

  激情的燃烧会让每一位拥有激情的教师感觉到“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做每件事都觉得有“理”,有“趣”。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一)让图片说出情感

  图片是用来说明某一事物的图画、照片、拓片的统称,相比文字更为直观、具体,在表达方式上简洁明了。

  例如,《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教学,我采用了四张图片,第一张是奥斯维辛集中营正门图片,第二张是焚尸炉图片,第三张是绝望的人群,第四张是堆砌着的人们的头发与眼镜。这些图片带给学生的心理震撼是那样深刻。有了这样的情境,学生便会自主进入文本,从作者的文字中再去感受作者的悲愤。教师还可以用图片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

  (二)用音乐调动情感

  着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我们可以变换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高中语文容量大,有些篇目对于现在的高中生还较有难度,教师的传统讲授避免不了,如何在讲授中激发学生的热情,带动学生走进教师的预设,音乐的合理运用是个不错的选择。

  例如,我在教学《诗两首——再别康桥》时,首先展示一张成熟麦子的图片,学生做了简单回答。其次,插入流行歌曲《风吹麦浪》,音乐给了学生课堂上短暂的放松,大家静静地聆听,美妙的音乐和优美的歌词带学生走入情感的世界。再次,回到刚才的问题,麦子不再简单地看到的,而是学生带着刚才的感情感受到的收获与愉悦之情。最后,回到文本中,对“新娘”“青荇”“金柳”“柔波”等意象进行解读,学生的理解不再是仅仅是理论,而是像听课时那样感受意象,理解文本。

  美景怡情、民俗雅趣、英雄志气、离怨愁绪都令人心醉神迷。语言的这种人文性与音乐的本质极为相似,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借助音乐会化抽象为具体,可降低语文教学难度。

  (三)用教师自身魅力带动学生情感

  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真诚、尊重和移情性理解是和谐人际关系的三大要素。”师生之间的真诚、尊重和理解是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师生相互尊重,愉快互动,相互合作,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教师也愉悦地完成任务。

  例如,教学《故都的秋》,我用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对秋的兴趣,进而走入文本。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无数的秋,我选取自己切身感受过的几个秋。地点:胡杨林、故宫、青海湖、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学生看到我旅游的照片非常兴奋。我再通过讲述自己的感受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进而转入对秋的感受,顺势引导学生进入《故都的秋》,引入自然、真诚、和谐。在愉悦中教学,课堂不再呆板。“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人心灵深处。”陶行知先生的教诲至今仍震撼着我的心灵,懂得用真诚的情感去唤起学生蕴藏心底的学习热情才是真教育。

  综上所述,一堂真正能让学生投入、喜爱、有所收获的课是要通过教师课后、课堂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完成的。教师只有在不断燃烧自我、走近学生的过程中才能摸索出调动语文课堂的有效方法。最后再次借用激活的广告词——激发潜能,超越自我。这不仅是对学生而言,也是对我们教者自己而言。

  参考文献:

  [1]黄行福,谢芝 .将教育激情燃烧到底[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1.
  [2]李平.李平教师讲语文[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高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