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美文获得美的感受,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形成高尚的道德素质。 然而在职高语文教学课堂存在一些问题, 学生对教师布置的内容不进行积极的探究,课堂学习氛围压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对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仅仅是应付差事,不深入探究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更不能和作者的情感发展共鸣。 在这种沉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导致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不能有效进行, 教学目标实现不了,使语文课堂趋于形式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心去体会文中的描写,感受其中文字的美,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使课堂学习注入活力和智慧。
一、通过阅读,领悟作者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进行语文课文学习时,首先要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通过仔细阅读来体会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 对课文进行探究学习时,如果只是进行一遍粗略的阅读,学生对其中蕴含的情感体会不深, 对文章的主旨理解不深,对文章的情感也不能深刻体验。 所以,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真正、 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情感,需要进行多次重复阅读,边阅读边分析,仔细品味其中的韵味。由于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也较差,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来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时,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渐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 通过解决教师布置的问题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获得更深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时能理解和体会课文的情感,教师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正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在课堂上能用饱满的情绪带领学生走入课文中, 去感受、去体会。 例如,在教学常跃强的《淡淡的深情》时,教师可以用深情的话语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受到教师情感的感染,能迅速地进入到课文当中,通过认真仔细的阅读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说一说母亲是如何向自己表达爱的。由于学生对母亲的爱有深刻的感受, 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都争相说出自己母亲对自己做的充满爱的事情,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对母亲的爱有了更深的理解,激发了他们想要回报母亲的决心。 通过课文和生活实际建立联系,学生把文中的母亲和自己的母亲相互联系,更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二、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的情感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让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中去体会和感受, 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走入课文中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所以,教师要创设出和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在情境中去感受课文内容。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不断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能用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他们在正确情感的引导下去品味文章。 例如,在欣赏《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培养范读, 让学生边观看变体会其中的意境,使学生仿佛处在当时的情境,感受到诗人对康桥的不舍之情。 通过多媒体展示直观的图像来让学生理解诗句, 能降低诗句的理解难度, 让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很容易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 并能用充满留恋和不舍的语气深情地朗读出诗句来。 在进行创设情境时, 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创设, 使情境能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对课文的理解当中, 同时能促进学生在情境中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引起感情共鸣
教师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对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迸发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教师自己融入到文本的内容之中, 真情实感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同时能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有更深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的时候,当讲读到“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已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这段话的时候,先让学生来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教师再范读,把内心的愤怒通过语句传达给学生, 再让学生去理解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明显感受到他们情感加强了,他们能够分析出作者所要表达的那种悲愤的心情以及对反动军阀屠杀爱国青年的滔天罪行的痛斥! 再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欣赏月下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这两小节, 让学生用心去体会那些优美的语句, 同时在美景中感受作者暂得的那种淡淡的喜悦之情。 在这样的课堂中,通过对文本的赏析,不仅引起了学生感情的共鸣,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了他们对真、善、美、假、恶、丑的感知和评判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使学生在体验和感受课文中情感的同时能从中受到教育, 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化,使他们树立高尚的情感。 在对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体会文章的艺术性,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合作的双方, 在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时,需要教师和学生都把全部精力投入进去,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分析和探究过程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把握住文章的真谛, 体会其中的深意, 跟随课文情节的发展来感受文章中的喜怒哀乐, 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语文综合水平不断提高。 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整个课堂是闪现智慧的光芒,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
戏剧是一种综合运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舞台艺术。作为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的戏剧实指剧本(戏剧文本),剧本是舞台表演的依据,阅读、欣赏优秀的剧本是一种美好的文学熏陶和享受。《普通高中...
自主、合作、探究与导学的整合实施,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交流和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愉悦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角色的改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自主...
在现在的教育观念中,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要远远大于应试教育的要求。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重视人的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从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全面的进行培养。素质教育相比应试教育的优点有很多,首先素质教育就彻底的摒弃唯分数至上的原则,对于成绩优...
新课程改革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观提出了根本性变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这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宏观方向。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转,一切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这使得...
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并且对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是文明让人类彻底告别了野蛮。而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每个人要有较高的人格素质。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去改变过去只重视传授知识技能的情形,还要善于把健全人格的教...
教师的课堂点拨是把双刃剑,适时到位的点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师生距离;反之,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怎样才能让课堂点拨帮助学生的学习之舟行得更远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用充满智慧的教学语...
有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堂是教学的重要场所和主要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语文课堂教...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字词、读音、写作,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修养的重要课程。学生阅读、写作、观察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大有裨益。所以,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成...
一、前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锻炼其语感能力。语文学习过程中通常通过朗读教学来提升字音的判断、字形的区别和写作水平。在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语文教学中,朗读往往被师生所忽略,因此,很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