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选”和“修”的关系
选修课的主体应该是谁? 表面看起来,这是一个多余的问题。 但是,这也是人们在教学当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 从新课程改革的初衷来看, 选修课就是要赋予学生选课的自主权, 确实也有一些学校试图通过相关制度的建立来使学生的课程选择权得到保障。 从笔者对邢台市内普通高中的调查来看, 语文选修课确实开设了, 但是真正选择课程并非学生,而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任课教师。
在河北省, 省教育厅对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内容有统一规定,各地市也有统一设计,这使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加之各领导对选修课的种种规定和要求,语文课选修课教材名目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将选修课程必修化, 想必并非课程设计者和教材编写者的初衷吧?
在课程标准当中明确写道: 选修课程的开设依据是 “本校教学资源和学生的需求”,“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实施 ”. 但受当前教学评价机制和社会因素影响, 选修课开设与否、如何开设、开设什么内容等等都是由学校领导或语文教师“一手操办”的,学生除了接受别无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选修课”也就成了“选教课”.
在上述情况下, 新课程理念在实施过程中严重变形, 课程标准的规定与实际教学之间各行其事,课程改革无疑又是“水中月”“镜中花”. 当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任课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帮学生作出正确选择,但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 完全由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单方面设计课程内容,用选修课的形式来装门面,有何意义?
二、关于选课标准与高考改革
要使选修课发挥其最大功效, 选修模块的选择至关重要。 而选择选修模块,就离不开选择标准。 南宫碑体书法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艺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鉴于此, 南宫市奋飞中学开设以南宫碑体书法选修课,试图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南宫文化。
但是,实际选修这一门课程的人少得可怜,使之“中道崩殂”. 究其原因,就在于课程本身缺乏趣味性, 也忽略了学生和家长以升入理想大学为最高目标的社会现实。
显然, 我们并不能因此而一味地埋怨和指责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过于功利化, 更多地应该是思考当前以考为本的考核机制和成绩第一的价值取向有问题。 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考与课程改革之间的矛盾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的现实, 但也应该看到选修课对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在教学实践当中,脱离高考谈语文教学, 无疑是不现实的。 因此,笔者认为,选修课的设置与实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但受现实条件所限,我们在选择课程模块时, 更应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和高考考查内容,避免出现“曲高和寡”的现象。 虽然这样做无异于“戴着镣铐跳舞”,却也是委曲求全的最佳出路。
总之,选修课的开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采取冒进式改革, 否则就会自己设置新的绊脚石。 最好的办法是两者兼顾,更多地引导学生去理性看待选修课与高考之间的联系,做到尊重事实,言行一致、有序推进。
从上海和浙江2014 年 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话:语文学科“仅设合格性考试 ”“遵循科学的人才选拔与培养规律, 逐步建立多元多维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学生全面发展导向,科学评估学生综合素质状况, 更多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上海);“强化分类考试、 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 从这些话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强化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将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 我们有理由相信,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必将是今后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各选修模块之间冷热不均的差异
在教学实践当中, 我们精心设置的选修模块常常会处于一种尴尬境地。
(一)内容过度集中化和同类化的尴尬
选修模块的过度集中化和同类化容易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 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内容的集中化和同类化,这一点不管是苏教版、人教版、鲁教版教材,都相同的, 其选修部分都是以文体类型为标准进行的。 而这些选修模块一学就是 36 学时,师生都容易产生疲惫感,容易形成厌烦情绪。或者说, 如此密集地围绕同一种文体进行教学,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 我们不妨采用不同模块交叉组合的方式来解决。 如在人教版教材,我们可以选择《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和《语言文字应用》两个模块进行组合,也可以选用《先秦诸子选读》《文章写作与修改》和《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三个模块交叉组合,这样一来,就实现了阅读与写作、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有机组合,既符合新课程的精神理念,又能使师生保持教学的激情。
(二)部分模块由于高考不考或偏难而倍受冷落
其中,高考不考的以人教版的《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民俗文化》等为代表,内容偏难的以 《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等为代表。 对于这一现象,广东省教研室王士荣先生做过调查,结果为:最热门的是说话艺术、唐诗宋词元曲、中外戏剧欣赏、传记选读、新闻的阅读与写作、语言文字的规范与应用,而最为冷门的则是唐宋散文选读、中国现代诗歌选读、 先秦诸子百家名著选读、《论语》选读 . 由此来看 ,在开设选修课时 ,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建立必要的规范机制,否则,选修课必然会进入一个举步难艰的困境当中。
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1],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实现高中语文教育目标的关键。...
核心素养理念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语文教学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历史的传承与发扬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教学方向。...
诗歌被称为文学的极品,文学之上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粉呈。我国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重要的精神食粮之一。她语言凝练,意蕴丰厚,五彩斑斓,美不胜收。她具有审美教...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
自主、合作、探究与导学的整合实施,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交流和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愉悦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角色的改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自主...
在新课改提出之后,我国高中语文教育要注重进行教学方式以及目的策略的调整,重视学生的能力塑造。在诗词鉴赏这一模块中通过加强对诗词鉴赏的重视,让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得到提升,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高效课堂,意即实现课堂教学中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作为中国母语教学的语文课堂,随着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摆脱陈旧、定式化的老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效课堂教学,成为摆在每名语文教师面前的严峻...
在现在的教育观念中,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要远远大于应试教育的要求。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重视人的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从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全面的进行培养。素质教育相比应试教育的优点有很多,首先素质教育就彻底的摒弃唯分数至上的原则,对于成绩优...
新课程改革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观提出了根本性变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这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宏观方向。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转,一切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这使得...
根据2018年国家发布的普通高等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及高考英语考试大纲(2017年版)这两个文件,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