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都会不由自主地只关注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而忽略那些在学习上暂时有困难且成绩落后的学生( 以下称学困生) 。课堂上,学困生似乎只成了优等生的陪衬,完全体验不到丝毫成功的喜悦,有些甚至成为毫不相关的旁观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在学困生身上,让他们也能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课堂活动的人文化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学设计时应强调以感受、体验、领悟、创新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通过教师高度的责任感,细心和耐心,营造一种和谐的教与学的情境,培养学困生良好的语文情感,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与拓展,以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1. 赏识化策略———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成长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 20% ~ 30%,而当他受到激励,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 ~ 90% ,尤其是小学生,更加看重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因此,我们要不断地给学生以有效赞美,以激发其学习兴趣,累积其成功体验,培养其自信心。正因为是学困生,所以更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体面的表现自己,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更大的成功”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蒙发上进的心理,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赞美是儿童精神世界的阳光! ”让积极有效的赞美、及时的鼓励温暖学困生的心灵,给学困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使得每一位学困生都能充分地展示自身的价值。
2. 重点化策略———让学生在关爱体验中成长
有些教师将学困生划入另册,利用课外的时间对他们进行“填鸭式”的灌输补习,不仅加重了学困生的学习负担,还会使他们产生厌烦、逆反的心理。因而必须将“学困生”的教育工作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老师教学时特别照顾学困生,使学困生能在最近发展区上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
( 1) 多倾听“学困生”的声音。教学中有意设计一些接近“学困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他们会回答、想回答,在鼓励与表扬声中激起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
( 2) 多展示“学困生”的作业作品。学习差的学生,不敢表现自我,甚至根本不屑于课堂学习的一切活动。针对此,我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总要选“学困生”的作品作业在投影仪上展示,还经常让他们在几十双眼睛的督促和欣赏下板演。这样的展示不仅能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还能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准确把握; 更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变学习无动力为有压力、有动力。
( 3) 多指导“学困生”的独立活动。“学困生”往往依赖性比较强,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要让“学困生”感到学有靠山。比如,小组交流前的独立思考给学困生适当指导; 课堂练习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辅导,帮助“学困生”当堂掌握知识。
二、作业设计的典型化策略
作业应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样、要求灵活自由,让学困生在兴趣盎然中自觉地完成作业,在心情愉悦中主动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达到想做、爱做、会做之境地。
1. 作业内容多样化,让学困生见了就想做
传统的作业内容机械重复,形式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时学困生不得已而为之或干脆不为。要激发学生作业的热情,必须丰富作业内容,让有趣的作业、实用的作业、开放的作业、操作的作业使学困生看了就想做。
2. 作业形式人文化,让学困生看了就爱做
当心存爱意地待人处事的时候,陌生的会变得亲切,艰难的会变得容易,平淡的会变得神奇,琐屑的也会变得可爱起来。因此,作业的形式尽量体现人文精神,让学困生看了就爱做。例如根据不同内容用亲切并带有激励情感的语言,将题目设计为“我是一个小老师”“比比看”“不做小马虎”“你能行”“小小设计师”“瞧,我多棒”“小作家在行动”等。
3. 作业要求弹性化,让学困生跳了也能做
我们提倡因材施教,作业既要依课本内容,又要看学生的志趣指向,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作业中都拥有一片自由的“空间”,有选择的余地。比如,每次作业都适当安排基础题、扩展题、思维训练题等,分为必做和选做两种。
学困生起初则可选基础题做,接着老师不断地以“你这段时间作业完成的很好,进步的很快,你完全有能力赶上其他同学。”等话语鼓励他们,进而引导他们向扩展题、思维题“跳一跳”。让学困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三、学习评价的发展性策略
我们知道,一个孩子如果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自暴自弃。如果说学困生象一杯没倒满的水,我们不能总是看到“一半是空的”,而要总看到“一半是满的”,这样变消极评价为积极评价。从而在更高层面上提升学困生内心世界渴求进取、向上、完美的崇高欲望。
1. 日常作业———评价的基本途径
作业评价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认识自我,不断进步。教师要通过科学评价去点燃学生希望之火,使评价成为激励学生成长的推动手段。
2. 阶段检测———评价的重要方式
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记牢检测的激励功能,完全能将它从“学生的负担”转变成“学生的期盼”。首先,检测的内容一定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偏题、怪题、难题; 充分体现课程开放性原则,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化,答案的不唯一性,尽量使每一个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都能理解得了,解决得了; 多设计一些附加题、选做题,让学困生也有机会获得高于优的“优 +”“优?”“优?”等成绩。这样的检测谁不欣然为之呢? 其次,提供”二次评价”的机会,对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在批改试卷时,对学生做错的地方不打“× ”,而改用打点,在发卷子前提前让他订正,学生订正好以后再把点改成钩,然后记上改正以后的成绩。再次,可以建立成长记录袋,让学困生感受到学习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这将有助于培养学困生的学习自主性。那么哪些材料可以放入成长记录袋的“语文广角“呢? 一是贴上美观星的学困生的作业,贴上创造星的有创意的作品; 二是每两周在班级中评出“学习之星”“进步之星”课堂“倾听小能手”“发言小能手”等若干名,发给“喜报”,让学生带回家炫耀以后,下周一放入成长记录袋; 还可以放入学习过程的照片,让学困生感到兴致盎然。然后,引导学生定期整理作品,使学困生在回顾进步历程的过程中,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艰苦而又复杂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师有滴水穿石的韧劲,抓反复,反复抓,就一定能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语文,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
多媒体技术因其操作简便、声形并茂、多边互动等特点深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厚爱。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朗读、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等多个方面都可发挥巨大的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技术如果用得不当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只有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
一、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的作用(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生活情境教学能够直观地把知识摆在学生面前,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长期的生活的接触避免了陌生感,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进而进一步激发...
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将课堂与多媒体进行整合教育,本文主要探析语文教学中与多媒体整合的相关问题,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觉完善的变化过程.教学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课堂上学生能否主动参与便成为学生素质能否全面提高的关键,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克服困难的意志...
目前,大多数教师过分注重显性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默会知识,从而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顺应新课标要求,需要重视默会知识的运用。由于默会知识具有不可言传性、实践性、情景性、文化性等特点,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语文教学特色丧失。教师经常进行公开示范课,是为了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学形象,同时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但是,我们发现,语文教师在进行这种示范课的时候,其教学仅仅是停留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语文教...
第三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途径第一节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人格一、阅读教学的性质和地位有专家说过: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增加认识,深化思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主导下帮助学生们把其语文素养进一步提升,努力突出孩子们的个性特点,以及提高孩子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这无疑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离不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爱因斯坦曾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面对世界的飞速发展,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心中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精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