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途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17 共995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乡村小学语文培育留守儿童积极人格
  【引言】小学语文中留守儿童人格培养引言与文献综述
  【第一章】小学语文教学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人格培养的关系
  【第二章】小学语文教学能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养成
  【第三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途径
  【第四章】小学语文教师人格在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人格中的作用
  【结语/参考文献】语文教学中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养成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途径

  第一节 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人格

  一、阅读教学的性质和地位

  有专家说过:"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增加认识,深化思考,扩大知识面,提高写作水平,滋养心灵,丰富个人涵养,改善精神面貌。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又是核心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教师认真揣摩课文,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好教学环节,减少文本分析,为学生留足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独特的阅读实践中,读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阅读所得,结合个人实际经验,畅谈学习感想,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思想上的启迪。为学生营造积极融洽的氛围,品味情感,陶冶情操,获得审美乐趣,激发创新思维,强化对生活的体验。

  "阅读教学是一门综合实践课,是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过程。"语文教师通过反复研读课文内容,找准课文内容与留守儿童生活的衔接点,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在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堂环境中,注重阅读过程的情感体验,调动阅读兴趣,揣摩作者的情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日后语文学习夯实基础。从提高小学生素养这个语文教学目的来看,阅读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肩负着提升留守儿童语文应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开拓眼界,提升境界,优化人格的重要任务。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积极人格的实施策略

  (一)解读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小学语文湘教版教科书中选编入课文的篇目,都是编者们精心挑选的,试图用真、善、美的事物来净化学生思想,培育健康心灵,完善人格品质。阅读教学中人格教育题材和内容丰富多彩,语文教师不妨指导留守儿童用心品读教材中积极、正面的知识点,借机促进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养成。

  课文中,不论是寻常百姓,还是杰出专家,他们身上都有一种令人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五课《送报的少年》,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自强精神的人物故事,为文本学习奠定感情基础。课堂上,教师引导留守儿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细心体会送报少年孝顺懂事、谦逊有礼、乐观向上、壮志凌云和任劳任怨等优秀品质,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心底不由萌生向他学习的誓言。送报少年的形象牢牢印刻在留守儿童心里,化作学习的榜样,激励我们严格要求自己,礼貌待人,发奋图强,勇于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为理想坚持不懈。而文中"我"的儿子,贪图享受、傲慢无礼、自私自利和胸无大志等不良习性,也会引发留守学生的思考。"送报少年"与"我的儿子"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便于留守儿童看到自身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十七课《袁隆平访谈录》,我们适时播放 2004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对袁隆平有了整体认识后,教师再指导留守儿童品读访谈录中的重点句子,着重体会他不怕失败,不怕吃苦的科研品质,热情专注的人格特质,勇往直前的宏伟志向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启示留守儿童在当前"中国梦"背景下,拥有自己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

  教材所选人物身上所展示的积极人格品质汇聚成促使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不断引领留守学生向前发展。再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生命的感动》,继第一课时指导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后,语文教师要紧扣文本,对留守儿童进行爱的教育。不妨先出示一些婴儿用品,配合文章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入课文中。

  在感情朗读中,教师指导留守儿童感知生命的可贵,感受父母在我们成长路上付出的关爱和艰辛。在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同时,学会尊重因为爱而孕育的所有生命。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令作者感动的几件事,再联系自身实际,谈谈父母对自己的疼爱,经过这样入情入景的解读,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文章中心了。

  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品读,联系生活体验,换位思考,感情讨论。学会理解父母不能经常陪伴在身边的难处,善于体谅家长外出务工的艰辛,感激他们为我们提供的优越的物质条件,体会平日里嘘寒问暖和对学习情况的关注都是爱的表现。留守儿童更应该懂得回报父母,更应该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小结环节,教师指挥全班合唱《感恩的心》,激发内心的感恩情怀。然后鼓励学生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建议他们从当下开始,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这样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既让课堂教学变得流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带领留守学生重温了儿时的快乐和感动,启发他们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二)补充课本外的实例故事

  针对部分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涣散,读书不上进的留守儿童,在学习《少年白居易》、《站在世界地图前的少年》等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在授课中适时补充白居易、毛泽东、周恩来等名人刻苦读书的事迹,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名人小故事或者播放相关视频,帮助留守儿童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认清读书的价值,树立读书的目标。另外,教师不妨借用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来开导,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还可以提议留守儿童经常阅读励志的名人传记,提升读书兴趣,转变学习观念,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针对自我防范意识不强的留守儿童,教师可指导他们先品评课文《小小男子汉》,从年仅 10 岁的洛迪咬紧牙关在汹涌澎湃的洪水中游了整整三个钟头拼命营救妈妈的故事中,感受他的勇敢与顽强,体会这个小小男子汉是如何保护妈妈的,学会抓住身边小事锻炼自己,提升保护自我、保护他人的能力。再通过观看"小学生自我保护"教育片,阅读《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等方式,进一步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防范意识。

  此外,对于留守儿童的爱国主义、合作意识、关心集体以及爱与被爱等品格的培养,在学习《选择》、《狼牙山五壮士》、《一棵大树》和《感激》等课文篇目外,还可以补充《雷锋日记》、《凯琪的包裹》、《流浪狗之歌》和《爱的教育》等课外书籍资料,勉励留守儿童在课外阅读中进一步提升积极人格。

  (三)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

  因教学课时和班情学情的特殊性,我们在授课时需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选择文本中合适的教材内容,还包括对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加工。小学语文文本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课文的解读,文字和插图的配置也是有价值的,既体现知识的价值,又有情感、美学、品德的价值。这些都可以成为引领留守儿童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积极人格的素材。

  此外,语文教师不妨在教室开设图书角,多存放《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窗边的小豆豆》和《中华上下五千年》等催人奋进的书籍。充分利用阅读指导课,引领留守学生从书籍中寻找力量,让书中的文字与思想鲜活起来,如潺潺小溪,源源不断,注入留守儿童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大河,使读书成为留守儿童发自内心的需要,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节 在小学习作教学过程中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人格

  一、习作教学的性质和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是师生相互活动有机统一的过程。习作教学的性质,是指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自己平日所见所闻所思以及亲身经历,用恰当的文字加以表达。

  习作是母语教育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集中反映,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展示,也是表露情感、与人沟通的重要途径。对留守儿童来说,习作能培养他们乐于观察、乐于表达的习惯,促进良好写作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他们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一向是农村语文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的主体地位,又要大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引导留守儿童细心观察,正确选材,构思行文,合理想象,达情表意等落到实处。鼓励他们说真话、写真情,养成勤动笔、乐表达的好习惯,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思维、表达能力以及诚实、创新等个性品质。

  二、农村习作教学的特殊性

  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留守儿童的认知途径相对城市孩子而言较少,知识面窄、视野不宽、写作兴趣不浓。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因外出务工在家时间少,或者自身素质所限,对孩子的教育几乎空白。孩子阅读量少,词汇、素材积累贫乏,课外生活不够丰富,对身边的事情较冷漠,对文字、对生活不敏感,习作思路不够开阔,表达起来困难重重。这无形中增加了语文教师的教学压力,加大了习作教学的难度。

  学校习作教学的现状也不容乐观,重视写前指导,轻视品评修改;重视范文模仿,轻视下水创作;重视模式的套用,轻视能力的培养;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轻视育人理念的践行……种种因素导致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习作教学质量不高,效益偏低。

  因此,我们对留守儿童写作的要求不能过高。通过模仿、想象、创造等途径,逐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写作的热情,让写作成为一种倾吐的享受。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诵读课本中文质兼美、内容生动的课文,弥补词汇不足的缺陷,借鉴他人独特的写作方法。另一方面,语文教师通过批改作文和日记来摸清留守儿童思想、心理上的障碍,了解留守儿童所思所想,帮助他们克服学习语文的困难,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我们尤其要关心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使他们对语文教师产生依恋。

  三、在习作教学中培养积极人格的实施策略

  (一)在选材立意上培养积极人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经常接触大自然,经常帮家人干农活,了解各种家禽、家畜的生活习性,知道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收获时间等,对生活的体验较多。因此,学生从劳动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和素材较丰富,对于这方面的话题,留守儿童非常熟悉,有话想说,有话可写,每写一篇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中获得再创作的欲望。这样,启迪他们做人做事求真务实,说实话,写真文,就顺理成章了。我们还可以引导留守学生写作前列提纲,理清思路,把作文写得有条理。富有计划性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也能有效促进他们平日学习、做事更加高效。

  (二)在构思表达中培养积极人格

  教学湘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一,教师先组织大家研读习作要求,把握习作要点"从家的故事中挑选出令自己感受最深刻的素材,经过提炼、加工,表达出对家的眷恋和期待,自拟题目".继自主思考,选择材料,小组评议,合作探究之后,全班进行交流,进一步打开思路。师生可以从所选材料"是否与家的故事相关;是否表明对家的眷恋与期待;是否列举了具体事例"这三方面进行评议。"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帮助留守儿童了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拓宽习作思路,写出习作初稿,还能引领留守儿童形成正向思维,锻炼留守儿童的自主能力,培养他们的合群性,提高留守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笔者曾任教过这样一位学生,母亲自她年幼时离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她周末被寄养在外婆家,周一至周五寄宿在学校,是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她外表无比坚强,内心却异常孤独,对父亲十分依恋。写习作一时,她选择感人肺腑的材料,使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以细腻的笔调,深厚的情感,向读者展现了一位深爱女儿的慈父形象。她的心理活动描写真切、细致,反映了她内心情感的变化。我请该生上台朗读并谈论写作心得,其余学生倾听并发表评论。小作者以欢快的语言,热诚的情感,深深打动了教室里所有听众的心。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后,她将自己的习作修改好,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里。

  这样的展示,使她打开心扉,真情流露,为他人走进她、了解她提供了机会,也提高了她的自信心,激发她的创作热情。在批改此文时,我充分肯定她,并及时表达对她的欣赏与关心,相信多花些时间与心思,对于她乐观看待问题,形成积极人格品质是有帮助的。

  (三)在修改品评中培养积极人格

  批改作文是教师摸清留守儿童学习情况,掌握思想动态的良好途径,也是师生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桥梁。品评习作时,语文教师最好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鼓励留守儿童大胆走上讲台,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作品,畅谈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台下观众耐心倾听,认真点评所听习作,友好地提出修改建议。在一读一听的双边互动中,学生们的语言组织、品评修改以及合作沟通、友好相处的能力都能得到大幅提升。

  修改习作时,留守儿童通过规范标点,理顺语句,完善篇章,逐步增强写作能力。与此同时,也能加深反省,拓展认识,深化思考。此外,留守儿童经过课外阅读摘抄笔记,课余时间写日记,不断的练习、总结,写作水平逐渐得到提高。久而久之,也可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形成勤奋学习的优秀品质,而勤奋的品质又有助于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执教六年级上册习作三"写出自己成长的烦恼",教师在指导学生了解习作内容,明确要求,拓宽思路,写好草稿后,面临的难题便是批改习作。面对留守儿童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伤心,我们要引导他们看到自身的进步,学会查找问题,改善学习方法;面对留守儿童因为体会不到父爱母爱而孤独,我们要引导他们敞开心怀,理解父母的辛劳,善于察觉父母内敛深沉的爱;面对留守儿童因为朋友间的不愉快而懊恼,我们要引导他们学会宽容,原谅彼此,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人格是培养出来的。在详细品评和反复修改中,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人格十分有意义。

  第三节 在小学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人格

  一、口语交际训练的性质和地位

  正如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所说:"一个人口头上词句妥帖、干净利落,写下来就不会残缺错乱、拖沓累赘;口语上有条理,细致严密,写下来就不会颠三倒四,矛盾百出。"由此可见,口语与写作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口语交际训练的优化,直接推进写作水平的增高,从而推动留守儿童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

  口语交际作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正变成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语文教学的焦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训练以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浓厚的趣味性和强烈的娱乐性等优点,成为小学语文教科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口语交际所选话题简单轻松,贴近实际生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导向性。语文教师要善于在倾听、表达和交流中,借助演讲、讨论、表演等形式,引导留守儿童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口语交际的信心,培养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他们保持文明态度,提高个人语言修养,增进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相互合作的精神,推动积极人格的发展。

  二、口语交际训练的现状

  口语交际训练向来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这与人们"重书面语轻口语"的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不良导向分不开。虽然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十多年,我国中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整体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没有适宜的语言环境,缺乏优质的教学条件,呈现出学生张嘴就是方言,不习惯说普通话,语法不规范,文明礼仪欠妥,口语交际能力偏低,与人沟通有障碍等一连串问题。留守学生中有的性格内向,惧怕站起来发言;有的表达时畏畏缩缩,欲言又止;有的沉默不语,抗拒发言等。虽然大部分留守儿童已经拥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但是实际交流时仍然存在问题。个别留守儿童喜欢抢着说话,条理不清晰、用词不得当、叙述欠完整、倾听不细心等现象比比皆是。口语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沟通能力增长缓慢等口语交际课上反映出的问题,充分暴露出留守儿童人格方面的问题。

  口语教学不乐观的情形,不仅与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关系密切,还与语文教师息息相关。一方面,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但由于其自身理论素养的限制,在教学实践中不免困难重重,无法落实教学目标。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因课时紧张,教学任务繁重,对口语交际要么不教,要么简要讲解,或者通过写日记的形式直接予以落实。口语教学的现状亟待解决,但仅仅停留在口头呼吁是不够的。这需要现代口语交际理念的引领,需要语文教师的大力践行,需要留守学生的积极配合。

  小学阶段,是留守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意义,还要意识到当前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不足与所存在的问题,更要善于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寻求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策略与方案。

  三、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人格

  (一)语文教师应提升自身口语交际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口语交际课程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为了在口语交际课中提高留守儿童的积极人格,身为农村语文教师的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口语交际教学理论,加强演讲、辩论、逻辑学、艺术表演、儿童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利于科学地设计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真正地培养留守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全面提升留守儿童的语文素养。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积极人格

  新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五"我的未来路"时,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到学生的互动与交际。教师对自己不满意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替换,不完全按照教材上的安排进行教学。结合小学生的学情和兴趣点,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形,作出相应调整。我们可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有条理地陈述自己的理由,乐于与人交谈;2、能用明了、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未来之路;3、能细心倾听,积极思考,加以反馈。"课前三分钟演讲,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学生自己精心搜集与整理的成功人士的经验和方法。有所准备,才能为课堂上的发言争取更多的机会,赢得更大的自信。对于"美好又幸福的未来路",每个人内心会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在鼓励留守学生踊跃发言的同时,对于想法略显平凡的未来路,要敏感地发现并保护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引导留守儿童大胆发声,尊重彼此,让未来之路遍布整个班级。对于学生的各色发言,教师要引导留守学生学会倾听。未来之路需要根据本人的兴趣或特长来选择,而实现它则需要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父母的精心指导和帮助。鼓励班上的留守儿童相信有梦想就会有成功,播下梦想的种子,朝着自己的未来之路勇敢前行,做一个勇于追求梦想的上进人士。针对"拓展延伸"部分,教师可设置话题"生活中父母往往望子成龙,他们对子女的未来之路有什么看法?家长的做法有哪些优点与不足之处?"引导留守儿童开动脑筋,思考讨论,学会了解父母,理解父母,交换内心看法,感恩父母亲。

  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关键看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指导。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听、说教学,还要从表达、交流等方面对留守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有意识地塑造。思维敏感性、条理性,对话题把握的准确性、敏捷性,与人相处时的文明礼仪等交流必备素质,都需要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详细指导。教师还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学习能力强、善于表现自我的学生身上,而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呵护那些学习能力偏低、不敢不愿表达的留守儿童。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要依托课本,想方设法提高留守儿童的表达能力。营造沟通氛围,培养留守儿童的交际素养。精心挑选话题,满足教师、学生交流的需求。

  第四节 在小学语文综合性活动过程中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人格

  一、综合性活动的性质和地位

  语文综合性活动是教材中的新编内容,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它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注重学生自主性、合作能力、搜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以及动手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中,具有不容小觑的地位。小学语文综合性活动,作为一项全新的教学任务,呼唤与之相匹配的新的教学方法,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作为一线教师,有责任安排宽裕的教学时间,创造适宜的教学情景,鼓励留守学生自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大胆实践,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活动中和谐发展,切实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他们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提高留守儿童综合素质的大舞台。

  二、在活动组织中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人格

  (一)课堂效益最大化

  积极人格的内涵丰富,勇敢这种人格力量在留守儿童身上尤为重要。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较而言,留守儿童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上会面临更多的困难,需要他们更加勇敢面对、积极解决。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不仅学校和家长要引导,语文教师也可以发挥自身的作用。如教学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活动一"大舞台"环节,我们引导留守学生回顾第一单元课文《读碑》、《刘邓大军渡黄河》、《风雪重围》和《礁盘》,再次感受人民英雄为了缔造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感知刘伯承和邓小平卓越的军事才能,品悟他们谈笑风生、镇定自若的人格风范;体会英雄杨靖宇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领悟海防战士爱岛爱国之情,激发留守儿童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随后,留守学生可以展现故事、诗歌、歌曲等相关资料,自主朗读其中一个片段,其余学生听读后交流感受;可以围绕课外积累的英雄人物故事、事迹,举办"英烈故事会";也可以利用观看《小兵张嘎》、《狼牙山五壮士》等爱国主义电影的机会,开展相关主题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的活动,用影片主人公不畏艰难险阻、迎难而上的精神激励留守儿童养成勇敢等优良品质。

  (二)加强课内外衔接

  语文综合性活动既是语文课程本身的综合,又是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拓展性综合。语文教师不妨有意识地结合教材上语文活动相关内容,引导留守儿童学习家乡的名人文化、家谱文化、民俗文化和对联文化等。让留守儿童走近名人,了解名人成长的经历,激励自身克服成长中的困难;让留守儿童了解家乡,增强自豪感和幸福感,为家乡的美好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乡土文化教育实践,留守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有明显的变化:与祖辈、父辈、老师、同伴和自我的关系均有了明显的改善。经典阅读中的孝子故事和亲孝行为,深深打动了他们,起到了激发他们孝顺父母,感恩他人美好情感的作用。

  (三)采用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育价值观,评价者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常年分离,感情冷淡,缺乏有效沟通,而监护人因年纪偏大,知识匮乏,观念陈旧等原因,不能体察到孩子们细微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状况致使留守儿童出现敏感脆弱、紧张焦虑、自我封闭、抑郁悲观甚至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发展性评价,有利于推动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形成。

  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对于留守学生增强自我评价能力大有裨益。语文活动课上,留守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之处和所获成绩,以期受到鼓励更进一步。通过语文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明显地增强了。在这一体验过程中,留守学生容易产生积极情绪,有效促进个体增加自我效能感,获得希望、乐观和韧性等感受,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塑造积极人格。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留守儿童论文
返回: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