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重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经常的重要的基本训练,这项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文内容,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教学中在一、二年级就已经进行了正确按逗、句停顿、声音响亮,读出长句中及段落之间的停顿,注意读出语气等训练,三年级要在这些基础之上,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朗读不是简单的见字发音现象而是通过视觉、听觉和思维活动,将文字符号转变为有声语言的读书方法。这种方法,对于读者理解读物内容、巩固记忆、训练口语表达,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欣赏文学作品,丰富想象和陶冶情感,具有特殊的功能。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重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读得准确、不错读字音、无增减颠倒或重复;读得流利,逗句分明,不停读,读得有感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音调、节奏、重音、停顿、速度等技能,要用普通话读,声音即要响亮,又要柔和、自然。
1、培养学生正确地读
朗读课文是要通过语言和声音,进一步理解领会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朗读时发音不正确,丢字,落字,那里还谈的上领会和感受呢?因此,正确的读是朗读的基础,要求学生正确的读就是发音清楚,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要达到这些要求,应重点做好下述几个方面的工作。
1.1、培养学生正确把握词汇和语法的要求。要把一个个音节读成词,读成词组读成句。我训练的方法是把词作为一个整体,念出来,不拆开,也不要随意结合,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方法,我主要做法是:让他们反复理解课文内容,处理好词与词,句中各个成分的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朗读。比如“他心中的幼苗也在长高”中的“幼苗”是一个词,读的时候就不能拆开,又如:当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中“优异成绩”是一个词组,同样读的时候,也不能拆更不能与别的词结合。
1.2、抓住判断多音字读音不容易掌握的难点,突破难点的是从比较多音字的音与义的变化入手,总结出音义对应变化的规律,学生掌握了这种对应规律,就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判断出多音的正确读音。我通过解释词义,比较用法,让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了解到这些字在不同的情况下,由于字义不同,读音也不同。
1.3、严格要求读准字音:一般的字在学习生字中已经解决,朗读教学中的正音,主要针对读音中的难点进行,比如《老师的微笑》一课中“老师露出甜蜜的微笑”里的“露”是 lù 不要读成 lòu.
2、培养学生流利的读
所谓流利的朗读课文,就是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通顺流畅。内容丰富,文质兼美是新教材的共同点。每篇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篇章结构训练的好教材。教材所选课文,有描写祖国山河壮丽的;有的反映社会主义成果的;有讴歌老一辈革命字的光辉业绩的;有介绍科学家的故事,有的反映儿童情趣的……对课文真正熟读了,就能理解乃至应用。要求学生读的流利,就要学生多读,但流利并不等于读的快,顺口溜似的,朗读的速度要适当接于说话的速度,又比说话慢一些,并能控制自如。朗读的速度是与儿童对读物本身的理解程度分不开,不理解单纯追求速度或朗读的速度超过了学生理解的进程,那么朗读必然是无意义的机械的读,而不是流利的读。因此培养学生流利的读课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2.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懂得熟读课文的意义,告诉他们读的时候不能有口无心,一定要做到眼到、心到、连读、边想、边记而且要多读、反复读,只有多读、反复读,才能琅琅上口,做到速度,读得流利。
2.2、指导、帮助学生扫除、朗读中的难点。1)扫除理解障碍。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不易理解,不理解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比如《关怀》一课第五自然段中写春天景色的美好是写景,同时又是“我们”温暖、幸福美好感情的流露,春天景色是美好的,总理的关怀就像春天一样美好。这些内容三年级的小学生是比较难理解的,要朗读好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温暖“”幸福”点上点,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反复朗读,难点就解决了,学生就能比较正确、流利的读了。2)扫除句子的结构障碍。分层是读好长句的关键。比如《红色的报春花》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只有一段话。我先让学生分析理解爸爸说的话,再指导读,要读出爸爸又惊又喜的感觉。分析理解之后,读的时候,就比较流利了。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而不是跟着别人随声附和。要指导学生流利的读,我们做教师的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中的难点,做到有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学生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要使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让学生知道语气包括什么。一、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读出长句中停顿、自然段间的停顿、轻重音、语调、速度等。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且受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染,才能从内心抒发情感,达到有感情的朗读。在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方面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向个方面的内容。
3.1、指导学生停顿
停顿就是语气地间歇,这是有语气朗读地主要条件。朗读时读出词语之间,句与句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不仅是生理上的要求,而且是表情达意的需要。正确的停顿,有助于加深思考,激发感情,加强感染力。不正确的停顿会影响意思的表达。
3.2、语调
一句话的声调有高有低升降的变化,这叫语调。在讲读过程中,逐步告诉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运用不同的语调,可表达不同的感情,所以语调就是说话人对事物的态度在言语中的表现。
3.3、速度
朗读的快慢也是表达情感的基本方法之一。老师向学生讲明速度是由课文内容决定的,有的稍快些,有的稍慢些。以上就是我在教学朗读课文的几点做法,正确朗读课文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起码要求,在读的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得流利,进而达到有语气。也是朗读技巧的熟练标志。朗读也是艺术的说话,替作者说话,表情达意朗读也是对作品极好的解释,好的朗读体现对作品的真正理解。所以,朗读是培养学生能力、理解课文的一个好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指导,不断提高朗读的质量。
多媒体技术因其操作简便、声形并茂、多边互动等特点深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厚爱。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朗读、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等多个方面都可发挥巨大的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技术如果用得不当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只有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
一、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的作用(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生活情境教学能够直观地把知识摆在学生面前,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长期的生活的接触避免了陌生感,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进而进一步激发...
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将课堂与多媒体进行整合教育,本文主要探析语文教学中与多媒体整合的相关问题,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觉完善的变化过程.教学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课堂上学生能否主动参与便成为学生素质能否全面提高的关键,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克服困难的意志...
目前,大多数教师过分注重显性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默会知识,从而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顺应新课标要求,需要重视默会知识的运用。由于默会知识具有不可言传性、实践性、情景性、文化性等特点,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语文教学特色丧失。教师经常进行公开示范课,是为了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学形象,同时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但是,我们发现,语文教师在进行这种示范课的时候,其教学仅仅是停留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语文教...
第三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途径第一节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人格一、阅读教学的性质和地位有专家说过: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增加认识,深化思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主导下帮助学生们把其语文素养进一步提升,努力突出孩子们的个性特点,以及提高孩子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这无疑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离不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爱因斯坦曾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面对世界的飞速发展,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心中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精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