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简称 PIRLS)是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全球性学生阅读素养跨国(地区)和历时比较评价研究,每五年举行一次,2016 年进行了第四轮阅读素养评价。回顾 PIRLS 阅读素养评价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坚守与创新是其永恒的追求,通过梳理分析 PIRLS 阅读素养评价的设计理念和具体做法,可以为我国的母语阅读素养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PIRLS; 阅读素养评价; 坚守与创新。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简称 PIRLS) 是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简称 IEA)发起并组织实施的全球性学生阅读素养跨国(地区)和历时比较评价研究,每五年举行一次,评价的对象是9-10 岁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以此来监控各国(地区)学生阅读素养的进展情况,并为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提供事实依据。[1]
从 2001 年至今,IEA 已先后组织实施了四轮阅读素养评价。回顾 PIRLS阅读素养评价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坚守与创新是其永恒的追求:坚守不变的是其评价的理念和框架,以便对国际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趋势进行跟踪研究;创新求变的是其评价的工具和内容,以期对研究成果和现实需求给予及时回应。通过梳理分析 PIRLS 阅读素养评价的设计理念和具体做法,可以为我国的母语阅读素养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坚守:评价的理念和框架。
阅读素养是个人学习和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建立在阅读素养基础上的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了解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状况,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水平便成为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
(一)“阅读素养”的理论界定。
“对阅读的理解,直接影响评估内容的设计,也制约着采用什么方法来评估学生的阅读表现。”[2]IEA 在 1991 年的阅读研究中,首次将“阅读”(Reading)和“素养”(Literacy)合并在一起,传递出对阅读更为宽广的概念理解---理解和运用社会需要的或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形式的能力,包括对阅读内容的反思能力和以此作为取得个人和社会目标的工具。PIRLS 以此为基础,吸收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形成对“阅读素养”的重新认识:理解和运用社会需要的或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形式的能力,年轻阅读者能够从各种文章中建构意义,他们通过阅读来进行学习、参与阅读社群并获得娱乐。从中可以看出其将阅读看成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读者有积极的阅读态度,阅读不但为了消遣娱乐而且也为了获得信息。[3]2006 年 PIRLS 对“阅读素养”做了进一步的修订,将 2001 年定义中的最后一句修改为“他们通过阅读来进行学习,参与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阅读群体,并进行娱乐”,[4 ]突出了阅读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强调了阅读活动发生的具体情境,更加切合学生的阅读实际,指向性也更为明确。这一界定一直沿用到现在,成为 PIRLS 阅读素养评价的指导思想。
(二)阅读素养评价的内容。
根据对阅读素养的理解,PIRLS 将评价的内容分为“理解过程”“阅读目的”“阅读行为和态度”三个方面。
理解过程体现了读者以不同的认知形式建构意义、获得对文本理解的过程。PIRLS 将理解过程区分为“关注并提取明确信息”“直接推论”“解释并整合观点和信息”“检视并评价内容、语言和文本要素”四个层级,每一个理解层级都会设计与之相对应的阅读问题,供学生建构阅读反应以证明其具有相应的阅读能力。
阅读素养与人们的阅读目的直接相关。概括地说,阅读的目的包括为了个人兴趣或娱乐而阅读、为了参与社会活动而阅读和为了学习而阅读,对于年轻读者而言,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兴趣或娱乐而阅读和为了学习而阅读两种。由此,PIRLS 将阅读素养评价聚焦在为了文学体验而阅读和为了获取并使用信息而阅读两种阅读目的上。
“理解过程”和“阅读目的”是 PIRLS 阅读素养评价的基础,主要以纸笔测试的方式进行,在评价中所占的比例如下(见表 1):
从表 1 可以看出,两种阅读目的所占比例相等,均为 50%,说明在 PIRLS 看来,这两种目的的阅读对学生来说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四个层级的认知过程所占比例两两相当,其中“直接推论”和“解释并整合观点和信息”比“关注并提取明确信息”和“检视并评价内容、语言和文本要素”各高 10 个百分点,体现了PIRLS 在认知理解评价上的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