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传统文化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是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探索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民族文化自信;创新课堂;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精神的载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源泉,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在历史长河里的结晶,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历经数千年,绵延不断走到今天。中华民族历史上先哲圣贤灿若群星,文化意识形态众多,传统文化所涉猎的层面广泛,内容包罗万象。
利用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传统民族文化的具体实践,也是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最有效的途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
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青少年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2017年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
第一,传统文化是汉语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弘扬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小学语文课堂是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基层阵地,是传统文化传播的最好平台,将二者相融合,既可以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反过来传统文化又丰富发展了小学语文的内容与形式,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第二,小学语文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的重任,而传统文化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家国情怀,对小学生的教育意义是非凡的。
第三,能够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教化、美育体系和人文底蕴是民族的瑰宝。弘扬传统文化是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小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倍感好奇、文化情感养成的重要阶段,充分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的浸润、熏陶作用,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领略、学习、继承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文化理解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与文化修养。
2 利用传统文化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
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孝经》《论语》《增广贤文》等为代表的国学经典,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时令节气,以春节、中秋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蕴涵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传统美德和前人智慧,通过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1 利用现代媒体,增强课堂教学魅力。
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热的推进,全民掀起收看《诗词大会》《成语大会》《汉字书写大会》的热潮。为了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看《诗词大会》,结合诗词教学分享体验,学生的兴趣很高。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潜移默化的传统文化教育。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的教学时,笔者借鉴《诗词大会》的“飞花令”,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形式进行飞花令的游戏,因为古诗词三首都蕴含着深深的相思之情,所以飞花令的字命名为“思”,学生的兴趣进一步被点燃。接下来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1)三首诗词中的“思”字体现在哪里?(2)三首诗词的“思”都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三首诗词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问题教学往往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不足和不同的思维方式,通过思考、交流、讨论,让学生深刻体验到思国、思乡、思家情感的不同,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2.2 利用传统的节日文化,增加课堂教学的仪式性。
2007年国家将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规定为法定节假日,国家对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多篇课文与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相关,如二年级上册的《欢庆》、三年级上册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年级下册的《乞巧》、六年级下册的《北京的春节》《过年》《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有趣的标点———<清明>》,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千百年来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文、典故、传说、习俗不胜枚举,表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可以带领学生与大自然亲近,体验古人“天人合一”的生命智慧,并搜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传说与故事,让学生熟悉、领会,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在满满的仪式感里体会到传统节日的氛围,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3 利用传统游戏,增加课堂教学的娱乐性。
传统游戏的融入,能够给课堂教学营造愉快的氛围,增加课堂教学的娱乐性。在进行六年级下册第6课《北京的春节》教学时,利用传统的灯谜游戏进行教学,首先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然后将准备好的十二个谜语包发给六个小组,小组成员开始猜谜语给出谜底,每个小组之间要保密,最后以猜到最多的小组为优胜。学生积极参与灯谜游戏,不仅对文字的结构、灯谜的构成有了了解,而且还培养了团队精神。笔者的灯谜主要是围绕春节以及春节的相关事物,学生通过猜谜语对春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课堂氛围也轻松愉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利用传统游戏,增强课堂教学的娱乐性,既提升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趣味性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吸引注意力的最好手段,能够带领他们积极互动,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并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从而激发其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点燃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由此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探究,使二者进入良性循环。
2.4 利用传统文化,拓展语文教学的边界。
当前学生面临着太多的物质诱惑,对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情人节等西方文化趋之若鹜,进而使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但是,不管尘世怎样喧嚣浮躁,社会历史怎样变迁,科学技术怎样进步,教育理念怎样改革,必须让书香浸润学生的心灵世界,诵读千古美文、名家名篇、国学经典,让文化经典占据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直抵经典、致敬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字义美、韵律美、意境美,涵养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这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小学语文教材收有《悯农》《游子吟》《示儿》《出塞》等千古传诵、耳熟能详的名篇,在小学阶段古诗教学占据着重要位置,能够帮助学生对古代历史进行深入认识以及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信息时代,很多新文化元素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当中,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新媒体技术营造配乐诵读、再现画面、传情达意、诗画合一的教学场景,挖掘古诗文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经典、积淀文化功底,感受文化、提升语文能力,增长智慧、提高人文修养,传承文明、打好传统根基。
3 结束语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在中小学全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肩负着培养学生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在基础教育中弘扬传统文化任重道远,需要语文教师更深入地探索和努力,不负时代,不负使命。
参考文献
[1]何守勤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J文学教育(下) , 2020(06):72~73.
[2]张爱红关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讨[J]华夏教师,2020(03):52.
[3]梁静,包海诚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节日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 2017(11):52~54.
[4]韩雪屏.发掘语文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因素-兼谈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建构[J] .语文建设, 2015(16):11.
[5]胡建勋探究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上),2021(01):168~169.
[6]李永芳.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J].科技资讯, 2020(03):141~143.
[7]杨永兴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09):51~52.
[8]张静.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J]学周刊, 2016(05):45~46.
[9]罗莹中小学经典阅读教学困境及对策[J].语文建设, 2018(12):27.
中华古诗词是一丛极富姿采 ,常开不败的鲜花。学习中华古诗词,不仅能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绚丽多彩,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华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是勿庸置疑...
多媒体技术因其操作简便、声形并茂、多边互动等特点深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厚爱。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朗读、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等多个方面都可发挥巨大的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技术如果用得不当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只有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
一、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的作用(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生活情境教学能够直观地把知识摆在学生面前,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长期的生活的接触避免了陌生感,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进而进一步激发...
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将课堂与多媒体进行整合教育,本文主要探析语文教学中与多媒体整合的相关问题,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觉完善的变化过程.教学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课堂上学生能否主动参与便成为学生素质能否全面提高的关键,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克服困难的意志...
目前,大多数教师过分注重显性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默会知识,从而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顺应新课标要求,需要重视默会知识的运用。由于默会知识具有不可言传性、实践性、情景性、文化性等特点,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语文教学特色丧失。教师经常进行公开示范课,是为了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学形象,同时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但是,我们发现,语文教师在进行这种示范课的时候,其教学仅仅是停留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语文教...
第三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途径第一节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人格一、阅读教学的性质和地位有专家说过: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增加认识,深化思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主导下帮助学生们把其语文素养进一步提升,努力突出孩子们的个性特点,以及提高孩子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这无疑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