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利用文学作品中的空白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4-22 共2534字
论文摘要

  文学创作中,作家喜欢在作品中留有适当的“空白”,如文中的省略号、留下悬念的文章结尾等,追求的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文学感染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这些空白点,挖掘、补充、丰富文章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小练笔进行个性补白,以激活思维,调动想像,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个性鲜明的深刻理解。

  一、创设情境,在角色体验处补白
  
  在语文课本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作者在描绘人物时,不是吧任务详细描述出来,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的描述,让读者自己去领会人物的特征,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形象空间,在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入人物的的内心深处,使学生置身与故事情节之中,根据文学作品的场景,揣摩人物心理,思所思,想所想,将心比心,走进文本,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赋予他生命与灵气,从而细化与活化人物。

  1、重用插图,发挥合理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许多文章都配有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插图。有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而且能激趣诱情、美感熏陶,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来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并让他们运用文中词语进行练笔练习,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

  2、填补空白,加深文本理解
  教材中由于作者构思立意、布局谋篇的需要,有些内容往往有意不写完整,或简略,或省略了一些情节,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情节扩展即把课文中写得比较概括、简略的情节加以扩充、拓宽,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对人物的命运,对事情的发展展开想象,对这些“空白”作些合理的补充。

  二、欣赏佳境,在意蕴深远处补白
  
  文学作品一般都涵盖更深的寓意,里面隐含着作者所倡导的思想,这些更深层次的哲理性的内容不是从课本表面意思所能读出来的,教育要善于引导学生文学作品意蕴深处的意思,需要借助文本让学生逐步明白事理、陶冶情操、确立人格。在教学中,我们可借练笔的形式,有机地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挖掘文章含义深刻的地方,在教师的引领点拨下引导学生阅读感悟,用两只眼睛看课文,力透纸背,读懂语言文字背后潜藏的意思,把自己的哲思明白地表达出来。

  1、内涵隐含于文中,须认真揣摩
  文质精美的文学作品,里面充盈着作者丰富激荡的个人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对作品有深入的体会,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挑选好隐含在文中的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然后结合教学实践,进行详细的剖析和讲解,让学生深入体会,让学生与作品的人物产生思想的共鸣,这就是阅读的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教师在这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增加学生对作品人物和情景的认识,此时就是学生练笔的好时机。

  2、情节高潮处空白,须想象补白
  文学作品我们读起来往往意犹未尽,往往高潮处结束,给读者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假象作品的故事情节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拓展思绪,放飞心灵,展开想象。可以进行拓展情节的课文还有很多,碰到这样的留白处要让学生深入作品的环境,加深作品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增加练笔的机会,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去丰富作品,从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延伸内容,在意犹未尽处补白
  
  我们平时用的课本都是薄薄的小册子,可本规定的内容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需求,课本阅读量也不够,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作者介绍,作品创作背景等进行一些补充性的介绍,这样就会使薄薄的课本随着内容的补充丰富起来,这种内容的延展在提升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1、背景资料处的补白
  这里的补白,主要是把分散的情境、故事片段和人物身世、经历、事迹贯穿起来,交代清楚,使学生有完整的印象、全面的了解,从而转化成自己真正的随笔语言,以便准确地读懂课文,深入理解主题。

  如《周总理的睡衣》一课有这样一段话:“多年来,邓奶奶随身带着它,一直带到北京。从什么时候起,她就有了这个针线包呢?从延安的窑洞里,从重庆的红岩村,也可能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课文中提到的几个地点,其实是周总理与邓奶奶革命生活的几个重要阶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影、图片,按照“北京→延安→重庆→长征途中”的时间顺序边展示边解说,从而让学生知道:课文的插图作于1977年,是纪念周总理去世一周年的。这幅简单的图画和短小的文章,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光辉一生的赞美和对他高尚人格的敬佩。

  2、教案生成处的补白
  现在的学生思维都非常活跃,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一些出人意外的想法,面对学生的这些新奇的想法,如果我们一贯套用预设好的教案,教学效果就不会太理想,如果教师的知识面比较广,能掌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就应该搁置预设的教案,而应该根据学生的疑问课堂生成教案,这样因材施教,随机而变的教学效果会令人耳目一新,学生的求知欲会进一步被提升。

  3、语言留白处的补白
  好的作品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补白天地,这种“留白”,正是我们可以细细咀嚼、细细品味的精妙之处。在教学中遇到这样的留白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让他们自己用语言表述出来每。

  这种补白出的引导,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动性,让孩子自己深入角色中去,让他们走进故事里,而且还会提高学生的语言及思维能力,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很强的,他们的思维一定在留白处得到放飞,而这种渗透性的教学方法也必将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4、标点符号处的补白
  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中作者都会留有“空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师可抓住这些“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扩写。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粘连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有些课文往往用省略号留下空白,让读者去联想。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牢牢把握课程的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用自己的卓识留意做个有心人,找寻文本空白点,找准学生能力、素养、精神与人格成长的通道,变直通为曲致,让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整体构建,让学生投入生命学习。那我们“补白”基础上的练笔,一定会向着“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目标迈进,为原文添上华丽的篇章,进入“禅房花木深,奇峰报晓春”的另一重佳境。

  参考文献:

  [1]张晓静,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教学交流,2011
  [2]冯前英,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3]闵群,挖掘补白功效强化随文练笔,2009年第一期
  [4]袁静,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随文练笔,教育艺术,201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