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力在言语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够集中呈现儿童的言语思维方式,而且能够体现儿童的独特个性,促进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以表达力为主导,全面提升学生的表达力,将会给课堂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展开以表达力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呢?以下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谈谈体会和思考。
一、注重表达方式,积累表达策略
表达力的关键环节是表达策略。如何将自己的写作意图呈现出来,让读者获得直观的体验,这是文本表达中值得学生学习和挖掘的重点。为此,教师要注重表达方式的挖掘,根据文章的表达意图,从表达入手为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达策略。
例如 :教学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课文《和时间赛跑》一文,文章主要写了外祖母去世后带给“我”的悲伤,让“我”以此开始展开对生命和时间的追问,并获得内心的启示懂得珍惜时间,决心要走在时间的前面和时间赛跑。在带领学生阅读文本时,针对这一段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
以后我就时常做那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快……”这段话中,学生通过文本能够获得相关的信息,即“我”放学很快回家,作业也做得快,学习任务都能够提前完成。
此时我让学生思考 :为什么作者要以太阳作为赛跑的对象?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珍惜时间呢?这样表达有什么意义?通过挖掘表达形式,学生深入地理解了文本的表达策略(这样的表达使文章更隽永,引人思考)由此学生积累了言语表达的经验。
与此同时,我改变语境,让学生以“珍惜时间”为题,写出自己在学习中走在时间前面的经历,这样就完成了对文本表达形式的实践性应用,将文本表达顺利转化成了表达力,让学生从文本内容的理解,再到个性化解读完成言语实践。
二、加强语言运用,发挥言语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通过朗读、抄写、背诵、机械化的识记方式积累了一些表达的言语资源。但非常可惜的是,因为没有创建一个运用的平台,学生对这些资源的利用率极其有限,没有发挥言语的作用。那么语言到底有什么用途呢?
杜威曾经指出 :语言是思想的表现,但同时也是进行社交的工具,用于形成与别人亲密互动的社交关系,也作为思想和知识的有意识运载工具,起着语言传播的功效。显而易见,语言的教育用途在于能够传播知识,提升思维。在实际教育实践中,小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相当丰富的词汇资源,但这些资源并不属于学生自己。
例如 :在教学北师大教材四年级课文《永生的眼睛》时,我出示以下词语 :“捐献,痛苦,光明,给予,珍贵,骄傲,重见天日,自豪”,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这些词语进行言语表达,但事实却是学生大多无法流畅地组织语言。究其实质,原因在于,学生并不能顺利消解词语使其化为己有,也就是说,学生所掌握的词汇是一种消极的资源。如何将消极转换为积极的教育资源,这是教师在教学中亟待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而在课堂阅读中,我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文本内容,如说说对文中“骄傲”这个词语的理解?如果换成别的词语,你用什么替换?学生结合语境,对词语在运用中加深了理解,成为自己表达的一种有力武器,实现了语言从理解到表达的有效过渡,发挥了言语的作用。
三、提升个性表达,改写言语形式
对于小学生的阅读而言,本质就是学会个性表达。但在小学生的言语表现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表达“天气很热”这个意思时,往往只用一句简单的话就结束了:“今天天气很热。我出了很多汗。”这种情形导致了学生言语表达的无力。细致分析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言语形式混淆不清,这是导致言语表现力薄弱的根本原因。为此,教学中我抓住言语形式的不同,让学生从词语的表现力和穿透力来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个性表达。
例如 :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让学生从“爱抚”与“爱戴”两个词语的区别入手,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相关的事例,抓住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这个动作,体会到伯父对我的鼓励和关心,由此深入理解爱抚这个词语的含义 ;再如“突然变得那么冰冷,那么严肃,深深地叹了口气”的描写,学生细细品读后感悟到鲁迅先生那忧国忧民的情怀。
文中还有一段描述,写“我”说伯父的鼻子又扁又平,鲁迅先生意味深长地回答 :小时候鼻子也是又高又直的,但是因为碰到的壁太多了,所以把鼻子碰扁了,当我追问为什么会碰壁时,伯父说“四周黑洞洞,能不碰壁吗?”通过这段话,学生从“黑洞洞”“碰壁”这几个词语中,深入理解了鲁迅幽默耿直的性格特点。
总之,小学阅读教学的根本,是要培养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这就必须要从表达的角度,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言语表达形式的引导,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对学生言语表达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用自己的形式传达自己的想法。笔者相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力,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
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觉完善的变化过程.教学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课堂上学生能否主动参与便成为学生素质能否全面提高的关键,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克服困难的意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
一、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强化普通话训练的有益尝试(1)演讲。演讲作为一项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说是对语言艺术化的呈现。演讲并非是将文字材料熟练地背诵下来,它要求演讲者以普通话能够声情并茂地传情达意,并且要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具有鼓动性、感染力...
前段时间,我做了一回评委,听了七节《小动物过冬》,幸运的是,因为思考而没有让自己也冬眠过去。虽然是异构,但七节课仍让我感受到它们骨子里的相同。七节课都以复习生字词为导入,课堂大部分时间花在让学生知晓三种过冬方式小燕子飞到南方去的迁徙、青蛙...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好问是孩子的天性.没过着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是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
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综合的研究性学习,必然要进入我们的视野,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深入探究教材内容,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对他们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有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探究欲望指引下,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对要学习的新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并...
讲故事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如何有效调动小学生讲故事的积极性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原标题:探索培养和激发小学生讲故事兴趣的有效途径摘要:讲故事对于培养小学生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大多数教师的语文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目标的完成情况,而把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放在了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