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以作文教学为启发点,点燃学生内心真善美的火种
"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人的品格,性情如果发展到至美,给人的将是超越平庸的钥匙.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都是学生书写材料作文的重要资源,如果让学生去思考、去感受这些人和事,他们自己也领会到了拼搏、抗争、关爱、感恩等众多元素对他们自身人格的启迪.
从看别人写的颁奖词,到为身边的老师、同学写颁奖词,到为自己写颁奖词,自己发现生活、发现他人、发现自我的过程中,心理健康的渗透等目的也就达到了!当我们通过材料作文的引领和讲评给学生的辛劳种下真善美的火种,他们心上长处荒草的几率将大大降低.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正是学生心理正能量积累的过程.
二、以作文教学为发掘点,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是一下子就具备的,是被一步步唤醒的,有时我们像一棵树,去摇醒另一棵树的时候,是一个漫长而又潜移默化的过程.作文教学是要让学生在收集、整理、筛选、甄别中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而这个过程中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在作文的技法教学中巧妙渗透写作技法只有与充满活力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温斯顿·丘吉尔在《我的早年生活》中的开头"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这是一种充满生活张力的开头.这里既写出了一个孩子真实的生活,又将丘吉尔那种独树一帜、永不服输的精神渗透在里面.
开头技法的讲解中如果能渗透丘吉尔的人生精神,那么对于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无疑起到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的疏导也就在无声无息中完成了.
(二)在作文的行文结构中引导发现我们常常感受作文平铺直叙,不能引人入胜,但只有孩子的心理发展到可以升华的时候,他的作文才能凸显奇峰,如一个学生曾写过自己由爱吃鸭蛋黄到假装不爱吃鸭蛋黄,骗妈妈吃鸭蛋黄的故事,这种反哺的作文,其实正是心理健康不断完善发展的写照.
小时候爷爷奶奶领我们走路,现在我们搀扶他们,这样类似的作文是学生在反思的心理过程中再次受到感恩教育的过程.
三、以作文教学为切入点,疏导学生郁积的情感
作文本身就是学生情感宣泄的重要渠道.但如果做不好,就会让学生感觉作文是伪的、病的.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这也要求教师能够疏导郁积的情感,因材施教。
(一)允许学生写负面情绪,要导不要堵
学生的情感是作文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倾吐的欲望,就得允许学生抒发内心的不良情绪.在不因学生的一时气话而随意否定的同时,允许学生进行心理宣泄,当然我们在得到学生的信任的同时,也要适当给出前行的方向和改变的方法.只要指导学生找到一个对方的闪光点或者事件的亮色就可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换角度写文章,换角色体验,疏导负面情绪
换角度写文章正是渗透了互相理解的好方法.
当学生充满情绪地写完一篇文章后,让学生重新站在对方家长或老师的角度重新记叙一遍过程,或者让不同的同学用不同的身份写同一件事情,在研讨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的就不仅仅是自己的委屈,而是对别人的体谅,或者重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都能对学生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非常个性化和艺术化的过程,作文教学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个过程,他们既分属各自不同的领域,又相互促进,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作文教学,只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发挥其综合效应,使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统一起来。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他们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生活面比较窄,知识领域又不够宽,所以一写作文,他们便觉得无从下手,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怕作文。...
语文把它分开来就是语和文,语乃语言也,就是说话;文乃文章也,也就是写作.所以语言是写作的基础,首先要会说,会口头作文.即使没读过书的小孩子,他话能说清楚,别人能懂他的意思,所以要引导学生懂得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联系与区别,这样作文就能让别人...
一、走向生活,寻求自主创新的源头(一)直接体验生活,为发展创新打好基础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学生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之农工商,三教九流。自主地对宇宙发问,与万事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的三百六十行学习.教师...
一、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一)重操作,轻体验,教学模式存在雷同化倾向笔者认为,很多老师容易把写作训练课上成阅读鉴赏课、写作技法指导课。许多学生只会写三股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没有思想,又没有创新,且模式雷同化现...
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让学生作文更具可读性, 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积累更多的素材。同时, 教师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还有责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写作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就是尤为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是提倡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方式的,强调的是语文积累,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现在的很多作文教学都是千篇一律,以应对考试为主要目的,因此想要突破...
近读王旭明社长写的《讲好中国故事先要讲好自己故事》,很有感触。这里也从教师的角度来谈谈语文教学与讲故事能力的问题。一、作文课与讲故事的能力现在,社会上对语文教育有很多看法,也有很多期待。我在一些中小学做讲座,与语文教师交流,发现他们对语...
开展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将教材内容融入生活。同时教师应该引导与帮助学生通过利用所掌握的语文知识有效处理生活问题,进一步扩大语文教学范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
作文分层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为每位学生的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条件;同时还能有效地消除优等生“吃不饱”和待转化生“吃不消”或“吃不下”的现象, 从而达到“培优、促中、转差”的教学目标, 让所有学生在原来写作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为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供了更为清晰而明确的目标框架。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学段、各学科现有的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环节都应该围绕核心素养的要求自省和优化,以适应改革的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