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作文教学中, 教师经常会听到学生抱怨" 无话可说".笔者观察发现,学生写作文有" 四怕":一怕" 缺少素材",二怕" 表达不清",三怕" 难以取舍",四怕" 视野有限".正是由于学生对写作的" 四怕",让他们陷入了" 山重水复"的思维误区,进而对写作产生排斥和恐惧心理。 其实, 只要教师悉心引导,就能激发学生" 柳暗花明"的写作灵感,让学生在豁然开朗的同时感受到写作的无穷乐趣。 本文以学生写作文的" 四怕"为切入点,探寻作文教学的" 通幽曲径".
一、丰富素材积累
初中生在作文课上抱怨" 没的写",这一现象并不少见。学生写作文时" 没的写",主要是因为作文素材匮乏。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对于周围事物的了解过于表面化,难以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认识, 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
例如为配合" 中秋咏月诗"的教学,教师以《 中秋月》为题布置了作文。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后,写下的不外乎月光皎洁、亲人团圆之类的陈旧素材。从作文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 中秋月"这一题材的把握仅限于表面。于是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下收集关于" 中秋月"的古诗词和传说故事。学生对于这项作业很感兴趣,在之后一次的作文课上,多数学生都拿出了整理过的素材内容, 其中有不少关于中秋明月的经典诗词摘抄。 教师重新根据这些素材与作文题目之间的联系进行讲解, 要求学生重写作文, 学生也努力创新,在新的作文中加入了" 中秋传说"" 中秋情感"" 中秋思绪"这样的拓展性内容。通过教学实践,学生意识到了积累素材的重要性, 并初步掌握了搜集素材的方法。
二、强化表达能力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 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制约其写作水平的一个问题。同一题材的作文,为什么有的学生可以写得活灵活现, 有的学生却表达生硬甚至偏题跑题?其实这与学生的表达能力有直接关系。
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需要长期的课上练习和课下强化,而且这关系到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表达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意识到,如果单纯想让学生" 写得好",不如先引导学生" 说得好".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有着密切关系, 如果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强,那么书面表达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在作文课上,先让学生" 说出来",可以使学生的表达思路更清晰,同时也更能抓住表达重点。
例如在" 七子之歌读后感"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先组织学生讨论了闻一多写这组诗的时代背景,并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阅读感受。 起初学生的观点拘泥于诗歌表面的" 爱国"" 思念"等情感的表达,于是教师进一步提问": 哪句诗表现了作者对殖民主义的抗争意识?" 学生经过思考后指出":'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表现出作者的抗争意识。"教师继续提问": 哪一句表现了作者无奈的伤感? 哪一句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情眷恋?"通过教师的层层点拨,学生在其中探索到" 悲愤"" 无奈"" 思念"" 深情"" 忧郁"等多种情感,通过口头讨论,学生的书面表达也更加精准。这说明在学生作文表达能力的提升中", 说"与" 写"可以同时进行。
三、合理取舍素材
著名作家雨果在谈到写作技巧时曾说:" 我就像贪心的孩子摘来无数的果子,但是我给你品尝的只是其中最甜的那几个。"这句话形象地说明提炼素材有多么重要。初中生写作,有了素材之后将要面对的就是" 素材取舍"问题。有些学生认为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素材最好能全部用上,也有学生认为素材越多作文内容就越丰富,这些片面的认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逐步纠正,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中" 主次有别"的重要性,也就是提炼素材的必要性。
例如在完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后,教师布置了以" 童年"为主题的半命题作文。一位学生以《 童年的记忆》 为题目,记述了自己在外婆家度过的童年时光。从选题角度来看,学生对素材的选择是恰当的,但是在实际写作中,学生同时写了" 外婆做菜"" 舅舅浇地"" 捉蛐蛐"" 偷苹果"等回忆,这些素材交织在一起,使人看不出重点,而且表达也很混乱。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引导学生" 大刀阔斧砍下去",要突出" 万绿丛中一点红",这样才能突出重点,使读者眼前一亮,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经过教师指导后,该生保留了" 外婆做菜"和" 偷苹果"两部分素材,重点通过外婆做的饭菜来突出" 童年的味道",通过写" 偷苹果"详写童年的快乐。这样的作文能够做到重点明确、表述清晰,而且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更有条理。
四、拓展写作视野
学生的认识视野决定其知识结构。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认知被局限于教材当中,造成了其知识体系的单一与片面。 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学习视野要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这一教育理念的转变反映在作文教学中, 则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 探索世界、认识自我"的机会,并将这种人文情感渗透在作文教学中。
例如在以" 环境保护"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当下环境遭到破坏的恶果。对于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学生们感想很多,笔者要求学生将这些认识融入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但是在批阅过程中,笔者看到学生对于" 环境保护"的认识多数都是" 口号式"或者" 呼吁式"的,不但感想雷同,而且作文格式也高度相似。
为什么会有上述现象? 在深刻反思后笔者意识到,学生从画面了解到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有较大距离,由于视野局限,学生对这一主题的认知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认识到这一点后,笔者以" 我的低碳生活"为主题再次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去实际感受并践行" 低碳生活",而且必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写作素材。在二次作文批阅中,笔者看到学生作文中的" 假大空"现象明显减少,有的学生列举了" 与父母坐公交车去公园"" 步行去买菜"" 收集家里的废旧电池和电子垃圾"" 帮妈妈制作洗洁精"等内容,其文笔虽然稍显稚嫩,但是对于作文内容的把握以及真情实感的表达却有很大进步,而这正是拓展视野的结果。眼界决定境界,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站位要高、视野要宽、观察要细、抒情要真。
初中作文教学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强化,也是为高中作文打下基础的关键阶段。在新课程视野下,初中作文教学不能再满足于" 思路清晰、语句通顺"这样的基本要求,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作文更是其知识储备、社会感知、自我价值、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综合表达。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在学生陷入" 山重水复"的思维误区时,帮助学生找到写作方向,引领学生进入意趣盎然的写作新天地。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非常重要而且也非常必要,因此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策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
针对初中作文教学难现象,广大教师应勇于创新、另辟蹊径,在作文教学理念上与时俱进,增强作文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快乐。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开展了以现场作文为主要模式的教学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将作简要论述。一、初中语文现场...
作文教学是教育界的百年难题,学生往往是写不出来,即使七拼八凑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也是内容空洞,语言乏味,条理不清。家长常会问:老师,作文该怎么指导呢?怎么才能让孩子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呢?得到最多的答案是多看书,多积累好词好句,多用心观察生...
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经过实践检验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比较固定的作文教学思路、教学方式。在语文学科中,作文教学是综合检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主要手段。所以,在对待学生的论文方面,作为老师,我们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方式...
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遣词造句、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水平的高低反应语文能力的强弱。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当前新课改实施中所面对的重要课题。勇于探索的广大语文教师针对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掌握字词材料不多,...
一、设定由浅至深的循序渐进写作目标对于初中生来讲,在经过了小学英语的学习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但是,由于其仍然处在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所以语言基础远远不够扎实。所以,这就对英语教师提出了要求,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
学生的作文素材是来源于生活的,更是服务于学生的写作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了部分学生作文素材完全无法“掌握”和“枯竭”,拿起笔来就感觉“头疼”“无话可写”,使学生作文成为了“缺米之炊”“无本之木”。...
一、引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是教师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标准。但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要与小学作文和高中作文有一些区别,初中作文教学起到的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在语文教学实际中,教师大部分时间只注重于基础知识教学,满足于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而把作文教学方法的研究置于空谈中,使得作文教学处于语文教学的真空地带。作为学生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