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遗传学论文 >

72例生育异常患者的染色体多态性分析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5-10-15 共1638字

  在进行染色体检查时,常可见染色体的恒定微小变异,包括结构、带纹宽窄和着色强度等的差异。这类变异是按孟德尔方式遗传,通常没有明显的表型效应,称为染色体的多态性。但近年来更多的文献报道[1]染色体多态性与一定的临床效应,如自然流产、不孕不育等相联系。本文对2009 年 5 月至 2012 年 12 月,我院检出的 72 例生育异常患者的染色体多态性总结出来,以探讨染色体多态性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9 年 5 月至 2012 年 12 月,来我院妇科门诊、生殖中心或遗传咨询门诊就诊的病人,共计 423 例,均有自然流产、胚胎停育、生育畸形儿、不孕不育等既往史。

  1.2 方法

  取受检者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按常规方法进行制片,G 显带分析。每例计数 30 个核型,分析 3 个核型,必要时做 C 显带分析。

  2 结 果

  423 例 中 共 检 出 染 色 体 多 态 72 例, 占 受 检 者 的17.02% ;其中随体区变异 28 例,占多态总数的 38.89% ;小 Y15 例,占多态总数的 20.83% ;大 Y13 例,占多态总数的 18.06% ;D/G 组短臂增长(p+)或缩短(p-)7 例,占多态总数的 9.72% ;9 号臂间倒位 5 例,占多态总数的6.94% ;次缢痕增大 4 例,占多态总数的 5.56%.详见表 1.

  3 讨 论

  人类染色体的多态性集中分布在着丝粒、随体、次缢痕和 Y 染色体的长臂远端。常见的如 :D/G 组染色体的短臂和随体区增长或缩短等 ;1,9,16 号染色体次缢痕的有无或增长等。

  染色体多态与生殖异常的关系 :

  3.1 随体区变异

  肖进莲[1]认为随体区变异可增加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不分离而引起非整倍体畸变,导致流产或出生异常患儿。本组检出随体区变异 28 例,占全部多态核型的 38.8%(28/72)。

  其就诊原因以流产、胚胎停育为主,3 例有畸形儿引产史,2 例生育畸形儿,1 例生育智力低下儿,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以上推断。

  3.2 Y染色体长度变异

  Y 染色体长度的变异主要表现为长臂异染色质区的增长或缩短。石化金[2]等的研究认为 Y 染色体重复的 DNA,可能产生剂量效应,使有丝分裂发生错误,影响基因调节和细胞分化,从而导致不良妊娠。本文所检出 13 例大 Y 均有临床效应,可能是 Y 染色体异染色质区 DNA 过度重复,影响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联会,使受精卵细胞分裂、分化异常,从而导致胚胎停育、缺陷儿出生[3].小Y 一般认为是 Y 染色体异染色质中高度重复的 DNA 缺失,使细胞分裂发生错误,形成异常精子或精子生成障碍,受精后导致妻子不良妊娠结局或不孕。

  3.3 D/G组断臂增长(p+)或缩短(p-)

  D/G 组染色体多态可能使细胞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配对困难,使胚胎发育障碍,引起流产、胚胎死亡或不孕,本组 7 例有 1 例为无精子,经 C 带分析核型确诊为 46,XY,15p+,无精子症是否与 15p+ 有关,因病例少还有待于进一步积累资料。

  3.4 9号臂间倒位

  近年来研究表明[4],部分习惯性流产、死胎、畸胎等不良孕产史夫妇的 9 号染色体臂间倒位频率最高。由于其有不同程度的重复和缺失,破坏了基因平衡,可引起胚胎死亡造成流产或出生畸形儿。本组共检出9号臂间倒位5例,均有流产、胚胎停育、不孕不育、生育畸形儿等不良孕产史。

  3.5 次缢痕的增长(qh+)

  1,9,16 号染色体其可变区域的增加,可能由于高度重复的 DNA 序列引起,从而影响了减数分裂,导致生殖异常[5],本文也认同这种观点。

  综上所述,染色体多态在异常妊娠方面的意义比较突出,因此建议在指导患者再次妊娠时,进行产前诊断,指导优生优育,减少病残儿的出生,提高人口素质。

  参 考 文 献
  
  [1] 肖进莲,等 . 随体区变异及单细胞染色体畸变在自然流产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12(4):55.
  [2] 石化金,等 .Y 染色体异常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研究 [J]. 中华医学遗传杂志,1992,9(5):306.
  [3] 郭玉萍,等 .Y 染色体异常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及其临床效应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4):48.
  [4] 宋红林 . 染色体多态性的临床意义 [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8):44.
  [5] 王瑞,等 .196 对生殖异常夫妇染色体多态性分析 [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7(9):47.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医学遗传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