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中国古典文学的域外传播,汉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主要体现在美学、宗教、文学批评等方面。虽然研究涉及语言,但从语言学角度探索文本如何成为"高价值"文学作品的研究较少。认为语言是具有意义的社会符号资源之一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文学作品的言语艺术研究提供了一个适用的分析框架,目前研究范围从对具体文学文本的分析发展到功能文体与翻译、功能文体与教学、功能文体对比的分析等。[1][2][3][4][5][6]然而尚未有研究从该角度探讨中日文学作品翻译方面的问题,因此本文以陶渊明的经典诗作《饮酒》(其五)为例,将原诗作的功能文体与日本汉学家松枝茂夫所译的训读文和现代日译文的功能文体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研究以期为中国古典文学的赏析,以及当今的中日语翻译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2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功能文体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是社会化过程的产物,是"具有意义的社会符号系统"[7].语言的意义在社会文化系统中产生,具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语言的概念意义表达人们对客观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识解,以及经验事件的逻辑关系;语言的人际意义建立相关语境下的角色关系;语篇意义把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组合成完整的信息,并将信息组织成表达特定意义的语篇。因此语篇是语言的三大意义统合的结果。而语篇作为一个意义单位,通过语言的三大意义资源的整合而传达着特定的意义。
对于文学作品,Hasan 指出文学是一种言语艺术,其中的"艺术"是由语言创造出来的。[8]
她认为言语艺术的符号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主题层,是作品的主题思想;第二个层次是象征表达层,是言语艺术的艺术所在;第三个层次是言语表达层,通过语言系统构成。并提出了解文学文本的艺术,首先应从言语表达层着手,了解其中的词汇语法结构所体现的意义,以及与象征表达层和作品主题的关系。因此 Hasan 提出了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探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原因在于文学文本如同其它文本一样,也是语言系统的实例,是意义单位。[8]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创始者 Halliday指出我们可以把任何语篇看作独特的符号现象或者事件,对其进行文体学分析。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把任何文学语篇看作语言系统的实例,对其进行语篇分析。[2]黄国文也指出进行语篇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明白为什么语篇会表达它所表达的特定意义。[9]
因此将语篇分析应用到文学作品的赏析和翻译研究中不仅可以帮助了解作品的言语艺术特点,还能帮助了解文学作品翻译应注意的问题。
3 汉、日语主位特点简述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的观点为不同语言类型的研究提供了适用的理论依据,其中 Halliday &McDonald 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对汉语系统功能语法进行了描述,[10]Teruya 则对日语系统功能语法进行了全面的描述。[11][12]
在他们的描述中,汉语、日语作为社会符号系统,跟英语一样,能够同时体现概念意义(经验意义和逻辑语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即通过词汇语法系统构建主客观世界经验、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和组织传递信息。其中语篇意义中的主位系统是组织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的资源,有助于了解话语的起点以及所传递的信息在语篇中分布的情况。
Halliday & McDonald 通过对汉语小句结构的探讨,认为汉语小句的功能和英语非常相似,是对经验、人际和语篇意义的映射,主要涉及的是及物性、语气和主位系统。同时小句成分的语序与英语非常相似,因此汉语的主位也位于小句的起始位置,确切地说,主位一定会包括一个经验成分,即主题主位。[10]
对于日语的主位系统,Teruya 认同日语的主位也出现在句首位置,同时认为日语主位的确认可从体现概念意义的词汇语法结构角度进行探讨,并进一步指出经验载体作为推动语篇发展的动力,日语主位成分应包含表达经验意义的参与者成分在内。[11][12]
他还指出副助词"は"是最具代表性的主位标记方式。对于日语小句复合体,Teruya 认为平行小句复合体的主位有两种情况:主位同一,或主位各自独立;而主从小句复合体的主位也有两种可能性:主位同一,或者由从属小句和主句中省略的主位担当。[12]
4 《饮酒》(其五)及其日译文功能文体对比
陶渊明是东晋末期的诗人,是田园诗派的创始人,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作品语言质朴、自然,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造诣。宋代诗人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高度评价了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色。《饮酒》(其五)是陶渊明辞官后写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闲逸淡泊的图画,体现出作者恬静、淡泊、渺远的精神境界。论文根据 Hasan 提出的言语艺术符号系统,[8]从主位角度出发探讨语言的意义以及作品的言语"艺术",进而探讨原诗与日译文功能文体的异同。
4.1《饮酒》(其五)功能文体分析
首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平行关系小句复合体中,诗人叙述"我"在人来人往的"人境"中的动作"结庐".使用的物质过程"结"表达的是有意识的动态行为。接着诗人用了语篇主位(连接词)"而"表示转折与前句达到语义上的延伸,通过存在过程描述在人境不存在车马的喧闹声。这一句中诗人构建了自己在人境中的主观的意识动作,并描绘了人境不合常理的情况。这自然就引起读者的注意和疑惑,由此引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在该小句复合体中,诗人选择了"你"一个与语境相关背景化了的人称作主位,引发言语过程"问"以及言语投射内容"何能尔",既与前一句相呼应,暗示"人境"不可能"无车马喧",又带来了诗人的回答"心远地自偏",表达诗人对这一现象的解释。诗人是用关系过程体现"心"和"地"的属性来回答的:"心远",由此"地"即所造的"庐"自然就独立于人来人往的环境了。使用关系过程表示属性彰显了诗人的心境特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同样使用省略的"我"作主位,用物质过程叙述在"东篱下"的动作"采菊".接着用心理过程"见"叙述诗人在"采菊"过程中"悠然地"看"南山".关于该句中"见"的语义研究有很多,[13][14][15]有些学者认为"见"表示"望";有些学者认为"见"通"现".
学者们都通过寻找证据来证实"见"的意义。本研究根据及物性系统的分析表明,如果"见"表示"望"则属于心理过程,叙述诗人在采菊过程中,悠闲地望着南山,体现出来的是诗人的主动意向;如果"见"通"现",那么"见"属于行为过程,叙述诗人在采菊过程中,眼前"悠然地"出现了"南山",体现出来的是自然的主动性。诗歌的主题是天人合一,因此用"现"更能体现出置身于景中的语义,将诗人的"望"南山内置化;而用"望"更多的是体现出诗人主动与自然接近。
诗人接着描述了所"见"南山的景象"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前一小句诗人以"山气"作为信息的出发点,描绘了南山在"日夕"时间的特性"佳";后一小句用"飞鸟"作主题主位叙述了"飞鸟"成群结队回归山林的动作。两个小句共同描绘了夕阳下雾气环绕的美丽南山中,飞鸟们结伴回归山林的动态画面。最后,诗人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此中"是前一小句的信息出发点,指的是前文所描绘的画面。诗人用表示拥有的关系过程"有"体现了所描述景象中包含着"真意".
而这"真意"是什么呢?诗人用心理过程"欲"和"忘",分别描述了"我"解释其中"真意"的内心意愿;却已经忘了如何用语言解释的意识状态。一方面体现了诗人醉心于景;另一方面对"真意"解释的留白给读者留下思考和追寻的空间。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诗人通过"我、人境、地(即庐)、山气、飞鸟"作为信息出发点,描绘了一幅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有我、有庐、有菊、有山、有夕阳、有鸟的图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境界。而最后一句的抒情表达与画面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诠释了全诗的主题。
4.2 与日译训读文的对比
本研究选择了来自日本汉学家松枝茂夫所译的训读文和现代日译文,以 Teruya 的日语系统功能语法为依据,[11][12]探讨译文与原诗在功能文体上的异同。
日译训读文一共有 5 个小句复合体,分别以主位"(私)、而も(车马の喧しき)、(贵方)、心、地(庵)、山気、飞鸟、このうちに真意"作为信息的出发点。分析发现日译训读文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在文体上有些不同。
"结庐在人境",训读文将原诗的环境成分"在人境"构建成表示存在的关系过程小句,而其中的主位是省略的主语"我",表达了"我结庐,我在人境"的语义。"而无车马喧",训读文中的主题主位选择的是"车马の喧しき",虽然这跟日语语法系统有关,但是信息出发点的变化使得信息指向产生了变化,信息中心由原诗的"无车马喧"变成"无"."悠然见南山",训读文使用了心理过程表示感知的"见る",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意识行为。
"此中有真意",训读文的主位是"このうちに真意",以环境背景和主题主位作为出发点,同样使得信息指向产生变化,由原诗的"有真意"变成"有".
分析发现,日译训读文虽然尽量保持与原诗作模式的一致性,但由于汉语和日语语言系统的差异,在体现的意义上还是存在不同。日译训读文围绕主题主位"私、车马の喧しき、庵、山気、飞鸟"构建经验画面。而所构建的画面中除了人和自然外,还多了事件"车马の喧しき",令画面出现违和感。
4.3 与现代日译文的对比
现代日译文的主位选择与原诗有较多的不同。
这主要是因为现代日译文处理句际逻辑关系有不同。首先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平行表示语义延伸的小句复合体。现代日译文虽然也是平行延伸关系,但是现代日译文在前一个小句句末使用了接续助词"が",提前暗示了语义的转折关系,起到了语义限制的功能。
原诗"心远地自偏"包含两个小句,其中的"自"作为连接状语衔接两个小句,既能表示条件,也能表示因果关系。现代日译文用因果关系表达,其效果是限定了语义。同时在经验的识解中,现代日译文使用了物质过程表示行为的"离れている、変わってしまう",而非原诗中表示属性的关系过程。
属性表达的是物体具备的内在特点,而行为强调的是主观的意识行为,因此体现的意义不同。
原诗"悠然见南山"中,现代日译文用行为过程"入る",所体现的意义是南山的身姿映入眼帘,突出南山的主动与人接近。现代日译文在表达这一过程时,还使用了几个环境元素"ゆったりとした気持ちで、ふと、南方はるかに 庐山のゆったりと",设定了心态、时间、空间等背景,这些背景元素的铺垫,使得表达的信息更加详细化。
原诗"此中有真意",在现代日译文中采用了以诗人的心理过程投射来表达。心理过程体现的是一种主观想法,而原诗采用的是客观陈述,表达的是确定性。另外"欲辩已忘言"中,现代日译文使用了主从复合句,从属句用表示时间的"とたん"体现与主句之间的语义增强关系。从属句的功能相当于环境成分,为主句信息的开展提供背景。因此使得信息的中心在"言叶などもう忘れてしまった"上,而从属句"それを説明しようとしたとたん"则提供了时间背景,语义的效果与原诗不同。
分析发现现代日译文围绕主题主位"私、役人どもの车马の音に烦わされること、ここ、庐山のゆったりとした姿、山のたたずまい、鸟たち"展开了陈述。与原诗不同的是,现代日译文的语言更多的是诗人的论述,而不是在描绘一幅图画。
5 结论
本文从主位视角对陶渊明《饮酒》(其五)和它的日译训读文和现代日译文的文体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主位对信息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主位不同所传达的信息就不同,从而影响整个语篇意义的表达。文学文本作为一个意义单位,也是语言意义的体现。意义不同,文体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了解作品的主题、象征意义,还要了解作品言语表达层的意义,从而在目的语中选择合适的词汇语法。分析也表明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探讨文学语言"艺术"特点的适用性及探讨中日语翻译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题目:日本的文化耻的文化及其变迁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耻の文化」の根源二、昔の日本人の耻意识と现代の耻意识との比较三、「耻の文化」と「罪の文化」四、「耻の文化」の日本の社会に対する影响结论参考文献以下是论文正文要旨日本人は仲间...
模糊暧昧的语言表达并非日本独有的语言文化现象。但如日本民族那般执著于暧昧,能够顿悟出其妙趣,并将之熟练发挥到极致境界的,世界上十分罕见。一、暧昧语的社会界定《广辞苑》第六版中,将暧昧定义为:はっきりしないこと。まぎらわしく、確かでないこ...
亲属关系是由血缘、婚姻、收养关系形成的。而亲属称谓语既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也表示对人的称谓或称呼。亲属称谓语在人类社会文化长河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充分体现了其所属民族的社会文化特点。汉民族的亲属称谓语复杂细致,数量极多,属于叙述法...
引言:自他动词是日语动词中一个重要的分类形式,对自他动词的理解状况与日语学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本文借鉴前人的一些观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争取以更浅显易懂的语言来探讨自他动词,使二外教学达到一个更佳效果。一、自他动词的定义大多数的二外及...
《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歌集,共20卷,据传成书于8世纪中期的奈良时代。该歌集中多数にほふ都属于视觉型表达,而其中到底有无提示嗅觉的にほふ,则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虽然にほふ一词的语源,至今尚无统一的说法,但大部分学者都认同这是个...
一、BL的礼貌策略概述BL的礼貌模式中,面子(face)是核心概念,所以又称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Theory,简称FST),包括正向面子(positiveface),即希望被他人接受或与对方认同的愿望;负向面子(politenessface),即不想被打扰、被冒犯的愿望。因...
题目:中日化妆品知名广告语及其企业经营理念比较目录前書き(详见正文)はじめに1.広告語の紹介1.1広告語の目的1.2広告語の価値2.中国化粧品についての知名的な広告語2.1你,本来就很美。ー自然堂2.1.1自然堂の経営理念2.2外防晒、内...
一、引言众所周知,日语和汉语的主语与英语的主语有着本质的区别,英语中的主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具有规定谓语形态的作用。而汉语和日语中的主语不具备此功能,在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中往往可以省略,不必一一标明,含义依然明了。由此可以说明,汉语和日语...
一、引言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信息加工过程。由于语种不同,翻译时必然会在词汇选择、语法应用以及句序安排上出现差异。要做到既忠实于原文意思而又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必然会用到各种翻译技巧,词性转译便是其中之一。按照美国翻译理论家...
一、我国日语教育的现状随着中日关系的不断深化,中日邦交慢慢走向正常化。中日两国不仅在经济上合作越来越愉快,而且商务活动也日渐频繁。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要求大学生及社会有志之士燃起日语学习的热情。目前,各高校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