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工会对企业责任建设的促进分析
【第一章】工会在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中的作用绪论
【第二章】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案
【第三章】工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1】国际视野下工会参与企业责任建设的现状
【4.2 4.3】我国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及工会参与概况
【第五章】构建工会推动企业责任构建的工作模式
【结语/参考文献】企业社会责任创建中工会角色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构建工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工作模式
在论证了工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初步的比较研究总结出五个基本认知、四点共性启示、五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已经能够大致勾勒出工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基本框架,有助于进一步构建科学有效的推进工作模式。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下述的理念、思路和程序,有的已经运用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还仅是个人思考中理想化的模式流程,还没有来得及经过实践检验,作为学习思考的成果呈现出来,以探索工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可能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节 基本原则
工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应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工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从制度设计、标准制定,到评价过程、成果运用的全过程,都必须体现出高度的客观性。首先,目标制定、步骤设定应该实事求是,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既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又不能过于超越发展阶段,以免让目标和步骤成为镜花水月。其次,所处立场、协调利益应该公正公道,工会要发挥好调谐器、稳压阀、润滑剂的作用,在各方利益和诉求间找到最大公约数和平衡点。第三,在评价、评优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客观的、系统可行的量化标准,以提高评价、评优的公平性和公信力,引导企业从被动参加创建活动向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转变。二是公开性原则。工会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要坚持"阳光运作",主动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及时披露相关工作信息,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三是可控性原则。从历史和现实经验看,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认证标准,容易被某些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利用成为限制竞争对手经济成长的贸易壁垒和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政治工具,工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既要着眼于在国际政治经济博弈中掌握主动权、提高竞争力,同时也要立足国情、省情、市情,在组织领导、目标设定、指标设置、进度安排等各个环节上坚持积极、稳妥的工作节奏,做到分步分阶段推动实施、分级分类型细化运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确保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
第二节 总体思路
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展现,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已经从一种企业伦理行为,上升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和有效工具,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以工会牵头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顺应当前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政府职能转变新形势的科学选择。其工作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 96 个字:党委主导、政府引导、工会牵头、企业主体、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全面规划、循序渐进,分类指导、分级评定、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把握导向、优化服务、注重协调、强化监督、形成合力、互利共赢。在实际工作中,既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地区的工作经验和体系标准,又坚持立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网络优势和社会枢纽作用,从规制、推进、服务、评价监督等层面着手进行统筹部署,以进行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作为工作主线、以开展创建"企业社会责任示范企业"作为工作载体,把评价、评优的过程,演进为向全社会积极宣传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服务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从而推动本地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顺利开展、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总体而言,工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应"分级、分类、分步"推进。以地厅级城市规模为例,所谓"分级",是指在推进工作中采取市级、县级、企业三级联动。简单地说,就是"市级只评不建,县级只建不评,企业参建参评",具体而言则是:市级,主要发挥规制、监督、协调的作用,采取加强宣传和培训、建立评价体系和标准、制定评价办法、开展评估评价、实施奖励政策等措施,做好顶层设计,树立正确导向,形成良好氛围;县级,包括委局、行业组织,主要是创建企业社会责任示范企业的具体执行者和一线服务者,负责组织实施示范企业的创建活动,积极培育、选拔示范企业,鼓励企业参与本市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搭建企业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话与协调的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在创建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选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典型。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主体,积极参与县级的创建活动和市级的评价活动按照体系和标准加强自身建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所谓"分类",是指在创建和评价活动中,要正视和研究不同企业的差异性,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规制标准和推进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企业行业、性质、规模、效益等方面不同,逐步建立起各种差异化和细化的评价指标并形成体系,分类实施企业的评价。所谓"分步",一方面是指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要积极稳妥,稳步推进:
首先是建立领导机构、制定评价标准,其次是搞好宣传发动和培训指导,第三要在区县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示范企业"创建,最后是在企业自愿前提下开展评价,充分运用评价成果;另一方面,是指工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要形成从被动到主动、从自发到自觉的态势。虽然是第三部门,但当前工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还是有比较浓厚的官办色彩,在启动阶段借助的主要力量也来自官方,要逐步实现"官方主导-官民结合-民间自觉"的过渡和"优势企业-一般企业"的拓展,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让社会真正成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最为重要的推动者和受益者。
第三节 工会的角色定位和工具选择
如前文所述,相比党政机关、其他社会组织,工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综合优势非常明显,而其中最为突出就是工会在整合资源手段方面具有更大的能量,在传统的中国政治语境中,这被称为"借助外力,延长手臂".也正因如此,工会在处于不同的工作阶段、面对不同的工作对象时,可以充当规制者、协调者、监督者等多个角色,在整个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可供工会选用的工具非常丰富多样,虽然这些工具不一定都由工会自主掌握和具体实施,但通过协调整合,工会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形成一套富有成效的"组合拳".
一、作为规制者的角色
地方工会领导机关能对同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决策施加影响,尤其相关部门研究涉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群团组织相关工作的政策法规、发展规划时,一般都会征询地方总工会的意见建议,加强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过程中的协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省、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的地方总工会,还可以通过人大、政府等渠道,直接推动地方立法。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过程中,作为牵头单位的工会,一般都是当地党政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意见、评价标准、评价办法的实际制定者。因此,地方工会领导机关作为当地企业社会责任建规制者的角色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二、作为协调者的角色
协调,是工会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从各地工会牵头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实践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地方都成立了由当地领导牵头、各个党政主要部门参与其中的工作领导小组,而这个小组常设机构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基本都设在当地总工会。作为策动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开展的重要一环,领导小组办公室既要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教育培训等基础性工作,也要搭建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沟通交流的平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还要做好企业社会责任评估过程中对企业评分、定级、授牌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还需要收集、督查、落实各个部门对企业的激励和惩戒措施,因此协调的工作任务非常具体,而且贯穿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全过程中。
三、作为监督者的角色
一方面,各级地方总工会的日常业务工作之一,就是参与到人大、政协和人社、安监等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的巡视和执法检查中,是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党派监督的执行成员之一。另一方面,工会的工作内容中,有一项被称为职工民主管理,主要内容在企业推行厂务公开、司务公开,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尤其在公有制企业,还要求企业的重大决策、财务事项等都要经职代会审议通过才能生效,以充分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此外,工会本身宣传教育职能,使它对运用职工舆论和新闻媒体开展监督、施加影响力非常驾轻就熟。再一方面,为确保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专业性和廉洁性,在验厂环节还引入了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这个机构的选择、资质认证、行为监督也都在工会控制之下。因此,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工会作为监督者,其影响不仅重要,而且自始至终都在发挥作用。
第四节 推进流程
为便于清晰展示工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个过程,本节将结合流程图,分四个阶段对推进流程进行具体阐述。
一、工作准备阶段。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利益构成复杂。尤其实在当前形势下,在推进这项工作前,有必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1、成立领导机构,整合资源手段
不可否认的是,来自官方的力量仍然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主要动力,尤其是启动阶段,在制定工作规制、比对查验企业信息、研究落实政策配套、实行监查督促等方面,必须广泛借助党政部门的资源手段,工会作为群团组织,要充分借助自身政治优势,把党政资源整合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工作格局中来。以地厅级城市为例,要在市一级成立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专职副书记作为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市总工会主席(一般高配副厅)担任副组长,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宣传部、政法委、综治办、法院、国资委、工信委、科技局、住建委、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社局、交通局、商务局、卫生局、环保局、质监局、安监局、信访局、国税局、地税局、食安办、能源局、总工会、工商联、企业联合会等党政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负责人担任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设在市总工会,市政府秘书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会分管领导任办公室副主任。辖内各县区参照市级规格成立县级领导小组。
2、开通网上申报平台,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数据库
引入大数据思维、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网上申报平台和数据库系统,是企业社会责任基础设施建设部分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是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工作的服务窗口和数据平台。网站前台对企业和社会公众完全开放,便于企业和社会公众的使用、查询、监督;数据库后台预留相应接口,为各职能部门汇总处理数据提供便利。建立申报平台和数据库有三大作用:一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申报、材料收集、数据汇总、部门审核、信息发布等工作的信息化,简化了工作流程,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工作效能;二是便于工作协调,企业数据在进入统一框架的数据库,可以定期与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比对、查验等工作,减轻了协调各部门进行审核的工作量,确保了查验工作的常态化;三是利于开展监督,评价工作上网一方面有利于减少评价工作中的人工干预,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扩大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可以进一步确保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工作始终处于阳光运作中。
3、建立评价中心,组建评价专家库
依托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中心,主要职责一是拟订全市及各细分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评价办法并适时做出政策调整,二是组织对参评企业的培训指导,三是负责企业社会责任数据库的运行维护,四是组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认证评估,五是编制地方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等评价成果。专家库一般由业内较为权威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学术带头人、企业家组成,完全面向社会招聘、全程对社会大众公开,作为评价中心的重要基础、开展企业责任建设的智力支持,专家库主要职责是对体系指标作出解释、处理评价争议、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工作本身进行绩效评估等。
二、建立规制阶段
无规矩,不成方圆。做好规制工作,将对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产生长远和方向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决定了这项工作的成败和生命力。规制工作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
1、梳理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法律政策
总体而言,我国当前的法制是比较健全的。尤其《公司法》第 5 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这是我国第一次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写进法条,也是国际上以法律形式强制规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第一部法典。但具体到企业社会责任工作,适用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法条和政策散布在各部法典和文件中,比如,在法律层面,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法条体现在《公司法》、《安全生产法》、《建筑法》、《消防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一系列法律中;在国家和中央层面,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散布在国务院国资委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中央企业"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纲要》、商务部、外宣办、外交部、发改委、国资委、国家预防腐败局、全国工商联的《中国境外企业问价建设若干意见》、民政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等文件中,总体而言,规制虽然完备但比较零碎难成体系,而这恰恰又是制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重要依据,因此有必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整理成规范当地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综合性规制文件。
2、制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和《评价办法》
工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需要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才能得到各方的认可和支持。一方面,要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评价办法》,明确企业参与社会责任评价工作的条件、程序、评价结果运用等事项,确保社会责任评价工作公正、公平、公开,提高评价工作的公信力。更重要的,是要制定客观、量化的《评价指标》。从内容上看,可以针对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重点难点把指标分成用工责任、环境责任、经营责任、公益责任四大类一级指标,每大类中根据实际情况再分设二级、三级指标并明确相应的评分标准。从分值上看,可以把分为加分指标和扣分指标两类,属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纳入加分指标,属于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纳入扣分指标。从性质上看,可以把指标分成基础指标、优势指标、缺陷指标、个性指标、一票否决指标五大类:基本指标,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般性情况;优势指标,反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高层次标准;缺陷指标,反映企业未履行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或受到职能部门处罚的情况;个性指标,适用于特定行业、企业的特殊要求,有可能为加分也可能为扣分指标;一票否决指标,如企业存在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或社会影响恶劣的事件等则列入该类指标,直接划为不达标。
考虑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指标设置还难以做到细分不同行业、性质、规模的企业,可以考虑在一套指标体系下,设置相应的个性指标和不同的评分模板,以实现评价的差异化、提高评价的针对性。
3、配套激励和惩戒措施
从一定意义上讲,配套激烈和惩戒机制,是能否激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内生动力的关键环节。企业作为经济组织,逐利的本性不可回避,配套激励措施,为履责企业带来政策、资金、技术、人脉等方面的实际利益,可以提高企业的"责任红利",强化惩戒措施,显著增加有能力却不履责企业的违法成本,有助于引导企业进入正确、健康的发展轨道,避免企业竞争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有利于把企业的利润追求转化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力,惟如此才能真正把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落到实处。
三、协调推进阶段
这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最为核心的阶段。从图表 5 的流程图上可以看到,这阶段共有五条流程,可以分为企业内部推进和社会外部推进两套系统。
1、内部推进流程
企业内部推进系统分为两条共三类不同的推进流程。
第一类为有意向、有条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这类企业以创建"企业社会责任示范企业"为载体,参与到当地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来。先是通过网上申报,志愿提出创建申请,申请获准后,参加评价中心举办的企业社会责任业务培训,再按照《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要求,在企业内部开展创建工作,并通过自查自评自改,形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提交职代会审议,审议通过后,由第三方机构进场实地检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如未达标,则需要整改重验,如达标,则根据履责情况给予打分并评定等级,经社会公示后,授牌并享受相应激励措施。
第二类为有意向履行社会责任但条件暂不具备的企业。这类企业可自主选择是否参加企业社会责任业务培训,同时作为创建后备企业接受相应职能部门的指导和帮扶,以促进其尽早达到创建条件,向第一类企业转化。
第三类为条件具备但拒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这类企业将会被采取包括严格执法检查、收紧优惠政策、取消评优资格、新闻媒体曝光等在内的一系列惩戒性措施,付出更为高昂的不履责成本,接受教育和整改,通过负向激励引导其向第一类企业转化。
2、外部推进流程
工会牵头的外部推进系统又分为服务、监督、评价三个子系统,一是服务子系统的推进流程。改善优化职能部门对企业的服务,是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重要内涵和根本保证,也是工会发挥枢纽作用、体现协调水平的重要依托。服务子系统的工作贯穿在协调推进和成果运用两个阶段,主要内容依次包括开通网上申报、组织开展培训、提供服务指导、落实配套政策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提供服务指导,而这项工作的载体,就是工会牵头建立的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联络平台。通过建立联系会议、约见恳谈等工作机制,争创企业得更便捷地以向职能部门反映问题、表达诉求,职能部门则可以更直接地加强对争创企业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实现企业争创和部门服务的高效对接。
二是监管子系统的推进流程。监管子系统主要从审核申报创建企业资质、开展社会监督、发挥职代会作用、评定结果公示和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管上推动和保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始终在正确的轨道内。其中开展整合职能部门、新闻媒体、职工、工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的社会监督,贯穿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全过程,是这项工作阳光运作、评价过程公平、公正、公开的重要保障。
三是评价子系统的推进流程。和服务子系统一样,评价子系统也贯穿在协调推进和成果运用两个阶段中。从企业做出网上申报后,作为评价子系统重要单元的评价中心就要及时把申报企业录入数据库并实时更新申报企业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督促成员单位跟踪掌握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数据,并召集各方对从不同渠道采集的同一企业的信息数据进行比对和甄别,确定是否可以作为评价依据采信。企业出具社会责任报告书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聘请第三方机构验厂,评价中心要根据数据库信息对企业年度履职情况进行评分,并给出等级评定的初步意见。之后,领导小组在统筹全市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开展情况,评定评价中心对争创企业的定级意见,待公示期结束后进行授牌。
四、成果运用阶段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成果,从根本上来说是让要企业、职工、政府、社会实现互利共赢。从图表 5 也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成果可以体现在社会效益和责任红利两个方面,具体而言,可为三个层次。
1、初阶成果运用--企业享受责任红利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以三年为期,"企业社会责任示范企业"每三年申报一次。社会责任评价达标的企业,按照相应等级给予授牌,并在三年内可以享受相应等级的"责任红利".比如,在法定权限范围内享受税收优惠;对符合相关财政专项资金条件的,优先享受科技、社保、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财政资金支持;在配置公共资源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在政府采购和招标中拥有一定优先;在职能部门对企业进行资质评定时享受适当优待;在对企业及其经营者的评先评优等相关待遇评定中作为优先依据;企业产品的将准予张贴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专用标签,提高市场辨识度和竞争力;新闻媒体更大力度的宣传推介。红利期内,评价中心每年都对企业进行复评,如果履责水平下降,则按降准程度实行降级或摘牌。
2、中阶成果运用--更新丰富企业社会责任数据库
通过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数据库里的数据得到丰富和更新,有利于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实时了解、动态掌握企业情况,同时,如此丰富的数据资源,也为下一步开展企业信用和经济大数据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
3、高阶成果运用--权威发布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文书资料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发布本地区《企业社会责任白皮书》和《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红黑榜》,一方面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形成权威声音,掌握话语权和工作主动权,有利于提高本地的软实力,另一方面可以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履责典型,为开展科学决策、企业甄别合作伙伴、职工寻求就业岗位等提供参考和指导,从而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的责任意识,促进效益与公平的同步提高。
第三章工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节社会、企业、政府和工会的相互关系一、社会、企业、政府的相互关系总体来看,社会-企业-政府呈现三足鼎立的形态,三者既互相独立,又互相影响。本文中的社会是一个广义概念,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和人...
摘要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履行社会责任、建立良好声誉并获得顾客忠诚度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然而,对于国内的很多企业来说,大多数仍然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在社会责任的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背景过去,我们对企业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有税收、GDP等量化的指标来衡量,但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则一直缺乏一个成熟的管理体系和系统的测评体系来衡量。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国梦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
呼包鄂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是以环渤海经济圈为腹地的经济板块,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具有发展活力的经济板块,它已初步形成品字形的城市群,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近1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的发...
第三章构建模型、提出假设、设计问卷3.1研究模型本文从消费者角度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对品牌资产相关性研究过,然后对企业社会责任、感知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资产等概念的定义和构成维度进行文献的整理总结,最终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总结出文本采用的研究模型...
企业积极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澳大利亚的布罗肯希尔控股有限公司自1885年开始,就已经断断续续地提供人力资源和社区贡献方面的披露,美国钢铁公司在1905年的年度报告中就披露了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进入新世纪,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受到了...
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平衡以及维持社会安定团结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经济社会中充当着“公民”的角色。企业不仅需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而且还需要担负起社会责任。...
第5章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我国民营企业在社会责任建设方面,既有突出表现,也有缺失表现。在目前责任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加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章基于企业社会责任量...
ISO26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10年11月1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的。该标准以致力于可持续发展为社会责任的目标。标准的制定过程是本国际标准采用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方式制定,参与专家来自90多个国家和40多个国际性组织,具有广泛基础的区域...
一、国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现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近年来成为我国学界关注热点,研究的焦点逐渐集中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机制层面。在法学领域,较多学者倾向于从企业内部加强公司治理的角度来寻求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路径。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