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低碳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概述
要探讨基于低碳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就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低碳创新、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关于低碳创新和企业社会责任都有哪些理论以及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内涵是什么。
2.1 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是个比较新的概念,从提出到发展至今不过 60 多年,理论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以及承担范围等内容一致存在争议。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也在不断地完善,以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
2.1.1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发展的历史沿革。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七个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可以称为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启蒙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雏形逐渐开始在学者们的脑海中形成。这一阶段,英国学者奥利文?谢尔顿提出,企业应把为社区提供服务作为自身最高责任,甚至远在为股东获取利润的责任之上。其后,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多德教授将此概念进行了扩展,认为对公司雇员、主顾、消费者、居民乃至一般公众的责任也应该纳入到公司社会责任范畴之中。20 世纪 50 年代可以称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早期阶段,企业领导者们开始对社会责任产生关注,并作出了一系列迎合重要社会目标的行为。霍华德?R?鲍恩在 1953 年出版的《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术语,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应该自愿地以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来经营企业,……企业家有义务根据当前的社会目标和价值来制定经营方法和策略,并以此来开展经营活动[7]".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他凭此奠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基础。20世纪 60 年代可以称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置疑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社会责任受到了一些学者的猛烈抨击,其中最具代表性人物的是米尔顿?弗莱德曼,他认为社会责任理论对于自由社会的社会基础来说是破坏性的,认为在自由社会的体制下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就是利润的最大化[5].美国管理学教授凯斯?戴维斯在此阶段提出了着名的"企业社会责任五条定理",该定理从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依据、评价方法、运作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论述。接下来的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分别是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扩散阶段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阶段,众多学者从多个视角切入,以拓展性思维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大大丰富了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卡罗尔的"四成分说"是这个阶段的代表,后来许多学者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他对社会责任这一定义的基础之上的。20 世纪 9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基础迎来了其丰富完善阶段,以弗里曼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代表的各种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从多角度构成了其主要理论基础,包括企业社会绩效、企业公民、企业伦理理论等等。21 世纪以来,企业社会责任进入了"模型之争"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模型和伦理模型是主要的争论矛盾点[5].
进入 21 世纪,企业社会责任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而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学术界的重视,对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起到了一定影响。我国企业在感受到了来自国外企业的压力之后,纷纷开始借鉴效仿国外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情况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因此大批学者开始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产生了许多社会反响强烈的着作和学术论文。近年来,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不断深入,其理论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丰富和发展,企业和学术界就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性质、承担范围、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等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百家齐鸣。学者卢代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在理论界颇具代表性,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除了要为股东谋求利润的最大化,还肩负着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8].刘俊海所着的《公司的社会责任》一书认为,企业不应把赢利作为经营的唯一目标,而应尽可能多的为股东之外的其他社会组成争取利益。从社会人角度,学者厉以宁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从法律责任角度,学者常凯、林冉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了界定。黄瑞荣的《现代企业管理学》一书指出,企业对社会的福利、稳定、发展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必须关心环保、产品安全等等,这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学者周祖诚认为正确看待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不应该是企业角度,而应是社会角度。
总而言之,目前学术界和企业都已经认同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但就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范围等问题还未取得共识,仍需进一步研究商榷。
2.1.2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综合不同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依法经营、最大限度为股东创造利润的同时,能兼顾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责任[9].分别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三个词语进行语义分析,可以帮助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帮助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
对企业社会责任一词中的"企业"进行语义分析:首先,这里的"企业"从性质上看主要应该是指营利性质的企业。因为营利性企业要追求经济效益,就容易和社会公共利益产生冲突,基于这样的企业性质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才有现实意义。其次,这个"企业"应该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企业。因为只有市场经济体制才允许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才会出现企业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矛盾冲突。另外,企业应该是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主体,而非以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或股东、企业家等个人为主体。
对企业社会责任一词中的"社会"进行语义分析:这里的社会既然指的是责任的客体,也就排除了责任的主体--企业以及企业所有者、投资人,所以这里的社会概念是除企业所有者和股东以外的、与企业相关的其他社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一词中的"责任"进行语义分析:"责任"一词本身有两层含义,一是分内应尽的职责;二是没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企业社会责任一词中的"责任"主要包含语言学意义上"责任"的第一层含义,因为这里体现的是社会对企业的期待,是责任中积极的部分,也是非强制性的要求,所以不存在第二层含义。
长期以来,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的目标追求甚至是唯一的目标追求[10],环境保护、职工利益维护等方面的责任未得到充分的履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家的责任意识不断觉醒,一些有担当的企业家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同时,社会对企业的要求、期望也不断的发生改变,从而使得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不断拓展,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首先,企业需要履行的法定责任,这种责任主要体现在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必须努力完成股东追求利润等目标追求[11].其次,企业需要履行对员工、消费者、社区等利益相关主体的责任,这些主体的利益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员工不仅为企业贡献了自身的力量,而且其未来发展也依托于企业持续健康的运行;消费者用货币投票支持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这些主体都需要企业按照法律的约定履行相关职责,甚至超过法律职责,但从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等视角出发给予职工、消费者以关爱,如对于困难职工给予一定的照顾等。再次,企业需要履行环境保护、社会主体等责任,如在国家、地区遭遇灾害时贡献企业的力量。这种社会责任的拓展使得企业责任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一种更广意义上的价值追求,反应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趋势。
2.1.3 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大致有三类:
第一类是学术界的理论研究。例如,威尔福德基于欧亚两洲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对比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应该从内部表现、外部表现、公告、公民职责与权力四方面入手。汤普森和扎卡利亚通过研究马来西亚企业社会责任公告,认为应从六个方面入手来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对员工的责任、对产品和消费者的责任、社区责任、其他责任。
第二类是政府发布的具有指导作用的政策框架。像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非常重视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因而建立了发布各类企业社会责任指导信息的专门网站,帮助和指导企业从缩小贫富差距、投资社区建设、增加员工福利、保护资源环境等方面提升企业社会责任。
第三种是评级机构、认证机构等各种独立机构的研究。因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许多认证机构、评级机构都有自己的评价体系,造成有的国家内部甚至出现多套指标。但是这些指标体系大多包含员工的福利、公司的治理、资源和环保责任、社区的服务和建设、产品服务的升级、对原料供企业的要求这六大方面内容。
下面列举一些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指标体系:
1.SA8000:全称 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是目前最重要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估国际标准体系。该标准取自国际工会组织协会、国际人权宣言和关于儿童权利的联合国公约,对企业在童工、聘佣自由、人身安全、差别待遇、奖惩措施、工作时间和报酬等方面做出了一致性要求。
2.AA1000:全称 Account Ability 1000,是保证"社会和道德的会计审计报告(SEAAR)"其质量的责任评价标准体系。该标准 1999 年 11 月首次出版,在2002 年进行了一次修改,加入了标准的基本框架和一系列新的专门模块。
3.SEAAN:全称 Social and Ethical,Auditing and Accounting Network,是着名财务审计机构 KPMG 的意大利分公司开发的,该评价体系通过社会报道框架来实现对公司决策及行为的规范。
4.SIGMA 项目:始于 1999 年,由英国标准协会(BSI)开发,旨在建立一个和谐、有效、具有可持续性的战略管理框架体系。
5.CalvertGroup:为美国各大公司提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服务,评价内容主要涉及资源与环保、人权保护、工作环境以及社区关系等等[5].
2.1.4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阶段及相关思想。
纵观企业对社会责任实践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逐渐兴起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进一步推进阶段。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内容从最初的保护劳工权益运动逐渐发展到环保及可持续发展运动、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企业也从被动履行社会责任转向主动践行社会责任。从地域上来看,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是从欧洲发源,不断扩大,逐渐拓展到亚洲、美洲地区,最后席卷全球。
20 个世纪 80 年代,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不断丰富,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逐渐兴起。最初,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为缓和社会责任缺失带来的各种危机,而被动地建立起一些的内部准则或联合成协会,以劳工、环保和人权等方面的内容规范企业行为。其后,消费者也将关注的重点由质量转向产品的生产环境、员工福利保障和环保等多个方面。绿色和平组织、环保组织、人权组织和媒体等非政府组织机构也开始就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行谈论,要求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各种外界舆论压力和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促进下,很多跨国公司纷纷开始制定针对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守则。
20 世纪 90 年代,跨国公司的主动参与促使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飞速发展。据统计,截止到 90 年代末期,全球跨国公司的生产总值已占西方发达国家总产值的 40%.这表明,跨国公司己经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许多跨国公司通过成立专门机构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和践行,这些专门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生产守则、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并出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一时期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最主要特点是跨国公司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作用并开始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2000 年至今是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强势推进阶段,这一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部分企业暴露出社会责任严重缺失的问题,例如财务假帐问题、企业高管利用职权非法从事金融交易致使公司破产等问题。第二,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联合国就在 2000 年正式启动了"全球契约"计划,号召世界各国的公司企业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环境及反贪污方面的十项基本原则。第三,许多企业纷纷发布自身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报告(或称"可持续发展报告"),这类包含企业财务状况、环境影响等方面内容的报告,使企业运营情况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由私密彻底转向透明,使公众能够更为直观方便地监督和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第四,企业普遍开始重视发展的可持续性,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实践活动,主动制定计划、守则承担社会责任[12].
2.2 低碳创新理论概述。
"低碳"是为解决"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全新理念。低碳创新,即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技术创新活动,包括材料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理念创新、生产方式创新等等。
2.2.1 低碳创新概念。
近年来,面对"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世界各国纷纷开始认识到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1997 年的 12 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与会的各国各地区代表共同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但是,2001 年,美国总统布什在 2001 年以"议定书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为由,单方面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2007年,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对欧盟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做出了承诺,一致承诺到2020 年至少减少至 1990 年的 80%.2007 年 12 月在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通过了"巴里岛路线图".2009 年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15 次缔约方会议上,各国通过了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 2012 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而中国也已经认识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影响,并且开始进行着积极的应对。我国于 2005 年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并且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所占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加,以期最终替代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含碳能源。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理论,"创新"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生产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实现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等[13]."本文所指"低碳创新"主要是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技术创新,包括材料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理念创新、生产方式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基于"低碳"概念的核心内涵,"低碳创新"可以理解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的一种技术创新模式[14]".低碳创新对发展中的中国而言,是经济增长新的突破和转折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实践主体,对实现低碳经济、创造生态和谐的社会环境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15].
2.2.2 低碳创新技术的构成和特征。
低碳技术作为低碳创新活动的核心,具有其独特的构成和特征。
首先,低碳技术主要是由主体、实体和智能三个要素构成。低碳技术的主体即是人,是从事低碳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的人。没有人的参与任何技术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主体--人是低碳技术的根本要素。低碳技术的实体即是物质,是进行低碳技术研发创新所需的工具、设备等,人必须借助这些物质手段从事技术活动,所以实体--物质是主体进行低碳技术研发的中介和前提。
低碳技术的智能本质上是意识,是和物质相对的概念,是与技术有关的规律、理论和基础知识等,主要涉及低碳生产过程和一些操作方面的技术规程[16].
低碳技术作为新兴技术,较一般技术而言更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首先,由于低碳技术是由多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所以具有系统性特征。它是一个复杂的、相互协调配合的系统,并不是各个要素功能的简单叠加。其次,由于低碳技术中大部分技术都属于新兴科技类型,还处于研发和试用阶段,将它们推向市场,将面临着较大的技术风险,未来收益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所以风险性也是低碳技术的一大特征。第三,由于低碳技术具有长远并持续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能够在未来积极带动经济稳步增长、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保护资源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长远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17].
2.2.3 低碳创新技术的发展路线图。
低碳创新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其发展规律在时间状态上遵循一般新兴技术的发展规律,因此低碳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研发期、示范应用期和推广期三个阶段。研发期是低碳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进行基础研究;示范应用期是低碳技术通过示范应用发现和改进技术缺陷的阶段;推广期也是低碳技术的成熟期,此时的低碳技术已经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条件,并且成本也已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有一定市场规模和消费者并能够实现赢利。
低碳技术和一般技术一样,其空间发展可以分为小规模、中等规模和大规模发展三个空间层次。低碳技术的小规模空间发展往往和时间状态上的研发期重叠,此时仅有少数企业进行研发和应用。但随着低碳技术不断地推广应用,围绕核心技术延伸的产业链条逐渐形成,不同产业开始进行协作研发,最终会形成区域性的相关产业集群,也使低碳技术由小规模阶段发展到中等规模阶段。
其后,低碳产业继续发展,逐步优化产业结构,甚至影响到能源结构的重组。
这种低碳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必然会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社会环保意识提高,人们生产、生活、消费都实现低碳化,低碳社会彻底到来。
通过探讨低碳创新技术发展的时间规律和空间层次,可以将低碳技术的发展绘制成一张发展路线图(如图 2-1 所示)。低碳技术前进的时间阶段是和空间层次交叠发展的,研发期往往都是在发展规模较小的时候进行的,而示范应用期则是小规模向中等规模过渡时期,推广期基本已经向大规模发展转变,这个过程始终伴随着低碳企业向社会其他组织空间上的聚集和扩散。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期和示范应用期,相关产业的企业往往倾向于聚集在同一区域,协同进行技术创新,形成区域化产业集群,在这个区域内会形成相应的技术研发体系、创业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体系,来弥补技术成本高带来的效益损失。随着低碳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社会群体开始普遍接受企业产出的低碳产品,企业也因此有了一定经济效益,这时过分密集的产业集群就会带来负面影响,竞争会迫使区域产业集群向外扩散并最终使低碳技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成为社会主导技术产业。
2.2.4 低碳创新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低碳创新领域普遍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现有技术具有路径依赖,使低碳技术创新缺乏竞争力[18].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现象,经济社会中技术演进现象偶有发生,但是某一技术路线一旦成为社会主导,它就会倾向于持续处于这样的主导地位,即使出现另一种更为有效的技术路线也很难替代它。进行低碳技术创新必然产生大量成本支出,前期的开发、建设和推广,新技术的改进和维护,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19].这样一来,在成本上,低碳技术与现有的成熟技术相比就显得缺乏竞争力,这就会使企业投资者的积极性有所降低。
第二,进行低碳技术创新存在一定风险,使投资者望而却步。低碳技术由于是新兴技术,其研发推广必然面临较大的风险,而带来的收益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像碳燃料技术已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成熟的技术产业,并且能带来确定可观的绩效。同时,低碳技术的一大特点是可以带来环境资源的积极改变,但由于环境资源并不是企业能够单独享有的,是典型的公共资源,所以环境改变带来的利益其他未投资的企业也可以享有却不必付出高额成本,就造成了低碳企业反而比碳燃料企业更缺乏成本竞争力的局面,这也使得许多投资者不愿对低碳技术进行投资。
第三,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体系会阻碍发展低碳技术创新[20].一般来讲,能源系统的相关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体系都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因而更换成本较高,而低碳技术创新的开展必然导致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和技术支撑体系的彻底革新。从成本角度考虑,投资者也会倾向于拒绝这种变革。这样一来,新技术是无法得到推广和应用的。如果不能形成产业化生产规模,空有进步的技术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对经济发展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
这些问题,究其根本是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的矛盾冲突造成的。本文认为,管理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有所偏颇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会在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价值创造部分具体论述如何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解决低碳技术创新所遇到的问题。
2.3 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内涵。
在探讨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内涵之前,首先要明确这里的"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内涵,以及"企业低碳创新"与"低碳创新企业"两者是否一致,区别在哪里。
首先,前文中对"企业"、"社会"、"责任"、"低碳"以及"创新"这些词语都进行了语义和内容的分析,不再赘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低碳经济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无论是农业、工业、建筑业还是服务业,都有低碳技术的应用空间和领域,所以低碳创新并不是某一类或某几类企业专属的创新活动。也就是说,本文所探讨社会责任之"企业"是泛指所有经济部门分类下的企业,而非特定行业的企业。其次,"企业低碳创新"从语义上看是指,企业(泛指)进行的有关低碳的创新活动;而"低碳创新企业"是指进行低碳创新活动的企业。两者主语不同,意指的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本文将在后边的论述中一律采用"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一词,一是考虑到文章中社会责任的主体是泛指所有企业,如使用"低碳创新企业社会责任"容易使人产生误会,误认为存在一类专门进行低碳创新的企业,而本文是在探讨这类特定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二是本文的题目是"基于低碳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旨在研究低碳创新活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所以用"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也更为恰当。
关于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内涵,根据卡罗尔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四成分说",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而本文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促使"生态责任"这一概念进入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中,尤其是低碳创新企业必须履行生态责任,这才符合时代的要求。以下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生态责任这四个企业低碳创新社会责任的主要方面论述企业社会责任在低碳经济时代的新内涵。
2.3.1 经济责任企业经济责任的基本含义是指,企业应根据社会需求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并以社会能够接受的价格公平销售,从中获取应得的经济利润[21].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社会需求有了新的变化,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还应兼顾能源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企业应在产品方面考虑以低碳环保产品替代原有产品,在生产发面考虑进行低碳技术创新,这样不但可以增强自身的低碳竞争力,还能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赢得企业声誉,在不损害环境利益的基础上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另外,企业做好自身节能减排,还可以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在碳交易平台出售,获取利润。
2.3.2 法律责任。
企业法律责任的基本含义是指,企业应当在本国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法运营,承担法律赋予的责任和义务[21].根据管理学家卡罗尔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法律责任是企业的第二项社会责任,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最基本社会责任之一。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的法律责任随着国家出台有关能源、环保、知识产权等法律规定而有了新的内容,必须遵照新的法律规程严格依法进行生产、销售和排污等。
2.3.3 伦理责任。
企业伦理责任的基本含义是指,一种超越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以实现对社会有利的远期目标为宗旨的责任[22].
由于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需要消耗大量的前期投入、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购进新的设备等等,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造成短期效益的降低,还需要面对更多风险,因而许多企业选择不进行这种生产变革,毕竟维持现状是相对安全稳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若能够选择放弃自身短期利益,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长远目标考虑,进行低碳技术创新,是企业承担低碳伦理责任的体现。况且,"温室效应"会影响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企业发展的长期成本会因"温室效应"的不利影响而增加,所以无论从企业形象还是从长期利益角度考虑,承担伦理责任都是企业明智的选择。
2.3.4 生态责任。
根据卡罗尔的"四成分说",企业具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但是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四成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变化的需求,因此,本文在四成分基础上加入生态责任。人与自然环境如何和谐共处问题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处理的问题,资源的日益匮乏、环境的不断恶化是人类为高速的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但是这些是可以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而改变的,切不可等到为时已晚再思悔改。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政府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更是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和制度的方向。企业必须为生态环境的挽救做出贡献,积极履行生态责任,节能减排,创造低碳创新的绿色产业[21].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有了拓展和增加。在经济责任方面,进行低碳创新是符合企业经济发展需求的,能帮助企业更好的履行其经济责任;在法律责任方面,进行低碳创新是政策法规对企业的导向,企业必须完成政府规定的节能减排任务指标,才能完成其法律责任的履行;在伦理责任方面,节能减排不但是社会长远发展目标能够实现的保证,也对企业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着有利影响,所以进行低碳创新即是履行伦理责任;在生态责任方面,企业的发展依赖生态环境,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是阻碍企业自身发展的元凶,因此,进行低碳创新既是目前人类为了生存发展所必须进行的产业化革新, 也是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2.4 本章小结。
长期以来,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追求甚至是唯一的目标追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家的责任意识不断觉醒,同时,社会对企业的要求、期望也不断的发生改变,使得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学术界和企业都已经认同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但就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范围等问题还未取得共识,仍需进一步研究商榷。低碳经济时代到来,低碳创新概念受到广泛关注,它主要是指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技术创新。
低碳技术在创新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问题可以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找到解决的出路,而低碳创新也使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拓展,不仅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都有所变化,还增加了生态责任。
第三章工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节社会、企业、政府和工会的相互关系一、社会、企业、政府的相互关系总体来看,社会-企业-政府呈现三足鼎立的形态,三者既互相独立,又互相影响。本文中的社会是一个广义概念,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和人...
2.3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2.3.1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指企业以财务和非财务形式对其所承担社会责任所发布的信息,主要用来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发展状况的信息需求,同时也是向社会展示企业所承担的社会、公...
题目:地方中小型企业员工权益保障缺失与社会责任强化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地方中小型企业内部员工权益保障缺失问题的分析(一)、地方中小型企业对内部员工在经济方面的权益保障低(二)、地方中小型企业对内部员工在社会方面的权益保障低(三)、地方...
一、引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由美国学者Oliver.Sheldon(1924)提出的。在其撰写的《管理哲学》中指出:企业的责任不仅仅应该创造利润,而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动机应当是道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
导言一、问题的提出最近几年来,我的工作中遇到很多客户发来的供应商社会责任协议,使我开始关注起企业社会责任。随着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加深后,我发现较少有从物流行业角度来探讨社会责任的定义、履行和制度构建。因物流行业有其行业特点,社会责任制度...
进入20世纪,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由美国学术界首次提出。在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的背景下,全球格局不断转变,企业社会责任得到愈来愈多专家学者的热切关注,使得其概念不断发生改变。当前,各行各业就这一社会责任仍然没有一个一致的界定。企业社会责任运动...
【摘要】: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大多数为跨学科、跨专业学生,就业局限性明显大于优势。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从高校、研究生自身、企业、政府这四个方面来进行体...
摘要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履行社会责任、建立良好声誉并获得顾客忠诚度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然而,对于国内的很多企业来说,大多数仍然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在社会责任的理...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对利益相关者、社会和环境负责,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根据现代企业组织理论,企业承担了社会责任就应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扮演着与财务信息披露类似的角色,即增加信息透明度,提高...
一、实现由利他道德维度向利己社会维度的有效转变,走出观念困境应该说,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至今,已经远远走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与企业争利、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捐钱做慈善的浅显、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观念误区,但从本质上如何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对政府、对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