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国有企业现状
从1987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我国已经经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进展很大,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有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显着增强;第二,伴随国企改革与调整,运行效率提升,整体质量进一步改善;第三,国有企业产权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一些重要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第四,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增长迅速;第五,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明显降低,并呈现不断降低趋势.
同时,在垄断行业、高盈利性的竞争行业国有资产分布量过大,并且增长迅速;国有资本进退不够,主导功能不强;企业国际经营能力偏低,国际竞争功能弱化;而且在涉及公共服务、高新技术、科学研究等基础性、战略性领域进入不够.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的调整显得更加迫切.
改革已经走进历史的新的交叉口,国企是政府经济、调控经济的主要载体,过去三十多年经历了以效益为导向和产权为导向的两轮国企改革,它构成了我国经济增长战略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从高速增长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公平发展转变,意味着国企的改革任务已经发生根本转变,今天的改革则要遵循国有产权的逻辑展开,按照国有企业的性质,功能忠实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因此,国有企业功能的定位至关重要.
二、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显得更加紧迫,在以往国有企业改革中,对国有企业功能定位认识不清,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对国有企业性质认识不清,因而对其功能定位发生错位.当今世界各国,国有企业在经济中是一种客观存在,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保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性质不同,其在经济中发挥着程度不同的作用.我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了我国实际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国有企业:全民企业和政府企业.发展全民企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发展政府企业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两类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功能是不同的,因此它们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责任是不同的.
(二)国有企业分布过宽,功能分散."十五大"以来特别是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整体来看,国有经济布局仍然过宽,结构仍不合理,制约了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从行业分布看,除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企业外,国有企业还广泛分布于一些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竞争比较激烈的加工工业和一般性服务业.据统计,在我国 608 个工业小类中,国有企业涉足604 类,占 99.3%,大中型国有企业涉足 533 类,占87.7%,国有资产还大量分散于大量的中小企业之中.从重要行业内部结构来看,国有经济垄断经营,"一统天下"的现象依然严重.据调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电力、汽车、冶金、铁路系统的国有化程度仍分别为92.1% 、96.3% 、90.6% 、72% 、64.4%、83.1%,军工、金融、民航通讯均占90%以上,因此由于国有经济"点多、面广、线长、效率低"的问题依然严重,有限的国有资本不能集中使用,大量的社会"资本投资无门",致使国有企业难做大做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三)国有资本进退不够,主导功能强。一方面一些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部门,国有资本进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在竞争性行业,不需要国有资本大量存在的领域,比重过高.相当一部分国有资本配置偏离"关系国际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功能定位,不适当的覆盖到大量竞争性产业,造成国有企业在一般竞争性行业分布过广,而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投入相对不足.
(四)国有企业运营效率偏低,资源配置功能滞后。由于国有资本大量分散于并不具备明显竞争优势的一般竞争性行业,其结果是,与非公有制经济相比较,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竞争能力较差,经济效益偏低,1998~2008年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率、产品销售率略高于整个工业企业,但反映经济效率的重要指标,如总资产贡献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工业成本费用利润均低于整个工业企业.这表明,从总体衡量,国有工业企业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指标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我国国有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如政体不分问题、重组进程很慢问题、公平分配、公司治理等问题都没得到解决,因此,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推进国有企业进行战略重组,真正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必须科学对国有经济进行功能定位.
三、我国国有企业功能的重新定位
(一)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首先必须清楚了解和划分我国国有企业的性质,根据不同性质的国有企业进行功能定位,目前我国存在两类国有企业:全民企业和政府企业,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功能必须分别界定,而不能将两者一概而论.
就全民企业而言,首先,全民企业凸显社会主义的性质.全民企业最根本的功能在于它体现了我国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全民所有制的基础之上的,我国的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和完善,因此必须巩固和发展全民企业以加强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其次,全民企业是社会经济产生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在计划体制下,全民企业是社会经济恢复和工业化的主要的主要力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为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全民企业同样在许多重要部门和行业发挥着重要的建设作用.今后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将全民企业加以明确,赋予其合法的市场主体地位,从事生产,参与竞争,在与非全民企业的产品平等竞争中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全民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应当与其他并存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再次,全民企业可以在自身范围内消灭剥削.虽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不可避免地存在剥削,但是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拥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全民企业,因此能够在全民企业的范围内消灭剥削,维护劳动者利益.
社会主义更高阶段的发展,必须通过大力发展企业使消灭剥削范围不断扩大,因此全民企业不但在现实层面上进行生产参与竞争,而且在理想层面上还有消灭剥削、为实现社会发展创造条件的崇高使命.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府企业的功能是:
1、进行宏观调控,克服市场失灵,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均衡;2、控制关健行业和领域,支撑国民经济命脉;3、实现公众利益和公共目标;4、带动和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5、规范私人企业弊端、控制垄断;6、控制军工生产,实现社会安定和社会发展.
同时,我国的政府企业还具备自己的特殊功能:
1、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创造经济条件;2、促进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科学发展、全面发展;3、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主义的优越性.
在此,政府企业与全民企业在功能上找到一致性.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将两者混同,因为两者发挥功能的方式和主体不同.
(二)根据我国的国情及经济发展现实,以及国有企业布局不合理,主导功能差,国际竞争差等问题,可将国有企业分为三类国有企业:公共服务类国有企业、功能性国有企业和竞争性的国有企业.
首先,公共服务类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功能,应赋予强制性社会公共目标,没有经济性目标.也就是说,它们不以盈利为目的,其作用是直接提供公共服务,以社会和谐和稳定为唯一目标.目前,这类国有企业采取的是独资公司的产权组织形式,作为公司,它们就应受公司法约束,而且要追求盈利,这不符合其公益性质,最好设置成特殊法人.
其特殊性表面上在于其受特别法律规范,经营管理方式特别,本质上在于其具有特别职能.从产权角度来说,特殊法人企业由国家单独出资,出资人唯一,这与国有独资公司一致,但特殊法人企业不采取公司的企业形式,不受《公司法》和一般商法规范的约束.在经营上,特殊法人企业独立核算,但不负盈亏而靠财政维持,若有亏损由财政弥补.目前在我国,特殊法人企业还停留在理论概念上,在实践上并没有明确地划分出来.笔者我认为,应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推进特殊法人企业的专门立法,建立特殊法人企业制度.
其次,功能性的国有企业,具有特定功能性,主要是指处于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这类企业所处领域相对宽泛,具体包括军工、石油及天然气、石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等,而且这类领域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及战略变化可以变化,这类企业既需要充当国家政策手段,又需要追求盈利,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壮大,从而发挥对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最后,竞争性的国有企业.没有任何强制性社会公共目标,经济目标居绝对地位.如果它们自觉提供公共服务,那是它们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应该予以鼓励和支持.如果政府强制性地让它们承担部分公共职能,则政府必须按可比价如数给予全额补偿.通过这种参股,可以谋求提高国有资产的实力,进而加强对关键领域的控制和带动作用.
(三)企业仅仅体现并履行单一性的经济功能和经济责任,这已经无法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多样性要求相适应.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已演变成为具有双重属性的社会组织.
企业由原来单纯的经济属性越来越向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并存的方面发展,使企业成为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统一的社会成员.因此,企业的责任也由原来的单纯经济责任向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并存的双重方向转变.
企业的这种社会责任,主要体现于企业在追求经济功能和经济利益实现的同时,还必须履行其作为社会成员所应承担的各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这些社会责任集中体现在:企业应在公平就业、劳动者权利保障、环境保护、福利保障、公共健康及安全、社会公益事业、慈善捐助、社会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做出应有的努力.
这些社会责任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发展息息相关.
企业原来那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或者背离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的理念与行为,今天也难以为社会所接受.缺乏了社会责任的企业,也无法在今天的经济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荣融.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J]. 当代世界,2005. 5.
[2]李荣融. 国有企业改革在新的起点上稳步推进[J]. 求是,2007. 16.
[3]雷星辉. 从功能变迁看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J]. 经济体制改革,2007. 2.
[4]田广研. 企业裂变---企业与社会.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对利益相关者、社会和环境负责,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根据现代企业组织理论,企业承担了社会责任就应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扮演着与财务信息披露类似的角色,即增加信息透明度,提高...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公司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目标而不顾社会公共利益,从而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权利意识的觉醒使人们对公司社会责任呼声日益高涨。本文以我国现行公司法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为出发点,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概述对国有企业领导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我国在1999年开始实行经济责任审计,2014年7月中央纪委机关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是新时期下对国...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特殊性,主要缘于国有企业掌控和运营的资本所具有的属性。通常而言,国有企业是指国家或政府可以根据资本联系,对其实施控制性影响,从而可以实现国家参与和干预经济目标的公司法人。...
题目:我国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与实现途径目录摘要(详见正文)第一章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1.1国外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1.2国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1.3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第二章民企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2.1民营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
第二章我国物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第一节履行社会责任带给物流企业的积极影响一、有利于提高经营业绩如果人们能用现成数据证明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更有利于盈利,获得更好的财务表现,则任何一个理性的企业经营者都会安排企业积极投身社会责任。...
一、引言早在1924年,英国学者Sheldon就从消费者需求、社区利益及道德等多个层面出发,率先提出并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CSR)的概念,将道德因素纳入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但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在理论界引起了长期的争...
企业积极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澳大利亚的布罗肯希尔控股有限公司自1885年开始,就已经断断续续地提供人力资源和社区贡献方面的披露,美国钢铁公司在1905年的年度报告中就披露了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进入新世纪,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受到了...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分析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社会大众广泛热议并高度关注的一个社会现象,然而它作为一个分析概念以及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理论的提出却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学术界普遍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最早是由英国学...
从当前情况来看,对比学习发达国家在披露方面的制度和规范,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环境的规范和现代企业树立责任意识有积极作用。因此,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进行中外对比研究是有其必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