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研究进展(2)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5-09-18 共5745字

  四、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

  Freeman 认为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活动符合相关商业要求,且从长期来看企业绩效与社会责任之间呈现正相关。Moskowitz(1972)的回归结果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越多,企业价值越大。姚海鑫、陆智强和李红玉(2007)通过研究发现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增加股东财富。沈洪涛和杨熠(2008)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2002年以后,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开始同企业价值正相关。温素彬和方苑(2008)研究发现,从短期看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财务绩效负相关 ;但从长期看,社会责任会对企业的发展和股价有促进作用。

  朱雅琴、姚海鑫(2010)以沪深两市 1318 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回归分析法发现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表现对企业价值产生不同的影响。陈可和李善同(2010)从企业社会责任五个关键要素的视角研究发现,仅有政府和慈善这两方面的企业社会责任能提高财务绩效。王晓巍和陈慧(2011)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社会履行责任均提升企业价值,但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最大,且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表现直接相互影响。张兆国、靳小翠和李庚秦(2013)实证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交互跨期影响,结果表明滞后一期的社会责任显着促进当期财务绩效,且当期财务绩效对当期社会责任有显着正向影响。曹建新和李智荣(2013)利用 A 股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价值之间显着正相关。万寿义和刘正阳(2013)利用沪深 300指数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当期是否发生安全生产支出、销售费用支出率、纳税贡献率会显着提升企业价值,结果发现各行业差异较大。

  尹开国、刘小芹和陈华东(201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外生假设下,当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能显着提高当期财务绩效。王文成和王诗卉(2014)研究的经验证据表明,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二者具有联动效应。王清刚和李琼(2015)基于供应链视角研究发现,企业履行对供应链中大部分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能提高企业价值。

  与此同时,另一些研究则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无关或负相关。Holman和 WalterR(1985)研究发现,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活动会增加企业成本,从而降低企业利润和价值。MoseS 研究则发现企业社会绩效会降低财务绩效,即企业为承担社会责任会付出相应成本,这使得企业在同不承担或少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R.K.Mittal和NeenaSinha 发现,很少有证据证明拥有强烈道德规范的企业能够实现更多的市场价值。SeokiLeeandSun-YoungPark 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会受行业差异的影响,娱乐行业不存在显着相关性。我国学者陈玉清和马丽丽(2005)研究发现,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并不关注,社会责任信息与企业价值相关性不强。

  宋献中和龚明晓(2006)通过对专家学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企业会计年报中的社会责任信息对企业价值提升作用不显着。李正 (2006) 也研究发现当期承担社会责任越多的企业的价值越低。陈煦江(2009)利用沪深两市 2003 年到 2006 年的 A 股市场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发现 :当期企业社会责任与当期企业价值负相关或不相关。刘建秋和宋献中(2010)指出,企业履行某些社会责任可能会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同时给企业带来的益处不太明显或直接。陈煦江(2014)检验我国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发现,综合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无显着影响。

  对于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国内外研究结论莫衷一是。Ruf 等(2001)对此提出了可能的解释,即“缺乏理论基础、缺乏一个全面和系统的公司社会责任指标、缺乏严密的方法、样本规模和构成受到限制以及社会绩效和财务业绩变量不匹配”.李伟阳和肖红军(2011)认为,上述实证研究未取得一致的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的不同以及绩效衡量指标存在差异性。总结国内外对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不定性的解释,原因大致有以下方面 :行业之间承担的社会责任存在很大差异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信息评价标准尚未统一 ;衡量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因素难以量化 ;关于企业价值的计算方法有多种选择,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治标区别甚大。

  五、结语

  纵观大半个世纪以来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从发端演变、概念维度、衡量评价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盈余管理等之间的关系,各界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获得了丰硕成果。但通过对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的梳理,结合中国背景的思考,笔者认为目前企业社会责任领域仍存在大量的研究空白需要填补,这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创新空间。

  首先,随着中国背景下“企业公民”“可持续发展”“环境会计”“碳会计”等新概念的兴起,加上中国现实当下严重的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维度需要再界定,企业社会责任本土化研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次,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大多侧重应用研究,影响机制和作用机理等理论研究较少。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国企改制、地区市场化进程等因素增加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复杂程度,企业社会责任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机理亟待研究。再次,企业社会责任缺乏健全的综合评价体系。我国尚未形成类似美国KLD 指数的具有普遍接受性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进一步健全发展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更广泛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发展。

  环境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要进一步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将研究结论应用于实务中规范企业行为,切实履行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沈洪涛。现代公司社会责任概念的发端--读 Bowen《商人的社会责任》[J]. 财务与会计,2007(9)。

  [2]沈洪涛。21 世纪的公司社会责任思想主流--公司公民研究综述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8)。

  [3]卢代富。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 [J]. 现代法学,2001(3)。

  [4]曹凤月。企业道德责任论--企业与利益关系者的和谐与共生 [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李淑英。企业社会责任 :概念界定、范围及性质 [J].哲学动态,2007(4)。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企业社会责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