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提到母语和第二外语习得之间的关系,诸多研究都是将着力点放到了母语对二语习得带来的阻碍或者是干扰上,对于母语给二语习得带来的促进作用少有谈及。母语会对二语习得带来干扰和阻碍这个观点一定程度上不够客观,相对片面地夸大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忽视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面促进作用。母语非但没有影响阻碍二语的学习获得,反而在很多方面与二语习得保持着互相促进的正相关关系,对语言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母语; 二语习得; 促进; 正相关;
传统观点认为,母语带给二语习得的影响有诸多方面,如语音、词汇、语调、语法、语境等诸多方面的束缚。长期形成的母语语言思维和语言组织习惯,对第二外语的习得造成较为重大的阻碍和干扰。
一、母语和第二外语的关系
语言学习研究者对母语和第二外语的关系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而母语到底是促进第二外语的学习还是阻碍第二外语的获得这个话题一直以来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那么,母语和第二外语到底是什么关系?母语对第二外语的促进作用,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1. 语言的普遍性
世界上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语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的语言大概有数千种之多,在语言符号的表现形式、书写规则、发音、语调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显着差异。那么,为什么现在世界上的人们可以通过对对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来达到无障碍交流呢?有些二语习得者更是比以二语作为母语的native speaker掌握得还要熟练和准确。许多以英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单纯听他的口音,已经无法分辨英语是其母语还是二语了。语言是世界上最能表达思维的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媒介,由于人类的思维具有共性,因而语言也有共性可循。例如所有的语言都含有构词和造句的规则,所有的语言都有类似的语法分类,所有的语言都有着形式不同但却意义相同的表示时态的方法,最关键的就是,无论一个正常儿童的父母母语是什么,也不论他是否拥有以二语作为母语的人的母语环境,他都能正常学会一门第二外语。
2. 换个角度看待母语
传统的观念认为,母语对二语习得最明显的影响就是语貌,具体的体现就是语音。他们会认为许多中国母语者在阅读英语的时候,带有中式口音。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例如,一个常年在四川生活的人,当他来到北京,和北京人交流的时候,毫无疑问,他用的是普通话,但是我们却能明显地听出他是带有四川口音的。但是我们可以会提出质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们对他的语言的理解,但是当他在自己的语音库中无法快速地提取出他所需要的词汇的正确的普通话语音时,就用方言来代替,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影响他的正常交际。再举个例子,在中学生的作文中会有“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的表述,那么中国学习者会很快地反应出这是该学生想要表达人很多的意思,引用了中国的一个成语“人山人海”来形容,但是这样的表述在英语表达中却是违背语法规则的。在得出母语影响二语学习的结论时,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那么这名学生,在二语只是掌握还并不是那么熟练或者说扎实的时候,在他无法快速提取出符合自己意思的词汇时,母语的词汇储备在这个时候帮助他达到了目的,暂且不谈语法规则,单论这个母语补援二语的语言学习行为,是完全值得肯定的。
二、母语对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
在进一步研究母语二语习得关系后,语言学家认为,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干扰”和“阻碍”可以转化为“策略”和“促进”。弗郎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所有语言的语法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各种语言之间的表面差别纯属枝节上的变异,语法的不一致性在不同的语言中体现出有表层的差异;犹如几何学的一致性在具体图形上也有形状和大小之别一样。”随着人类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加剧,以及语言方面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共同点被挖掘出来。在学习母语过程中,不论是否有明确的认识,都会在无形中对语言共性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这种了解和认知就会自然地体现出来,从而不自觉地运用到听说读写等各种英语学习中,加深对英语的理解程度,达到提高语言学习效率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实际上为其二语习得奠定了基础,这也正是母语在其中的正面影响和积极体现。
1. 母语作为二语习得的交流媒介
在学习者初步进行二语习得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基础和储备,难以第一时间直接抛弃母语进行二语学习。在中国很多中学课堂上,当学生学习英语时,老师和学生都是通过中文,也就是母语进行交流的。老师和学生经常会将目标二语的内容、词汇或者句子,在母语的系统中找到一个与之对应的表达方式来形容,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去理解所学的外语。导致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不可避免地会将母语的思维混淆至二语的学习中来。但是这一缺憾是可以通过深入学习避免的。但这个过程中,母语对于二语习得所发挥的交流媒介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辅助作用
如果一个二语习得者在阅读或者写作过程中,由于基础掌握不够扎实,学习内容不够深入,遇到了某一难以迅速在已建立的二语知识库中搜寻出相应的答案的问题时,母语的储备往往发挥出辅助作用。人们会将母语的表达方式按照自己既有的理解即兴运用。例如上文提及的当中国学生在表达“许多人”的时候,学生会运用母语的“人山人海”加以代替,也就有了“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的表述。
同时,研究发现,母语的写作思维,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也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因为语言具有普遍性,母语和二语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某些相同的表述甚至于同样的表述结构。学生在运用二语进行写作的过程中,经常会运用母语的写作思维,例如:“我爱中国!”对应的英文表述为:“I love China.”从这样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母语的表述结构,和二语在某些方面是惊人的一致。再比如,换成复杂一点的结构,学生在表述因某种原因无法进行某事的时候,中国学生常常说成“不好意思,我不能做……因为……”对应的英文表述为:“Sorry,I cannot do...cause I...”与此同时,母语的写作思维还体现在学生组句成段、成篇中。比如中文母语写作中通常会用到首尾呼应、开门见山等写作技巧,这样的写作思维,也对应体现在了二语的写作中,只不过在个别方面所遵循的语法原则发生了变化而已。
至于阅读,中国学生在阅读中文的过程中,会通过阅读标题、首段、承上启下的句子和结尾的句子来把握整篇文档的主旨意思。这样的阅读习惯,往往会被带到二语的阅读过程中。在对文本把握不够透彻,或者时间受限的情况下,学习者往往会更加明显地运用母语的阅读习惯和模式,从而帮助自己快速地对文本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和认识。
三、结语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并不是所谓的“零起步”,它们都是以母语为起点,母语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有利的因素,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故而,不能片面地去看待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而应正视其为二语习得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岳园园.论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J].科技资讯,2006,30(23):116.
[2]秦艳荣.浅谈二语习得中母语的积极影响[J].科技信息,2010,14(14):154-155.
[3]鲁丹.母语对二语习得的积极影响[J].考试周刊,2014,22(7):94-95.
在二语习得模式下进行语言互动教育, 利用语言的语义知识和语言教学的本体结构模型, 进行语言学科建设, 设计语言教学的互动模式, 在学习实践中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促进语言学习和语言互动效果的提升。...
一、研究背景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曹翠云(1989)、石怀信(1987)等人已经对苗族语言、苗族文化等做过调查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却很少有学者从复述故事的视角去调查研究苗族母语习得效果。为了弥补这一方面的遗憾,笔者以复述故事的视角调查了...
外语学习中,学习者母语知识程度对第二语言的影响引起了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根据母语迁移理论,学习者母语的使用习惯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有积极影响或消极干扰的作用。母语对外语习得产生的有益性,能够促进学习的是正迁移,相反就是负迁移。由于外...
引言目前,母语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以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保护母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倡议,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为世界母语日。英、德、法、俄、意、加等国都立法保护本国官方语言文字在大众传媒和公共邻域的使用和主权地位。母语也涉及到...
一、维吾尔语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语言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比语言更高一个层次,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说话是为了办事,说话人将一定的信息传递给别人,从而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比如发出邀请,表达谢意,请求,劝告等。学...
研究结果强调了课堂教学的“输出驱动假设”(文秋芳,2008a),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中高级英语学习者而言,输出比输入对学习者外语能力的驱动作用更大,培养或专注于学习者说、写、译的产出性技能比培养听、读接受性技能更有益于二语多维词汇知识的习得,...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各类信息的传播带动了民族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使翻译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翻译是语言文化和信息的主要载体,在翻译过程中,更应关注文字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同一个词语文化含义各不相同。简单来说,文化和翻译相互促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诉求,目前Coursera、Udacity、edX、可汗学院、网易公开课、爱课程等MOOC平台的出现,以及包括哈佛、北大等顶尖大学的加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在线学习者。MOOC的课程设计符合互联网环境下新型学习者的学习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