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 世 纪 70 年代以来许多语言学家都致 力于语码转换的研究工作, 并在该领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此后,一部分学者将研究重点转向英语课堂中的教师语码转换现象。教师语码转换研究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主要由二语习得研究者们在吸收社会语言学领域语码转换研究的基础上陆续展开,通过大量实例从不同角度来研究教师的语码转换。
(1)语码(code) 是社会语言学家用来指语言或语言的任何一种变体 (language variety)。 Verschuere(1999) 把语码定义为 “一种语言的任何可以区分出来的变体”。 语码是一个中性术语, 不像方言(dialect)、语言(language)、标准语(standard language)、语域(register)等术语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2)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 的 定义 ,不同的语言学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美国语言学家佐伊基(Zwicky) 将语码现象阐述为 :“在同一会话中 ,说双语或多语的人可能时而使用这种语言或变体,时而使用另一种语言或变体,不断地换来换去……这种现象就是语码转换。”盖尔(Gal,1988:247) 则将语码转换看做一种会话策略,人们运用这一策略建立、跨越或者摧毁群体边界;用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去创造和改变人际关系。 Oxford(1990) 将语码转换定义为,在学习一种新语言时,学习者用自身语言,亦即母语(native lan-guage),和新语言之间进行的有意识的 ,快 速的 ,熟练的语言信号转换和互用。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语码转换:“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 ”
二、关于教师语码转换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
国外研究者 Guthrie (1984), Lin (1988;1990), Po-lio&Duff(1994), Bergman(1993)等 学者认为 ,在保证学生目的语量化输入的前提下,英语教师适时、适量地使用母语,进行必要的语码转换,有利于提高对目的语的输入和吸收。 美国著名的语言教育专家 Lynch(2005;2006) 提议,“课堂环境中教师的语码转换不可滥用, 母语使用率最好不要超过 5%”。 Jacobson(1990) 提议:教师应该在讲解重要知识点时进行语码转换。Brice(2000) 指出课堂上的语码转换应该遵循以下两点规则:(1) 课堂上只允许进行句间语码转换;(2)所有的语码转换都应该是由学校专业人员尤其是教师发起的。
(二)国内研究
国内研究者龚耀(2006) 提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使用日常语,增加陌生语码的再现频率,强化双语语码转换训练。 曲晶、孙芙蓉(2007) 提出了英语教学中的教师语码转换原则:(1) 最大量的目标语输入;(2) 有意识、 有标记地使用母语;(3)适时、适量地使用母语;(4)顺应性地使用母语。常玲玲(2007) 则 指出 ,教师在进行英汉语码转换时 ,要遵循一定的语言现实、语境、心理动机和文化规约;在讲解语言难点时要用必要的汉语加以解释,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
三、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的利与弊
教师语码转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语码转换作为一种教学策略,适时适量的使用有助于学习者对重点难点的消化、吸收,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 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对陌生的知识会有好奇心和恐惧感,语码转换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新知识和新思想,减少对目的语的恐慌,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和学习者的交际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适当的语码转换能够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被学生理解和吸收。
当然,英语课堂语码转换也有其相对的弊端与缺陷。 有些词语由于各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和认知等因素的影响,母语与目的语的意义存在一定偏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意识到这一点,在进行语码转换过程中要对目标语国家的相关背景给予一定的说明。 例如,中国学习者在初次接触“the milk way”时, 大都习惯性地理解成 “牛奶路”。 但学者普遍接受的解释是“银河”或“神奶路”。 对于后一种理解,教师应该给予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只是一味照本宣科,只进行简单的语码转换而不阐述意义背后的文化,也就无法让学习者对知识有正确的理解与吸收。
四、结论
本文就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学者对语码转换进行了大量研究,对于课堂语码转换现象给予充分认可。因此,对于摘要中老师应不应该进行语码转换,我们应该得出肯定的回答。大学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现象确实有助于教师授课以及学习者的理解,但同时我们也要重视语码转换过程中的弊病。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语码转换的利弊, 才能在教学中发挥主动性,让学习者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游汝杰.社会语言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 龚耀.语码转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J].南 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83.
[4] 曲 晶,孙 芙蓉.英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J].现 代教育科学,2007(3):150.
[5] 常 玲玲.语码转换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J].语 文学刊 ( 高教·外文版),2007(10):54.
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语言学家运用科学而系统的研究方式探索二语习得者在已学得母语的条件下学习其他语种的理论方式,总结出了二语习得理论。...
外语教学是功能语言学最主要的应用领域[1].学好语言需要掌握语言使用的基本技能,即听、说、读、写等能力。在国内,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英语的阅读与写作是体现中国学习者外语语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这种局面早已引起重视,许多专家和学者也做了努力...
伴随着对西方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引进,中国翻译研究者们在20世纪的后20年开拓了语言学派的翻译研究,产生了本土的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语言学和翻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种联系进行深究后,本文提出英语翻译语言学模式。一、奈达和威尔斯的译学构...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复旦大学的张学新教授首先提出的[1],其核心教学理念为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分配给教师课堂讲授,另一半留给学生进行交互讨论。...
长期以来,尽管外语教育工作者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了多种教学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其实质均为课堂讲授,课后巩固。课堂讲授内容包括新单词、新语法、新句型以及文章讲解等,即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的输入,期待通过课后时间学生的自我巩固和自我练...
我校英语专业2011年9月以来开始承担新疆少数民族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工作,首批23名学生中,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为主,也包括其他少数民族,这些学生一半以上汉语水平非常有限,英语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与普通学生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加上他们...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社会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英语越来越成为全球化的语言,对语言的学习不能脱离文化意识的培养。虽然学术界早已注意到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但是真正系统地研究英语教学与文化教...
西方语言学是世界上最早的语言学理论,创立时间较早,它是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深入,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形势下,研究西方语言学理论,并将英语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流程的优化与西方语言学理论结合起来,从而使我...
二语习得论文范文第六篇:探讨二语习得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显性和隐性知识的作用 摘要: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二语习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二者的定义以及关系,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主要产生了三种观点:分别是无接口说、弱接口说和强接口说...
广告是介绍和宣传商品信息的应用型语言,其目的是使广告受众有效地接受信息.同时,广告是一种说服、诱导的艺术,这种说服和诱导首先要唤起广告受众的参与,只有参与其中才能达到广告最终的销售目的.广告可以分为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该文探讨的主要是商业广告.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