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战略管理论文 >

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研究视角进程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12-03 共4308字
论文摘要

  知识管理战略(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KMS)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的重视和采用,知识已成为21世纪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企业间的竞争也已由传统的资本竞争转向智力资本竞争,知识已逐渐成为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未来社会将趋于以知识为主导,并不断创新从而代替附庸劳动力的基本市场经济形态( Drucker1993)。如今,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研究和实践关注的焦点已经开始向知识管理战略转移。根据The Gartner Group的调查显示,在2003年全球财富1000强的企业中多半实施了知识管理系统。而且,在国内,知识管理已成为中国的首席信息官们最需要关注的五项应用技术之一。知识管理战略已被战略管理领域的学术界公认为是组织战略管理体系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

  截至目前,很少有文献对知识管理战略研究进展或演变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因此本文关注的重点是从四个方面对知识管理战略研究进展相关文献进行详细梳理、划分和介绍,即:宏观与微观环境的战略管理理论研究阶段;产业经济发展状况的竞争战略理论研究阶段;基于知识、资源视角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知识战略理论研究的新进程。

  1 知识管理战略的定义

  对于知识管理战略的概念,管理学界、企业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达成共识,国内外对知识管理战略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主要如下:

  根据Zack(2002)及Bierly and Chakrbarti(1996)可知:知识管理战略是组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实现组织的最终目标,有助于企业对与其关联性管理活动的构成、实施过程做出的方向性选择。

  根据W.M Cohen&D.A.Levinthal可知:知识管理战略是对组织提供系统的持久发展要素,其最终目标是获取或维持组织的竞争优势。

  根据C.Seeley&W.Dietriek可知:知识管理战略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与知识管理关联的一系列活动,具体到分析实施中的细节问题。

  根据潘溯源(2013)的说法:知识管理战略是企业战略中的一种,其特色是以知识这个资源为载体,运用相应的手段对知识进行获取、存储、利用、创新或交易,它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国内学者詹越(2009)借鉴明兹伯格的“5P模型”,提出:组织要明确知识的创新性和应用性,从而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延续组织活动获得更大收益。

  综上,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战略概念的认识差异主要是由于研究视角不同而造成的。知识管理战略是组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战略概念都有这样的认同,如:知识管理战略的最终目标是获取竞争优势,通过知识管理创新行为,促进活动下组织的决策以及实施,使得知识管理帮助企业提高效益。

  2 知识管理战略的研究视角进程

  2.1 基于环境视角的战略管理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

  以环境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的形成是以钱德勒的《战略与结构》(1962)为标志的。他在作品中指出,组织环境、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一般而言,组织战略应当满足市场环境和市场的需求,组织结构要与企业的战略相适应。这一时期对于战略结构的研究主要以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和计划学派( PlanningSchool)为中坚。设计学派认为应当应用SWOT 分析法制定企业战略;组织高管应是战略制定和战略监督的领军者。

  环境的不确定性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流行,但是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战略研究是这一时期的主流。这一时期多数学者把战略看成是一种应急对策,主要针对企业的环境变化。

  此阶段的与环境研究的相关企业认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是简单、清晰、统一、无创造性的。但是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知识管理战略在这一阶段初露锋芒,对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起到了一定作用。

  2.2 基于产业结构分析视角的竞争战略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

  波特(Porter)是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理论和竞争战略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到战略研究中,强调市场力量对获利能力的影响,并将重点放在行业特征分析上。在产业结构分析深入探究过程中,波特提出了三大战略,分别是差异化战略,成本战略,目标集中战略。为企业的实践以及研究理论提供了基本依据。

  该理论因企业自身的差异性同样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认为竞争优势外生,组织环境是简单、结构化、稳定和可预测的,忽视了对企业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与选择。不同的是,选择具有吸引力的产业,从而形成企业战略是波特通过强调分析、系统化思维的过程来提出的。波特提出的着名的由五力模型包括: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威胁、现有竞争对手的威胁以及客户和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他认为产业的吸引力、潜在利润是这五种竞争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五力模型缺乏对企业内部环境的考虑,随着波特对此缺陷认识的加深,逐步从企业的内在环境出发进行分析,提出以价值链为基础的战略分析模型,并在此后的《竞争优势》一书中得以提出。

  2.3 基于知识、资源视角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使企业面临更多挑战。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是变动的、复杂的、不确定和难以预测的,因此根据以往的以知识、人力资源、物资资源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战略理论,将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归于企业内部存在的独特的知识和资源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市场情况。

  企业应以能长期适应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的目的设定战略,这个战略的制定也是在不断地学习、实践、调整、积累中进行的。

  现今,人们关注的焦点变成了企业内部资源特征。Zack(1999)提出的战略管理的研究重点已经从关注企业外部特征转向了对企业自身内部的重视,并强调了内部知识、独特性资源以及能力发挥的重要作用,且这种企业内部特有的知识、资源和能力是很难复制的、也不能在企业间自由流动。

  3 知识管理战略理论的新进展: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

  本文依照战略层、战术层和业务层三个层次(胡玮玮,2007)对知识管理战略进行归类和划分。

  3.1 战略层研究

  Zack是战略层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从态度方面考虑,知识管理战略可分为积极战略与保守战略。Zack认为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并将知识资源看作企业制定战略的基础。Zack深入企业探究发现,知识资源融入企业管理方式可以分两方面研究,一是企业对知识的应用属于创造知识还是利用知识,二是对于知识的来源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从这两个维度划分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发现存在着封闭式知识战略管理和激进式知识管理战略。

  Zack认为知识缺口也是战略缺口,战略缺口也能够反映出知识缺口。Hansen Nohria Tierney(1999)从战略内涵的角度把知识战略分为“系统化战略”与“个性化战略”两大类
  
  3.2 战术层研究

  Hansen和Nohria(1999)提出的特征化战略(Personalizationstrategy)和编码化战略(Codification strategy)是迄今为止战术层最具代表性的研究,编码化战略又可以叫作标准化战略、典籍战略、法典战略,特征化战略也称专门战略、人格化战略或个人化战略。Swan等(2000)认为知识管理战略分为分析战略(Cognitive)和共享战略(Community)两种。Bloodgood J M,Salisbury W D(2001)认为知识管理战略分为:(1)知识创新;(2)知识转移;(3)知识保护。根据Holsapple和Joshi的理论,这三种知识管理战略包括对知识信息化处理的内容有: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内部化和知识使用。企业对知识处理活动的侧重关键在于企业将选择什么样的知识管理战略。

  Michael Earl (2001)在知识管理战略流派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7种知识管理战略模式,包括知识基础流程战略(knowledge base)、知识跟踪战略(knowledge flows)、知识区域战略(knowledge directories)、知识交流战略(knowledge exchange)、知识资产战略(knowledge assets)、知识共享战略(knowledge pooling)、知识能力战略(knowledge capabilities)。

  在知识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的研究过程中,Wiig(2009)提出,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知识管理战略。其中包括:商务战略中的储备知识战略、IQ管理战略、私人资产责任战略、创造性战略、知识传递战略。

  3.3 业务层研究

  Martin Schulz and Lloyd A. Jobe(2001)、Hansen(1999)认为知识管理战略包括:程序化战略(codification strategies)、保守性战略(tacitness strategies)、焦点性战略(focus strategies)、非焦点性战略(unfocused strategies)。程序化战略是将深层知识转化为浅层知识以便公司进行知识分享;保守性战略重点更加倾向于保持公司内部知识的封闭以防止知识向其他公司流动;焦点性战略指的是对企业的知识管理进行相应的程序化;非焦点战略比起焦点战略则缺少层次的程序化管理,这对企业决策是十分不利的。

  知识市场(Knowledge Market)和知识共享团体(Knowledgecommunity)是由Claudio Garave Ui和Michele Gorgoglione andBarbara Scozzi(2004)从适应外部环境的角度提出的。众多的专家同步解决复杂的客户问题同样可以用知识市场战略来解决,这时,技术支持的重要性显露无疑,特别是当企业成员由于地域的因素无法信息化时。知识共享团体相当于社会实践团体,在团体当中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协作的,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完成任务目标。

  4 知识管理战略研究结论及不足

  本文通过研究知识管理战略的进展进程以及相关文献进行详细梳理、划分和介绍,研究成果以清晰的脉络将知识管理战略全面进行展示,这样有利于学者对知识管理战略研究进展成果进行有效的了解。另外,本文对经典知识管理战略概念进行了梳理并找出学界对其共识点,有利于认知知识管理战略的重点内容以及核心知识。然而,本文对知识管理的界定划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参阅中外相关研究文献数量有限,以时间及研究视角导向进行归集和划分存在划分标准单一,没有涉及二维或多个维度的知识管理战略组合战略等,未能全面反映出知识管理研究进展全貌。

  参考文献
  
  [1] Druker,P.F.The post capitalist society[M].Oxford:Butterworth——Heinemann,1993.
  [2] Zack M.2002.Epilogue:Developing a Knowledge Strategy[A].In C W Choo,N Bontis (eds.),The Strategic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OrganizationalKnowledge[C],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268-276.
  [3] ZackM.H.Developing a Knowledge Strategy[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9,41(3).
  [4] Bierly P.Chakrabarti A.Generic Knowledge Strategiesin the U.S.Pharmaceutical Industry[J].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 1996(17).
  [5] Seeley C,Dietrick W.Crafting a Knowledge ManagementStrategy[J].Knowledge Management Review,2000,2(1).
  [6] 潘溯源.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模式的选择[J].宁波:科学时代,2013(05).
  [7] 詹越,知识管理战略选择与制定研究述评[J].天津:情报杂志,2009(1).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返回:战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