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临床诊断学论文 >

多排螺旋CT扫描在囊性肾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影像技术 作者:蒋伟,姜新林
发布于:2019-05-24 共2612字

  摘    要: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囊性肾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 所有患者均采取多排螺旋CT诊断, 分析患者CT扫描表现。结果:20例多排螺旋CT诊断图像均表现为囊性、囊实性肿块, 呈规则和不规则形态, 径位大小各异, 且伴随着囊壁增厚情况, 其中7例表现为壁结节, 4例表现为囊壁钙化、3例表现为瘤内分割, 囊壁分隔和厚度不统一, 增强后壁结节、囊壁和囊分隔可见强化, 且特征表现为“快进快出”。肿瘤细节和周围组织关系需多平面重建图像才能更清晰、直观的表现。结论:囊性肾癌在CT图像中具有一些典型特征, 通过多排螺旋CT扫描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清晰、准确的图像, 但诊断过程中, 需注意与其他囊性病变进行区分。

  关键词: 囊性肾癌; 多排螺旋CT; 诊断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0 patients with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7 to June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by 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the CT findings were analyzed.Results: 20 cases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imaging showed cystic, cystic solid mass, regular and irregular shape, size and size of different, and accompanied by thickening of the cystic wall, including7 cases of wall nodules, 4 cases of calcification of the cystic wall, 3 cases of intratumoral segmentation, wall septum and thickness is not uniform, enhanced posterior wall nodules. The walls of the capsule and the capsule were enhanced and characterized by “fast in a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umor details and surrounding tissues requires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to display more clearly and intuitively. Conclusion: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has some typical features in CT images. Multi-slice spiral CT scanning can provide a clearer and more accurate imag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but in the process of diagnosi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distinguish from other cystic lesions.

  Keyword: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Multi-slice Spiral CT; Diagnostic Value;

  近年来, 多排螺旋CT在临床应用日渐广泛, 成为肾脏肿瘤最重要的诊断方式[1]。图像处理技术也转变为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囊性肾癌是常见肾癌, 也常被成为肾细胞癌症, 起源于肾小管周围细胞。肾癌和肾囊肿在影像学中都有典型表现, 但囊性肾癌影像学表现中较为少见, 因此, 常出现误诊情况。本文旨在探讨囊性肾癌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特对我院20例囊性肾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回顾, 现报告如下。

多排螺旋CT扫描在囊性肾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20例囊性肾癌患者, 其中男性13例, 女性7例, 年龄22-71岁, 平均年龄 (46.5±3.6) 岁。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腰背疼痛情况, 其中6例因出现肉眼血尿症状就诊, 4例因出现镜下血尿症状就诊, 2例因出现腹部肿块就诊, 8例无明显症状, 经体检查出或因其他疾病行CT检查时发现并于我院就诊, 并采取肾脏切除手术进行治疗。

  1.2、 仪器与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 仪器选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仪, 增强技术为排泄期、皮质期和实质期三期增强扫描。检查时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 从患者剑突处扫描至耻骨处。患者扫描前经右侧肘前静脉时, 放置留置针并在平扫结束后进行增强扫描。将70-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射至患者体内, 注射时使用高压注射器, 注射速度为3mL/s, 注射35s时对患者皮质期进行扫描, 注射80s时对患者实质期进行扫描, 注射5分钟时对患者排泄期进行扫描。扫描时将管电压参数调整为90-120kV, 层数×准直器宽度管参数调整为64×0.75mm, 电流×时间参数调整为150-250mAS, 螺距参数为1.0, 层厚和层间距为5mm, 矩阵参数为512×512。在工作站中传输原始图像重建层间距和层厚参数为1.0mm的薄层图像, 并使用MPR对冠状面、矢状面图像进行获取查看, 如有需要可通过容积重建技术和最大密度投影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

  1.3、 图像分析

  对所有患者MPR矢状面图像、横断面图像、三维重建图像及冠状面重建图像进行分析, 观察患者肿瘤所在位置、表现形态、径位大小、实性成分及囊性比例, 并着重对患者囊性病变的形态、大小、厚度、壁结节进行观察, 分析肿瘤出现增强情况时的强化方式、强化程度以及集合系统之间的关系, 最后将所有患者病例结果和手术记录进行比对确认。

  2、 结果

  所有患者囊壁分隔和厚度不统一, 增强后壁结节、囊壁和囊分隔可见强化, 且特征表现为“快进快出”。肿瘤细节和周围组织关系需多平面重建图像才能更清晰、直观的表现。20例囊性肾癌患者中, 7例右肾出现肿块, 13例左肾出现肿块, 且肿块均生长在肾实质内;部分患者肿块出现向外生长情况, 超出突出于肾轮廓, 呈囊性病变或表现为囊性肿块, 其中7例表现为多囊, 13例表现为胆囊, 最大尺寸在1.5-11.8cm左右。

  3、 讨论

  由于大多数肾癌肿块均表现为实性密度, 囊性肾癌较为少见, 加之其恶性程度不明显, 预后良好, 因此, 临床诊断中易与肾脏良性囊性混淆。囊性肾癌主要是指完全囊变的肾癌疾病, 如患者肿瘤未出现囊性病变或实质成分较少, 均不能称为囊性肾癌。囊性肾癌多发于中年男性群体, 一般情况下, 囊性肾癌主要分为四类:多房囊性肾癌、壁结节囊性肾癌、单房囊性肾癌及完全坏死肾癌, 其中多房囊性肾癌发病机率最高达到40%[2]。近年来, 随着图像诊断技术不断发展, 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等图像技术在临床诊断应用日渐广泛。多排螺旋CT和多平面重建图像技术结合使用, 不仅能准确的显示患者囊性病变位置, 还能清晰病变大小、形态、边缘特征、内部结构及周围组织关系, 为临床诊断提供更高质量的图像, 如患者表现典型可基本确认为囊性肾癌, 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有利于患者早期检查和治疗, 但针对表现不典型患者, 仍需注意和其他囊性肿瘤区分, 必要时可采取活检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

  [1]孙晓忠, 刘彩云.多种病理亚型肾癌的多排螺旋CT、MRI表现[J].黑龙江医学, 2017, 41 (6) :548-552.
  [2]石磊, 刘福尧.囊性肾癌的多排螺旋CT影像表现[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 24 (6) :986-998.

作者单位:新疆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影像科 新疆哈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原文出处:蒋伟,姜新林.囊性肾癌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技术,2019,31(03):24-2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临床诊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