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核磁共振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用核磁共振方式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诊疗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相关数据为分析对象, 在该群体中随机抽取520例, 对纳入研究对象同时进行核磁共振平扫、CT平扫, 并对其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 归纳核磁共振对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 在对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检出率方面, 核磁共振数据显着高于CT平扫,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核磁共振扫描影像提示病灶一般存在于患者丘脑、基底节、脑干等区域位置。结论 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选择诊断手段时核磁共振具备明显优越性, 同时能够指导医生准确地掌握病灶整体特征, 对医生了解病情、制定干预手段等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值得推广。
关键词:核磁共振; CT; 腔隙性脑梗死; 诊断价值;
0 引言
随着医学技术发展, 当前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主要诊断手段为核磁共振 (MRI) 以及CT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1], 本院近年推广MRI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 为系统了解其诊断价值, 对本院近年诊疗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资料梳理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诊疗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相关数据为分析对象, 在该群体中随机抽取520例。患者中男性265例, 女性255例;年龄在39~82岁, 平均为 (57.6±2.1) 岁。所有患者均属于初次发病且病灶径线在20mm以下。排除标准:存在精神障碍;脑部发现肿瘤。患者对本研究内容充分了解, 表示配合。
1.2 检查方法
对患者进行CT、MRI扫描检查, 在进行CT后间隔2d再进行MRI检查。
CT扫描所用仪器为SOMA-TOM EMOTION 16排CT成像仪, 产自德国西门子, 嘱咐患者保持仰卧体位, 从头部开始扫描, 扫描线和患者眦耳线保持平行状态, 扫描范围为颅顶-枕骨大孔之间, 发现病灶后进行局部放大或者薄层扫描, 期间球管电压参数为129kV, 电流参数380mAs, 层厚参数为1mm, 螺旋比例为1.375:1[2,3]。
MRI扫描所用仪器为万东1.5T核磁共振扫描仪, 选8圈头线圈, 对患者颅脑做常规扫描, 扫描序列具体情况如下:T1WI、T2WI、T2FLAIR、DWI、SAGT1WI, 扫描间隔设置为1.5mm[4]。
1.3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 使用SPSS20.0做统计与分析, 具体经t检验及卡方检验, 由与 (%) 对检验结果做描述, P<0.05说明实验数据有较高的差异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情况
在对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检出率方面, 核磁共振数据显着高于CT平扫,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情见表1。
表1 两种扫描方式对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检出情况 (n)
2.2 病灶描述
影像学扫描病灶特征:多以斑点、长圆形或者小圆为病变形态, 病灶边缘在图像中难以清晰显示, 无典型占位效应。在密度信号方面, MRI与CT两者存在差异, MRI下密度信号整体表现出等长/稍长的T1信号, 长T2信号, 而T2FLAIR、DWI序列信号则表现出相对明显的高信号。
核磁共振扫描影像提示病灶一般存在于患者丘脑、基底节、脑干等区域位置。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所占比例逐渐升高,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老年人常见基础疾病、危急重症等都是临床重点课题。腔隙性脑梗死是常发于老年人群体的神经内科疾病, 及早诊断、对症治疗是保障预后的前提, 也是患者顺利回归社会生活的关键[5,6]。
腔隙性脑梗死为微梗死病症。临床对此类患者主要进行缺血区域水肿组织检查, 确认是否为病灶细胞以确认病情[7]。对患者用CT扫描后会表现出典型低密度图像, 而病情早期阶段发生漏诊情况概率较高, 因为难以发现脑组织当中病灶的变化情况, 同时CT检查也难以呈现脑组织水肿异常状态。在本次研究当中可知MRI扫描所得数据均显着优于CT扫描, MRI扫描的分辨率相对更高, 能够让医生鉴别存在于脑组织当中的白质、灰质, 也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水肿的情况, 医生在MRI图像引导下可鉴别间质水肿变化、毒性水肿。而DWI (扩散加权成像) 能够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3h便对病情有大致的判断, 主要通过对水分子的运动情况进行检查, 可知应用MRI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检查能够在早期及时发现, 更好地保障患者预后效果[8]。
综上所述, 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选择诊断手段时核磁共振具备明显优越性, 同时能够指导医生准确掌握病灶整体特征, 对医生了解病情、制定干预手段等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宝勤.CT及MRI在腔隙性脑梗死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 (69) :224.
[2] 毛凯.CT和MRI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 (8) :5-6.
[3]南胜天.CT、MRI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病灶定位准确率[J].卫生职业教育, 2018, 36 (3) :151-153.
[4]文铁.MRI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 15 (2) :4-6.
[5]林长平.CT及MRI在腔隙性脑梗死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 (3) :184-185.
[6]唐秀.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 2016, 22 (10) :36-37.
[7]皮金才, 陈凤莲.腔隙性脑梗死早期CT和MRI检查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 14 (7) :10-11.
[8]张世杰.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 (48) :9608.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有较高的致残率,因此早期诊断对患者预后极为重要。目前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3D-DSA)仍然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3D-DSA...
胸腺属淋巴器官,兼有内分泌功能。分左右两叶,两叶间借结缔组织相连。位于胸骨后方呈H形。随年龄增大而逐渐萎缩,功能是培育和选择并向周围淋巴器官(淋巴结、脾、扁桃体)和淋巴组织输送T淋巴细胞。胸腺上皮性肿瘤(TET),是指胸腺瘤和胸腺癌,...
近年来MRI技术水平的开发,MRI成像速度已经大大提高,使得该技术应用于对急性颅脑损伤疾病进行诊断成为一种可能[1-2]。本次研究对颅脑损伤患者用CT和MRI两种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
内耳畸形的类型繁多、个体差异大,对迷路缺失和耳蜗未发育患者不适合人工耳蜗植入,但耳蜗发育不全、鼓阶间隔发育不全、共同腔、前庭畸形、前庭水管扩大等则可以行人工耳蜗植入,但前提是前庭耳蜗神经存在。故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影像检查至关重要,...
BCS是因为支气管以及周围肺部组织出现慢性化脓炎症以及纤维化,使得支气管壁肌肉以及弹性组织遭到破坏,造成支气管发生变形并出现持久性扩张。其典型症状包括慢性咳嗽以及咳脓痰与反复咯血。其致病因素主要是支气管受到感染以及阻塞或者牵拉等,少部分患者...
肺结核主要由结核杆菌入侵引起,累及全身主要脏器,致死率极高。只有早期确诊并开展治疗,才能更好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螺旋CT与X线检查作为主要诊断方案,其中又以螺旋CT效果更佳。但两类诊断方案都属于放射诊断,可能对机体形成不...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临床中较为少见的疾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与围产期新生儿窒息、缺氧、阴道挤伤、早产或机械通气不当有关,一旦诊治不及时,可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存活者可出现脑积水、偏瘫或智力障碍等严重后遗症,明确全段对保障新生儿的预后具有重要...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患者视力,甚至导致失明。临床上黄斑水肿的诊断主要基于裂隙灯前置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ic,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ptical...
核磁共振检查(MRI)用于膝关节创伤后检查的价值已得到公认。骨挫伤是一类由于机械暴力作用于骨骼而导致的隐匿性骨挫伤,易被临床医师所忽视X线平片及CT检查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有限。MRI的问世使骨挫伤的诊断成为可能,开展骨挫伤的MRI诊断工作将有助...
近年来随着放射线医学知识的普遍,人们已经意识到X线检查中的放射线辐射量大的问题,而且肺部X线摄片由于心脏遮挡部位的肺组织的暴露不充分而形成盲区,容易导致肺部疾病的误诊,而16层螺旋CT低剂量肺部扫描的辐射小且扫描图像优于肺部平片。因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