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临床诊断学论文 >

3~6岁儿童视力屈光不正的分布规律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 作者:任芝莉
发布于:2019-09-05 共4458字
  验光技师论文第八篇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规律。方法 选取本院随机 (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 搜集的120例 (120眼) 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 (3~6岁) , 所有儿童均接受图形视力表检查、对数视力表检查、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屈光检查。将视力低于0.8的患儿实施散瞳验光。结果 (1) 3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为50.00%, 4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为16.67%, 5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为16.67%, 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为16.67%, 4、5、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 , 3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显着高于4、5、6岁学龄前儿童 (P <0.05) ; (2) 3岁学龄前儿童在屈光不正、远视、近视等方面的出现率明显高于4、5、6岁学龄前儿童 (P <0.05) ;而3、4、5、6岁学龄前儿童混合散光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 0.05) ; (3) 120例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中共检出60例弱视儿童, 占50.00% (60/120, 28例中屈光不正性弱视、2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12例斜视性弱视) , 学龄前男童与学龄前女童在弱视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3、4、5、6岁学龄前儿童的弱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3~6岁学龄前儿童年纪越小视力越差, 年纪越大视力越好, 因此也说明了学龄前期的儿童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育成熟;屈光不正分布规律显示3~6岁学龄前儿童远视是视力低下的主要发生原因, 所以我们对其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词:视力低常; 学龄前儿童; 屈光不正; 分布规律;
 
  现阶段来看, 视力问题是学龄前儿童较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1].我国视力异常发生率近年来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 视力问题普遍影响到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 继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2].处于学龄前儿童如果受到异常的眼部刺激, 就会对其视力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同时视力问题会给学龄前儿童带来一定的心理障碍, 容易让患儿产生自卑等不良的心理情绪, 从而不愿与其他儿童玩耍, 易孤僻, 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屈光不正。良好的视力能够让学龄前儿童顺利地阅读和写作, 学龄前儿童是视力发育成熟的最为关键时期, 也是视力异常发生的活跃时期, 因此必须及时到相关眼科医院进行常规检查, 若发现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异常问题, 加以针对性措施干预, 最终能够纠正大部分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异常问题, 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随机 (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 搜集的120例 (120眼) 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 (3~6岁) .120例学龄前儿童中有80例女童、40例男童;3岁儿童有64例 (56例男童、8例女童) 、4岁儿童有20例 (8例男童、12例女童) 、5岁儿童有20例 (8例男童、12例女童) 、6岁儿童有16例 (8例男童、8例女童) .
  
  1.2 方法
  
  120例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在检查之前均由老师教会如何对视力表加以正确手势表达, 从而提高配合度。对3~4岁学龄前儿童采用图形视力表检查方法, 对5~6岁学龄前儿童采用对数视力表检查方法, 使用5分记录法来检查3、4、5、6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力检查结果。对异常视力者采取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屈光检查方法 (测量范围球镜+6.00D~-5.00D, 柱镜±3.00D, 测量工作距离为35cm, 每次测量结果为5~8次读取平均数值) .
  
  1.3 诊断标准
  
  视力低常[3]:3岁儿童远视力<0.6、4岁儿童远视力<0.8;散光眼[4]:同一眼两条子午线屈光度大于或者等于0.5D;弱视[5]:3~5岁儿童视力正常下限为0.5, 6岁以及6岁以上儿童视力正常下限为0.7, 最大矫正视力低于上述下限则为弱视或者双眼视力相差2行或者2行以上为弱视。正视眼[6]:-0.25DS (屈光度) ~+0.50DS;轻度近视[7]:≤-3.0DS;中度近视[8]:-3.25DS~-6.0DS;高度近视[9]:6.25DS~-10.00DS;重度近视[10]:>-10.00DS;轻度远视[11]:≤+3.00DS;中度远视[12]:+3.25DS~+5.00DS;高度远视[13]:>+5.00DS.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皆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 其中, 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 (QR) 表示 (即中位数) .两两比较时采用q检验, 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等计数 (%) 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视力低常率比较
  

  3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为50.00% (60/120) , 4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为16.67% (20/120) , 5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为16.67% (20/120) , 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为16.67% (20/120) , 4、5、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显着高于4、5、6岁学龄前儿童 (P<0.05) .
  
  2.2 不同年龄组视力低常眼病分布律分析
  
  3岁学龄前儿童在屈光不正、远视、近视等方面的出现率明显高于4、5、6岁学龄前儿童 (P<0.05) ;而3、4、5、6岁学龄前儿童混合散光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视力低常眼病分布律分析[n (%) ]

  
  2.3 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弱视检出率分析
  
  120例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中共检出60例弱视儿童, 占50.00% (60/120) , 28例屈光不正性弱视、2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12例斜视性弱视) , 3、4、5、6岁学龄前儿童的弱视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目前, 我国对如何准确可靠的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检查的年龄以及视力异常的判断标准尚未统一, 但临床已经确定年龄是影响视力的重要因素, 而视力低常和视力异常并不完全相同, 视力低常分两方面: (1) 生理性:由于学龄前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因此会出现视力低常的情况, 属于正常现象; (2) 病理性:一般归结为视力异常。目前临床上对出现视力低常情况归纳为生理性。根据相关资料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近视眼人数已经接近5.26亿人, 位于世界近视人数首位[14,15].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发生率高达20.32%左右, 近视眼患病率高达6.36%[16,17,18,19].对学龄前儿童开展视力筛查能够及时发现视力异常, 继而保护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健康。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4、5、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3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显着高于4、5、6岁学龄前儿童 (P<0.05) .从上述研究数据不难看出, 年纪越小的儿童, 视力异常发生率就越高, 年纪越大的儿童, 视力异常发生率越低。基于此, 早期发现异常视力儿童者, 需进行早期针对性矫正治疗, 继而提高学龄前儿童的视力[20].
  
  表2 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弱视检出率分析[n (%) ]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视力低常眼病主要分布在屈光不正、远视、近视以及混合散光等方面, 各组数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3、4、5、6岁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6岁学龄前儿童远视率、近视率显着低于3、4、5岁学龄前儿童 (P<0.05) , 3、4、5、6岁学龄前儿童混合散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从上述研究数据不难看出, 屈光不正是导致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的主要发生因素, 屈光不正主要以远视为主, 此次结果与文献结论相一致, 儿童由于远视的调节能力较强, 所以在临床上极少会出现视疲劳现象, 家长也极易忽略此问题。若这些儿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从而容易导致弱视、斜视以及屈光不正等, 尤其是远视会对儿童的视觉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亦是使儿童出现斜弱视的主要原因。3、4、5、6岁学龄前儿童的眼屈光状态多为远视。随着学龄前儿童年龄的增长, 儿童远视发生率呈现逐年降低发展趋势。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120例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中共检出60例弱视儿童, 占50.00% (60/120, 28例中屈光不正性弱视、2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12例斜视性弱视) , 3、4、5、6岁学龄前儿童的弱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从上述研究数据不难看出, 4岁学龄前儿童的弱视发病率显着高于6岁学龄前儿童, 3岁学龄前儿童和5岁学龄前儿童的弱视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因此, 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严格考虑年龄方面的因素加以准确判断, 避免出现误诊为弱视的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 3~6岁学龄前儿童年纪越小视力越差, 年纪越大视力越好;屈光不正分布规律显示3~6岁学龄前儿童远视是视力低下的主要发生原因。
  
  参考文献
  
  [1]孙丽丽, 齐丽丽, 季拓, 等。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规律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 2016, 16 (3) :582-584.
  [2]周一龙, 杨卫华, 沈雪芬, 等。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5, 120 (17) :2759-2762.
  [3]韦乐强。早产与足月产学龄前儿童视功能差异的研究[J].眼科新进展, 2016, 36 (4) :371-373.  
  [4]张春玲, 黄永权, 师利农, 等。中山市学龄前儿童斜视和弱视调查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 2017, 17 (5) :944-946.
  [5]何炯。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检查学龄前儿童屈光标准[J].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 (13) :2912-2932.
  [6]Mezbah Uddin, Rokiah Omar, Victor Feizal, 等。孟加拉吉大港区学龄前儿童眼病发生率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 2017, 17 (1) :16-20.  
  [7]麦伟虎, 郭梦颖, 林选球, 等。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7, 38 (9) :1382-1384.
  [8]金今实, 陈翠翠, 姜宇, 等。延吉市7岁以下儿童屈光筛查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6, 24 (4) :45-45, 53-54.
  [9]孙丽丽, 齐丽丽, 季拓, 等。电子产品对学龄前及学龄初期儿童近视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 2016, (2) :382-385.
  [10]麦锦城, 曾阳发, 郭仰峰, 等。广州市5~17岁儿童视力不良筛查与屈光检查结果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 2016, 37 (2) :178-180, 183.  
  [11]刘林平, 吴伯乐, 傅代秀, 等。丽水市部分4~7岁集体儿童散光分布特征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 26 (1) :25-27.
  [12]冯彩霞, 张静慧, 谷华丽, 等。漯河市学龄前儿童眼病患病现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6, 32 (6) :868-869.
  [13]位建勋, 张新立, 林兰, 等。新乡地区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 (13) :2459-2460.
  [14]谭军伟, 乔丽萍, 何玲, 等。天津市东丽区1459例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 (2) :366-369.
  [15]伍雪云, 钱锦芳, 黎冬梅, 等。桂林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弱视调查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 (4) :635-637, 641.
  [16]李妮娜, 朱雪梅, 梁玉梅, 等。社区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研究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 (34) :5026-5029.
  [17]程紊, 黄俊, 陈敏, 等。上海市闵行区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5, 23 (11) :1194-1197.  
  [18]张丽, 吴丹。成都市锦江区3 650名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 (23) :5136-5139.
  [19]王晶, 魏宁, 吴广强, 等。医教结合模式眼保健健康教育课程效果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6, 24 (10) :1116-1118.
  [20]欧阳敏。三位一体眼保健模式对学龄前儿童视力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17, 24 (20) :82-84. 点击查看>>验光技师论文(精选范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眼科
原文出处:任芝莉.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规律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2):15-17+2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临床诊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