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稳中求进总基调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重要方向, 结合我国社会文化、地理调节之间的物质变幻, 合理地将社会经济资源分配到各个生产领域当中, 以切实地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文章针对“稳”与“进”进行了阐释, 其目的是探究稳中求进总基调的政治经济学实践途径。
关键词: 经济; 政策; 稳中求进; 经济结构;
稳中求进总基调合理地协调了自然与物质之间的变幻, 保障各个经济领域之间的平衡、确保政治的稳定性, 在节约来动力的同时, 依靠最小消耗量获取最大的经济成果。客观来说, 稳中求进总基调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向性纲领, 能够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稳中求进总基调之下稳步、扎实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 才能够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之下,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本文将针对稳中求进总基调的政治经济学进行全面的探讨。
1、 科学认识“稳”的作用与内涵
“稳”是稳中求进总基调的首要前提, 是一种事物发展的状态。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来看, “稳”所体现的内容便是将经济运行工作保障在合理区间之间。伟大的社会学家马克思曾经在提及社会经济发展运动趋势的过程中, 明确的针对不同生产领域中的这种平衡趋势与状态提出了界定, 并认为在经济社会中, 由于市场经济的因素, 多种生产领域之间平衡的趋势容易被破坏而带来一定的反作用。为了切实避免多种经济产业之间存在的不平衡现象, 在社会内部分工和社会经营的过程中, 必须通过“市场”和“政府”的两只手来最大限度上保障各个经济生产领域之间的平衡。此外, 马克思也提出了经济运行稳定状态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这也阐释出“稳”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 经济发展中的“稳”并不是静态的, 而是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是动态的发展过程。虽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经济运行不稳定的现象, 但是在“力求平衡”的基础上, 常常会通过宏观手段针对经济问题进行调控。可以说“稳”是经济发展的最终形态, 是建立在整个经济社会中的一种趋势, 与经济社会经营与发展各个环节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稳”是实现我国经济运用发展的重要基础, 更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 与社会分工存在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为了切实的保障政治经济的“稳”, 就应该尽量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 脚踏实地地结合国民经济运行资源的实际情况, 合理的配置我国社会资源。将社会中多种经济模式构建起合理的连接关系, 保障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 合理的将各个经济模式发展控制在平稳的状态之下。切实的通过宏观合理的调配资源, 满足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 确保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2、 正确把控“进”的力度与内涵
“进”与“稳”都是一种事物的发展状态, 所谓的“进”, 便是在合理的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过程中, 深化对经济的改革, 确保提升经济发展的实效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 有一些产业获取了超负荷的生产资料, 为日后的生产与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很其他很多生产部门, 在一段时间内对生产资源不断地获取, 甚至不确定自身的发展规模, 则会为日后的发展带来损害。所以“进”的前提和基础, 必须是在明确何种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再有序、有计划地开展的“进”。在实际开展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不仅要保障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 还要保障自身产品原本的质量, 并增添新的生产能力, 保障自身日后的可持续发展, 才能称之为“进”。[1]马克思明确提出“通过社会对自身的劳动实所进行的直接、自觉的控制来实现对社会生产的调节”, 这也表明了“进”并不是盲目的前进, 而是在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客观事实基础之上的前进。在社会经济实际“进”的过程中, 必须严格的把控好“进”的力度、节奏, 切实地在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平稳运行的基础上, 积极地调节生产与发展的力度、速度, 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此外, “进”也并不是盲目的改进和创新, 应该把握好“进”的力度和“进”的方向, 确保满足生产需求的基础之上, 调整需求结构, 保障产品结构与需求的适应性, 把握好进的实际进度, 优化土地、劳动力、资本之间的合理配置, 结合时代与行业发展的趋势, 不断融入新的发展动力, 切实地保障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
3、 稳中求进总基调的政治经济学实践途径
3.1、 保障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正所谓“量变引发质变”, 量与质是统一的整体, 在实际践行稳中求进总基调的过程中, 必须稳住经济大局, 做好社会托底工作, 平衡量与质之间的关系。若经济产业中过于重视量与质其中某一个项目而忽视了另一个重点, 则会严重地阻碍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造成诚信、人心的缺失。[2]纵观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与增长的趋势来看, 社会很多经济产业当中, 虽然持续增长速度较快, 但是其质量效益并不高, 随其他经济产业的转入与市场经济的调节, 此种产业的运行发展速度必然回落。我国正处于发展中阶段, 在全面小康、科技化生产、现代化农业等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当下, 必须确定企业自身的生长速度, 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之内, 实现“换挡不失速”的现象。切实地将社会经济发展重点放到调整社会经济产业的环节当中, 消除偶然事件和自然力所造成的异常破坏, 切实地保障经济平稳发展。
3.2、 落实社会政策托底工作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时, 我国的社会经济产业结构是公有制的, 较为单一。但是自我国改革开放工作全面落实运行之后, 我国经济结构也不断深化, 这必然会触动到社会某些既得利益。想要切实地压低社会经济改革成本红利、保障社会经济的持久生产动力, 就应该切实地保障社会政策托底工作。客观来说, 生产力、生产材料是确保经济运行的客观资料, 社会经济互动的过程中, 要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平衡, 就必须严格把控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等客观内容。把握好生产与劳动质量, 坚持经济平稳发展的主基调。充分发挥社会政策的实际效用, 将马克思思想和政治经济理论的内容, 融入国家政治经济政策当中, 发挥出“托底”效用, 保障需求弹性。切实结合市场、社会、人民的实际需求, 结合不同产业的实际发展潜力, 强化宏观政策的干预力度, 借助财政政策工具构建完善的社会资源保障机制, 强化社会福利计划和公共服务项目内容, 并针对特定的行业与生产企业进行一定程度上扶持, 切实地保障我国多个经济结构的共同、稳定发展。
3.3、 稳步向经济结构中高端跨越
经济运行往往会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 导致经济循环与流通的阻碍。此外, 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等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涉及经济运行中的各个层面, 所以中短期内我国经济必须稳步地向经济结构中高端迈进, 不能直接向全球经济发展水平高端看齐。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当下, 应该积极地在保障我国国内经济环境稳定与平衡的基础之上, 积极地扩大我国经济市场, 深度开拓国外市场。大力强化我国科技技术、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力度。保持我国生产流通顺畅性, 把握改革工作的关键, 切实地保障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平衡。在经济资源市场配置的过程中, 必须调整存量, 解决产品过剩的现象。合理化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权责关系, 在我国稳中求进总基调经济政策的部署之下, 有效地使我国经济结构稳步地向中高端迈进。
4、 结 论
总之, 稳中求进总基调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通过将自然与物质之间合理的变换, 确保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稳中求进总基调能够在经济、政治共同发展之下, 消耗最小的社会力量。我国在践行稳中求进总基调的过程中, 必须落实社会政策托底工作, 确保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嘉懿, 李家祥. 稳中求进总基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读[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 (5) :76-80.
[2] 杨承训, 乔法容.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内容[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8 (3)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当代实践就是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现实问题,解读当代中国发展逻辑,进而构建蕴含中国话语、彰显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伯恩施坦作为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鼻祖,其理论影响很大。当时,其理论一经提出不仅受到苏联的批判,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也受到以卢森堡为代表的左派的强烈批评。受此影响,中国理论界也对伯恩斯坦主义进行了强烈批判,称之为修正主义。然而,对于伯恩施坦到底...
一、这个马克思为什么会被遗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住在巴黎近郊时写成的,因此,这部着作的另外一个名称叫巴黎手稿。更准确地说,巴黎手稿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马克思对一些经济学着作所作的摘录和评注,日本人把它叫做经济学笔记;另一...
20世纪50年代,在李普塞特提出一个国家越富裕,它准许民主的可能性就越大的论点后,以经济发展为主的经济变量与民主化关系研究便成为民主化条件和动力研究中的重要论题。这个论题从其兴起便经受了颇多质疑,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证明其具有顽...
导论一、问题的提出。为何要设立自由贸易区?人们在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往往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回答。自由贸易区可以促进自由贸易、吸引投资、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自由贸易区还能够带动后发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扩大其对外出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政府职能的基本观点(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由于使用机器生产而形成了工厂制度,淘汰了家庭手工业。工厂生产,不仅仅把许多劳动者集中在一起,各个单独地工作,并根据机器的特性,将生产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业内专家在解读这一表述的进...
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和制度设计进行社会财富再次分配,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已经表明,政治制度是影响社会再分配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国家职能扩张趋势的发展,政治制度对社会再分配结果的影响权重势必增加,这进一步刺激了关心...
生命政治是对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和权力关系中的人的分析,故而生命政治被解读为一种凌驾于生命之上的权力,它可以“让人生”,也可以“让人死”,这种对生命的掌控不仅仅体现在个人,更体现在作为群体的人。...
论文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由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