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护理论文 >

麦牡汤擦浴防治手术后盗汗症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6-05 共3412字
论文摘要

  外科手术后盗汗是临床常见疾病,有部分患者于手后经常出虚汗,尤以脊背出汗较多,不论天气冷热或入睡,都可出汗,造成患者容易患感冒及抵抗力下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延缓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我院于2012年开始应用麦牡汤擦浴防治手术后盗汗症,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外科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100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纳入标准:手术后盗汗经中医科会诊确诊为中、重型术后盗汗患者,小学以上文化学历,首次接受腹部手术,麻醉类型:硬麻及腰麻手术;排除条件:腹部恶性肿瘤(包括转移瘤患者);合并有糖尿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及意识障碍患者;术前有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盗汗病史者除外。手术类型包括:实验组:肠道手术21例、胆道手术14例,腹部包块15例;对照组:肠道手术28例、胆道手术11例,腹部包块11例。其中,实验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6.5岁,中型盗汗38例,重型盗汗12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49.0岁,中型盗汗34例,重型盗汗16例。两组患者在病种、性别、年龄、术后出汗程度等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诊断标准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3种。轻型: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醒前1~2小时汗液易出,汗出较少,仅在醒后觉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中型: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试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重型: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液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

  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腹部术后外科常规护理,应用虚汗停5gbid,内服治疗6天。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麦牡汤进行擦浴,具体方法如下。

  2.2.1研究人员的培训及分工。成立以科主任、科护长、中医师及科研人员组成的麦牡汤擦浴研究小组,制定系统的麦牡汤擦浴治疗术后盗汗的宣传单张及操作流程,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对一线研究人员进行系统的擦浴技术培训,请中医科医师进行专业讲座及现场演示。研究人员明确分工,成员进行为期1天的严格操作演练与考核,按照考核标准人人过关。

  2.2.2制定患者知情同意书。编写患者知情同意书,要求研究者将研究的基本信息介绍给患者,如研究的目的、研究过程、研究的益处与风险等,并双方签名。

  2.2.3麦牡汤的制作方法实验前由广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和副主任中医师指导制作。将麦牡汤(麦芽120g、牡蛎120g、千斤拨60g)清水洗净,用清水3000ml浸泡15min后,煎水取药液2000ml,凉冻备用。

  2.2.4擦浴方法

  2.2.4.1擦浴前准备用治疗小桶将药液凉至41~43℃,备小毛巾2条、大毛巾1条。将用物及药液携至床旁,向患者解释清楚,避开手术切口位置。

  2.2.4.2擦浴要领。协助患者脱去近侧衣服,露出近侧肢体,将浸有麦牡汤的小毛巾拧至半干,呈手套式缠于手上,以离心方向进行按摩式擦浴,两块小毛巾交替使用。

  擦浴顺序颈部侧面沿臂部外侧至手背,再自胸部经腋窝沿上臂内侧经肘窝至掌心,胸腹部,擦浴完毕用大毛巾拭干皮肤。同法擦浴对侧,每侧各擦5min。协助患者侧卧,露出背部,下垫大毛巾,用同样方法自颈下至背臂部擦浴,用大毛巾拭干更换上衣。协助患者脱去近侧裤子,露出近侧肢体,下垫大毛巾。按摩式擦浴顺序为髂前上棘沿大腿外侧至足背,腹股沟沿大腿至踝部,自腰经大腿后侧,再经腘窝至足底部。擦浴完毕用大毛巾擦干皮肤,更换裤子,每侧5min。擦浴时避开手术切口位置,可灵活采用擦浴体位,每天1~2次,每次20min,3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二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2.2.5提供舒适的护理。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态、饮食等情况,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状况,热情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引导患者正确认识术后盗汗方面的知识,解除思想负担,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调节病室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室内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出汗多时协助更换衣物、床单,以保持干燥,协助皮肤清洁,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减少患者的不舒适感,使其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舒适。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加强基础护理,避免发生压疮,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生命体征及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2.2.6加强健康宣教及指导。指导患者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及盖被,避免剧烈运动,身体康复后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在饮食方面根据适合自己食疗调养。

  2.3评定方法

  2.3.1疗效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盗汗治愈、显效、无效的例数。自拟疗效标准:治愈:治疗6天后盗汗停止;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口干、浑身无力、面色无华、脉细、睡眠不好等症状消失;显效:治疗后盗汗明显减少;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口干、浑身无力、面色无华、脉细、睡眠不好等症状明显好转;无效:治疗后盗汗无改善;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口干、浑身无力、面色无华、脉细、睡眠不好等症状无改善。

  2.3.2满意度评价。患者出院前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2.4统计学方法

  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

  3、结果

  3.1两组患者术后盗汗疗效比较

  从表1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盗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论文摘要

  3.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从表2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论文摘要

  4、讨论

  中医认为,“阴虚则盗汗也”多由阴虚或血虚所致,气血同源,手术患者多为术后失血,常为气血虚弱,阴津不足。中医提出“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十分严重,应积极治疗。盗汗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好发于结核病及某些虚证患者;此外,外科手术后、小儿及常人过劳时,亦可发生。偶然的汗出并不妨碍健康,若汗出过多,则易影响疾病恢复。手术患者由于手术时易损伤患者的阴血、津液。导致患者出现阴虚,营卫不和,盗汗比较常见,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治疗,但出现中、重度盗汗可影响手术患者的睡眠质量,并可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中医治疗盗汗,在古今医学文献中介绍的很多,并且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程水明提出,患者手术前均无盗汗,在手术后住院期间出现盗汗,时间最短4天,最长7天。程祖耀采用中药基本方(浮小麦、牡蛎、太子参、麦冬、丹参、胡黄连等)治疗手术后盗汗52例,总有效率为100%。术后患者受到禁食、进食困难的影响,盗汗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本研究主要应用麦牡汤擦浴,方中应用大量麦芽为君,麦芽甘、平,入脾胃经,禀天地生发之气,开发脾胃而无升藤伤阴之弊,用量特大,欲使气机更加活泼,护养元气、胃气,生化营血、营阴,牡蛎碱寒,平肝潜阳,收敛固汗为臣,千斤拨辛温,强筋骨除温,通络为佐使,引药直达经络,发挥疗效。本研究中对照组采作虚汗停进行治疗术后盗汗,而虚汗停颗粒的药理作用能对毛果芸香碱引起的实验动物出汗亢进有较好的对抗作用,对在偏高温(28℃)环境中的实验动物出汗有抑制作用,适用于由气阴不足引起的自汗、盗汗及小儿盗汗。实验组采用擦浴法,使药物的渗透和吸收能力增强,较好地发挥药物调理营卫止汗的作用。从表1、表2所知,应用麦牡汤擦浴患者治愈术后盗汗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充分说明,麦牡汤擦浴可防治术后盗汗症。患者腹部手术后睡眠障碍受多种因素影响,针对性采取一整套个体化护理措施,可以收到良好效果,并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该项目对术后护理有指导作用,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帮助患者入睡,对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1.
  [2]董卫功.生脉饮治疗骨科手术后盗汗105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4):40-41.
  [3]张惠萍.治疗盗汗的临证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2(3):82-83.
  [4]程水明.中药治疗骨科手术后盗汗35例报告[J].中医正骨,2008(7):62.
  [5]程祖耀.中药治疗手术后盗汗52例[J].陕西中医,2003(9):810.
  [6]肖琴.老年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J].现代医院,2008,8(6):87-8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