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

服务弱势群体的无障碍公园设计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05 共466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6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城市公园是一个提供给大众游览的公共空间环境,它需要人们用自身的感觉器官如视觉、触觉、听觉等去感知公园,却又与人们的行为习惯紧密相关。经济不断发展,物质文明日益满足人们的需求,精神文明便成为人们追崇的目标。因此,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则成为人们生活环境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关系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城市的发展状况。面对这样的趋势就为设计工作者提出了十分紧迫的研究课题:在户外公共环境的无障碍建设,残疾人和老年人由于生活圈子比较小,造成一种孤独感,所以他们非常渴望能与别人交流,他们希望有足够的交流场所,对于行动不便者来说只有保证了空间的安全性和方便可及性的情况下,他们才能放心的参与其中,保障这类人群的公共参与性,体现关爱,营造安全、便捷、舒适的无障碍户外环境。

  本文通过关注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户外活动需求入手,查阅相关知识,通过对竞秀公园和东风公园的实地调研,在到对国内外优秀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经验、教训,结合设计理论依据和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行为习惯和游憩需求,研究其对户外活动空间环境的普遍性需求,分析收集的资料和问卷调查,总结残疾人和老年人在城市公园进行户外活动的现状,分析他们在城市公园空间环境中的普遍需求。进一步探讨城市公园内无障碍环境设计具体原则措施办法。将无障碍设计贯穿到公园规划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力求创建一个供社会所有群体共享的安全、便捷、舒适的无障碍公园环境。虽然介于研究条件有限,研究仅限于竞秀公园和东风公园,没有涉及更多或是其他地域的公园实例,故研究范围在广度和普遍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希望有一定的参考性。城市的发展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对每个单独的个体而言,得到尊重和关怀,内心获得归属才能真正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进而提升到国家的文明程度。

  6.2 展望
  
  公园无障碍设计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由点到面,由一般到特殊的形式推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向前发展,最终把设计的对象从特殊的残疾人转向到所有的人群。

  在城市环境的规划和建设中,要遵从“以人为本”的原则来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全面思考所有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适合所有人共享的环境,即达到通用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社会生活,提升城市的环境和质量,形成一个“人人平等,互相共享”的和平社会。
  
  参考文献
  
  [1]2001 J G J.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S][D], 2001.
  [2]新东。东瀛无障碍有感[J].中国残疾人,2005(2)34-35.
  [3]章品,赵媛。美国信息无障碍法律法规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5):116-119.
  [4]许巧仙。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权益维护的保障[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3)11-15.
  [5]陈海。从城市建设角度浅谈无障碍设计的要求[J].中国勘察设计,2009(9)86-88.
  [6]李志民,宋岭。无障碍建筑环境设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
  [7]Onny Eikhuag.通用设计在娜威的演进[J].大设计,2011(1):54-53
  [8]克莱尔·库角·马库斯,卡罗林·佛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1:80-104.
  [9]周文麟,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1
  [10]周梦佳,蔡平。“五感”设计在景观中的研究与应用。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L],1990.
  [1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无障碍建设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3]蔡禾,周林刚。关注弱势城市残疾人群体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1~33.
  [14]郝春东,柏立华。特殊群体心理学。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11
  [15]成斌,赵祥。近 20 年国际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制进程综述[J].建筑科学,2008,24(3):157~159.
  [16]张谊。中美无障碍环境建设问题比较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3,20(3):91~94.
  [17]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植物园(组图)[EB/OL].2008.
  [18]胡延利,陈宙颖。境外景观设计公司作品集萃[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86~97.
  [19]埃文斯克利夫兰植物园[EB/OL]
  [20]刘劲杨,艺红,王琦。城市感官公园设计初探[J].江苏林业科技,2009,35(6):53-55
  [21]新加坡 350 万美元打造企方位“感官公园”[J].广西城镇建设,2008:123
  [22]金磊。城市无障碍环境的规划设计[J].现代城市研究,2001,(2):29-31.
  [2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无障碍建设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4]王慧,张梅,杜坤。走近爱知世博会场馆知见闻(二)[EB/OL].
  [25]黄伟明。设计博城市[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30~52.
  [26]以人为本 清除障碍--爱知世博会无障碍设施建设[EB/OL].
  [27] 2005 爱知世博会的无障碍设计规划[EB/OL].
  [28]2005 年日本国际博览会[EB/OL].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L],1990.
  [30]《中国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L],1996.
  [31]冯月。浅谈无障碍的形成与无障碍建设的发展[J].四川建筑,2005,25(5):10~12.
  [32]陈光。我国无障碍建设发展概况与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8):684~685.
  [33]朱久兵,周东升。关于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反思:以南京市为例[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0(2)47-50.
  [34]世博园区无障碍设施年内全覆盖[EB/OL].
  [35]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无障碍 将设立残疾人专馆[EB/OL].
  [36]杜长梅。城市公园无障碍系统规划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建;福建农业大学,2013
  [37]陆志成。公园中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现状分析[J].现代园林,2009,(5):70~73.
  [38]田桓宇。设计的人性化[J].长春大学学报,2007,17(4):105~107.
  [39]宋海燕,赵文学。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J].山西建筑,2006,32(8):49~51.
  [40]沈逢源。园林景观规划中的无障碍设计[J].科技信息,2007(29):270.
  [41]刘志强,洪亘伟。关爱弱势人群--共享城市园林[J].福建建设科技,2008,(4):31~32.
  [42]王湃。人体工程学及其未来[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3(2):71~73.
  [43]徐磊青,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4]徐青。景观设计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12:3.
  [45]曹燕。居住区公共空间夜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0
  [46]李斌。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J].建筑学报,2008,(2):30~33.
  [47]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
  [48]余醉。城市公园植物景观引游人感知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人学。2007
  [49]王金瑾。城市湿地公园的体验设计研究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50]柳建华,顾勤芳。建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51]林玉莲,胡正凡编着。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2]曹燕。居住区公共空间夜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0
  [53]翁玫。听觉景观设计[I].中周同林,2007,23(12)46-51.
  [54]薛岩。户外环境景观中的无障碍感官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6.1)
  [55]黄硕。触觉没计之我见[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9(7)32.
  [56]刘敏,陈大乾。适合老人与残疾人的环境设计探讨[J].华中建筑,2000 (3):120-121.
  [57]刘金。中国的芳香植物资源[J].中国花卉园艺,2004(10)4-5.
  [58]叶茂乐。五感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D].天津:天津大学,2009
  [59]王欢,王晓俊。老年人适用公园绿地建设评价调查[J].北方园艺, 2010(2):139-142.
  [60]蔡清。哈尔滨市适宜老年人的综合性公园绿地建设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9:79-103
  [61]王欢。适宜老年人的公园绿地建设研究以南京市为例[D].南京林业大学,2007.
  [62]梁芳,崔凌霞。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讨[J].城市设计,2010,5.
  [63]刘晓琦。残疾人心理特征与无障碍设计[J].四川建筑:城市规划与环境建设,2010.8.
  [66]方婧,刘杰。园林景观的无障碍设计[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10):112.
  [67]林怡。无障碍设计在园林建筑中的体现[J].城市,2009(8):68~70.
  [68]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69]辛红梅。浙江省游憩型绿道规划发展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1.
  [70]徐振。城市开放空间通用设计[J].中国园林,2006,22(11):22~25.
  [71]孟研,冯君。感受城市景观的细部设计[J].华中建筑,2007,25(10):130~132.
  [72]Granoe G.Reine Geographie[J].Acta Gepgraphica,1929(2):1~202.
  [73] Wrightson K.An Tntroduction to Acoustic Ecology[J].Soundscape:The Journal of Acoustic Ecology,2000,1(1):10~13.
  [74]赵秀敏,王竹,石坚韧。社区公园的声景观研究[J].新建筑,2006(4):118~122.
  [75]吴晓华,王水浪。城市园林空间中的声景设计[J].山东林业科技,2008,38(2):72~75.
  [76]Jay Appleton.Landscape in the Arts and the Sciences[M].Hull:University of Hull Press,1980.
  [77]Steven C,Bourassa.The Aesthetics of Landscape[M].London:BellhavenPress,1991.
  [78]葛坚,赵秀敏,石坚韧。城市景观中的声景观解析与设计[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38(8):994~999.
  [79]刘滨谊。论声景类型及其规划设计手法[J].风景园林,2009(1):96~99.
  [80]程志永,毛白滔。基于多感官互动的体验性城市景观形象设计[J].现代园林,2009(11):12~14.
  [81]陈李波。论城市的非视觉景观[J].华中建筑,2008,26(3):169~171.
  [82]罗翔凌,江金波。浅析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的构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70~71.
  [83]李宇宏。景观设计基础(植物设计篇)[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84]张丹,崔博娟,贺晓明。浅析感官作用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24):70~71.
  [85]刘玉玲。马洛斯关于人格健康人的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86]钱钟书,旧文四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87]梅瑶炯。一米阳光--辰山植物园盲人植物园设计。上海建设科技,2011

  致谢

  本人撰写的这篇学位论文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李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将铭记于心,感谢你们给了我两年丰富多彩的研究生生活,让我受益颇多。

  首次,要感谢我的导师李宏伟副教授,是您给了我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让我接触到风景园林专业的研究领域,在学习中不断鼓励和指导我进行学术创新。李宏伟老师对专业的研究态度让我懂得,在学术的研究的道路上不仅要注重知识点滴的积累,开拓自己的视野,还要在工作研究中持有认真、细心的态度,敢于表达自己的质疑,敢于提出问题。本论文从定题、拟提、实地调研到总结并进行案例研究,再到论文写作的展开,对于每次的提问,李老师都能耐心的进行讲解并指导实践解决问题。可以说我的论文中甚至细到每个环节都倾注了老师的心血。我很庆幸成为老师的学生,虽然研究生的生活很短暂,却为我在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其次,感谢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的诸位导师,王广和老师,李国庆老师,纪江海老师,王宁老师,尚改珍老师等,他们在我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给予了我宝贵的指导建议。同时感谢我的辅导员,研究生学院的张海涛老师,为我们能够顺利毕业辛勤的操劳。

  感谢康峰、张梦咪、贾雪峰、李佳、马春润、曹光明、魏金凤、刘娟、董璐等在论文修改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感谢风景园林的所有兄弟姐妹们,有了你们才使研究生的生活更加精彩,更有意义,感谢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鼎力相助和支持。

  最后,祝愿我的老师们生活、事业风调雨顺,桃李满天下;祝愿我的同学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祝愿我的母校河北农业大学龙腾虎跃,创造辉煌!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风景园林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