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

乡村特有景观的建设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05 共432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第1部分 乡村特色景观的营造研究
第2部分 乡村景观吸引力提升策略分析绪论
第3部分 乡村景观设计基础理论及相关概念
第4部分 乡村景观发展研究
第5部分 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
第6部分 樱桃沟乡村景观规划实践应用
第7部分 乡村特有景观的建设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展开更多

  6 结语

  6.1 全文回顾

  我国开始乡村景观的理论研究相较于国外较晚,但一直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乡村景观规划在功能规划方面偏差,有些对乡土文化造成了曲解和损坏,缺乏对资源的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的开发内容更是单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旅游开发,使原本秀丽的风景遭到破坏。

  为了应对社会发展下对乡村景观建设的新要求,强调生态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协调和统一。通过对比传统乡村景观的规划内容和方式,探讨并提出新的乡村景观规划模式。深入分析乡村景观吸引力的产生机制,通过了解旅游者旅游动机、景观质量、空间距离和时间成本等阻力作用以及旅游提升对其的影响,能更有针对性的提出乡村景观吸引力的有效提升措施;从而达到有利于营造适宜的人居环境,有利于带动当地乡镇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城乡的融合的目标。运用美学原理和中国传统园林的造景手法,充分挖掘乡村景观视觉美感上的潜力,从而提高乡村景观美学质量;抓住传统文化的脉搏,渗透进景观的表达,提高文化品质;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注重生态功能的强化,有效保护乡村景观生态稳定性;充分开发旅游资源,建设观光、科普、体验等多种不同主题的游览项目,丰富旅游内容。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下,运用科技的手段来进行景观的建设,无论是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生态科学技术,还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智能化平台的管理和宣传手段,都具有便捷人们的使用、降低经济成本、减轻环境压力的优势,提高了乡村景观的吸引力,形成现代化的乡村景观规划方式。通过理论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出乡村景观"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理想模式,并提出包含乡村景观美景度、敏感度、可达度和相容度四个方面内容的评价体系作以保障。运用系统分析法和实证案例结合的方法,论文最后以在读期间参与的山海关樱桃沟乡村景观规划项目为案例进行实践,进一步详述了乡村景观吸引力提升的措施,充分发掘了乡村景观的多重价值。

  6.2 不足

  在整个研究中,由于个人有限的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论文的研究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有待今后进一步改善:乡村景观吸引力提升模式有待实践进一步验证;如何与提升景观吸引力的其他方法进行整合,有待未来研究的深化;选择山海关樱桃沟乡村景观规划作为主要案例分析,其设计特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其他区域的乡村景观的吸引力提升的典型特征,也需要后期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程雯。 陕西省商洛市新农村建设研究[D].贵州大学, 2009.
  [2] 国务院办公厅。 ***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作批示[N/OL].[2013-10-09].
  [3]郑文俊。 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9.
  [4] 李向婷, 龙岳林, 宋建军。 乡村景观评价研究进展[J]. 湖南林业科技, 2008,35(1):64-67.
  [5] 刘莉, 杨效忠。 国内乡村景观研究进展[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 24(5):417-473,422.
  [6] 翁有志, 丁绍刚。 国内乡村景观规划文献研究分析与评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6(3):1032-1034,1075.
  [7] 闫艳平, 吴斌, 张宇清, 等。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防护林科技,2008(3):105-108.
  [8] 周心琴。 西方国家乡村景观研究新进展[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 26(3):85-90.
  [9] 郑文俊, 周志翔。 基于旅游视角的农业景观吸引力及其测评体系[J]. 江西农业学报, 2008,20(10):146-148.
  [10] 曹莉丽。 乡村景观保护与开发--以萍乡草水河为例[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29(2): 23-26.
  [11] 刘黎明, 李振鹏, 张宏波。 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J].生态环境, 2004, 13(3):445-448.
  [12] 郑文俊。 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09.
  [13] 李万洪。 三圣花乡片区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8.
  [14] 范建红。 乡村景观空间演变及其调控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D]. 中山大学, 2007.
  [15] 普通心理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16] 景红德。 大连市马栏河综合治理工程和景观改造对策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08.
  [17] 侯芳。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 北京林业大学, 2008.
  [18] 闫艳平, 吴斌, 张宇清, 等。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防护林科技,2008(3):105-108.
  [19] 陈倩。 试论英国景观特征评价对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借鉴意义[D]. 重庆大学, 2009.
  [20] 王永晶, 徐文辉, 鲍承辉。 重塑新农村乡土景观的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 2012(4):591-594.
  [21] 张弢 苏婧。 保护·模仿·再生--新农村建设中保持乡土景观元素的探析[J]. 林业科技开发(风景园林版), 2007, 22(4):126-129.
  [22] 林莉。 城郊乡村游憩地景观特色营造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23] 丁运超。 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 安徽农业科技, 2009,37(3):1281-1283,1344.
  [24] 赵鑫。 论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D]. 河南大学, 2008.
  [25] 林莉。 城郊乡村游憩地景观特色营造研究--以武汉市近郊区新农村规划为例[D].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26] 陈倩。 试论英国景观特征评价对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借鉴意义[D]. 重庆大学, 2009.
  [27] 李海艳。 贵州不同聚落形态旅游业的发展研究[D]. 贵州大学, 2008.
  [28] 张云鹏。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29] 郭文华。 城镇化过程中城乡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04.47
  [30] 李献兰, 杨美玲。 论城乡一体化下的乡村景观规划[J]. 现代园艺(景观设计版),2012(19):49-50.
  [31] 王云才, 刘滨谊。 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 中国园林, 2003, 19(1): 55-58.
  [32] 晋国亮, 汤晓敏。 基于乡村发展的乡村景观多元价值体系构建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 2012, 30(2): 72-75.
  [33] 刘利昶。 关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的研究[J].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技财经, 2012(9)。
  [34] 王凯。 村庄规划中生态理念的导入研究[D]. 苏州科技学院, 2010.
  [35] 乡村景观对西方现代风景园林的影响及启示。 乡村景观对西方现代风景园林的影响及启示[J]. 中国园林, 2009, 25(2):83-89.
  [36] 晋国亮, 唐晓敏。 基于乡村发展的乡村景观多元价值体系构建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2, 29(2):72-75.
  [37] 张战勇。 北京市关于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考[J]. 商情, 2010(16):147.
  [38] 郑盈盈。 中国学术职业吸引力的制度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39] 魏强。 新农村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5):2864-2865.
  [40] 毛佩玲。 村落空间旅游资源化的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D].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10.
  [41] 王松。 城乡过渡景观生态构建的应用[J]. 科技风, 2008(6):79.
  [42] 刘萍。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07.
  [43] 王云才。 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评价体系[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36(3):389-392.
  [44] 卓美行。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东北农业大学, 2012.
  [45] 刘莉文。 乡村景观开发与建设研究--以柳州市三江县丹洲村为例[D]. 桂林工学院,2008.
  [46] 李亮。 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乡村风景资源的评价与保护[D]. 华中农业大学, 2011.
  [47] 陈艳萍。 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30(3):42-44.
  [48] 郑文俊。 乡村景观吸引力及其形成机制探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10(2):53-54.
  [49] 魏强。 新农村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5):2864-2865,2938.
  [50] 申玮, 周新超。 城镇水体景观休闲娱乐的功能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4):74-76.
  [51] 尹怀勤。 绚丽多彩中国月文化[J]. 百草园, 2008(3):56.
  [52] 雒明明。 寒地新农村乡土景观设计的研究[D]. 东北农业大学, 2009.
  [53] 韩晔。 可持续的农村景观小环境研究--以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为例[D]. 天津大学,2006.
  [54] Yu K. Five Traditions for Landscape Urbanism Thinking Inspiring traditions in urban planning, design history and related fields[J]. 2010.
  [55] 朱强, 俞孔坚, 李迪华。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J]. 生态学报, 2005,25(9):2406-2411.
  [56] 芦宇苗。 明代诗歌理论的流变[D]. 上海师范大学, 2009.
  [57] 李春晓。 象征的辞格特性[D].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0.
  [58] 侯则红, 陈展川。 解读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0,16(4):128-129.
  [59] 周艳丽。 区域文化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05.
  [60] 李向婷。 城市郊区乡村景观规划研究[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18(2):64-67,148.
  [61] 盖晓媛。 杭州市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D]. 浙江理工大学, 2010.
  [62] 陈敏, 孙俊桥。 解读上里古镇的景观意象[J]. 四川建筑(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版), 2010,30(6): 34-36.
  [63] 方法林, 张骏。 基于人居环境视角的乡村旅游吸引力体系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2,51(22)。
  [64] 蒋艺芳。 现代生态农林园景观资源开发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65] 宣功巧。 运用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斑块和廊道[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 24(5):599-603.
  [66] 范媛媛, 韦东山, 武欣慧, 等。 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探讨--以呼和浩特市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园艺博览版), 2009(6):51-53.
  [67] 王钊。 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方式研究[D]. 东北农业大学, 2012.
  [68] 陈威。 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09.
  [69] 申玮, 周新超。 城镇水体景观休闲娱乐的功能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4):74-76,80.
  [70] 李少静。 整合与协调--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 天津大学, 2007.
  [71] 覃婕。 武汉市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景观多样性与景观敏感度评价[D]. 华中农业大学,2006.
  [72] 徐永战, 杨科。 余西古镇乡村景观历史延续性重构的思考[J]. 南方建筑(绿地建筑技术与设计), 2010 (5 ):60-63.
  [73] 赵敏燕。 竹林生态旅游环境解译系统的构建研究--以蜀南竹海为例[D]. 西南林学院,2006.
  [74] 田敏娟, 吴广卫。 西安市楼观台旅游吸引力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1, 27(23):291-294.
  [75] 钱明亮, 张小建, 任丽琴。 浅论亭廊架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 2008,34(15):349.
  [76] 孙新宇, 刘志敏。 生态型休闲农庄品质打造核心问题解读--以云南万家欢蓝莓庄园为例[J]. 中国乡镇企业, 2012(3):72-75.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风景园林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