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

居住区绿地文献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11 共574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居住区绿地概念

  居住区绿地的含义指的是人类居住社区、街道中不包括居住建筑区域、道路分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域以外,能够用作绿化的区域。它是指一个公共居住的绿色空间,以及绿色公园和道路之间的配套公共设施,其中也包含满足本地植物生长的土壤的要求,有利于居民平时安逸的生活(《城市规划与设计规范》),在居住社区里面的的公用绿化,应该依照各异的规划设计手段配置适合的中轴绿化和组团绿化。绿地从字面上看也就是种植绿色植物的区域,还包含有在绿地之上的运动区域、小型建筑、景观小品和铺装小园路之类。居住区绿色空间是一个城市里绿色系统的重要环节,在现代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居住区绿色空间占有很大的比例,住宅绿地的安排将直接对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产生影响。人类在小区里面生活、休闲、娱乐的时光最长久,其对所住民众身心愉悦的影响极为明显,宅间绿地是居民参与次数最为广泛的绿地体系。住宅区绿化系统的分配对比来讲相对简单,对这些系统的维护和养护的手段方式相对更加容易。近年我国城市小区的绿地系的完善能力日益壮大,发展非常快速,令我们国家的住宅小区的室外环境整体水平有了极大提高。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种类,例如住宅区小游园,绿地组团系统,楼间绿地系统,社区公共建筑周边绿地,小庭院绿地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地等等2.2 居住区绿地特点。

  依照国内现有的对城市绿地的分类准则来说,可以讲居住区绿地大概分为大、中、小三个层次,一共有五个大类,十三个中类,十一个小类,其中的五个大类型分别是:公园绿地(public park),生产绿地(nursery)、防护绿地(green dufer),附属绿地(atached green space),其他绿地(other green space)。我们居住的社区周边的绿地系统应该包含在附属绿地里。所以在搞明白居住区绿地的特色以前,应当先搞清楚五中类型的绿地分别有什么特点,以及他们互相之间有什么区别,城市住宅绿地是一个城市中园林体系里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对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广义上来说更是我们城市人口接触最紧密的外部活动场地,这是评定一个绿色人类居住区是否完善的重要准则。总体来讲,居住区用地在城市整体用地的比重中可以达到百分之六十,而这其中居住区绿化在这里面的比重大概在百分之三十到六十左右。如此大范围的人居绿地区域,是整个城市绿地中点、线、面相结合中的面的重要体现,他的面积相对比较广阔,在一个城市的绿地系统中所占面积最大,分布广泛。距离我们的生活最近,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地方,更是我们的日常生活经常参与的场所。

  现代居民居民的日常生活比较热衷于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生意盎然的自然环境中,尤其是儿童、女性、老人们,他们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房间里生活的,假日生活的逐渐增多令人们在屋内的时光日益增多,如今是科技时代,很多的人都会在室内进行工作生活,除了对舒适的家居生活的要求之外,他们更向往的是田园式的生活状态,回归自然的生态宜居环境。现在,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日益变为人类丰富生活的首要条件,已然变为人类日常生活中比不可少分一个重要环节。人居社区的绿地系统除了拥有一般配套绿地应有的特点以外,他还有着自己的独特属性。跟工厂区绿地、街心绿地等绿地设计相对比来看。社区绿地系统的设施相对完善,环境也更加怡人,对绿色植物的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具有很大的绿化面积,他的最大作用是为社区的居住业主提供生活上的愉悦享受,所以绿化质量的高低对寻求高质量生活标准的业主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2.3 居住区绿地的作用

  2.3.1 提高生活质量

  小区绿地承载着居民日常的休闲活动,一般居住区专门设定有专门为老人儿童用来休息活动的设施地域,这使得社区居民每日茶余饭后就能在小区里面进行散步、聊天、休息等日常活动。

  2.3.2 改善生活环境

  良好的绿地配置能对楼体、户外设施、休闲场地起到良好的陪衬、托显、遮蔽的功用,在居住区里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产生出优秀的景观空间,营造出美好的人居环境,极大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2.3.3 调节地区小气候

  良好的绿化种植能够增加地区空气湿度,进而降低夏季炎热的气温,茂密的林冠线能明显的降低该地区的风速,在没有风的情况下。因为绿地部分的温度比建筑区域的温度低一些,所以就会出现区域冷热空气的对流,产生出区域性的微风现象。在炎热的夏天就可以利用社区内良好的绿化引导气息的流动,进而有效的改善加强社区空气的流通性。

  2.3.4 维系环境卫生

  良好的绿化能够净化地区空气,吸附烟尘以及消除有害气体,阻隔噪音污染,大大的改善了社区环境卫生。避免的疾病和污染的传播,改善居民体质。

  2.3.5 躲避突发避灾

  当地震、战争等突发性灾难发生的时候,可以利用居住区绿地进行疏散、隐蔽人群,以便于起到良好的躲避灾难的作用,有效地保护了居民的人身安全。

  2.3.6 保护坡地的稳固

  由于小区用地的不确定性,有一些社区是建设在欺负的地形上或者是河流湖泊的岸边,植物良好的根系能够有效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避免滑坡现象的发生,良好的保持坡岸以及地形原貌。

  2.3.7 分割小区空间区域

  居住区绿地能够有效的改变楼宇之间、住宅和室外场所之间、房屋和路网之间的联系。通过绿地对居住区域的划分,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效果,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创造出不同的绿色环境。

  2.4 国内外研究概况

  2.4.1 国外研究现状

  在全球范围内对于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设计探索与发展源于上世纪中期。希腊学者赛迪亚兹在上世纪世纪五十年代创立人类聚居学,他倡导人类聚居问题和生态学、环境科学间相互联系的新理念,慢慢被民众所认可和看好。六十年代的时候,著名建筑设计师保罗。索勒瑞( Paolo Soleri)将生态学( Ecology)和建筑学( Architecture)两种思想归结成为 Arcology,即是生态建筑学,自此之后生态建筑学以一个新出现独立学科的方式出现在人类的视野里。1963 年 V.奥戈亚在《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这篇文章里,他指出了建筑规划以及地理区位、自然气候相互结合的规划理念,1969 年美国的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 Lan L. 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出版,他的观点倡导人类、大自然、建筑物和社会应当平衡共生,这应该是居住区绿地所探求的第一位问题。他提出在目前的情况下,人类应该和大自然寻求最和谐的共生关系,在开发自然的过程中应该适可而止,有所节制,人类应该和大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平衡,协调发展:他表示人类应当寻求一条适合我们生存和行为能力前进的各种绿色居住区的有效手法和新型设计方式。此书的出现问世表明了绿色建筑这一建筑体系的成立,这就说明的绿色环保这一解决人地矛盾的手段在建造领域的创立和运用正式成型。

  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经历了石油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之后,西方国家的学者们对节能建筑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对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利用上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西方国家的建筑师开始利用生态学理论设计的一些生态建筑出现在世人眼中,在上世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际建筑师联盟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提出了以建筑、人口、环境综合发展为至高目标的学术论点,清楚的说明了因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过多和生态恶化、资源枯竭等严重的自然问题已然急需寻求一种解决的方法。早在 1984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就严峻的环境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个思想理念,其主旨目的大概有两方面:首先是强调发展的主题;然后是倡导社会的前进应当兼顾自然环境、生态水平、经济结构等等各个方面的共同繁荣,尤其主要的则是强调用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来谋求经济的发展。1985 年,德国建筑师格鲁夫就现在大城市一贯追求生活方便和效率以破坏生态平衡与人性化特色的"都市型社区"这一不合理情况,提倡建设人类与环境、自然和平共处的"生态型社区"之理念。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对生态型社区的研究开始走上轨道。1991 年布兰达。威尔和罗伯特。 威尔两人合力编纂的《绿色建筑: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出版,书中提出了新的思想,也就是在新时代设计师应当主意整体性,考虑生态资源、绿色环境、住户要求、自然条件融会贯通的新理念。阿莫里。B.洛温斯在其发表的文章《东西方的融合: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而进行的整体设计》里明确提出:"生态建筑群落不单指的是单纯的物质建造,更应该包含文明、精神、经济等一些方面的交流。而在同一时代,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学者西蒙德(John.aSimomiS)在其所编纂的《景观设计学》一书中明确倡导我们需要重新认知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微妙关系,应当和谐共生。他极度赞扬和崇尚我国古人所追求的传统自然观和环境意识以及顺应自然的设计手法和造园手段,学习天人合一的"旧日真理".

  在 1993 年召开的国际建筑协会第十八次大会是"绿色建筑"前进历史上带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重要会议,在人类与自热的和谐发展这一思想感召下,此次大会以"十字路口的建筑设计--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为主题思想,在会议上所发表的"芝加哥宣言"的提出了景观建设的新状态:"建筑物和他周围的自然环境在我们对自然界的影响中充当着重要的地位;新时代的规划和设计需要依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原则,它需要充分的利用和掌握现有的资源和能源,遵循保持并维护全人类身心康泰的原则,其中所用材料的选定也应综合考虑这一原则""现今的人类社会的一些建设正在无止境的破坏自然环境,这种行为是非常不明智的,所以人类的理念亟待改变,应该寻求绿色环保的理念作为设计的几把原则"此次会议倡导整个世界的设计师应当注重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持久性和谐发展,此理念应该是各国设计师所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

  1996 年,各国元首与专家学者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一起召开了联合国人类居住环境科学与建筑大会,与会的各个地区元首共同制定了纲领性文件《人居环境》,通过此次会议所指定的原则和纲领,所有人类的建造行动自此以后终于有了一个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这几十年以来,大部分外国设计师对绿色环境建筑的设计研究从对单纯的个体建设、普通的技术层次提高到综合的理论完善的知识提携上,从单纯的修建建筑增加到对整体的自然环境的估算,以及对整体区域的规划层次上,已然演变为了综合概括的多种专业学科互相交织组成的新概念。近些年来,社会突飞猛进,绿色环境这门学科在其方式和内容上有很大的发展和延伸,各个设计师在绿色环保建筑的领域上不论是在设计、材料还是在施工等任何环节上,他们都不断的追求和谐,所以在对资源的节约和二次利用以及对环境的救助防止污染等等领域都有很大的突破,更值得欣慰的是各国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也开始倾向于绿色建筑的理念。

  2.4.2 国内研究现状

  跟一些欧美国家对比来说,我们国家对绿色居住区的建设理论研究还处在一种相对初级的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的工农业发展一日千里和人口的不断增多,人们对生态、环保、绿色生活的领域关注越来越强。我国国民对环境保护,绿色生态等问题愈加重视,居民对自己生活地区的周边环境要求更更加的严格,居民对自己住宅环境要求不单单是单纯的居住,更要有要求有健康性和宜居性,这种现象更是大大推动了我国设计师和学者们对于绿色居住区和居住区可持续发展这一理论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国家的建筑界学者以生态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原则,对新世纪我国绿色居住区的前进方向也进行了美好的设想。

  我国在1994年制定并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也就是《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把我们国家居住区绿地建设的发展前进方向归结为:"完善我国居民住宅区绿地的经济条件与生态环境以及社会民众的生活同工作的环境"其实际的实施工作应该是:为人民大众提供住宅;完善居民的社区服务;对居民社区的一些公共设施进行修复维护;对卫生问题、垃圾问题、排水问题综合改善;生活能源的输送管理维护;对主要项目进行规划,设计符合人居习惯的绿色居住区,此次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应当包含如下功能:城市污染处理和无公害体系;现代化都市交通系统;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综合治理;新时达居民住宅环境提高;都市建筑综合节能管理;城市建设和综合信息系统的完善;城区建筑和防灾体系的综合建设。

  在这种大背景的影响下,我们国家制定并向人类环境大会的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类社区发展报告》该报告拟定了九六年至一零年我国公民绿色居住区前进方向的"发展计划",报告的具体实施原则是人口制度化、城市综合整治、住宅以及配套设备等方向,这就为我国今后十几年内人居社区绿色理论划时代的发展拟定了方向。

  中科院院士,我国着名城乡规划专家吴良镛先生归纳了我国生态建筑发展的一些经验和遗留问题,他指出了我国新时代绿色人居环境的改善的五条的基本准则:关注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人类居住环境的修建同社会经济人文科学的良性循环;应该尊重科学发展规律,促进社会经济的壮大以及民生的繁荣;对我国居民的基本生活利益进行关怀,推动社会整体发展趋势; 根据以上思想理念,我们应该努力推进我国科技水平以及环保理念的快速进步。

  为了是我国居民社区成为:"节能、防污、减排、环保、节地"的生态居住社区,我国国家住宅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经过研讨确立并且推出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而且在本世纪初进行了科学上的论证研究,这就为我国绿色居住区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导。这是我国第一个对于绿色居住区建设的科学性研究结果。其中涵盖了营造守则、标准技术、建设原则以及检测标准等等多个领域。制定此导则的最终目的就是:遵循以科技为指导的思想,最终目标是推动我国居民绿色居住区的综合建设以及提高居住区综合居住体系,以居民居住的社区为基本单元,整体增加我国居住区节水、节能、排污、防灾的整体能力,寄希望其可以推进相关行业的进步,最后达到发展绿色居住区设计目的,进而令社会整体经济能力和综合环境相互结合进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本文件将居民小区的各项指标归纳为几大体系,分别是:能源体系、水资源体系、气候体系、声音体系、光能体系、热能体系、绿化体系、垃圾回收再利用体系、节能材料体系。更是为这些体系的各类指标拟定了准确细致的参照数字。在上世纪末期,世界建筑师协会通过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会议研讨并公布的《北京宪章》明白的将资源环境的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等方面定性为各国设计师在以后的工作准则。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风景园林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