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

儿童们的内心世界和在户外游戏的环境的联系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12 共673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二章 儿童们的内心世界和在户外游戏的环境的联系
  
  2.1 儿童们内心世界的分析
  
  儿童们内心世界的环境心理学一般的涵义是:"它在人的内心世界属于心理学的一个特别的领域,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和特性之间的各种微妙的关系,来达到使人对社会的适应程度达到最大值。"现阶段儿童们对外界的环境感受能给他们带来最真实地思维和感官刺激,即所谓的外界信息。外界信息是儿童们娱乐的一种环境表现形式,即如勒温所描述:"函数的组成部分离不开个人的行为和环境的客观存在。人的行为离不开客观主体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双重作用".

  儿童们的外界环境心理学与城市建设规划……以及一般人心理学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可以研究儿童们的居住环境、生活环境能够对心理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提出了幼儿心理研究需求对环境的特殊要求,从而可以依据幼儿的心理去调整心理需求、进一步提高生活环境的质量。通过外界环境的刺激来寻找研究的最佳方式,再利用心理需求的变化去调整、改善外界客观的环境,这是心理学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过程,也是儿童们对外界环境认知的重要过程。

  要把儿童们的心理适应和对外界的认知相结合再去分析儿童们心理学才会起到最大效果。儿童们的行为的发生离不开其外界环境的客观影响,另外儿童们外界环境适应与其行为的发生也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由于一些儿童们游戏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精神领域,故对社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对孩子来讲,"没有了游戏,也就没有了生活的乐趣,更没有了对兴趣的渴望,于是各种各样的问题也相互出来了,而智力的开发也就不那么明显了".根据资料表明,城市的变化与曾经相比是截然不同的,孩子喜欢的是自己单独钻研和玩游戏,来找到那种孩子特有的灵感,这好比高层住宅拥有"封闭性"和缺乏适当的空间范围一样,会对孩子的行为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造成很大影响。这种情形在社会交际心理学上属于一种病态。

  在《城市意向》一书开头曾指出"无论城市的景象多么普通都能够给人们带来生活和心理的慰藉。城市就像建筑一样,只是一种巨大的空间结构。"他认为,要想在一个空间结构中生存,必须要先对环境进行认知→再进行熟悉→找到一定的乐趣→进行环境思考→整合成环境意象。这就是人们对环境的一个简单的认知过程。

  儿童们主要通过直观来认知事物。在固有的认知世界来进行事物的认知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弊端,很容易对儿童们的心理世界造成难以改变的适应天性,这些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

  2.2 儿童们的特征性心理

  2.2.1 不同年龄的不同心理特性

  儿童的心理和游戏世界的变化都是外界环境对其大脑思维的刺激的反应,这种刺激会使儿童们的智力得到快速的开发。儿童们游戏不是一种单一的娱乐。相反,对儿童们大脑是一种启蒙的老师能够让儿童们对外界事物产生深刻的印象、能够快速的记住某一生疏的事物并在大脑里产生生物意识。通过分析儿童心理的变化,有利于充分了解在儿童的心理形成过程中,游戏的重要作用,所以设计出儿童们喜欢的游戏是非常有必要的。

  2.2.2 各个阶段的一般游戏特征

  1、0-3 岁幼儿

  (l)游戏时间:3 岁前,儿童们不能独立游戏需要父母的帮助。3 岁前儿童们一般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特性。所以一般游戏的时间也不会太长,最多 3 个小时。

  (2)游戏方式:家长配合孩子进行游戏。

  (3)游戏效果:家长在和孩子游戏过程中,要及时对孩子进行思想和行为教育,以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和发掘孩子天生的洞察力。

  (4)游戏空间:要寻找空旷的地方空间来进行游戏。一方面为了安全,有利于父母对孩子进行呵护和看护;另一方面能够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和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2、4-6 岁儿童们

  4-6 岁儿童们会拥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对外界事物充满着求知欲望;这阶段的儿童们能够开始独立观察进行外界环境的独立思考过程。具有明显地好奇心;喜欢玩耍和做一些很刺激的事情等;但他们缺乏独立活动的能力,无时无刻都需要监护人的陪伴。

  (l)游戏时间: 每天进行游戏的时间达到 2 小时即可。

  (2)游戏方式:由家长配合进行游戏(3)游戏效果: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身心健康和培养孩子生存能力的游戏,例如登山、骑车、郊游等等,能够使孩子的意识得到增强独立生存能力也得到提高,利用这些机会来进行孩子的成长教育。

  (4)游戏空间: 进一步扩大 4-6 岁儿童的活动范围,家长将孩子带到野外让孩子对外界自然环境进行深刻的认知,还可以进行一些单独的游戏,来培养孩子的反应和机动能力,让孩子对社会和自然的环境能够进行整体的认识,便于以后能够很快的融入社会的生活中去。

  3、7-12 岁儿童们

  (l)游戏时间:这是儿童们们的童年期,这个时候儿童们已经在上小学,并能够懂得一些知识,思维也是异常的活跃,都喜欢四处的活动,并且出现了游戏的性别差异,男孩子对踢小足球产生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冒险、喜欢追逐等,女孩子更喜欢静态的运动,如跳皮筋、唱歌等。这个时期儿童们拥有较重的学业、家长会要求孩子进行各种培训班的培训,留给儿童们游戏的时间变的特别少。儿童们也只有在周末的时候玩一会游戏来放松下。

  (2)游戏方式:和伙伴一起玩耍。

  (3)游戏效果:进通过简单的社交游戏,男孩和女孩得以一起玩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时锻炼了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能在异性一起玩耍的过程中获得性启蒙。

  (4)游戏空间:7-12 岁儿童们,拥有较大的活动量,家长也不需要时刻的照看,调查显示,儿童们在这个年龄段喜欢脱离父母和伙伴们进行各种惊险和刺激的游戏,但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很容易受伤,也特别需要人们的关注,以免对以后的成长造成难以磨灭的印记。

  2.3 儿童们的特性游戏

  儿童们在在成长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短暂的认知能力的停滞,儿童的心理成长过程是伴随着其认知能力的形成而形成的,同时也是对客体进行作用的特殊过程。所以,游戏在儿童们的成长阶段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游戏也是儿童们进行智力全面开发的最好方式。儿童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对环境的认识是普通环境认识的多倍,这个能够让孩子的智力和思维达到最大的开发。总之,孩子的社会成长过程离不开儿童们对游戏的喜爱和追逐。合理利用居住区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快捷地利用社会设施和自然坏境足,已达到不浪费自然环境因素,还可以进行幼儿身体锻炼,来丰富儿童们的课外娱乐活动。居住区儿童们游戏的一般特征如下。

  2.3.1 同龄之间的聚集性

  儿童们的心理和智力都会有不同的表现,使得年龄成为儿童们游戏的基本的依据,年龄相近的儿童们大多情况下在一起游戏。总体来讲,游戏内容和方式与孩子的年龄有着巨大的关系。婴幼儿需要父母进行陪同游戏,因为这时候的孩子完全没有独立意识和生存意识,3 -6 岁的儿童们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家长的照顾也是不可缺少的;而 7-12岁孩子以在户外进行活动时,能够拥有自己的独立安全保护意识,拥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喜欢群居的在一起游戏。

  2.3.2 季节性

  孩子户外游戏的频率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春季和秋季儿童们进行户外活动的最佳时期。在夏季早晚进行游戏的人较多安全隐患严重,而在冬季,儿童们都不喜欢运动和游戏,也不适合游戏,特别是北方,温度较低容易冻伤。

  2.3.3 时间性

  学龄前儿童们的游戏一般都在学校。儿童们都喜欢在放学后、午饭后和晚饭前进行各种有趣的游戏。周末的时候,是儿童们游戏的高峰期,人数达到最大值,且游戏时间一般都是上午 9-11 时,下午 3-5 时,夏季气候炎热,少数儿童们会在天黑后进行游戏。

  2.3.4 "自我 "特性

  大多数居住区的游戏空间只能为 3-12 岁的儿童们服务。这就造成了儿童们生长的局限性,不能让孩子进行全面的认知。然而这一阶段的儿童们是直觉的思维方式,一般的游戏不能得到思维的刺激,通常表现出一种"自我"状态。

  2.3.5 自主性

  儿童们游戏属于一种简单的自然发展现象,其意义就是一种自我的纯粹表现,从游戏的开始、过程的摸索、规则的制定、材料的筛选到游戏结果的确定等,都集中体现了游戏的自主性。儿童们能够在游戏中达到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的目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儿童们游戏的自主性。

  2.3.6 活动的规则性

  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们不再对一些简单的游戏有兴趣,所以基本的儿童游戏设施开始不能满足儿童们的成长需要,他们就会去选择一些自己认为比较有挑战性的游戏来玩耍,如进行逆行运动、喜欢进行模拟枪战游戏等。

  2.4 一些基本的儿童们游戏

  根据以上对儿童们心理和儿童们游戏特征的具体分析,可以把儿童们游戏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模仿型游戏

  这种游戏最能培养孩子的模仿能力。模仿能力是儿童将自己想象与那些比较容易模仿和表现的物体进行结合来进行模仿和表演的。这些最能体现儿童们的天性,也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儿童们的思维活跃度使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的心理,有利于儿童们进行探索的成长,更体现了儿童们拥有超强的生活创造性。

  2、建构型游戏

  儿童动手能力强,他们喜欢利用身边的素材来动手建造自己心目中建筑模型,最常见的是他们利用沙子和石块建造出各种各样精美的建筑物,并且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创造神似而形不似的建筑,来替换那些儿童们所看见的真实建筑物3、运动型游戏。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风景园林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