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

保定市主要街道景观资源现状调查研究(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28 共1053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3.1 保定淮军公所。

  淮军公所也被叫做 “淮军昭忠祠暨公所”,如今是唯一一座在北方保存完好的徽式建筑群。1993 年国家建设部、文化部将淮军公所评为河北省唯一一处国家级优秀近现代建筑。

  (1)建筑分析:.

  它整组的建筑风格既有北方的古朴浑厚与周围建筑相融合,又在细致处尽显南方建筑的精巧秀美。淮式风格是淮军公所的总体风格,黛瓦粉墙,整个建筑组群占地约26680 平方,南北长 182m,东西宽 117m.

  (2)空间格局分析:.

  由建筑群将整个宫缩分割为三大部分,公所东部是建筑主体所在,西北部为操场,西南部为花园,东部有南北两进院,南院充满江淮风格,二进院有造型精美的戏楼一座,为古代建筑之上品。北部的北方四合院建筑群主要作为接待淮军家属之用,建筑风格即为简单的北方四合院的风格,公所内南北方建筑相得益彰,北方的厚重与南方的灵动经过巧妙结合,实为自清代以来南北建筑风格融合的典范之作。

  (3)历史文化价值:.

  淮军公所是公元 1888 年由李鸿章创建,是历史上最后一次为淮军修建的祠堂,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及观瞻性。公所内部的木结构雕刻精良,建筑整体保存较完好,内部保留有大量的相关文物。建筑色调以青砖的青色为主,封火山墙层次感丰富,整体建筑布局错落有致,既为不可多得的建筑精品,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4)现存状况分析:.

  原淮军公所东部的主体建筑大都得到了保留,但花园与操场如今大都损坏,调查得知淮军公所自 2005 年开始维修,目前尚未完成,见图(3.5)。现存公所内多为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搭建的建筑,但外围仍保留有部分古墙体,见图(3.6)。

  3.3.2 慈禧行宫。

  慈禧行宫建造于 1903 年,是袁世凯专门为迎接慈禧太后到保定而建造的一座行宫。到民国初期,曹锟将其部队师部设在此处,抗战时期保定师范学生在此上课,到解放后期在外扩建建造了保定二中,现在仍然是保定二中的所在地。

  (1)建筑分析:.

  建造初期,建筑占地 10000 ㎡,有回廊连接于院落之间,建筑南北朝向,由青砖砌墙,筒瓦屋面,前有檐廊。行宫后院有一座戏楼,造型别致精巧,屋脊上顶出四个角汇集于一点。查阅资料显示,最初戏楼的屋脊上有莲叶做装饰用来防水,莲叶上托有一个红桃,民间传说莲叶托桃的造型设计是当时的匠人讽刺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慈禧太后连夜疯狂逃跑而设计建造的。

  (2)现存状况分析:.

  行宫后院的戏楼经过风霜雨雪以及人为因素的破坏现在已经损毁,目前行宫只有前院得到了保留,包括有五间南房,五间东西厢房还有两间耳房。调查中因行宫在保定二中校内所以并未能进入行宫,但了解到行宫目前保存较为完好,并且前院在 2005年得到了全面的装修。

  3.3.3 保定刘守庙。

  (1)历史背景:.

  刘守庙是为纪念金代名医刘守真而修建的祠堂。刘守真生于北宋大观四年,当时宋朝政治腐败,战乱连连,疾病横行,为医治百姓疾苦,刘守真潜心研究医学医理,首次提出了“火热论”的观点,创立了“寒凉派”.北宋迁都后,河北地区沦入到金的统治范围,当时的朝廷曾多次请刘守真为官,他都断然拒绝,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他的故居修建祠堂,在每年刘守真生日时都会有后人前来祭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庙会,就是现在的刘守庙。清末时期慈禧太后为刘守庙赐匾额,曹锟在保定任职时期,也多次对留守庙进行修缮。

  (2)现存状况分析:.

  刘守庙经历了近 1000 年的风雨现如今仅存有两进院落,一、二进院分别为正殿院和后院,正殿为尖山硬山顶,屋面布瓦片,正脊两端有鸱吻,垂脊上有飞禽走兽图案,前有卷鹏硬山形式的卷鹏抱厦,上铺筒状瓦片,台明很高,抱厦两侧有垂脊,垂脊上雕刻有仙人瑞兽,见图(3.7)。院内建筑现存有大门、正殿、东配殿和西配殿,在院内东侧仍保留有正殿为三开间,正殿北侧仍保留有刻有刘守珍功绩石碑,见图(3.8)。正殿东西两侧为配殿,有前檐廊,各面阔五间,建筑现保存较为完好,见图(3.9,3.10)。刘守庙正殿南侧在东西两侧各种植有一棵槐树,西侧槐树干径 80cm,东侧约为 30cm,古树的存在也成为了留守庙历经沧桑的见证。

  3.3.4 关岳庙。

  关岳庙也叫关岳行宫,因庙内主要供奉的是关公和岳飞两位忠义的历史人物所以取名关岳庙。这里是文人武将经常来拜谒的地方,到民国初年保定军校的师生也常来拜谒。

  (1)历史背景:.

  民国初年曹锟带兵驻军保定,任职鲁豫巡阅使,仿照袁世凯修建的“关岳庙”对原关岳庙进行翻修,并在大成殿与大成门间建立了一座戏楼。1921 年竣工后,关岳庙所在巷子也随之改名为关岳庙巷子。关岳庙修建完成之后曾繁华一时,上到官员下到百姓每年都会到庙中祭祀。到 20 世纪中旬,关岳庙被该做他用,其中的戏楼更名为“新华礼堂”,成为当时人们进行文化娱乐的重要场所,一直到 1993 年保定市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里将关岳庙列入其中。

  (2)建筑分析:.

  由正殿和后殿以及山门、影壁、戏楼等组成得关岳庙呈南北展开,戏楼在山门北侧,为民国时期曹锟所建,戏楼面阔七间,共有九间进深,内部采用精美的木雕装饰。

  戏楼共分为上下两层,采用青砖木架砌墙,舞台面朝北,有上下两层廊座,戏楼北部为关岳庙的正殿,正殿宽五间,进深三间,前面设置有卷棚抱厦,正殿再往北是后殿,砖木结构是后殿的主要建筑结构。

  3.3.5 保定清真寺。

  (1)历史背景:.

  保定市市区内共 11 座清真寺(包括女寺三座),如今开放 10 座。其中东寺、清真西寺和女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寺的叫法来源于其地理位置,位于清真西寺东侧百米开外。其它清真寺包括:杨指挥营村清真寺、安庄清真寺、前屯清真寺、清真北寺、头台清真寺、南沟头清真寺。据资料记载东寺的建造是由于在清朝末期,西寺教门兴盛,而其规模已经容纳不下众多的教徒,所以在当时的西寺以东约是 100m 的地方修建了东寺来进行教学,以解决一时之需,光绪年间对清真东寺进行了扩建。

  (2)建筑分析:.

  整个东寺占地约 600 ㎡。东寺现存北房、东厢房和大殿。东寺建设时沿用了西寺的建筑形式,仍然正门朝东开,整个建筑群坐西朝东,见图(3.11)。为了延续伊斯兰礼拜习俗的规定,建筑材料使用青砖和青瓦,大殿设置在西面,礼拜堂入口也朝西开设。礼拜堂内部设置有八角宝顶,八角宝顶下方是圣坛,这样能够突出神坛的朝向与位置,见图(3.12)。大殿为三开间,筒状瓦片屋面,歇山顶,为了适应伊斯兰习俗,将屋脊上原有的动物装饰图案都换成了花草图案。

  3.3.6 保定古城墙。

  保定现存的古城墙为明代所建造,位于保定市的天威路北侧。原城墙长约 12 ㎞,高约 11.7m,上宽 5m,下阔 11.7m,东南西北四周各有城门一个,共 4 个。在新中国解放初期,存于保定的古城墙以及南城门正楼保存都基本完整,由于历史原因及市内开拓交通等原因,东城、南城、北城城墙在二十世纪中旬陆续被拆除,西城城墙也在 1956 年开始被拆除。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古城墙是当时南城墙的一小段,位于保定市天威中路动物园北侧,长 545m,上宽 10m,下宽 13m,高 7m,保存完好。虽然遗存的这段古城墙与原有的城墙相比短小,但它是保定市历代沧桑的见证,同时也是在对我国古代城市建筑以及城市的防御战争研究方面的宝贵历史实物资料,更是一座历史名城的象征。在 1984 年 6 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经调查分析,按保存情况将现存的古城墙分为四部分,沿天威中路分别为:

  (1)动物园东门至老城根路段墙体。

  该段墙体有多处裂缝,深浅不一,有些裂缝已经可以看到墙体内部裸露的土层。

  该段墙体对坍塌部分做了修补,但修补部分的填充砖为红色砖,这与原城墙的青砖组合在一起影响了整体的美观。

  (2)老城根至恒祥南大街路口路段墙体。

  该段墙体相对保存较为完整,整段墙体平整而且没有断裂及坍塌处,与周围浓绿的侧柏和油松搭配在一起,浓郁的古城风味的体现不溢于言表,见图(3.13)。

  (3)恒祥南大街路口--唐家胡同路口路段墙体。

  该段墙体损坏较为严重,并有较严重的裂缝及坍塌现象。调查统计该段墙体中部干径 10cm 植物约有 9 棵,墙体顶部长满植物,这些植物在美化墙体的同时由于根系不断生长已经对墙体造成了严重的损坏,这些问题应该得到有效的解决以使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见图(3.14)。

  (4) 唐家胡同路口--永华南大街路口。

  该段为新修建的墙体,与原有城墙衔接在一起,使古城墙得到了延续。墙体外侧有有国槐、侧柏,内侧有泡桐等,并有爬山虎攀爬在部分段落的墙体之上,在一片翠绿之中点缀上泡桐花的紫色,形成了良好的景观,见图(3.15)。这段墙体虽不是古城墙,但也形成了良好的地域特色景观,这种方法在古城的地域特色保护中应充分运用。(图略)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风景园林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