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某小学班级文化创建情况探究

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 作者:卢薪竹
发布于:2019-04-26 共4735字
  摘 要
  
  班级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氛围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深刻,学生只有在文化浓郁的、团结上进的集体里,才能较快地养成社会所期望的道德品质。班级文化实际是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教师与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相互影响。本文通过对班级显性层面文化建设、隐性层面文化建设中的具体行为的考察,揭示建设优良的班级文化的着力点,为学校教育工作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导。

某小学班级文化创建情况探究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问题的提出,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并综述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介绍了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组织文化理论,班级文化理论等;第三部分对班级管理中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现状调查;第四部分分析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五部分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Abstract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culture atmosphere of the class have the most direct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students'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nly in the group with strong culture and unity can the students develop the moral character expected by the society quickly. Class culture is actually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 culture and student culture, that 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erms of values and behavior.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crete behavio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ominant and recessive class cultur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ng excellent class culture and provides practical guidance for schoo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mainly introduces the question of the thesi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aper, andsummarizes the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paper, includ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heory, class culturetheory; the third part of the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class management research. The fourth part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the fifth part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  
primary school class; cultural construction; status quo; investigationand research。
  
  绪 论。
  
  一、问题的提出。

  
  班级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所谓班级文化,是指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及物质形态。班级文化的提升是打造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1小学教育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班级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教育渠道更应当引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注。
  
  孩子们从踏进校园开始就走进了一个班集体。无论来自什么家庭,他们都在等待享受除了父母之外的另一份关爱。“班级”是伴随孩子成长的学习、生活的最主要环境,应该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恩格斯曾说过:“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一种教育的力量”。 可见班级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场所。 而班级文化不仅能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创建一种良好的氛围,而且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能为形成一个健康的班集体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也是近些年来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点内容。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其形成与发展对学校文化的形成、课堂教学的实施、学生成长的推动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但是,目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如何,有必要进行调查研究,以此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通过调查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了解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新形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究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二)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随着国内对小学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在加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国内大多数学者对小学教育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是在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相对不足,因此,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当前我国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本研究以班级文化建设相关理论为基础,针对佳木斯市第二十小学进行研究。本研究结合小学这一学段特点,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优化上, 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的引导者,要与时俱进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本文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因,并提出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对班级显性层面文化建设、隐性层面文化建设中的具体行为的考察,揭示建设优良的班级文化的着力点,为学校教育工作、班主任班级建设工作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导。
  
  三、国内外对班级文化的研究。
  
  (一)国外对班级文化的研究。

  
  对“班级文化”的研究,国外主要是从“课堂文化”的角度出发,开始于 20 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主要是用经验归纳法关注教师特征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到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研究虽然仍以美国为中心,但进入社会心理学研究阶段,主要是用观察法关注师生之间互动关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到 20 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研究中心转移至英国,进入社会学研究阶段,主要是用参与分析法关注师生关系、班级文化的结构与形成过程;日本在 20 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后效仿英国,但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取得较大成绩,逐步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进入九十年代后,欧美国家对“班级文化”的研究进入心理学实证研究阶段,并通过互联网使各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这些研究目前均取得了较好成绩,但由于欧美国家的教育体制与国情和我国大不相同,重“课堂”而轻“班级”,他们的实证经验是否可行,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次给文化下完整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他在 1871 年出版的着名的《原始文化》 一书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其次,勒温在其着名的“场动力论”中指出:个人行为的方向与向量取决于环境刺激和个人内部动力的乘积。意思就是说人的行为与环境是一种函数,个人随着所处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而社会作为一种 宏观环境,相对具体的个体而言,只是一种抽象的关系;群体作为一种微观环境,相对具体的个体而言,则是一种具体的关系。如一些教育内容,对于社会而言它形成的是一种宏观的环境,而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不要说高中生,就是幼儿园的孩子对这样的内容也可以搞清楚,但是做起来,仍然要靠班级的微观文化来感染,来引导实践。再次,美国学者杰克逊(,Jackson. P.)在他的着作《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了“隐蔽课程”,实质上就是对班级文化的研究。他认为“隐蔽课程”是学生本位(中心)课程(thestudent centered curriculum)的变体之一。隐蔽德育课程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在教学范围内以各种方式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和非特定的心理反映,使他们获得道德情感方面的经验教育,是所有隐蔽课程的主要构成因素。
  
  并且,苏霍姆林斯基也针对这个问题指出以下观点: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来说,需要将学生作为整个最为主体的部分,促使学生逐渐成为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要角色。
  
  (二)国内对班级文化的研究。
  
  我国对于班级文化的具体关注,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事情。吴立德先生在《班级社会学概论》中对班级社会文化模式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对班级文化模式的要素及其构型作了粗略的分析,对班级文化建设如何开展作了一些探索。他认为班级社会文化的要素有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制度文化与素质文化、 统合型文化与离散型文化,这些都是学校文化系统的次级文化。俞国良先生在《学校文化新论》中对学生班级文化也作了粗略的理论探讨,认为班级文化的基本内容有:班级成员集体的心理氛围、班级组织与人际交流、良好的班风、集体价值取向、正确的集体舆论等等。在学生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坚持管理与教育相结合,还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重要作用。
  
  其他学者也对班级文化的意义及其建设作了一些探讨,如龚浩然、黄秀兰的着作《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和唐讯的着作《班集体教育试验的理论与方法》中都有所体现。龚浩然、黄秀兰在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班集体建设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课题。他们构建了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个性的心理结构,提出“班集体乃是一个以儿童与青少年为主体的具有崇高的社会目标、以亲社会的共同活动为中介、以民主平等与合作的人际关系为纽带并促进其成员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有高度凝聚力的共同体”。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四、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一)国外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二)国内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三)研究述评
  
  五、核心概念界定
  (一)班级
  (二)班级文化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第一章 理论基础
  
  一、组织文化理论
  二、组织认同理论
  三、校园文化理论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二)校园文化的作用
  
  第二章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现状与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与实施
  (一) 问卷的设计
  (二)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三) 数据的处理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二)问卷维度分析
  
  第三章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缺乏多样性
  (二)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管理薄弱
  (三)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不够丰富
  (四)班级的行为文化建设乏力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的成因
  (一)学校领导、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
  (二)班级文化建设机制及评价体系不健全
  (三)应试教育的影响
  (四)支持力量薄弱
  
  第四章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

  (一)学校领导班子积极引导班级文化建设
  (二) 班主任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
  二、构建合理的班级文化建设机构及评价体系
  
  三、班级自身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一)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二)重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三)强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
  (四)加强班级行为文化建设
  
  四、采取多种途径,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
  (一)改善综合素质教育工作
  (二)要大力加强有关部门支持的力量

  结 论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方法对佳木斯第二十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的进行了调研分析。通过调查,小学教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都有较高认识,但是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存在相关制度薄弱、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化建设不够丰富及班级行为文化建设略显乏力等问题。影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因素包括了如下几个方面:班级文化建设从学校到班主任认识不够、班级文化建设机构及评价体系不健全以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可以说都有一定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增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为:在学校领导层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学校领导班子积极引导班级文化建设;从教师层面,要在班级管理中建设优秀的班干部团队,重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建设上要多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强化班级制度管理文化,增强班级行为文化建设,并能够在班级建设中采取多种途径,携手家长一起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研究范围比较局限,仅限于佳木斯第二十小学教师及学生的调查,研究结果有一定的片面性。虽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办法,但是并没有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今后将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原文出处:卢薪竹.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调查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8
点击下载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