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自学论文 >

高职院的自考助学存在的问题与提升途径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作者:李霞;徐敏洁
发布于:2020-09-12 共3775字

  摘    要: 随着高等教学的发展,自考助学逐渐成为高职校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因此,本文试着通过研究高职院校的自考助学模式及自考助学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从而提出有利于自考助学工作开展的几点途径,以期实现高职院校自考助学工作的良性开展。

  关键词: 高校自考助学; 问题; 有效途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考试制度,是集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高等学校组织的自考助学行为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提升学历和提高技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国家和主办学校规定的相关课程提高自己的学历起点。高职院的自考助学模式有利于在校学生的学历提升及管理,是适应当今高职院学生和学校需求的重要助学方式。

  一、自考助学情况简述

  为了让高职学生在学到精湛技能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学历,对那些优秀的渴望提升学历的学生搭建了相关高校的“专接本”“独立本科”等升学途径和平台。在这个飞速发展时代,教育市场愈演愈烈,高校大规模扩招,生源却不断萎缩,成人教育的发展都成了教育市场无硝烟战争的推手。自学考试要想在这场战争中保持生机,就必须把招生宣传、办学质量、通过率等办学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我院从2012年开始开展自考助学工作,经过一系列宣传等措施之后,目前招生规模已经达到在校生900人左右。现以江苏信息为例就目前工作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二、自考助学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

  1. 专转本等因素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单位对人才层次的需求,家长希望学生能够将大专院校作为跳板,考入本科院校继续完成学业,而学生和家长对自考助学不是很了解,故专转本较自考助学更容易让家长接受,所以大部分有意愿上本科的同学,首当其冲考虑的便是专转本。其次,学生接本愿望不强烈,这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自考助学的招生生源。而当前参加自考助学的同学大部分是因基础课(英语或高数)短腿导致参加专转本有障碍却又有意愿攻读本科的同学,而这部分同学的基础相对薄弱,对后续自考助学课程通过又产生了影响,陷入了一个循环。

  2. 瓶颈课程难通过

  自考助学学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大,一名自考助学的学生,在校两年多的时间内需要完成30多门的课程考试,要至少拿到七十个学分才能达到毕业的必备要求,对于高职院学生压力相当大。当前,实行的是考教分离的考试命题方式,这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大部分课程通过率稳定在70%以上,有的课程通过努力达到90%以上,但是一旦碰到英语、高数等科目,通过率就会直线下跌,有的甚至低于20%,有些学校甚至通过率更低,而自学考试拿文凭的规则是“只要有一科不通过,就会拿不到文凭”。
 

高职院的自考助学存在的问题与提升途径
 

  3. 在校学生较难管理

  通常情况下,自考助学的学生和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使用的是同样的管理方式,高校没有精力建立一套完全适应自考学生的管理模式,而自考助学学生课业安排等情况较全日制在校生有较大的区别,自考助学虽然是重新组班,但因班级同学来自同校的不同班级,重新配备的班主任,很多学生需要长时间的磨合过程,这就在班级管理体制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班风建设的困难性以及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总体掌控性都大大地打折扣。高校的管理制度一般都是分级管理,这种管理实际上无法在根源上把控未知风险,共同形成了自考助学过程中的漏洞。

  4. 师资力量投入不完善

  高校相对富余的师资力量投入到自考助学工作中来,本来是相对合理的,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同,但是由于高校对全日制学生的重视,自考助学开展在人力物力上就相对薄弱。其次由于自考助学实行的考教分离,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对教学老师的要求,教学老师觉得考试结果不具有可控性,故大部分教师宁愿多上全日制大学生的课程,都不肯接受自考助学的教学工作,这就增加了师资聘请工作的难度,有的时候甚至请外聘教师,教学结果达不到预期。师资力量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自考助学工作的开展。

  三、提升自考助学工作的有效途径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了以下行之有效的途径,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

  1. 领导重视,成立自考助学工作机构

  为了推动自考助学工作的开展,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自考助学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学院党委书记为领导,二级学院书记为主要责任人,下设考试中心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的管理结构。书记亲自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并设专人负责对接自考助学相关工作事项。

  二级学院自考助学工作由书记牵头,配有专任的联络员和班主任对接自考助学相关事宜,通过实施班主任考核细则“自考助学评奖评优”等相关准则规范自考助学工作和程序。系部领导重视教学成果,选派专任教师对接相关主管院校相关专业课程,重视学生学习,不定期组织学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目前的各项情况,以便及时解决。

  2. 重视招生宣传,抓好生源关

  学院领导重视招生宣传,招生工作全年全员出动,宣传材料随新生录取通知书一起寄达新生手中,让学生和家长第一时间了解自考助学,为后期宣传打好基础。新生入学,组织人员在系部开展自考助学专题讲座,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自考助学、本科优势、学历提升途径等。大一上学期,我院邀请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校友,在校自考助学学长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校友和学长们会根据自身情况现身说法,鼓励学弟学妹们要学会自我剖析,认真规划职业生涯,从而激发他们提升学历的决心。通过学院的微信平台推广,邀请知名企业的人士现身说法,让学生全面认识到学历提升的重要性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二级学院组织班主任点对点进行招生宣传,解读政策,对于模棱两可的学生甚至联系家长,从而推动自考助学报名工作的开展。通过努力,学院招生规模稳步提高,从2012年对接3个主办院校,3个专业,招生人数68人到2016年8个主办院校,10个专业,569人,现专接本基本已经分布到各院系、各专业(见下图)。

  专接本历年学生数
专接本历年学生数

  3. 规范管理,确保教学目标

  (1)学生管理:根据学院的管理需要及专接本学生的特点,我院制定了与自考助学学生日常管理关的考核方案与管理体系,由大院牵头,学工指导,二级学院配备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管理。班主任成立班委会,积极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建立上课考勤制度,奖励政策,加强考核,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鼓励全体参与自考助学教师和辅导员的参与管理,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管理自我积极性,学生既是自考助学的主体同时也是自考助学管理的客体,让学生在管理中充分发挥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双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全员管理的大格局。管理过程中若发现学生违纪行为,要及时有效地处理,保持“自考助学”良好的学习风气,努力提高学生课程考试的一次性通过率。通过制定“班主任评奖评优管理办法”“专接本班主任管理办法”等工作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推动自考助学的管理工作的开展。

  (2)教学管理:学院重视自考助学教师队伍的聘请,由二级院系从本院系内抽调骨干教师参与自考助学教学工作,并定期安排教学调研活动,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确保教学质量。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考核和奖惩方案,多渠道调动和激励任课教师参与自考助学教学的积极性。同时要求各二级院系自考助学课表在开课前一周前发到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负责督查“自考助学”课程的上课情况和到课率情况并作通报。根据主办院方的教学要求,制定合理的课程考试计划。每学期各学院根据主管院校提供的参考书目核定,由继续教育学院统一征订、分发。

  (3)考试管理:“自考助学”课程校考部分的考试工作在主考学校的管理和指导下开展,由教务处、继续教育学院管理监督协调,二级学院负责组织实施。期间,继续教育学院与主考部门、二级院系等针对以往出现的现象多次沟通,多渠道采取相关措施,制定相关考试政策,提高学生课程通过率。

  4. 增加助学模式,提高考试通过率

  为了给我院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本科学历的机会,自考助学形式除“专接本”以外,2015年,通过与上级部门沟通,与合作本科院校的洽谈,结合相关二级院系实际,新增了“自学助考”的另一种助学模式——“独立本科”升本通道,该项目大部分课程只需参加主办学校的统考,难度系数相对低些,学生通过率会更高,更加适合我院部分学生的选择需要,目前艺术学院和机电学院对接南京理工大学独立本科。

  因独立本相关工作直接对接主管院校,相对问题反馈、解决更直接,课程通过率更高,2016年我院学生“独立本”课程通过率为94%。根据我们学院学生的特点,文科类以专接本为主,理工类以独立本为主,主要是确保课程通过率,通过此项调整,自考通过率有明显的上升,得到了无锡市自考办和相关院校的认可(见下表)。

  专接本历年总通过率
专接本历年总通过率

  四、结束语

  目前,自考助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必须遵从高校管理的一般规律,但又不得不考虑其教育形式的特殊性,寻找提高自考助学的有效管理途径,推动自考助学工作的开展。目前我院自考助学不管从招生上、通过率以及管理上都将趋于稳定,形成良性循环,被评为“南京理工大学优秀校外教学点”“南京工程学院优秀校外教学点”,“南京工业大学优秀校外教学点”等荣誉称号,得到了市考办的认可。我们将以我院自考助学工作开展为契机,认真研究推动自考助学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冯敏.论全日制高教自考助学学生的特点和管理对策[J]管理观察,2013
  [2]刘宁宁.如何提高自考助学通过率[J].北方文学,2012
  [3] 万红.深化助学班管理改革,提高自考助学质量[J].教与学,2015
  [4]毕亚斐,张轶文.河南省自考助学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4

作者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原文出处:李霞,徐敏洁.现行高校自考助学存在问题及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3):68-6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自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