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生态哲学视角下低碳经济的分析
【第一章】低碳经济蕴含的生态哲学思想导论
【第二章】低碳经济的生态背景
【第三章】低碳经济的生态内涵
【第四章】低碳经济的生态战略思维
【结语/参考文献】低碳经济的生态哲学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低碳经济的生态内涵
低碳经济是一种通过将低碳技术应用与人类生产生活中,在各个环节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资源,并开发新型清洁能源,倡导公众低碳生活,从而逐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化解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的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能保护环境的新型经济形式。从方法论层面上说,低碳经济的出现是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思维方式的转变,即从传统仅以人类为中心转变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哲学思维,它以生态整体观为原则,遵循生态规律,运用生态学方法指导人类的生产生活,利用自然价值充分发挥人类的能动性,开拓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篇章。
3.1、低碳经济的生态整体观
生态整体观主张人与自然是统一的生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人类的利益不是最高价值,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才是最高价值。生态整体观并不否定人类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也不否定人类利用并改造自然的权利,但是人类必须把对自然的改造控制在自然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人类追求经济增长的利益必须以保障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前提,生态系统的长远发展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归宿。
3.1.1、整体论思想的历史演进
3.1.1.1、中国古代朴素整体论思想
中国古代的哲学文献中,很多思想都体现了整体论观点。“天人合一”思想由宋代张载明首次提出。“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浑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宋·张载《西铭》)”“天人合一”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天指自然,人指人类,天人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它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与和谐性,提倡“民胞物与”的生态整体伦理观,并明确指出人与自然作为一个整体应该彼此相容,和平共处。
“天道生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阐述人类的发展必须遵循生态规律的思想。“天道”是指自然界的变化过程和规律;“生生”指产生、出生,一切事物都生生不息。《周易大传》曰“生生之谓易”,又曰“天地之大德日生”,意思是说,世界万物生而又生,生生不息,这就是“易”,即“旧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天道生生”的思想是提醒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尊重自然界本身存在的规律,顺应这些规律去改造自然,而不是无视这些规律肆意妄为的开发滥用自然资源。“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的主要观点,说的是人类应顺应自然自身的自由发展,而不是将自然占为己用,不因为自己能主宰自然而得意忘形。老子强调自然法,主张让自然自由而不受约束的发展。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程颐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因而人对天地万物应该施以仁爱之德。他在《河南程氏遗书》中说,自然万物是人的肢体,对于自己的身体,人怎么能不爱呢?中国古代哲学家这些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都蕴含着朴素的整体观。
3.1.1.2、古希腊朴素整体论思想
在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人与自然的整体论思想就已经成型。当时的西方哲学中所思考的理性和人文精神就已经蕴含着人与自然的整体论思想。赫拉克利特提出了“自然包含一切”的观点;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些思想都区别于近代强调的主客二分的机械论世界观,这是一种朴素的带有混沌性的整体论思维方式。
在古希腊,最早以整体论定义人与自然关系是神话。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不够,人类只能顺应自然生存,自然在人类心中神圣而不可侵犯,宇宙万物皆有灵性,自然界中存在着一股神奇的力量掌控者世间一切的变化,人类将这股力量视为“自然神”。人类如若能顺应“自然神”,就能得到“自然神”的庇护得安生,如若违背了“自然神”,那灾难就将降临人间。这种早期对自然的敬畏心理产生了神话宗教。
古希腊哲学家的世界观中带有一些朴素的统一的色彩,他们试图在自然界中寻找世界的本原。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阿纳克西曼德则认为“无定”是万物的本原,而阿纳克西美尼则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在追寻万物本原的时候,赫拉克利特和毕达哥拉斯发现宇宙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不应该是“水”“气”这种静止的具体的东西,而应该是一种在整体中蕴含对立变化又由这种对立变化演化出一切事物的东西。毕达哥拉斯以数的模型与数的和谐来阐述“数本原”思想,以此推断出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着特定秩序的统一整体。这些想法虽然很直观很朴素,但是从中可以体现出他们试图用整体观去认识世界的本原。古希腊哲学家们的思想虽然看上去差异很大,其实细细想来我们不难发现在这种差别中蕴含着他们所处时代的共性。那个时代主张一种泛灵论,自然运动充满灵性,自然依照事物的内在本性生成和运动,事物的消亡也遵守了内在的本性。总体来说,古希腊哲学家不同于现代人主客二分的对立人与自然观,在他们眼中的自然是一个拥有灵魂和自我运动的有机生命体,他们了解自然不是为了征服改造,而是为了与自然保持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关系。早期的朴素整体论,因为缺乏逻辑论证,只是人们没有经过局部分析而直接切入整体进行猜测性思辨分析的看法,这些看法是停留在天才的语言和直觉的把握阶段,所以这种整体论只是一种朴素的不成熟的简单认识。
3.1.1.3、近代整体论思想
随着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缺乏逻辑论证的朴素整体论失去了它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分析、还原的机械方法论。机械论的分析方法把复杂的生命过程还原为简单的机械形式。某些简单的现象还可以用还原的方法进行分析,但是遇到更加复杂的现象,这种机械还原论的局限性就显露了出来。人们发现,仅仅依靠还原分析,很难全面的把握事物的整体特质。到 19 世纪,随着一些科学的深入发展,近代整体论开始初现雏形。例如有机化学、生物学、细胞学等学科,都对还原论思维范式提出了挑战。还原论主张把世界看作一个无生命的机械体,整体等于其部分之和,想要认识整体,只需把整体零件进行拆分,对各个部分进行研究即可,然后综合各个部分的研究结果推导出对整体的认识。然而近代科学研究发现,整体的性质往往很难从对部分的认识中推导出来。还原论讲求将整体拆分成部分,然后对部分再进行拆分,在这种层层分级中,最低端的部分有时跟整体并无太大关联,这就导致还原分析的失败。这是因为还原论并未将复杂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考虑进去。近代整体论考虑到了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高等级多层次的单位整体大于其部分之和,进行多层级还原分析的时候会有残留的部分,因此其认为整体具有不可还原性。近代整体论看到了机械还原论的弊端,但并未完全跳脱出机械还原论,形成全面系统的把握事物整体的分析方法,因此还处于整体论的不成熟阶段。
3.1.1.4、现代系统整体论思想
伴随着现代系统科学的兴起以及复杂性研究的深入,复杂系统成为了研究的主要对象,整体观点成为了复杂系统研究的重要观点。系统整体论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整体论世界观。人们对于系统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整体性的把握,系统只是整体的一种表达方式。系统整体思维的精髓在于整体性,思维方式是非线性思维。系统整体论作为一种认识论或方法论受到了学者们的追捧,出现在了各种现代系统理论的研究中,例如生态学伦理和价值、精神文明建设、生物演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中。系统整体论克服了整体与部分要素的存在构成论的局限性,创造性的运用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系统整体论力图在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观上构建一种整体的、综合的范式来替代或补充还原论。系统整体论不仅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图景,而且深刻的影响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并使其向非线性思维、关系思维和整体思维的转变。系统整体论把握了复杂系统进化发展的规律,揭示了整体与部分之间复杂的非线性联系,继承了古代朴素整体论万物皆有灵的精华,扬弃了近代整体论只讲整体无具体内容的论调,对科学史和认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系统整体论注重对系统整体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特点、过程和规律的研究,对社会系统有机整体性的把握,揭示了生命系统的整体性质。系统整体论摆脱了近代机械、实体、线性决定和还原的哲学方法论的局限性,为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提供了全新的非线性的思维范式,并对往后的经济生产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1.2、低碳经济的生态整体观思想
现代系统整体论的发展,为低碳经济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基础。从系统论出发,人与自然是复杂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统一。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人、社会、自然的复合统一之上,运用系统整体论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以整体为原则从多角度多方面考察和规范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解决当今的环境问题,首先要从本质上认识环境与生态的内涵。环境与生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指导思想不同。“环境”是指人在中心,非人物质环绕在人类周围。环境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人类中心主义,是指意识到恶劣的自然环境威胁到人类生存之后,将人类内部的伦理关怀扩展到了非人物质的自然环境,但其坚持的仍是人类为中心,维持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态”则是指人类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自然生态系统紧密相连。生态主义的核心是生态整体主义,把“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还不是仅仅把人类的利益作为唯一价值。
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也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环境主义指导下的环境保护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自然环境不损坏人类的利益,只为了保护人类的利益;生态主义指导下的生态保护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生态系统整体的稳定持续发展,既保护人类又保护系统中的所有非人生物。环境保护是为了保护人类顺便保护其他非人生物,而生态保护是保护了整个生态系统从而保护好了人类。人类社会半个多世纪的环境保护,从总体上看是成效不大的,环境保护的进度远远赶不上环境恶化的速度,仅仅只为了人类而保护环境的环境保护运动是不会成功的。究其原因是环境保护没有抛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人类从自然的工具价值上判断保护它的力度,如若判断其不具备工具价值就不会多加保护甚至肆意破坏。人类若不抛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就不会把人与自然看成共生共存的整体,就不会抛弃人类的物欲与私利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抛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不等同于抛弃“以人为本”的思想。胡锦涛主席对“以人为本”的定义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从哲学层面深挖“以人为本”的内涵,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占首要地位,因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首先得保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能平衡健康的循环持续发展。对同代人来讲,当代中国发展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虽然由于客观条件及文化差异,各地区的人在发展目标的追求上不尽相同,但一些基本要求还是共同的,那就是优美的生态环境、健康的身心、享有有效的人权民主平等、具有受教育的机会等。只有在上述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才算达到了较高的生活质量。对代际之间来讲,应保持生态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只有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发展,才能保障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要维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解决当今的生态危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要建立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整体主义自然观。
生态整体主义自然观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是系统的辩证的自然观。总体上,它主张把人的角色从自然的征服者改变成自然界的成员、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而人与共同体中的其它成员一样,在生态上是平等的,彼此相互尊重;人与自然之间应协调发展、共同进化。任何一种行为,当它不利于甚至是破坏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低碳经济是以整体性思维方式为指导,以生态规律为原则,以追求最好“生态效益”为目标的一种新型经济增长模式。具体来讲,低碳经济的生态整体观思路体现在几个方面。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看,低碳经济把人类社会与自然看成是生命共同体,“人—社会—自然”是一个复合整体的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赖。按照机械论的分析式思维,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常常把人与自然分割开来,人是人,自然是自然。这并不利于我们很好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于是我们过度强调人的发展,而牺牲了环境。一旦环境迅速恶化,人类的文明也会随之衰落。低碳经济的整体性思维模式,就是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生命共同体,全面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既发展了经济又保护了环境。从人与人的关系上看,低碳经济倡导社会公平发展,一方面根据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同,面临的发展潜力和减排空间不同,设计出合理的、能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碳排放方案①;另一方面增强国与国之间的理解、信任和合作,共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维护当代人和下一代人的长远利益,实现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的统一。从人与自身的关系上看,低碳经济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不是只注重 GDP 的发展,也不是要人类压抑自己的消费需求降低自身的生活品质,相反的,低碳经济注重人类自身素质的培养,追求高标准生活品质的同时,注重低碳消费品的选择,注重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关爱环境健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的自由全面发展。
3.2、低碳经济遵循生态规律
3.2.1、生态规律的特征
规律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相互联系。规律始终贯穿于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但是规律并不等于过程,它只是运动过程中存在的一种必然联系。运动过程随着历史的推进会发生变化,会出现很多偶然性,而这些偶然性中又存在一种必然性。历史的交替演化就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的过程。规律贯穿于这个过程当中,它不会随着过程变化,它客观的存在于过程中,起着支配运动过程的基本趋势走向的作用。不论运动过程的表象多么的纷繁复杂,而其内在的规律性从来没有改变过。
生态规律,是支配人与自然这个复合生态系统运动过程的规律。生态运动是指生物有机体在生态系统中生存和繁衍的过程。生物有机体在这个系统中起主导作用,与其他自然过程不同,生态运动过程有生命参与其中,这就使得宇宙过程中能量转换与传递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出现了有目的有方向有组织的流动。这种方向性是沿着维持生命系统生存和促进生命系统不断繁荣发展的方向前进。尽管生态运动过程有别于其他自然过程,但是仍然不能完全分割的独立存在,也不能违背最基本的自然规律。美国科学家小米勒总结了 3 条生态规律。第一条规律是相互联系原理,它是指地球上的每一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相互联系,都是相互交融的整体。第二条规律是勿干扰原理,它是指人类生产所产生的任何物质都不应该干扰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第三条规律称为多效应原理,它是指我们人类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我们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会产生无数的效应,其中许多是无法预料的。①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对自然界进行了相应的改造,这种改造称为人工生态系统。这种人工生态系统只是凭借科学技术的手段部分地改造自然生态系统的运动过程,使之朝着更有利于人类生存活动的方向运动。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除规律,人类只是凭借科学技术的力量改变物质流、能量流的方向,从而达到人类的社会发展目标。因此,人工生态系统依然必须以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为原则。
3.2.2、低碳经济以遵循生态规律为指向
在生态规律中,人与自然是双方面发生作用的,当人类的行为顺应了自然发展规律,自然对人的高感度会增加,此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会朝着良性发展的方向前进,进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有序的双赢发展;相反,当人类的发展违背了自然规律,并不顾及自然的承载能力不计后果的开发和掠夺,导致自然系统失衡和功能退化,此时自然对人的好感度下降并将对人类进行报复。①在人类的生态学知识中,人类对自然环境人为的危害可以通过自然界自身的调节能力恢复。但是在传统高碳经济模式下,工业生产中会排放大量对自然环境有干扰的气体,这种气体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是持续性的,具有明显的延长效应。
然而自然环境无法在相应的周期内对这种干扰进行清除,也没有相关适应性的进化史。面对这种自然无法依靠其自身恢复力消除的环境干扰,自然界只能将其问题丢还给人类解决,人类必须找出其源头进行处理,否则将严重危害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健康。人类从源头开始反思传统的高碳经济模式,认识到这是一种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单单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无节制的排放温室气体,这种行为超出了自然界自身净化的能力范围,于是出现了气候灾害频发全球变暖的严重后果。发展低碳经济就是人类反思后对其问题采取的有效解决措施。
低碳经济是以生态学规律为原则来指导人类社会活动的经济生产模式,它将生态因素考虑进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优化能源物质在生产过程中的循环和能量流动,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污染排放,以此实现经济社会的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从自然生态规律出发,一方面通过研发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生产中传统能源的碳排放,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零碳排放的新清洁能源,增加其在生产中的比重,代替高碳排放的传统能源,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
低碳经济还积极推广生态意识,让每一个人都意识到人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全球变暖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降低碳排放,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高碳产品的使用,从生活的各个环节规避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可见,低碳经济是一种遵循自然演化规律的经济模式,它的理念和实践符合自然规律,并有助于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并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是以生态整体论为原则并遵循生态规律的新型经济模式,它必将以其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性成为时代主旋律。低碳经济的前景在于人类合理、高效地利用自然界提供的各种物质与能量,并在自然的净化能力之内进行排放。在这种经济系统中,人与自然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彼此相互依赖、共同发展。
3.3、低碳经济的自然价值观
3.3.1、自然价值的定义
传统哲学和科学认为只有人是价值的评判者,离开了人的自然界无所谓价值可言。20 世纪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世界是一个本身完全没有价值的世界。传统经济学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经济价值的。于是形成了一种非常矛盾的现象:
人类的经济活动,一直都把自然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人类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通过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价值来实现,获取自然资源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目的和动力,为此人类不惜发动战争来掠夺自然资源带来的价值。但是于此同时,人类又否认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由此,又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由于自然资源没有价值,它作为大自然的赠品是免费的,大家都可以开发,都可以肆意掠夺,无偿占有。结果这种观念鼓励了资源的浪费和滥用,并导致资源枯竭和破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也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是人类对自然价值认识的不完善所造成的后果。
自然价值包含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自然界的外在价值是它作为他物的手段或工具的价值。人类常用的是自然界的外在价值,自然界提供人和其他生物生存所需的资源与环境,满足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是自然界作为人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工具,即自然界的外在价值。①自然的内在价值,是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自然界是活的有生命的系统,有机体即使对人类没有工具价值,也是客观存在的,它不需要人类作为参考,也具有其固有的内在价值。但是这种非人类存在物的内在价值也是处在生态系统这个大环境中的,它需要从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中确定其价值。内在价值依赖于生态系统,属于整体价值的一部分,不能孤立的予以评价。
因此,自然价值是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
自然价值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首先,从本体论的意义上说,自然界是自然价值的载体。在这里,自然价值的性质、结构和功能由其载体决定,例如矿物、木材,这些性质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不依赖于评价者的价值判断。所以自然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其次,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从价值主体对自然价值的认识、评价和体验层面上,它又是主观的。在这个层次上,自然价值充满了主体性。如果说的是人对自然价值的体验和认识,只有在这样的意义上,自然价值是人类心智的产物,离开了人,自然界无所谓价值可言。最后,在实践的层次,自然价值是它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这里的实践是指人的实践。文化价值是人类主观意识产生的价值,是通过对客观自然价值的评价和认识创造出来的,自然价值的实用价值是通过文化价值进行实践和开发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将自然价值转变为文化价值的过程。
3.3.2、低碳经济承认自然界有价值
人类中心主义,是指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以人为核心,其出发点和归属始终都围绕着人类利益展开的一种理论观点。人类中心主义在发挥人类主观意识,主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其自身存在的种种弊端,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恶化。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价值观认为,价值是以人的主体性为原则产生的,一切客体都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是一切客体的中心,一切客体因人类的存在而有价值。在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论中,强调自然界有其独立性,认为自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界只有供人类掠夺、主宰和支配的工具价值,而没有内在价值。在传统价值观的主导下,人类不断在手段上创新,发明新的应用于生产的科学技术,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企图依靠科学技术征服大自然,并以此满足自身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望,从而导致自然自动净化功能退化,自然界失去平衡,最终造成了全球性环境问题。如何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依靠人类中心主义是不能解决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是通过掠夺自然资源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只有供人使用的工具价值,而不存在自身内在价值。在这种思维定势下,无法找到解决人与自然矛盾问题的答案。如果不改变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所形成的征服自然、崇尚物质消费的伦理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人类滥用资源、过度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生态环境危机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将面临人类生态系统崩溃的巨大风险。这就迫使人类必须站在整体系统的层面上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确立自然价值并给与自然界应有的关怀和尊重,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了时代的主题。
自然界自身具有内在价值,自然的内在价值是在大自然的进化过程中生成的,由大自然孕育而成,自然界的有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与周围环境进行能量传递与交换,进而建立起了先于人类主观经验的价值联系,这种价值不需要人类作为主体进行评价。地球中存在的基本元素如碳、氢、氧、氮等,使地球成为了一个自组织系统,成为了一个活的有价值的系统。这些元素的存在与排列组合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依照这个规律,有助于地球健康的运转,而一旦打破了这个规律,就可能破坏地球原本的生态平衡。低碳经济的自然价值观是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继承与超越。低碳经济把人类实现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终极价值取向,这与人类中心主义把人类的自身利益作为价值评判尺度的目的一致。低碳经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大气中的碳元素,使其还原到平衡状态,消减高碳排放造成的生态破坏,这是对人类中心主义违背自然规律局限性的超越。低碳经济反对通过掠夺自然的方式来促进人类自身繁荣的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同时也反对极端自然中心主义,低碳经济珍视自然的价值,强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实现人与自然双赢式的协调发展。低碳经济归根到底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在保护自然内在价值的同时,也在利用自然的工具价值实现经济的增长。
低碳经济在发展实践中,着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同时在不伤害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改造和利用自然资源,以此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其目的是有效调控人与自然的关系,平衡生态关系,实现了自然价值的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统一。
一、导言目前,全球正发生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并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英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于2003年在《能源白皮书》中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而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低碳发展的过程,目标...
随着经济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程度的日益增强,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应对之策。农业是受资源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发展低碳农业成为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既为低碳农业发展提...
在房地产行业推广低碳经济意义重大, 房地产行业应当结合低碳经济更好的实现自身的发展。 ...
低碳物流论文研究热点10篇之第七篇:顺丰速运低碳物流策略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 随着低碳理念的不断推进, 低碳物流横空出世。文中以顺丰速运为例, 基于低碳物流相关理论, 简要介绍了顺丰速运目前低碳策略的现状, 重点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及原因, 主要在于...
农产品因其特殊性, 在流通过程中存在较强的负外部性、流通效率较低、流通成本较高、安全问题突出、损耗难以控制等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农产品低碳化流通中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1、引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盟和日本推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都将低碳领域作为投资的重点。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主要发达国家凭借低碳领域的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势,制定和实施发展...
绪论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灾害频发引发了人类对于工业革命以来无限制使用化石燃料,无限制排放温室气体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随着英国政府2003年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作为重要的战略行...
1构建城市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城市低碳竞争力,有助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使居民可以在良好的氛围下居...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阐述了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煤矿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1)煤矿企业的经营缺乏科学规划。国内煤矿企业经营一直比较粗放。以山西省为例:在煤炭资源整合前,国内煤矿有许多的小煤矿企业,以乡镇集体所有制为主。这些小煤矿企业的经营处于采矿权人、经营者、投资人处于分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