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低碳经济论文 >

城市低碳经济建设项目融资研究结论及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20 共416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低碳城市建设项目融资问题探究 
【第一章】城市低碳经济发展项目融资分析绪论 
【第二章】我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融资情况概述 
【第三章】国内外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融资研究 
【第四章】我国低碳城市项目融资过程中的问题研究 
【第五章】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融资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城市低碳经济建设项目融资研究结论及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资本是低碳经济发展项目成长的土壤。低碳经济发展项目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需要不同的资金来作为其生长的营养。低碳经济发展项目在资金的取得方面,需要通过不同的渠道来筹措,并且把这些来自不同的资金进行有机搭配。

  在权衡低碳经济发展项目的利润的时候,要注意权衡自有的权益资金与债务资金的关系,以最佳的资金组合来达到最大的收益,以达到低碳经济发展项目盈利并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低碳融资也会受到国家有关政策的导向。在政府指导下的经济低碳融资在参与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生产中在一定意义上具有环保指向的功能,是一种直接与间接相间的、独立的、专门的、制度性的环保经济发展行为,因而具有独特的、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实现融资工具与激励机制的适当平衡是创建低碳城市的关键。尽管这是一个重要领域,但是中国在支持低碳发展探索融资工具和激励机制方面的经验却非常有限,开发新方法仍需大量工作。市政府对于地方经济发展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并提供各种城市公共服务,但其筹集资金资源的选择却非常有限。市政激励机制单一、缺乏多元的融资机制、以及使用土地出让金作为融资工具形成社会和经济都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目前支持低碳融资的工具包括传统的政府投入、资产融资、公共市场融资、不断增长但仍然有限的私营部门投入和风险资本市场。中国也参与国际市场的碳融资交易及清洁发展机制的交易,利用全球环境基金发展低碳项目。

  中国也在发展城市碳交易所的试点。

  展望未来,为低碳城市融资还需要大量的创新,来开发更适当的融资工具。

  本文讨论的只是城市应对低碳融资项目挑战的起点。低碳发展的有效扩张要求执行者具备以最有效方式来使用这些融资工具的经验和能力,以及这些工具以外的其他途径。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公共资本,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本。其研究也应是动态的,随着国家财政体制的改革,对于政府公共资本筹集方式将逐步完善,同时社会资本的渠道更加多样,资本市场和金融创新工具的发展日臻成熟,中国项目获得国际资本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融资也会有更加广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参考文献

  [1] 谭飞燕,刘辉煌。 国际碳交易机制下中国低碳投资风险探讨[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02)

  [2] 王宜刚,欧阳祖友。 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融资路径选择[J]. 中国商贸。2011(06)

  [3] 蔡文灿。 国际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的构建--基于全球公共物品和财产权的视角[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4] 宣晓伟,张浩。 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12)

  [5] 周立群,李伟华。 中国经济发展指标和碳排放指标的统一性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3(10)

  [6] 齐绍洲,王班班。 碳交易初始配额分配:模式与方法的比较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7] 闫庆友,汤新发。 社会资本、资本替代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J]. 运筹与管理。 2013(04)

  [8] 王韶华,于维洋。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分析[J].资源科学。 2013(07)

  [9] 郑立群。 中国各省区碳减排经济发展分摊--基于公平与效率权衡模型的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05)

  [10] 宋德勇,刘习平。 中国省际碳排放空间分配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05)

  [11] 张焕英。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障碍与路径选择研究[J]. 生态经济。2012(04)

  [12] 孙钰,李泽涛,姚晓东。 城市发展新机遇的选择--低碳城市模式探析[J].生态经济。 2011(05)

  [13] 楚春礼,鞠美庭,王雁南,王圆生。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规划思路与技术框架探讨[J]. 生态经济。 2011(03)

  [14] 张启人,闵惜琳,陈原。 发展低碳城市的系统工程思考[J]. 系统工程。2011(01)

  [15] 李超骕,马振邦,郑憩,邵天然,曾辉。 中外低碳城市建设案例比较研究

  [J]. 城市发展研究。 2011(01)

  [16] 张陶新,周跃云,赵先超。 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现状与途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 2011(01)

  [17] 朱永彬,王铮,庞丽,王丽娟,邹秀萍。 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J]. 地理学报。 2009(08)

  [18] 夏固萍。 低碳城市空间目标下城市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9)

  [19] 刘钦普。 国内低碳城市的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评述[J]. 柳州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20] 许刚,王蕾。 基于 KAYA 模型的天津市碳排放量分析与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05)

  [21] 孙菲,纪锋,王怡。 大庆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评价[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22] 徐振军,刘硕,丁云肖。 低碳城镇小区冷热环境影响因素研究[J]. 山西建筑。 2014(08)

  [23] 邵伟,陈翔。 基于碳汇网络构建下的城市空间减碳策略--以兰溪市金角区规划设计为例[J]. 现代园艺。 2014(02)

  [24] 孙菲,罗杰,纪锋,王艳秋。 油气资源型城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及对策--以大庆市为例[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25] 刘钦普。 国内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S2)

  [26] 张迪。 城市规划视角下构建低碳城市的战略选择[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

  [27] 于婕,丁冬梅。 城市规划视角下构建低碳城市的战略选择--以宁夏银川市为例[J]. 价值工程。 2013(27)

  [28] 张征华。 城市低碳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 南昌大学 2013

  [29] 贾荣香。 自然观视角下中美城市建筑文化对比研究[D].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30] 范英英。 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的低碳经济发展优化模型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 2012

  [31] 蔡萌。 低碳旅游的理论与实践[D]. 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2] 罗栋燊。 低碳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33] 向睿。 交通能耗在城市绿色交通规划中的应用[D]. 西南交通大学 2011

  [34] 彭乃驰。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研究[D]. 云南大学2014

  [35] 刘鹏翱。 基于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的低碳城市规划策略研究[D]. 中南大学 2014

  [36] 汪雨。 西部地区低碳城市评价及建设路径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14

  [37] 秦良。 山西高校低碳建设的应用与研究[D]. 太原理工大学 2013

  [38] 王腾。 重庆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 重庆工商大学 2014

  [39] 毛其宇。 湖南省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3

  [40] 张书铭。 城市低碳建设中政府职能研究[D]. 云南大学 2013

  [41] 胡环。 低碳视角下的皖江城市带环境效率研究[D]. 安徽工业大学 2013

  [42] 张良。 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与管控办法[D]. 青海师范大学 2013

  [43 黄晓峰。 低碳城市发展研究[D].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3

  [44] 王海,尹珩,洪卫。 规划环评中低碳方案适应性分析研究实例[A]. 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 2011

  [45] 吴婧。 福建省构建低碳城市形态群的能源调查及建议[A]. 2011 年福建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资料集[C]. 2011

  [46] 王志远,郑伯红。 基于碳平衡的低碳城市标准构想及实证研究[A]. 转型与重构--2011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 2011

  [47] 田野,路立,张良,刘颖。 城市规划低碳化指标研究--以天津城市低碳化发展为例[A]. 转型与重构--2011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 2011

  [48] 汪宇明,蔡萌。 旅游城市转型发展的低碳化路径[A]. 中国旅游评论2011[C]. 2011

  [49] 贾滨洋,唐亚,杨芸,刘宜,李晶,余丽。 成都市低碳经济发展与“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新思路[A]. 2010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 2010

  [50] 郝寿义。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一个基于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的研究[A]. 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 2011

  [51] 蔡萌,汪宇明,吴文佳,钱磊。 旅游城市转型发展的低碳化模式[A].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

  [52] OECD.Progress on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developed countries:an analysis of broad trends[R/OL] .2010

  [53] K. Gomi,K. Shimada,Y. Matsuoka.A low-carbon scenario creation method for a local-scale econom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Kyoto. Energy Policy . 2010

  [54] Toshihiko Nakata,Diego Silva,Mikhail Rodionov.Application of energysystem models for designing a low-carbon society. Progress in Energy andCombustion Science . 2010

  [55] Glaeser,Edward L,Matthew E Kahn.The greenness of cities: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urban development. NBER Working Papers . 2008

  [56] Axel Baeumler, Ede Ljjasz-Vasquez, Shomik Mehndiratta. Sustainable Low-Carbon City Development in China

  [57] Nicholas Stern.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The American Economist .2008

  [58] British Petroleum.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Full Report:2011. . 2011

  [59] Kawase,R,Matsuoka Y,Fujino,J.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CO2 Emissionin Long-term Climate Stabilization Scenarios. Energy Policy . 2006
 

  致 谢

  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在我的导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导师在学习方法、工作方法和研究思路等方面给予了许多有益的启迪;同时,她对我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使我在研究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导师深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深深的影响着我。

  在此,谨向导师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

  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对我生活上的关心,学习和工作的支持,这些使得我能够安心的完成我的研究工作。

  最后,对在我的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给予帮助的所有老师和朋友们表示深深地感谢,对百忙之中抽空评阅论文的所有专家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工程项目融资论文
返回:低碳经济论文